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乡村》第5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06 15:09:07

《师说·乡村》第5期


主管:人教社师范教材论坛
主办:教师教育区  
           网刊师说区
  《师说•网摘》系列刊总第28期,
    《师说•乡村》2012年2月第5期





     农村教育的“水土流失”
                炊烟袅袅
  
  水土流失会引发自然生态失衡,而农村教育的“水土流失”则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严重的危机。
  一、师资流失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被城市丰厚的物质待遇所驱使,一部分农村青年优秀教师逐年流入市区,农村中小学失去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教学骨干,这对原本贫血的农村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二、生源流失
  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一部分家长便把子女送入城里条件好,师资强的学校,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择校热”,而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尖子生,农村中小学每年都要流失一批好苗子。这就是所谓的“优秀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吧。
  三、亲情流失
  受打工潮影响,一大批农村青年男女外出打工,许多村庄出现“十室九空”现象。双亲同时外出打工的不在少数,年初走年底归。“留守孩”虽然没有脱离家庭这块生长的土壤,但常年享受不到父母亲那份温暖的阳光。这跟“婴儿失去哺乳权”有什么区别?奶粉虽好,却不如母乳香甜。
  四、资金流失
  如今,学校每学期的学生报名费每角每分都要上缴到预算中心,每生几十元的杂费经教育主管部门层层剥扣,已所剩无几,返还给学校的不足三分之一。而省财政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经层层截留,也所剩不多,真正能下拨到学校的已不到生均的二分之一。
  五、资源“荒漠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师资配备、教育资源配置上,城乡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以“创办优质中学”为名,教育主管部门将每年的教育经费严重向城区几所学校倾斜,而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器材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添置的,如今已残缺不全,学校藏书校均不足三千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图书可供学生阅读的又是少之又少。至于“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共享”,对绝到达多数农村中小学来说,就好比是“洋米”“洋面”,“那是遥远的事,似乎可以不管。”只有耐心的等待了。
  谁来关注农村基础教育?谁来治理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土流失”?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谁愿意看到未来农村基础教育出现“无可用之饷”、“无可用之兵”、“无可塑之材”的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只有实行教育和谐,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30534&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
  怎样抓好农村教育--大家谈
  农村教育盛世危言有教师工资拖欠等3重危机
  我们都来关注一下农村教育!
  探讨:农村教育科研为何举步维艰?
  农村之教育如何改进?
  农村教育的路在何方
  请为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献言!
  关注我们的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该如何突围
  话说农村教育(转载)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
  黄行福(nfhxf)
  
