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旧作】颜色与生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2-03 09:43:57 / 个人分类:民俗生活

颜色生活

 

刘锡诚

 

  颜色是人类文化一个重要领域。当白昼来临时,人看到的,是蔚蓝色的天空,是火红的太阳,是葱茏的远山和碧绿的树木,是各种不同颜色的飞禽走兽;而当夜幕低垂时,人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包围了。颜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原始人无时无刻不处在自然界呈现的颜色的环境之中。人很快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颜色和制造新的颜色来美化环境、美化自身、标明事物和表达思想。对于人类来说,颜色具有两种性质:第一,它是一种标志,标明一种物体是什么色彩的,是青赤白黑黄五种正色,还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合而成的间色;第二,它是一种象征,几乎任何一种颜色都暗含着一种不被一目了然的隐喻,一种更加深层的人文象征含义。

  

颜色与五行五方观念

 

  有材料表明,原始人对颜色的认识,最早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掘证明,山顶洞人的洞穴下室里的尸体上及其周围,撒了一些赤铁矿粉末。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原始宗教意识的萌芽。原始人把赤铁矿粉末经过氧化之后呈现的红颜色,视为生命的象征。他们看到射杀的野兽流出的血是红色的,血流出身体之后,动物就死亡了,因而把红色与血液、进而又把红色与生命联系起来。古人有血祭之说。所谓血祭,就是一个部落以其所获动物的血、或所获敌俘的血来祭祀他们所信仰的山川大地之神灵或祖先,然后分食这些祭牲的肉。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饮他们的血和吃他们的肉,会把他们的精灵和智慧吸取进来。这种古老的习俗,即使今天,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信仰习俗中也还能依稀看到若干遗迹。比如哈尼族在举行“埃玛突”祭祀时,还把杀死的猪的鲜血滴在一块竖立在祭坛旁边大石头上,这块石头,是他们崇拜的神石。东北亚一带萨满教祭天仪礼中,要立一神杆,神杆的顶端要用活牲的殷红鲜血来涂抹,以供祀天神。在萨满教的观念中,红色是活牲的本色,是生命的象征。这种把红色视为生命象征的观念,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相当广泛地存在着。

  原始民族中,也有崇尚其它颜色的民族。据《台湾府志》记载,生活在那里的土著民族平埔人盛行涅齿的习俗。所谓涅齿,就是用生刍、涩草或芭蕉花等植物把牙齿染黑。陈国强、林嘉煌著《高山族文化》里报导说,吃槟榔的阿美人和卑南人则用黄杨树批皮的焦油或桑树墨油把牙齿染成黑色。因此他们都是崇尚黑色。

   从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之后,在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这两种文化中,颜色按照既不同又交叉的两条线索发展演化着,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文象征系统。在上层文化中,颜色逐渐与五行五方观念联系起来。《淮南子.天文训》:“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征,其日丙甲。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在这段文字里,记载了五方(东南中西北)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对应关系,五帝与五神的对应关系,五方帝与四季的对应关系(青帝太皞对春,炎帝对夏,黄帝对中,少皞对秋,颛顼对冬),神兽与颜色的对应关系(苍龙为青,朱鸟为赤,黄龙为黄,白虎为白,玄武为黑)。从而四时变化和天象的转移,也都与五行一一对应(春木、夏火、中土、秋金、冬水;以及出现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说)。形成了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史记.天官书》里说的:“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在本地,而圣人统理之。”因此,出现了《史记.封禅崐书》里记载的五色帝的传说。五帝就是:青帝、赤帝、黄帝、白帝加上黑帝。黑帝的出现,也还有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哩。汉高祖问:秦时都祭祀些什么上帝啊?答曰: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又问:我听说有五帝,你们只说了四帝,这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回答。于是高祖自言自语地说:我知道了,连我本人在内,才是五帝嘛。于是立黑帝祠。在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与五行、五帝和四时相对应的青赤黄白黑五色被认为是正色。

 

颜色背后的等级观念

 

  五行五方的信仰观念又被逐渐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里,出现了五方封社的实践,因此颜色也就与政治强权挂起钩来,成为封社政治势力的象征。

  首先是政治上的分封制。《尚书》说:“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建诸侯,则割方色土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奄有四方也。”蔡邕《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太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遗留至今的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方土,也叫五色土,依然是东方为青土,南方为赤土,西方为白土,北方为黑土,中央则焘以黄土。黄色成为王者专有的颜色,连诸侯国的国君都不能染指,更不用说庶民个人了。

