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努力向上的蓬勃朝气遇见幸福

感知·总结——记乙未年河南大学首届文学民俗学暑期学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8-29 17:50:49 / 天气: 阴雨 / 心情: 平静 / 精华(2)

荣幸之至,感谢之余,回首反思,与师生共度美好之时光,师乎、友乎,忙乎、乐乎,生活点点滴滴用争分夺秒来衡量更添乐趣。时间竟是如此的契合而神秘,去年今日我正以学员的身份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在一鞠躬、一止语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冶炼;在调光线、选角度中寻找最美画面并用相机的快门记录每一瞬间的精彩,最后竟是满满的回忆。而如今,为期九天的暑期学校,我不仅仅是以听众学员的身份参与,专心聆听每位老师的精彩演讲,时而深思,时而记下不懂的地方;更是以工作服务者的姿态度过,热心为学员答疑解惑,关注其生活起居的细节,会议中精彩处竟不忘端起相机咔咔拍下美好的一幕,定格的是瞬间的神情动作也是那颗不忘工作的心的跳搏。两段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丰富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懂得世界之外的宁静和厚重;后者坚强我的未丰羽翼,让我学会在纷繁复杂之中理出头绪,学会在生存之内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流。把原有的活动参与感转变为一种事业的责任感,发现一切的活动进程与自我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心态伴随每一天的日程贯穿整个暑期学校的始终。

河南大学首届文学民俗暑期学校由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河南大学科研处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是一场国际化的高水平系列学术活动。本次暑期学校邀请的国外学者有韩国全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元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兵,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阿布德尔哈迪·哈拉瓦,国内校外学者有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李英,广东工业大学文学博士卜亚丽,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博士吕珍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博士张青飞,郑州华夏博物馆馆长李宝宗,黄河科技大学讲师陈春梅、蔡晓琳。河南大学校内学者有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新,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福贞,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霁月,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涛、张朝晖,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恒礼、副教授郜冬萍等。

河南大学首届文学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幕式于7月1日上午九时在明伦校区六号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副主任牛建强教授、刘东勋教授,研究生院屈建莹主任、科研处周大鹏处长以及各专家学者。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本届暑期学校负责人彭恒礼主持。

7月9日上午十时,短暂、急促、充实、丰富的暑期学校开幕式华丽闭幕。暑期学校自6月29日接待始,至7月10日送最后一批校外人员离校止,在前期准备、中期安排、后期服务等阶段均有条不紊进行,所预设活动均如期举行。在此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体系填充、田野调查的发掘体验、分享交流的思想碰撞、会议服务的能力锻炼、活动安排的精心周密,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参与者提供了与之契合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考与分享相结合,真正体现了暑期学校的价值和意义。

河南大学首届文学民俗学暑期学校的整体日程安排秉承短暂而有效、紧促而深刻的原则,在短短九天时间内,安排九场专题讲座、两场自由讨论、一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日开封市范围内的田野作业,课程内容深刻而有针对性,活动形式多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有活动服务均由工作人员负责,体贴细致,耐心周到。本届暑期学校在课程设置、活动形式安排、会议期间的服务管理方面赢得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一、课程设置精心:重建多元化理论体系

 九场专题讲座主题鲜明,紧紧围绕“文学”、“民俗学”二词展开,内容包括理论概念、学习方法、表现形式、研究视角等。

理论概念:以王兵老师、李英老师分别给师生带来的《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中的民俗学考察》、《赵景深与俗文学》专题讲座为代表,王兵老师以时间为轴分三个阶段详细梳理新加坡汉诗创作的脉络,高度概括每个阶段民俗学特征呈现早期诗人群体以旁观者的新奇视野来俯视异域文化、建国前后诗坛双雄以亲历的主人公态度创作、1980年以来多元化书写不再局限于风俗宗教而是延伸至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等鲜明特征,最后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概括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中民俗运用之价值。李英老师主要阐述在俗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代学者赵景深所做的贡献及其建立的理论体系,对“文学”和“民俗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两位老师的专题讲座中外对照,对师生的理论知识形成巨大冲击,在多元化理论体系建构上举足轻重。

学习方法:康保成老师带来的《漫谈“三重证据法”》专题讲座,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切入正题论证此诗的不真实之处,并延伸讲述历史上吃新鲜荔枝第一人——宋徽宗。文献考据、步步为营,让师生大开眼界,由此阐述一重证据法“文献考据法”的重要性。讲述二重证据法“地上文献和地下文物相结合”,以四块砖雕丁都塞等的角色表演为探究对象,并结合瓷器上的《西厢记》与《西厢记》剧本的对照,探究演出图和故事图的区别。三重证据法强调“口述资料”的重要地位,但要确认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多次、反复获取口述资料并于传世文献相比照。康老师以例为证,层层深入,科学严谨,教给师生正确的民俗学学习方法。