  农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农村教育就象“三农”问题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可能也象“三农”问题一样,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
  如果我说,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象个孤岛,缺乏外援,难以得到支持。恐怕有很多人会不同意,会认为这是为我国农村教育抹黑,我们的农村教育原来不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吗?怎么能说是缺乏外面的支持呢?
  如果我这么说: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除了在为农民的子女考试升学这一点上,农民还关心之外,其他方面,他们则不太或很少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关心。可能有人会点头,认为我说对了。
  其实,这是一码事。说它是孤岛,只是借用这个词语,并非说它完全处于孤立状态,只是就它外援不足,缺乏社会支持这一点来说。
  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层领导的重视。他们已经在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可是,在谈到“三农”问题的原因时,却至今也很少谈到农村教育的责任,谈到我们的农村教育在“三农”问题中扮演了哪种角色。
  我们的农村教育,可以说,多少年来,都在极力地推动城乡二元社会的发展,在极力鼓励农村人往城市走,培养农民的后代不热爱农村,培养农民的后代离开农村。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孩子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这是80年前,陶行知先生在《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一文中的一段话。80年过去了,我们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目前,我们的农村教育,还是与城市教育一样,在把所有的学生都往“中考”“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赶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去想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赶的结果,大多数人没能顺利通过,只有少部分的幸运儿进入了高中或大学的殿堂,大多数却成了失败者,他们一个个黯然伤神,或者再补习,或者加入了打工仔打工妹的行列。一句话,他们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这块土地。
  我们目前的这种以考试升学为根本目的的农村教育,办在了农民的家门口,办在了农民中间。可以说,它孕育于农民之中,生长于农民之中,存在于农民之中,却没能与农民息息相关,这本身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办在农民们中间的农村教育,却没有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利益,只是一味得把他们的子女往外送,叫他们永远离开家乡,永远离开农村。学校的发展仿佛与他们无关,只要能把他们的子女送出去。
  农村教育在农村,却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
  农村学校在农村,我们却偏要把它办得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在农民们的心目中,自然就会觉得学校是国家的,与他们无关,你不关心他们,不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他们自然也就缺乏关注教育的意识和热情,缺乏投入的意识。相反,如果你的学校时刻关注着“三农”问题,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与“三农”问题血肉相连,农民们对教育的态度,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农村教育恐怕就是另一种情景了。
  学校办得好坏,农民没有发言权,我们自己在为自己说话,自己在为自己作评价,学校办得好坏,与农民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难怪他们只关心子女能否升学,考得好不好了。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农村教育才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其它方面,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孤岛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原因很多,但主要有:
  传统的惯性作用。在中国,很多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是有着传统的原因的。
  我国素有科举考试的传统,这种观念,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人读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而且一定是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一旦榜上有名,那就意味着荣华富贵,意味着大红大紫,更意味着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更为重要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官,全家沾光。
  这些,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农家子弟来说,无异于命运的彻底改变。宋真宗的《劝学诗》就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这种意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盅黍。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只要读书,一旦科举高中,便有了一切。这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信念。所以,读书读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得手无缚鸡之力,读得只会享受,读得韭菜与麦子不分,读得青辣椒与绿辣椒不辨,读得不会劳作。
  读到这份上,整个书呆子一个,他们还会关心社会,关心农民?
  传统是资源,传统也是包袱。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比较好的继承了这种传统。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学校统统都以考试升学作为最为基本的、最为重要的办学水平的评价标准。于是,在农村,我们看一个人接受教育如何,只要就是看他或她是否在毕业后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甚至是重点学校。相反,如果某一个人在学校读书期间,不把升学考试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不把升上高一级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肯定会被人所诟病。这样,他们一心一意搞学习,一心一意去考试,至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好象都与他们无关。谁要是关心现实,关心农村的发展,反而还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为在传统的眼光看来,学习才是“正业”,书本知识才是“正业”。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仍然成为今天许多农村青少年读书学习的圭臬。这样的农村教育,还可能开门办学吗?
  垂直管理的体制。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典型的纵向式,从中央一直到地方,都是由教育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把上面的指示、精神一杆子插到底,有利于集中、统一办大事,有利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建国初期,便于加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加快了教育的发展。
  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原先行之有效地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到了今天,就有可能不适应了。这种纵向式的、垂直的教育管理体制,统一性有余,灵活性不足,钢性太强。
  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教育怎么办,就很显然好象与当地政府,与当地的农民关系不大。因为它只服从上级。上级有什么精神,有什么指示,它只执行什么精神,什么指示。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眼睛向上”,只要对上面负责就可以了,至于周围百姓的意见,听不听无所谓。
  所以,我们的农村教育,有人把它比作一座大院,一般都是关起门来办。把四周的门和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基本上是密不透风,只在屋顶开了个天窗,以保持与上面的信息沟通。这个天窗就是这个大院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有了这个通道,它就可以及时把上面的指示、精神传达进来,这所学校就足以知道学校该怎么办。至于四周,不管你刮东、南、西、北风,它都可以置之不理。因为,理不理,根本就无关紧要。
  “唯上是听”、“眼睛向上”,校长由上面任命,指示由上面下达,评估由上面进行,一切权力来自上面。农民的意见、要求,在学校面前,在校长面前,就基本上处在可听可不听的境地,谁还会没事找事?多次一举?
  我们说,校长是一校之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现在,我们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学校的事务,基本上是校长说了算,而校长又是实行任命制,由上级说了算。你要他们在办学中来反映农民的意志,体现农民的意愿,恐怕是难以办到的!
  围墙是有形的隔阂。无形的隔阂,就更不用说了。学校与社会,本是息息相关、血肉难分的,我们却认为地把它们给隔离了。
