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儒释道一山,一山儒释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1-01 10:47:22

查看( 246 ) / 评论( 0 )
泾川回山有王母宫,古代回山王母宫旧图载有108庙,皆为道观。
有王母宫石窟寺,佛国所在。
但是,千百年来,恰恰大意了,儒在回山确实存在。
存在一,泾川回山王母宫旧图载,回山巅有文昌宫,文昌宫虽是道观组成,但文昌主持文运功名,与人间的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不谋而合,共同弘扬着儒家的教育精神,因此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谓。读书、考试、优则仕,道与儒之教育观如出一辙,难解难分。
存在二,回山王母宫旧图载,回山有关帝庙、关圣大殿,关公由关帝进入关圣、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有“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之说。关公崇拜,实际是崇拜儒家文化精华之忠、义、信、智、勇在关公身上的体现。关公还被读书人视为文昌,与文昌、朱衣、魅星、吕仙合称为五文昌帝君。
存在三,从汉武帝来泾川回山拜西王母而产生的汉乐府《上之回》,到唐诗宋诗明清诗和汉碣(不存)、宋元金明清碑刻写回山西王母,作者几乎全是皇帝以下、县官以上的一品、二品、三品、四品至七品的朝廷文武官员,他们或进士或举人,无一不是经过儒家教育催生的科举中考出来的大儒、饱学之士,无一不是孔夫子的弟子。
存在四,回山承载的宗教与文化,除庙堂、石窟为符号之外,还要看纲领性文字记载,而宋明的陶彭二碑则是刻在石头上的回山宣言,这是确立回山一山儒释道存在地位的最权威的史章。惜自宋代至今,无人正视过这最重要的存在并发出回山集儒释道于一山的声音。
宋代陶谷,明代彭泽,他们或为翰林学士承旨八座公,或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都是国家级命官,因而代表朝廷发言。
宋代翰林学士承旨八座刑部户部尚书知制诰陶谷写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并序》开篇第一句即说:
“祭法曰:‘法施于人则祀之。’辩方之为法制也,不亦大哉!神有所职,足以垂训者,孰可阙焉。”“王母事迹其来久矣,名载方册,理非语怪。”王母“辅五帝于金阙,校三宫于绛河。位冠上宫,福流下土,则回中有王母之庙,非不经也。”泾州“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右坠,土宜菽麦,俗习骑射,抚之有道,则风能偃草,驭之非理,则水亦覆舟,中权失政,不可一日而处,矧三镇乎?岁戊辰春二月,公介圭入觐,骏奔上都,天子设庭燎以延之,奏肆夏以宠之,临轩绝席以绥怀,大辂繁缨而锡命。礼成三接,诏还旧镇。”
《祭法》是《礼记》的第二十三篇,《礼记》是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集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陶谷说,依《祭法》规定,凡能给人作典范的神人就应该得到祭祀。神职不同,都各自分管足以让子孙万代引为范例的事,哪一个神灵也不能缺。王母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祭祀不敢一日有怠。以祭祀之礼,教化民众得法,就风平浪静;治理无道,水亦覆舟。天子赵匡胤在皇宫赐宴于泾州元帅太师张铎,旨意重修王母宫是安邦治国之大事。
按照儒家经典《礼记·祭法》规定的制度,尊皇帝诏命,张铎主持重修回山王母宫,王母宫就不仅仅是道观,亦是祭祀人文偶像西王母的祖祠,如此而已。陶谷碑今存回山。
存在五,明代,王母宫又需重修,泾州籍大姓、进士世家闾家代表人物闾沂等倡导重修,经营于正德甲戌五月上旬,落成于嘉靖壬午五月中旬,终圆愿景。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彭泽撰《重修王母宫记》碑文,碑今存回山。彭泽写道:
   回山王母宫“古今名士登览祗谒,题咏甚富,蔼然为郡之胜迹。”闾沂“父兄尝绩学卒业于斯,资其幽僻闲远,以游以息,经明行修,登高笋而跻(月无)仕者后先相望。”“第兹宫为吾郡千余年之胜迹。自我国朝奄有万方,陕为西北巨藩,自关西以达西南诸夷,不啻万里。延宁甘肃诸镇文武重臣,以及奉命总制、经略、抚按,册封出使外夷大儒、元老、名公、硕士,百五十年经此者不知其几,而吾泾缙绅士民得以亲炙而交游之,皆以斯宫之在兹。而吾泾自国初抵今,藏修于兹以登仕途者,又不特寒族父兄子侄也。”
  “夫圣人不师仙,盘游者圣帝明王之深戒,吾儒之教也。”“生由此而克充之,敦天伦,重礼教,足法于家而遗范于党里,则斯举为可称矣。不然,则昧先师务民之意,敬鬼神而远之训……”
   闾沂感念父兄曾在回山王母宫读书并完成学业。凭借回山幽雅闲适远离嚣喧的环境,可以玩景,可以休憩,经义畅晓明晰,操行合乎道义,终于名登巍科身跻公卿、做高官者络绎不绝。
   泾州自大明定鼎到今天,在回山这灵秀之地研习经术切磋学问登上仕途的人也不仅限于我们闾氏宗族的父兄、子侄。
  这并非记述在回山瑶池树下幽境背书高考成功者众,而是实指回山有文昌宫、学宫、书院之类读书机构。
  彭泽碑文原义还有:自我明朝奄有天下,陕西便是西北的屏障,从嘉峪关西到云南贵州,距离不下万里;延州(延安)、宁州(宁县)、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各边防要塞,文官武将和那些奉旨节制一方的总督、经略使、巡抚按院,出使、册封外夷附庸即驻外国的大使、名儒、巨卿、饱读俊士,百五十年来路经泾州和王母宫的不计其数,而我们泾州官宦、庶民得以聆其教诲,并交往结识他们。这些优越条件之所以为泾州人民所独得,就是因为古王母宫在泾州啊!