表现形式:马福贞老师、张朝晖老师、张霁月老师分别从生肖节日民间剪纸、电影等方面展现民俗学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给师生带来巨大的视听觉体验。

研究视角:郑元祉老师、李宗宝馆长分别以《和而不同—韩国非遗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饮食男女—仰韶文化时期的婚姻生活》把听众带入新的民俗学研究境界,郑老师提倡的“和而不同”启发师生以尊重开放的姿态对待异国文化,并在文化交流融合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李馆长以非学者的身份为师生传达学者的研究视角—科技考古的伟大之处,注重数据分析来确保民俗研究的科学性,使我们深受启发,倍感敬佩。

二、活动形式安排用心:构建讲座、田调、分享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短短九天,除专题讲座之外,更合理安排两场自由讨论和全天的田野调查,巧妙向学生传输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并为其提供多领域的学习体验。在开封绿色家园举办首届“农耕文化与民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教授学者提供一个知识与思想相碰撞的平台,在充分参观体验黄河农耕博物馆的稀有展品之后,能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展现学术讨论的热烈、深刻,也使得暑期学校活动的举办更具延展性和开放性。课堂上张朝晖老师剪纸艺术的现场演示,剪刀开合,纸片翻飞,分分钟一只精致的蝴蝶跃然桌面,剪纸技艺之精湛真叫人拍案叫绝。全天田野调查,不仅领略开封民办博物馆——五库博物馆集群的神奇,更在参观游览之中触摸历史民俗的精巧和深邃。废弃的仓库可以变身为储存历史文物的博物馆,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尽显浮夸风的生动形象;建国初的穿衣镜镶嵌各式图案充满时代气息;四大古镇之一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欣赏之外更可以现场体验制作印刷的整个过程;客家族的古老喜床尽显雕梁画栋之精美;“三转一响带咔嚓”的老一辈陪送嫁妆展现工业时期的淳朴和时尚,五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实物,更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不能亲历的文化积淀。

 因不满足于五库博物馆木版年画的观赏和体验,经老师审批,由我带领达哥、佳宁姐、兰金姐、洪展妹子、聪聪、静静一行七人相约朱仙镇,亲自寻找年画之源,见证最古老的“天成老店”。置身于木版年画的世界里,各种模板层层叠叠,各种作品琳琅满目,听非遗传承人讲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渊源及未来传承,不仅为其深刻内涵而感动,更为其深陷技术传承的困境而忧心忡忡,对非遗传承人的尊敬之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朱仙镇除木版年画吸引众多目光,更有岳飞庙、关帝庙、国际旅游生态示范区等,逐渐成为朱仙镇的代名词,然而在实地考察朱仙镇的环境、交通、人文风情、景点经营之后,不得不对朱仙镇的发展心怀忧虑。朱仙镇作为中国四大古镇之一,行走镇上可感知道路尘土飞扬,街道两旁垃圾乱堆乱放,号称“年画之源”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竟只是在一排破旧而不起眼的简易排房中仅存的三家印刷木版年画的老店,帆布招牌年代久远而显得风化,店面陈设简单而略显凌乱。古镇的发展不应固步自封,以自我文化优越为炫耀资本,更应该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中妥善经营,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并创新经营模式,以互联网新思维拓展经营领域,在作品中展现新时代气息。基于此感想,在天成老店众多木版年画作品中,惊奇发现一幅2008年奥运会专用请柬上的木版年画——五个福娃围绕五环组成的“福”字,极具时代气息,说明木版年画可以在原有模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

 在自由讨论中,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结合在学习期间对开封的人文风情、社会环境、景区经营、文化品牌的感知和探索,围绕非遗、民俗、文化产业展开激烈的讨论,对于非遗应该普及还是应该保护?民俗应该保护成化石还是应该融入现实的生活?如何运用新的理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合理挖掘、遍地的文化资源如何精品化推送?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给予师生更多的探索和反思,身处开封,对于开封的发展自然有不可置身度外的责任和义务。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开放自由的讨论,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将成为日后付诸实践的理论支撑,这也是此次暑期学校举办所收获的重要思想成果,博采众长方能不断创新。