  体制的力量是巨大的,无形的。在中国,体制的内外,基本上是界限分明,内外有别。在体制内,人们固然可以享受到体制所带来的许多利益。比如体制内的老师,可以享受到很多体制外人员所难以享受的东西,象主人翁的意识,各种福利,等等。也正因为如此,这种体制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种种利益,养成了人们对这种体制的依赖。
  老师,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体制内,基本上不需要与外界外有什么沟通,很自然地,从整体上来说,就缺乏一种密切联系社会,走进社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造成农村教育孤岛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应试的体制也使得我们的教师没有精力去训练这种能力。
  体制对农村教育孤岛现象的形成,影响是多方面的。
  社会的力量。在目前,如果我们去问一问所有的家长,所有的群众,他们对教育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很多人肯定会说:“多考上几个学生。”
  “多考上几个学生。”可以说,这是所有人对教育的最切实的要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能行吗?
  农村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什么?为了把子女送出去,为了让后代不再象他们那样呆在农村受累吃苦。中国的老百姓,他们的愿望多么善良,又多么淳朴!因为,为了后代活得比自己好,这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心愿。但是,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希望子孙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而出人头地的典型体现就是当官和发财。农民们心里很明白,在农村,要做什么官,发什么财,可能性一般是比较小的,而城市却不同,基本上集中了中国各方面的优秀资源。在那里,不论是当官还是发财,机遇都要比农村多上许多倍。
  所以,中国的农民们,历来就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在封建时代,缺乏国办学校,他们就自己办私塾,请先生。在今天,就有“人民教育人民办”的伟大举措。可惜的是,在许多农民的眼中,学校等于敲门砖,学校等于离开农村的跳板。所以,他们看一所学校办得如何,就主要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能有多少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至于办学的其他方面,他们一般都不太在意,象原先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三教”统筹等,他们就不太感兴趣。在这些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在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没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典型的一头热。
  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实际,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只有在升学考试这一点上,才与农民有点利益关系。而真正能够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人数,只占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结果,造成了大部分农民对学校教育的漠不关心,使这仅有的一条线,也时时面临断绝的危险。
  三
  我们的农村教育,所缺的东西较多,并不仅仅象有的人说认为的那样是缺钱,除了钱之外,所缺还很多。真正要把农村教育办好,把农村教育不仅办在农民的家门口,而且办在农民的心坎上,急农民之所急,满足农民之所需,密切保持与农民的联系。农村学校就不会处在一个孤岛之上,而是处在农民群众中间。这话说起来容易,写起来也不难,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以应试为主要特征的国度,应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顽症。10多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多少反思,进行过多少议论,直到今天,它仍然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仍然轰轰烈烈。这说明什么?它至少表明中国教育改革的艰难,表明我们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农村教育要走出孤岛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辛和努力。
  首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钢性的、纵向式的垂直的教育管理体制,一定要让位于纵横交错、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所谓纵横交错、以地方为主,就是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与地方政府管理结合,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更确切的说就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实行乡镇政府教育负责制。具体说来,在教育投入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投资的基本体制。在教育的具体发展问题上,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由乡镇政府统筹规划。校长的产生,则实行选任制,由学校老师选举产生,再经过当地人民政府任命。
  这样的管理体制,就可以基本保证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社区的发展相结合。如果在办学评估上,再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由当地各方面的人士参与。比如吸取当地人大代表及在当地的政协委员、农民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以当地各界的满意度为基本的标准,就不怕学校办不到农民的心坎上,不怕学校不急农民之所急。
  管理体制、校长产生机制、评估体制,这是决定学校办学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如果管理体制上存在扯皮、推委等问题,还有“民选”校长这一机制可以起一定的作用。因为他们是“民选”的,就不必听命于上级中的任何一级,他们只服从工作的需要。还有评估机制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因为不论你学校怎么办,最终都要经得起来自社会各界的检验、评价,这是根本。
  其次,选好带头人。有了好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学校领头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告诉我们:“政策制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没有好的校长,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
  无数事实证明: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可以办好一所学校。当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自任校长。可他那个校长并不象我们今天的师范学校的校长,有高级办公室,高级小轿车,官派十足。而整个一个农民的贴心人,学员是附近的农民,教学内容大多是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结合。作为校长,陶先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学员、与农民谈心,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
  一切都以事业为重,一起都以是否有利于事业发展为重。这就是陶先生成功的秘诀,也是陶先生受人尊敬的原因。
  目前,农村教育要走出孤岛现象,要由以考试升学为主转变到以农民的需要为主,阻力肯定是大的,所遇到的困难,肯定也是不小的,任重而道远。更为重要的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将会遇到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问题,没有魄力,没有毅力,是不行的。这就必须履行政府的监督职能,任命时的审查职能,使那些真有真才实学、真能干事业的人,能走上校长的领导岗位,履行校长的职责,把学校办好。
  再次,人事制度改革。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素质的学校。
  目前,我们的教师人事制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把教师统统作为“国家人”,体制内与体制外,界限分明,学校没有管理权,只有使用权。
  这样的体制,可能就不太适应由应试为主的办学方向转变到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主的教育。因为,如果以农民的需要为主,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接触农民,了解农民,反映农民的心声。换句话说,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仅仅会教学,会上课,还要学会融入农村社会,融入农村社区,这就涉及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就很可能有人不适应,有人需要换岗,需要调离这个岗位,乃至这所学校,甚至这个系统。再加上,密切联系农村、农村、农业的办学体制,需要一大批适应性人才的加盟,需要吸引他们的加入。这就需要灵活的教师管理体制。否则,需要的人进不来,不适应的人又出不去。一句话,要有比较灵活的教师流动机制。
  有了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农村教育才有希望。这样的队伍应该是“永久”牌的,而不是“飞鸽”牌,是一支稳定的队伍。
  农村教育要真正代表最广大的农民的利益,就必须这样办,也只能这样办!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邮政编码:344506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2978&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怎样抓好农村教育--大家谈
  江西南昌市涵贝
  