儒落地在回山,不是落地儒教,而是儒学。明代的社会主流,以儒学教化民众,引导民众在回山祭祀西王母,是为“敦天伦,重礼教”,传承“圣人不师仙,敬鬼神而远之”的“吾儒之教也”,是为“生由此而克充之,敦天伦,重礼教,足法于家而遗范于党里,则斯举为可称矣”。即敦睦乡邻,遵守礼法,规范行为,成为治家之楷模,乡里之典范。不曲解孔圣人“以人为本”和“敬鬼神而远之”的教诲。
儒,简说其概念,即历史上先指术士、或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师,渐为儒家、以孔子学问为代表的儒家学问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符号词广为人知。
儒家博大精深,仅拣“厚人伦”即尊祖敬宗一句说一说,厚人伦,古今中国人懂与不懂都在自觉不自觉中践行着。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与仁之本欤。”孔子又说“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天下其如诸掌”。(《大学》)孔子这段话,显示了三层含义,一是天命与宗庙的关系,一是宗庙与朝廷政教的关系,一是宗庙与宗族的关系,由此形成一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礼记》所说“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朝廷和老百姓都照此去做,必然国泰民安。
祭王母、敬祖宗为何?儒家早创立了规范,说明白了道理,没有人逾越过这个规范的。
儒家在回山,是把抽象的文化体系渗透在回山庙堂与活动的目标、性质、意义、价值上了。上回山为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益处,云云。
“这个社会中所有人打启蒙开始,就都以儒学为其基本知识为其基本知识框架与基础,读着《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昔时贤文》、《小学》乃至《四书》、不论尔后他为僧为道,他的基础人文知识,都脱不了儒家的基底。”(龚鹏程《国学入门》)                                                                     
敬宗法祖,儒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性符号,这是所有民众来回山的第一愿景,其次才是沐浴佛道信仰或道理。
至迟在宋代至明代,上回山的主流就是依儒家讲的道理为行为规范的儒家弟子与民众,这就是一山儒释道的思想遗产中关于儒的基本存在形式和内容。
历代的官祭西王母,以至今日的公祭西王母、华夏母亲节之主角,是儒家早就确定的。而其典礼之“礼”,无一不是儒家、孔夫子所创所立,历代所续所用。礼,就是人文与宗教的分野。
“儒释道三教既是中国社会与文化之骨干,不知此或不汲润于此,焉能得中国文化之精髓”。(龚鹏程《“三教论衡”自序》)
  回山文化的源头,原来是儒。
  儒佛道在古今回山并不排斥,相融相存。是儒家讲仁爱、佛教讲因果、道教讲贵生(把有生之年幸福指数高了再高)的主旨之理互不排斥,必然相融相存。
  以存在论,泾川曾有“王母故里,佛道胜地”的品牌词,应该废止了。制定者其实只识回山一点儿,在自信的岁月里说了一句有语病的笑话,比如王母己包含了道,却还要说佛道胜地。本来西王母祖祠、佛祖舍利在泾川,不用讨论应称“圣地”,但不愿给予“圣”字,却以风景优美的地方用词“胜”代之。
如此而已。
儒释道落地回山,特别是儒,蕴藏厚深而晦秘,相关古碑文献损毁殆尽,要说清说透不是易事,只好暂不展开。
2014-3-23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61544
  • 日志数: 418
  • 图片数: 3
  • 建立时间: 2010-03-25
  • 更新时间: 2024-03-3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