“沙野先生闭玉虚,焚香夜写紫微书。供承童子闲无事,教锉琼花喂白驴。”上面是曹唐的诗,下面是沙野改写的大腕名作(提示:除了“图片库”时有更新之外,请浏览“博文日志”三个板块的内容): 沙野视点:天垂沙野阔,地涌大江流〔包罗万象,民俗为主〕; 沙野观点:沙野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信口雌黄,自圆其说〕; 沙野沸点:沙野膏雨润如酥,酒色财气近却疏〔情感体验,往事如烟〕。其他板块暂无兴趣涂鸦,因此只能欢迎光临沙野“三点”家园。。。。

《诗经》民俗风情〔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07 23:53:44 / 天气: 舒适 / 心情: 平静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沙野观点

《诗经》民俗风情〔二〕

注 《诗经》民俗风情〔一〕链接地址在下面,欢迎指教: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index.php?uid-6397-action-viewspace-itemid-28616

婚嫁诗与民俗解读

恋爱的可人意的结局应是婚姻。尽管当时的婚姻许多并非是恋爱的直接产物,而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结合,但婚姻毕竟是男女情爱的最理想的结局,而婚嫁诗中也渗透了男女婚姻情感。因此我们把婚嫁诗作为男女情爱诗的重要内容来叙述。从《诗经》中的婚嫁诗来看,它们大都描述了一种情景,即不是一般的客观场景,而是加进了主观因素的场景。在体味这些兴味盎然的情景时,既可以使我们联想起少男少女们的相恋,又促使我们揣测(或担心)着经过婚姻而成为男子附庸的妇女们的命运。正如黑格尔说的:“分裂和由分裂来的定性终于形成了情景的本质,因而使情景见出一种冲突,冲突又导致了反应动作,这就形成了动作的出发点和转化过程。所以情景是本身未动的世界情况与本身包含着动作和反应动作这两端的中间阶段。所以情景兼具前后两端的性格,把我们从这一端引到另一端”。这是婚嫁诗在男女情爱诗中最起码的意义。另外,从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到当时文化氛围对男女情爱的结局之一——婚姻的全方位干预与渗透:欢乐喜庆者如是,失望痛切者亦如是。

《诗经》中的婚嫁诗,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对贵族婚姻中当事者的骄矜与旁观者的艳羡的描写;对婚嫁中新娘的亲情与失望情绪的描摹;对婚嫁活动根源与实质的揭示。其中前两类诗篇多写欢乐与喜庆,后两类大都写失望与痛切。这里渗透着少男少女对此种恋爱结局的全部感受——嫁与有情人自然欢天喜地,所嫁非人必定痛心疾首。

祝愿与礼赞。是对婚仪的赞美。骄矜与艳羡则是在婚嫁诗中描写贵族婚礼的排场,大部分是炫耀当事者的地位尊贵、婚仪如何隆重排场的。这当中无处不透露出婚嫁当事人的骄矜与旁观者(主要是诗作者)的艳羡。《齐风·敝笱》中写出嫁时的“齐子”随从媵妾“如云”、“如雨”、“如水”那样密集、众多、浩荡,这自然是一种对排场的炫耀。《召南·何彼秾矣》、《卫风·硕人》等写婚嫁女子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乃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可谓纤毫毕至、手笔不凡。如:“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是写出嫁女子的华丽衣着与高贵身份的。你看,新嫁娘的亲戚皆为公、侯,何待高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写出嫁女子的绝伦美貌与优雅仪态的。这段人物肖象描写,在我国美学史上有着开先河的重要地位;“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庶姜孽孽,庶士有羯。”写新嫁娘的高傲气度与隆重仪仗、随嫁媵妾的众多与随从护卫的盛备。这是一个多么盛大、完美的婚礼呀!当事者的骄矜与旁观者的艳羡,无不跃然纸上。

亲情与失望。“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是当时出嫁女子共具的凄凉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婚嫁当时,更其突出。对于这种心态的描摹,主要见于《鄘风·蝃蝀》、《邶风·泉水》等诗中。那临别父母兄弟时的惆怅亲情,读来令人动容。当时的出嫁女,对平民来说,到了夫家便成为一个“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地操持家务的劳动力,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而对于贵族来说,由于受制于封建礼教,要回一趟娘家,更是难上难。因此这种一别父母兄弟,伤如之何的浓烈亲情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又如《邶风·燕燕》,虽然说法较多,但我们何不可以理解为贵族“持其踵,为之泣”的送女出嫁诗呢?怅别的亲情虽然对于新嫁娘来说,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但终有“宜其室家”、“宜其家人”、“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等心理补偿。若所嫁又非伊所思,那就更痛苦了。这种怅别亲情加上所嫁非人,难免造成新嫁娘凄楚痛切的失望情绪。《邶风·新台》便是一首写这种失望情绪的诗:新嫁娘缱绻已久的“燕婉之求”,却换来这样一个丈夫,那是个痈肿肥胖、满身长满毒疮、形似鼓肚癞虾蟆的丑男人,怎样让新嫁娘不失望!

在封建宗法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婚姻也是领主阶级一种扩大势力、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婚姻这一男女之间的事,便带上了政治色彩。《小雅·角弓》、《大雅·大明》、《思齐》、《韩奕》等诗中,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婚姻的根源与实质的看法。比如当统治阶级内部发生龃龉时,“兄弟婚姻,无胥远矣”是最有力的规劝词(《角弓》)。而周太王娶大任、周文王娶大姒(《大明》、《思齐》等)乃至韩侯娶“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奕》)等,都是有明显政治目的的婚姻。而这些政治目的,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是不甚了了的。因此,他们的恋爱不能算数,婚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父母、媒妁们是深谙婚姻与政治的关系的。这就是封建婚姻的实质,也是大多数热恋男女不得终成眷属的根源所在。有些平民的父母,也用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来说,倒不一定是政治方面的)规定儿女婚姻,干出了不少违拗甚至摧残儿女情感的蠢事。

通过以上对婚嫁诗篇的勾勒,于欢快喜庆之外,如果我们从关心妇女命运的角度出发,却似乎获得这样一种印象:婚姻,并非男女情爱的完美结局,而是男女恋情的游离甚至反动。起码在《诗经》中保存的婚嫁诗群落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我们看到,恋爱发展到婚姻;男子就销声匿迹——不再歌唱了。剩下的只是对新嫁娘的要求与规定(祝愿与礼赞),或把新嫁娘作为铺张排场的一个主要点缀(骄矜与艳羡),再就是新嫁娘的痛切心理体验(亲情与失望)乃至身不由已地任人摆布(根源与实质)了。因此,在宗法封建制下,婚姻是妇女自身的贬值。此后,她已不再作为性的独立存在使男子神魂颠倒了,她已成为男人生活的附庸、成为男子可以更换的“工具”了。这些看似偏激的观点,在《诗经》中的弃妇诗当中,可以得到不容质疑的印证。


分享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56710
  • 日志数: 187
  • 图片数: 20
  • 建立时间: 2010-03-15
  • 更新时间: 2019-09-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