  农村的孩子没有上过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他们平常除了玩还是玩,没有什么束缚,野得很,课外知识平乏,写作文就不只所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去把他们教好。
  希望各位同仁共谋良策!!!1
  桃花源:
  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农村孩子接触东西少,受污染也少,只要教育得法,照样出成果。就语文来说,集中力量学好现代汉语这个工具是关健。
  河北简超:
  农村比较落后,经济上的原因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够重视。这一点单靠学校好象是解决不了的。
  现在补习班兴趣班一类的东西农村应该也有,可能不如城市正规。这样其间差别也就不小了。
  课外的知识,农村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应该是互有短长。多读些书应该好一点,不过现在的教育体制,恐怕没有老师敢把学生放开。
  我想作老师的,还是自己找找适合本地本校具体学生的办法吧。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3929&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农村教育盛世危言有教师工资拖欠等3重危机
  山东潍坊benbenzhu
  
  中国青年报消息:农民子女进高校的机会不及城镇生源的三分之一
  普九辍学率,相关部门提供的几乎都是虚假数字
  “农村教育已经到了只能用‘危机’二字来鉴定的阶段。”张玉林博士一脸凝重,“这不是危言耸听!”
  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离开学校、教师工资拖欠严重、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被张玉林认为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三重危机。而这三重危机,压得这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农村教育研究的学者喘不过气来。
  作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此次“我国教育公平的理论和现实”学术讨论会的主持人之一,张玉林博士不管是在主题报告中、分组讨论会上,还是面对记者的采访,都直言不讳农村教育的危机。而与会的许多学者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堆在学校仓库的几麻袋毕业证书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离开学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对教育公平的讽刺和否定。”张玉林说,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50%,这说明农村受教育者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
  对辍学率调查的艰难,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桂林博士和许多教育学者感同身受:“相关部门提供的几乎都是虚假数字。”
  但是,习惯“用脚丈量数字”的袁所长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一种很可怕的现象:有学校把几麻袋的毕业证书堆在仓库里,没有学生去领。
  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普九”达标以后,辍学率出现的明显反弹。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烽博士提交会议的论文中有这样的数据:2002年农村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仅有76%,全国有7个省区在60%以下。而在袁桂林看来,随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推进,农民对教育付出的在成本加大,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辍学率的上升。
  据王烽介绍,2002年全国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是1∶0.75,考虑到城乡儿童的基数,这意味着每年农村有110万名儿童不能入学(城市中的数字为11万)。
  代课教师月收入150元
  在名列2003年全国百强县的江苏省铜山县,其所辖的20多个乡镇中,只有一个镇发全了教师工资。这是张玉林透露给记者的。这里所指的教师工资,按他的解释,包括国家标准工资和地方补贴。
  在江苏省,只要发放了国家标准工资,就不算拖欠,至于地方补贴这一块,“没有条件的县,可以不发。”但据张玉林了解,在铜山县,县教育局直属的学校可以领到地方补贴。而对乡镇中小学的老师,则由有财力的乡镇来发放。“实际上,乡镇没有这个财力,即使有,也可以不发。”
  而据张玉林计算,地方补贴占到了教师工资的30%~50%,这一部分缺失,意味着一个教师一年里至少有3个月甚至多达6个月的工资领不到。
  而尤其让张玉林关注的是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的待遇。“在徐州市,大部分代课教师一个月只能领到150元的工资,低于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张玉林认为,在乡村,维持一个乡间知识分子的尊严、地位和形象至关重要,政府应该确保这些教师起码的生存和尊严。
  初中刚辍学的教起了初中
  在吉林省某市一个区教育局,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来自学校。一些领导干部为给子女安排工作,就占用学校指标,却把子女安排在政府部门工作,根本不去学校报到。
  在袁桂林调研过的东北三省和湖北、四川河南甘肃等省,这种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占用教师编制的现象很普遍,校长们叫苦不迭。
  而在“造血”功能相当薄弱的乡村学校,另一种残酷的“抽血”就是优秀教师向城镇的流动。“高中老师被挖走了,就从初中抽调,初中老师被挖了,就从小学抽调。”袁桂林说。
  今年8月在内蒙古调研时,袁桂林还遇到这样一件事:想找一位刚刚从初中辍学的学生,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原来,这位学生已经到另一所初中教书了。同样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位55岁的教师申请退休,学校批准的前提是,必须找个顶替的。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到人,老教师没办法,只好找自己的儿媳妇顶替。
  清华2000年新生农村生源仅占17.6%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其累积的结果之一,突出表现在农民子女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办学制度,使农村的儿童——95%以上为农民子女,在通向学业成功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张玉林说,“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靠农民自身力量又无法承受义务教育之重的情况下,农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从而无缘高考。”
  据统计,在每万人录取人数中,城镇青年的机会是农村青年的3倍多。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在重点院校中表现非常明显。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卫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清华大学在1998年~2000年3年录取的新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从1998年的20.8%下降到2000年的17.6%;在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也从1998年的30.9%下降到2002年的22.3%。从1999年北京市高考录取情况来看,军事院校和部属院校的城镇生源比例则接近90%,而艺术院校生源中,城镇生源比例更是高达99.01%。
  “这说明城镇学生分配到了大部分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属于农村学生的大部分是中下等的高等教育资源。”卫宏说。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92472&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我们都来关注一下农村教育!
  秋云伊水
  
  做为一个农村教师,我是多么无奈,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但孩子们又是那么不理解老师。他们的父母没有育人的观念,认为他(她)以前没有读多少书,现在仍然可以生活得好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不问不理,更不用说自己进行自我学习。在这里的所有农村的同仁们,你们愿意在这里一起交流农村教育吗?
  经过我本学期两个多月的教育教学,孩子们越来越理解我了。你们知道吗?我班上的一个从不与学生和其他老师交流的学生昨天终于与我交流了,还主动做清洁呢。我好高兴耶!
  我准备开家长会时对家长们进行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用一些事例来感染家长们。特别是有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欠缺,老损自己的孩子。我要让孩子们自信、自立、自强。这样做妥吗?
  偶一向以表扬为主,但在气急了的情况下,会耍耍自己的“脾气”。我的学生都了解了,看见我不说话了,眼睛直视他们,就知道老师生气了。呵呵
  我相信只要自己做了,内心无愧就足也!至于效果管他呢。
  春雨无声:
  其实,说句实在话,正是由于看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我感觉自己有一份责任心,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身边的学生其实就是自己周围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尽管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容许耽误的。至于说家长们的不理解,我想他们以后会明白的(我身边的家长正越来越多地明白孩子上学的重要性)。
  快乐天使:
  我们开家长会的时候都给家长讲怎样教育孩子,可多数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来的都是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有什么用啊,他们只管孩子的吃穿,学习根本管不了的。
  长安古原三百卷生:
  祝贺您!和孩子交朋友,多启发,多发现,多表扬。还可以私下告诉某几个孩子做什么,他们做了,及时表扬。及时组织起自己周围的班干部和骨干,依靠他们和大家交流。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0176&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探讨:农村教育科研为何举步维艰?
  lindongyang
  
  我是一名农村初小的小学教师,最近我们学区(相当于其他地方的中心校)要求我们确定几个教研课题,可是我们这边好偏僻,平时连一些基本的期刊都没法定,一周还得上20多节的课,实在是不知道并且也没时间去研究怎么确定课题,如果自己盲目瞎搞,又怕人笑话。刚好晚上来到城里的朋友家,听他说有这个论坛,于是就注册并发表了这份请求,哪位仁兄知道的,给小弟指点一下,也算是支持一下我们这偏僻农村的教育吧!我们学区的要求是,要在学区确定的课题下申报几个子课题。学区的语文课题是: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数学课题是: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各位老师们,请多赐教!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0163&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农村之教育如何改进?
  上海徐汇羊羊羊羊
  