  其次是服色的规定。封建时代,每当改朝换代之际,要从上而下地宣布当朝的服色,以及什么等级的人应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即史称的“改正朔(历法),易服色”。从第一层次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所崇尚的颜色,作为国诈之色。如夏代尚黑,殷代尚白,周代用黑,秦王朝也把黑色定为国柞之色。从第二层次来说,每一个等级的人其服装都有自己专有的颜色,不能超越和轻易改易。天子的舆服以及车马装饰品的颜色都是专用的,其他等级的人是不能随便使用的。《礼记.玉藻》里说:“天子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可见周朝的贵族饲,在祭祀时穿的是黑色衣服。到了隋唐及其以降,皇帝的服装就变成黄色的了,即俗称的“黄袍加身”。《唐书》:“天子袍衫,皆用赤黄。”《朝野杂记》:“大臣夺情者,服惨紫袍。”大臣们穿的是紫服。《隋书.礼仪志》:“隐居道素之士,被召入见者,白单衣。”《李泌外传》里将其称为“白衣宰相”。皂袍定为八品官服,是秀才们穿的,他们“不敢僭服”。可见封建时代服色的等级制是十分严格的。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之后,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形成定制,其他不入品的,如杂役、士卒、庶民、商贾等,均只能服黑、白二色。古代妇女的服色与官服则有所不同。周代庶民妇女穿白色的服装。《诗.郑风》:“缟衣綦巾。”缟衣白色,綦巾苍艾色。贵妇人穿绿色的服装。《诗.邶风》:“绿兮衣兮,绿衣黄里。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传》:“美庄姜也,是周时贵妇人衣绿色。裳黄色,而衣之里亦黄也。与庶女异矣。”士人妇女比庶民妇女要高一等,穿白色加带黑色边饰的服装。可见,在颜色的背后隐藏着森严的等级观念。

 

以纳吉辟凶为轴心的人文象征系统

 

  与上层文化相反,在下层民众的民俗生活中,颜色则以长期积淀起来的纳吉辟凶的愿望为轴心,而形成了一整套人文象征系统。首先以最为常见的红白喜事为例。人们通常把婚嫁说成是红喜事,嫁娘从身上的衣着、头上的盖头到乘座的花轿,男方从大门的装饰(对联、禧字、灯笼)、传席用的地毯到拜堂用的蜡烛等,都是红色的。在人文象征意义上,红色与喜庆、热烈有着某种同构的关系。而丧葬仪式所用的颜色,则一律是白色。送葬者的孝衣(俗称披麻戴孝)、送葬队伍的旌幡、为死者扎制的车马轿乘、供死者灵魂在去冥府路上使用的纸马、冥币等,都是素白色的。在人文象征意义上,白色则与死亡有着某种同构的关系。

  民俗与象征有着不解之缘。民间尚红的习俗,其覆盖相当广泛。南国生长的红豆(又名相思子、相思豆)一向作为爱情、相思的象征被人们所接受。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 ,此物最相思。”已成为千古名句,在民俗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近代以来,红色象征着革命,有“红色风暴”、“红色恐怖”之说。市场经济大潮中,早已消声匿迹多年的“红包”又东山再起,成为奖掖提携的一种手段。而“大红大绿,红得发紫”却又把红、紫这些登峰造极之颜色摔到了深渊里,蕴含着强烈的贬义。本来被崇尚的洁净之色--白色,则成了反革命的或否定性的象征,口头或书面上常见有“白色恐怖”、“白旗”、“白匪”、“白丁”等说法。本来属于天子专用的黄色(不仅龙袍的颜色,连皇宫的屋顶和内部装饰都是黄色),也在变化之中,在民间用黄布来覆盖装殓死者的棺木,给死者烧的纸,称为“黄表”。造反的农民也反其道而用之,袭用皇宫禁用的黄色布料制作成所谓杏黄旗,作为揭竿而起的帅旗。

  在关于颜色的人文象征观念中,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渗透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其内涵是各不相同的。而从这些不同的象征中,又可以看到某些相同的思维方式、甚至相同的文化因素。例如古代(例如周代)曾经出现过的尚黑的传统,在当代汉民族中,已经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黑变成了与反动、死亡有关的观念,如套用“青帮”、“红帮”一类而新造的“黑帮”这个词汇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如追悼死者不再披麻带孝,改而为佩带黑纱等。可是尚黑的传统却反而在有些从地缘上来讲相隔甚远的当代民族中得到了认同。例如,黑色至今还是满族人崇尚的颜色。因为在萨满祭礼中,黑色象征着黑夜的善神,他们是人类漫漫长夜的重要守护神,背灯祭的主要神 。这种关于颜色的象征观念,可能来自古代女真人对黑龙江的崇拜,女真人相当一部分源自黑水部。《三朝北盟会编》引张隶《金虏图经》:“虏人以水德,凡用征伐旗帜尚黑,虽五方皆具,必以黑为主。”现在居住在南方广袤的丘陵地带的(广西贵州苗族中的大部分,至今都尚黑,他们除用蓝靛把布匹染成黑色外,还用杨树皮浸汁加深,使黑色透亮美观。彝族支系纳苏、诺苏,其族名的含义本身具有“黑族”之意,他们把碧绿的庄稼、青翠的山林、深渊峡谷、穿戴讲究、深奥的道理等概成为“黑”。(据《中国象征词典.黑》,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1993年10月15日

《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19931030



TAG: 等级 生活 象征 颜色 五行五方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