  我的建议是:关键是需要想办法把农村经济搞上去,搞活了,然后集体搞学校合并,集体化管理,包括吃穿住学用行.几个村庄的学校都拆了,一起在一个好的地点弄个学校.这样固定费用可以被摊派掉好多,而且便于管理,学校实力明显增强,如果学校有难题,也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策出力,还有就是一定要提高农村的教育意识,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读书重要,但是如果孩子可以平时就靠外头的劳动混点RMB那么家人还是要动摇的,所以意识一定要提.另外就是想办法找赞助商,给他们些本地优惠政策,比如特产低廉土地免税多少年等等.举个例子,上海的大桥如何建立的?就是政府招标,国外的承接商来盖桥,然后他们通过对桥收取十年的养路费就可以把两三个大桥的钱赚去.然后十年后他们走人,桥归上海.看看通过这样的例子有没有想法呢?买椟还珠,借鸡生蛋嘛.就让学校帮那些大企业做广告,无所谓的,只要能生钱解决现实问题那就干下去.没钱谈高尚说教育讲下一代那是空话一句.一定要把经济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和教育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国家只有宏观调控,虽然两会的一个重点就在解决农村问题,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农村是非常的绵薄的.毕竟长时间的顽疾根深蒂固,N不管,工作难,不负责,思想意识落后,政府公务员素质低下更有甚者可称垃圾...但是总体上看还是有希望的,至少问题的严重性被两会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搞搞农村问题也会成为政绩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嘛.我们刚好借助他们的政绩工程心理,让他们也确实照顾农村学生教育问题一下.宏观调控在近期是肯定乏力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想,分而治之呢?依靠当地政府或者几个小村落联合办学呢?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再就是教师问题,如果经济建设搞活了,那么教师待遇必定提高,可以想办法去招收好的老师也可以留住一部分有真心有实干能力的老师了.孩子在教育下有了希望,那么就是农村的建设有了希望,孩子有出息回家乡建设那么就是当地的回报了.农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不小的.关键看如何解决.当然了,这和领导决策英明程度有直接关系.可惜HOHO我非农村政府之军师.(说笑一句).
  
  河北邢台六中张国生:
  有见识,很赞同。
  关键是发展经济。经济不发展,教育不容易上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毛毛虫A:
  经济制度的重要作用,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宏观调控这都是理论上的问题。老师们是否注意到领导者的理念。“百年大计”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成效的。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成度也在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教育的前途命运在领导者的手里握着,教育是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了关键就看他们的重视了。
  zhouzi:
  看得出羊先生是不了解农村教育啊!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书也在农村,对农村教育应该有点发言权吧?您提的几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治腐败!
  今天我们学校开总结会,还在说到2000的工资的事,当时政府没钱发工资,是学校向老师借了50万把工资发了,时至今日,这钱政府没出一分,只承认借钱一事,还钱靠学校平时的节余。四年了,学校(?)还欠老师20万,20万啊?对于我们今天还只有800元左右工资的农村教师来说,要多少人才能凑够?
  就是今天,学校领导还在向老师借钱,因为学校正在为学生修宿舍,正要搞内部装修,还差好多钱。
  发工资,修学生宿舍,这些是老师所能负担得了的么?
  我们的教育经费啊,你到哪里去了?
  羊先生,如果您是生活在这样的空间,您会怎样想?
  上海徐汇羊羊羊羊:
  的确.我不是切身了解内幕.你的指教对我也有深刻的触动.同时对于你们的处境表示同情.农村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场景都做解决方案,所以只能在大体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是,的确对地区政府抱有过高的期望.但是很遗憾,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做到这些.知道社会机制的人都知道,无论国家体制如何,社会的领导是谁,代表谁的利益,都不可能根治腐败的,因为腐败是人的欲望在政府行为中的表现.欲望又是无限的,人不可能无欲望.所以腐败是根治不了的.既然根治不了,那谁腐败就杀谁么?那么国家就马上瘫痪.的确,他贪污,受贿,犯规犯法,但是他们至少在一个或者某些部分有积极的贡献.有腐败杀腐败那将面临大换血,人要大换血必须要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提供供应.国家哪里还有那么多大批闲置的可以立即胜任的人?难道能保证新的血液无腐败之处?所以只能在个别位置中的个别职位进行改造而已.利用贪慕名誉的心理为教育做贡献也是无奈之策.如果可以用那就用用,如果无用也是在想象范围内.
  谢谢你的指教.我也会认真思考很多问题,多考虑和顾及新的问题.希望您能走出农村.因为如果你无力救他们,那你就先救自己吧.比较明智些可能....很高兴很你切磋.
  河北邢台六中张国生:
  赞同zhouzi老师的观点:重要的是根治腐败!
  腐败,在农村表现得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中小城市,其次是大城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虽然也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但还属于“首善之区”。
  zhouzi:
  希望您能走出农村.因为如果你无力救他们,那你就先救自己吧.比较明智些可能...
  谢谢羊老师!我不是没出走过,94年我就出去了,在深圳做了七年,但我怀念在这里的日子,后来学校不允许停薪留职,我就又回来了。现在我在这里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我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给你听。
  6月29日,我去看我一个同事,他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他的班上有一个表现很好的学生,临近高考却不来了,一打听,原来是学生的爸爸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300,就不参加高考了。我这同事马上打电话找到家长,劝他让女儿来参加高考。家长问,你能保证她考上吗?这同事气得差点晕倒。后来,学生还是来考上了。专业成绩和文考成绩都上了音乐本科线,家长又来陪礼道歉。
  我相信,没有我们,孩子们也能生活,像父辈一样,但更坚信,有了我们,他们的生活会更好!
  上海徐汇羊羊羊羊:
  我出身一个小煤矿,亲眼目睹我周围很多朋友因为家庭因素的迫使,为取小利放弃大学或者找学费少的大学读.太多了...但是真是无能为力,腐败是一个因素,贫穷也是一个问题.没有经济支持,对钱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外加环境逼迫......有能力读的因为贫穷没办法读是最可怜的了.....这样的孩子越多这个地区就越贫穷...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2573&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农村教育的路在何方
  孤独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的进行,我国教育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担是农村教育的路在何方呢?
  我是一个农村基层教师,在农村教育战线工作多年,虽然这些年农村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比起其它地方还是差得很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施不齐全。在农村学校,不要说电脑教室,网络教学,就连基本的教具都没有,比如说低年级的直观教学,可真说得上是一穷二白,要啥没啥,只能靠教师自己做一点,凑一点应付。
  二、师资力量薄弱。“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乡下,教学成绩好一点的教师不是进了城,就是调往中心校。在真正的基层中,要不是一些老教师,再不就是一些“所谓”较差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一个人担任几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三、素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教师一人教几个年级,又要上课,又要备课,还要批改作业,任务重,除了上好语文,数学课,难道还有精力去上其它课吗?所以在农村学校中,其它的一切如: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科技等,统统成了摆设。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还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这一块工作,经常下来检查这一块,这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压着我们去弄虚作假----真是折磨人呀!!!!
  四、学习、生活方面。在农村工作、生活多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尝个遍呀!农村的生活艰苦自不去说它,但是,教师也得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跟上形势呀,可是在农村就连听一节课都是找不出时间呀,大家都要上课,怎么有时间去听课呢,再说本学校的教师也很难学到什么呀!
  以上是我在农村教育战线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希望大家能指出农村教育的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来敢问路在何方吧!
  黑龙江大庆春苗:
  我希望有一种机制,让我们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有个互动的机会,就是换位教学,几年后再回到自己的本岗位,相互的感受都会很深的,我想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特别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讲,也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幸运呢?同时农村教师也会把一些好的教学思想带回去...,城里的教师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这也许是我做在家里胡思乱想吧?实施起来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很多,真的,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有机会,我会第一个报名参加的!
  四川阿丁:
  我已在农村学校工作六年了。上过小学阶段所有的课程。目前上一年级的数学,体育和全校的美术(没有专职教师),学校设施。教具缺乏,很少有培训的机会。
  现在新课改的实施,前几天到市上听课,什么电脑多媒体的表演,对我来说,那不过是提前演练好的花架子,对于农村学校那有那么好的设施和条件!即使有,能有几个老师用得上,还不是公开课装装门面罢了!
  今天学校让我准备,上公开课!全乡教师要来听,我说他们来听,我随堂上—————不行,得准备准备,有幻灯你得用上,花架子还是要的~~~~~~~我倒!
  天知道~~~我只好进城上网查查有没有,这方面的课件。
  真正要想让农村小学的教育搞上去,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教师的思想有转变,还要硬件跟得上才行啊!
  农村的教育,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是家长不能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辅导,有的家长甚至不识字!
  前两天,我就遇到这样一个家长,我对他说:你的孩子学习差,要多辅导,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他说:你们老师都教不好,我怎么辅导!~~~~~我无语!
  我有的时候,也真的是想退出,就象孤独血说的那样,没信心。想到那些孩子,余心不忍,我虽还不算个好教师,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四川成都重心:
  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回顾一下我们所经历的路,确实感觉反差太大.
  有时候真想去为他们上一节课,
  让那里的孩子感受一下"稀奇"的东西:
  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设备
  新的教育理念.
  孤独血:
  谢谢春苗、阿丁,也谢谢所有关心农村教育的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在农村呆烦了,离世界越来越远,人也变得迟钝,越教越没信心,但我现在通过网络发现了小数,又点燃了我的信心。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11098&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请为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献言!
  北京草莽英雄
  
  我国农村教育的出路何在?大家可以从各角度为其把脉,为发展农村教育贡献一份心力!!
  广东ahz198
  最省钱最省事的办法:
  电视、广播村村通,让农民自我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功用,真正做到向全校师生开放;放假向社区公民开放;鼓励城镇居民向广大农村捐书捐刊。
  通过这些书籍及传播渠道来做,相信好过通过学校教师来做。
  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除了扫盲考学也实在学不到多少东西。
  最重要的还是让农村人直接亲近知识的源头,享受知识与文化科技的甜点。相信他们会从此有文化知识的追求。
  (在教育与文学之路上倘佯《青春无语》我的个人作品集,花城出版社出版20元/本,免邮费,网友可五折奉寄)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83754&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关注我们的农村教育!
  北京西城清风扬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但又有多少人考虑到了我们广大的农村教育?
  黑白版的教材没有
  任课教师缺乏
  没有公用经费
  凡此种种已足使农村学校的校长不堪重负
  这何谈新的课程理念?
  唉!
  我真的是为咱们的农村教育担心啊!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79250&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农村教育该如何突围
  京都酷男儿
  
  今天我遇到了我校一位有志青年杨华,他辞去在城里已二年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于2000年1月14日办起了第一个农村私立希望中学(因为经过调查他发现他们县及邻县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几乎就有60%就没有再上学了到处乱混)——复兴学校,首招18人,全部免费。在他的感召与执著下,北京大学199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殷永纯(毕业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工作)毅然辞去了北京市的工作,并携同自己在河北石家庄工作的朋友赵志雄(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投入了复兴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也几乎就是在同时,杨华已谈了六年的女朋友离开了他……学校现已办了一年三位青年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尽情的飞洒着自己的理想,试验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他们进行了语文与英语教学改革,得到了阜阳师范学校的肯定。复兴学校在今年9月准备扩大招生,但是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师资的困难,特别是是急需一位有受心有奉献的数学教师(学校只提供免费食宿,没有工资),欢迎更多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加入,一起来耕耘好这一片试验地。(详细报道可见〈安徽市场报〉2001年1月4日)。
  杨雄希望大家告诉他,为杨雄等3位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想想办法。
  同时,在此,我想请大家就这个案例来讨论“中国农村教育该如何突围”:
  1、目前农村基层累积没有就岗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一批有志青年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生代?
  2、象杨雄这样一个纯而又纯的希望中学能否存活下去,如能够的话,又该怎样发展?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81634&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话说农村教育(转载)
  辽宁沈阳hundanyu
  
  在《友情》一书中曾插进过一段可有可无的文字提及到一位友人有感受于一则关于落后的乡村教育报道而慷慨解囊时,联想起今天是九月一日,又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觉得意犹未尽,不禁又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
  那位友人出生在城镇,长在城镇,相信她永远都不会有亲身经历、感受与体会到一些农村教育落后、教育难的一天,但她出于人类的良知,出于对人类朋友的友情关爱,她这样做了。她那善良的举止令我由衷地我钦佩,为之折服。儿时,自己上的是乡村小学。学校是由三间破旧不堪的烂瓦房加上一个小得可怜的教师休息室组成。而且东头那间由于年久失修,四处漏水,墙根和屋都早已给雨水淋坏,随时都有发生人命的危险,老师们畏惧,所以没有用它来当教室,一直空着,留着,让其自然塌倒,一个学校实际上只有两间教室。其实这几间房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来的,听村子里的老人说,以前是供看守附近几个山林的护林员住的。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附近几个山头的大小树木在一夜之间给周围几条村子的人砍光伐掉了。可悲。瓦房便失去了原先的作用,在这光秃秃的山头上,孤零零地摆着,让人觉得它格外的孤寂,就连小鸟飞过也不会作片刻的停留。它成了一座茺废的城堡,就象中世纪的遗址一样,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后来,不知道哪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有志之士提议,它成了小学,而且一成就是好些年。由于只有两面三刀间教育可以用,而却共收了四个年级的学生,就只好挤在一起上课了,两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幸好那时读书的人还不算太多,也不显得太拥挤,若象今天这样,恐怕要将教室挤破都不显得夸张了。两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上两个年级的课,全校共两个教师。一堂课两面三刀个年级流着上,一个年级上半堂课,到下的半堂课就坐在教室里做作业。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记忆中,那些教师都没有受过半点正规的师范教育。都是从周围的几条村子里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稍稍过几年书的人来充当。塘中无鱼青蛙当王。不知谁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我党得也蛮恰当。
  那时我们并没有用普通话上课,只能用我们地方方言教学。教师不会说普通话,要我们这些村娃孩童说普通话也就大为难我们了。而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汉语拼音教师都没能够很好地教好我们,害得我在以后的时间里不得不花比其它同学更多的心思去学那汉语拼音。上课念书的时候,我们都不用看书的,因为我们看不懂,不知道教师念到哪。怎么看呢。我们只要跟着教师,他念一句,我们就念一句。用句我们的俗话说捡老师的口水黄。有书不会看,不能背;只能记,死记,硬记。就因为这样,后来我们的教师说我的记忆力不错,但又有谁知道这记忆力不错的背后面的代价是什么呢。至于现在动不动就说的“体罚”,在那时是根本就不会有谁想到这一桩事的,学生就职是要听教师的话,不听话,不听课,不乖,受教师的惩罚那就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个个调皮淘气的孩童,而学校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场地活动给予我们活动。要说有,那可大了,两个大山头都是操场,跑远的同学连敲件上课都听不见呢!这情况多了,给教师罚,挨老师训总是不太好受。所以下课了,我们只能在学校的前前后后。那些被挖去树桩的一深一浅的地里满场跑;雨天更是把石头伸进那或深或浅布满积水的里,让那些脏的水溅到小伙伴们的身上来满足自己的淘气与调皮,或是把那些躲在墙根里被我们小孩贯名“皇帝”的蟾蜍挖出来,当然越大越好,说明我们有能耐。挖的时候可得小心,因为不知哪个伙伴说了,若是不小心让那些“皇帝”的气吐入人的肚子里,人的肚子就会象这些“皇帝”一样,肚子鼓鼓,腮鼓鼓,大家都不想“皇帝”这样,所以每次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象这些“皇帝”一样,遭人讨厌,唾弃。“皇帝”被出来了,大家一轰而上,将其打死,然后让一个大胆的同学用两条小木棍将它到那条我们男同学小便的尿沟里,这样我们才算解恨。可过不了几天,特别是闷热的夏天,那些“皇帝”就会被熏得发出难闻的恶臭,让我们这些男同学用手捂着鼻子也不敢跑过去撒尿,只能换地方。
  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有一个可以唤为厕所的也大老远的,很是破烂,屋顶早已让那些调皮的放牛娃用石块给砸碎了,充其量只能用来充当摆饰用,起不到丝毫的挡风遮雨作用,丝毫都有没有。那些墙根更是给雨水或其它什么剥夺的不象样,加上建造时工活粗糙留下的一个又一个的孔洞,活像一座堡的一个个炮眼,弄得那些害羞的女同学都有不敢到那里去方便。
  厕所由于年久没有人冲洗,臭气熏天,长满了绿头大工业苍蝇,人一走过,便会掀起一股“嗡嗡”的声音,活像架战斗机在呼啸。
  按那时的年龄,我是根本不可能想象到这就是一种落后的教育状况的,因为有书读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了。但值得庆幸的事,我听说在我们这艰辛的环境下曾经走出过一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这对这学校来讲,可算是一种安慰了吧。后来这学校又被荒废了,恢复了昔日的落魄与孤寂,一直到现在。忘了过了多少年,我们的镇政府为了改变我们镇只有一间中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状况,又造起了一座中学。但这所学校最终都没有逃脱得了和我们的启蒙学校一样走向没落花流水关闭的一天。这当然是后话。
  记得那镇办中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点不齐,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方法落后等众多原因导致了学校的学风出厅地差,打架、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最令人惊诧的是一间初级中学竟被外人戏称为“婚姻介绍所”“婚育学校”。这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由于上述总总原因加上那时盲目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等等的负面影响,最终学校的遗址用来干什么呢。
  现在,特别前一段落时间,我们能不时地从各种宣传媒介上看到或听到有关于捐资失学儿童的报导,一股捐资救助失学少年儿童的风气弥漫着整个神州大地。“希望工程”这股春风更是吹拂着的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听到这些,不禁又让我想起热电厂己曾经走过的岁月,想起那被荒废遗弃的学校,一启动思维,我就心碎。
  我曾经看到过一部关于“希望工程”的教育片,影片的各字具体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大概的情节是这样的: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一个妇女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过日子,母亲为了让年纪小的男孩上学,而将年纪较大的女孩留在家里充当劳动力。放羊。而那小女孩太想读书了,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象弟弟一样走进课堂,走进知识的殿堂。为了能满足自己那近乎奢望的心,她经常偷偷地跑到教室外面去听那些同龄人读书,窥视着老师们在上课,她那眼神,让我一辈子也永远忘不了,然而顺为这样,她闯了祸,让家里的一只小羊羔走失了,回到家里受尽了母亲的责备与打骂。然而与这小女孩恰恰相反的是她的弟弟,影片中的小男孩主角却无心上学,经常逃课,作业也让姐姐帮着做,影片的结局无疑是好的,带着喜剧性的。那小男孩的老师发现发这样聪明好学的小女孩,让她最终和其它的同龄人一样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然而在神州大地上,还有多么象小女孩那样的眼神呢?我不敢去想。看这影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已经记不起来了,那时或许还在家乡,还在上海或在广州,但这一切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看着这影片,我已将自己的心定格在了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这样落后教育面貌,特别在一些偏僻闭塞的农村,还有很大空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落路要走。但值得令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江泽民主席在会议上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农村的教育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党和国家重视了,然而,农村的教育还并不能让人完完全全地放心。中国有名古语叫“山高皇帝远”,我们环知道农村教育事出有因业的发展是否能够继续朝着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真真正画龙点睛摆到战略地位上来。用积极的心态,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够如原油如偿。但有一件事在这里我却不能不提及:曾经有一位从事建筑的“包工头”在承包一间乡村小学的建造时这样向我抱怨:“还盖什么学校,十几万下来,乡支部书记一个暗示,校长一个红包,主任一次北京学习,钱也七七八八了,还想盖什么楼。”听到这些抱怨,我们也就可想而知我们未来的路还有多长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然而,一些垃圾工程能支撑起一根栋梁,支撑起一个民族的希望吗?能承受百年的风风雨雨吗?我们不敢想象。
  改善农村教育,一个值得我们民族深思的话题。
  “为了子孙后代”一句多么沉重的言语,为什么我们当中总会有那么少数一部分人将这一切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具体让他们去实施时却处处显露出贪图小恩小惠,做出一些对不起子孙后代的勾当呢?看来教育真的要提上议程,让我们大家对它有个重新的认识了。
  最后请允许我谢谢我那位友人。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初稿
  补充:当我这篇稿子写成,还没有来得及抄下的时候,9月19日,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有关于粤北山区同锋小学的报道,觉得他太似自己以前上学的情景了,有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尽快将自己这篇稿子抄下来。算是作个回应。
  (只有苦痛的人生是绝不会有的。有苦必然就有乐,反过来也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一瞬也不会停止的。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它经常在变动,这就是无常——永远不要忘记,死决不是最后……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圣人们,就都超越了死的境界。如果你也能领悟这一点的话……那你就是人类中最接近神的人了)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84983&highlight=%C5%A9%B4%E5%BD%CC%D3%FD
  
  
  
  
  

《争鸣》栏目预告
#TRS_AUTOADD_1326790354587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26790354587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26790354587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26790354587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26790354587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教师教育网刊《师说》拟开办《争鸣》专栏。每期选取一个讨论主题,在论坛点击进入)、微博QQ群(群号:199658795)、投稿平台上同步“开讲”(鼓励在论坛微博上交流)。每期《师说》上精选“有独特见解的、支持率高的……”发言推出。

奖励方式: 

论坛积分、开具发表证明、奖励稿酬或者赠书; 

鼓励网友留言支持某发言,我们也会定期选取积极参与活动的网友,奖励积分、赠书以示鼓励。

发言要求: 

七八十字不少,三五百字不多,要言不烦,冗言务去。

话题预告: 

2012年3月:竞赛不绝利弊谈

2012年4月:课外活动利弊谈

2012年5月:月考周测利弊谈

2012年6月:学生读闲书利弊谈

2012年7月:兴趣小组只关注学科学习利弊谈

2012年8月:教学模式固定化利弊谈

2012年9月:教师统一服装利弊
  


分享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09408
  • 日志数: 2379
  • 图片数: 3
  • 书签数: 54
  • 建立时间: 2011-01-23
  • 更新时间: 2024-03-2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