三、会务服务敬心:成立接待、会务、后勤一站式服务小组

 河南大学文学民俗学暑期学校活动的举办从筹划到结束共三月有余,以彭恒礼老师、郜冬萍老师、张朝晖老师、王林老师、马福贞老师、张霁月老师、范明燕老师、刘涛老师等为专家团队,以李贝师姐、张寒冰师兄、朱鹏师兄、李晓倩师姐、王中加、李方、李静静和我为学生团队,组建一支精心、用心、细心、贴心的会务服务团队。6月30日之前的申请项目、网上公布活动信息、发送请柬、安排接待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活动准备,主要以彭老师、郜老师为领导,贝姐、晓倩姐、鹏哥辅助工作调配,为即将举办的暑期学校铺设平坦大道。6月30日上午会议室布置以陈秋为领导,贝姐、鹏哥、静静、王中加为辅助,完成会议室桌椅布置、卫生打扫、条幅悬挂、音响试用等一系列工作,确保7月1日开幕式的顺利召开;下午师生接待以贝姐为领导,我和静静为辅助,安排好每一位来宾的住宿,并及时传达日程安排确保会议召开准时。7月1日至7月9日活动举办期间,以彭老师为代表的老师团队负责国内外专家来宾的陪同和安排,以鹏哥为代表的学生团队负责参与活动的学员的日常活动安排,两条主线并列而行,但也有交叉。比如7月2日国内外来宾前往开封绿色家园参加首届“农耕文化与民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是学生团队安排当天的一切事宜,包括会议现场、午餐地点、午休住宿、活动主持等,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7月9日结业典礼闭幕,以学生团队为主,护送外校老师、学生离开,细心认真,赢得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彰显本校学生极高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

河南大学文学民俗学暑期学校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在交流中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宝贵思想点拨,也在学生的自由交流中挖掘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更为本校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感到欣慰,同时也为自身能力得到锻炼、学识得到提高而感到高兴。在此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希望能够成为以后求学生活中的经验和积淀。

1.把每一件事当做自己的事,用心去做;

2.以积极的态度、灵活的思维跟随导师的步伐,规划自我做事的节奏,以大局为重,把握好事情的轻重缓急;

3.团队协作是活动顺利举办的关键,交流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关键,学会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和建议;

4.与人为善、坦诚相待、心怀感恩,结识有缘人,付出也是回报;

5.静心看书,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学习收获


TAG: 传统文化 点点滴滴 河南大学 民俗学 中国

陈秋(秋晨)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陈秋(秋晨)   /   2016-10-06 00:34:19
原帖由京师园丁于2015-08-31 08:14:28发表
如果这些教授们以民俗学者自居,而在民俗学界又几乎不为人所知,或者其“学问”根本不被民俗学界所认可,.

        老师您好!时隔一年才决定回复您的质问和鞭策,并非怠慢,请老师见谅 。整整一年,不仅是学生对民俗学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反思的过程。
        民俗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为学术领域所公认的阵地和学术带头人,让晚辈在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指引,甚是幸事!然除此之外仍有众多默默耕耘于此领域的学者,并非人人尽知
        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而言,协助导师组织和举办暑期学校无疑是一种交流学术、拓展视野、锻炼能力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学生走进民俗学、感知民俗学的契机和平台。至于暑期学校的性质是否被广大同仁所认可,学生怀着最初的感恩之心服务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友,对每一位有自我见解和想法的师友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样也以谦卑的态度对民俗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反思。
        学生对民俗学的感情源于兴趣和情怀,可能在做学问方面缺乏理性思维和独到观点。就个人理解而言,暑期学校、民俗学年会等形式的学术活动,同样都是民俗学科大家庭中内部交流和整体团结的一种表征,值得关注和反思,也值得鼓励和宽容。老师对暑期学校的质疑和鞭策也是以后活动举办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感谢老师的坦诚和督促!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个人成长方面也将以此为鉴,更加努力!
引用 删除 华阙   /   2015-08-31 09:40:37
原帖由京师园丁于2015-08-31 08:07:49发表
本人孤陋寡闻,这些授课者中,除了中山大学以戏曲研究著称的康保成教授,其余的授课教师都没听说过,这是.

如果突然来个宋词专家讲宋词与民俗,或许您也没听说过呢。当然,或许您也可能听说过,不然人家的专家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引用 删除 华阙   /   2015-08-31 09:37:45
原帖由京师园丁于2015-08-31 08:14:28发表
如果这些教授们以民俗学者自居,而在民俗学界又几乎不为人所知,或者其“学问”根本不被民俗学界所认可,.

我比这位朋友更孤陋寡闻,因为我连他们竟然以民俗学者自居都不知道。而且我也不知道,好像研究民俗的都应该让所有同行们都知道?
引用 删除 华阙   /   2015-08-31 09:23:09
原帖由京师园丁于2015-08-31 08:11:13发表
搜了一下咱们网站上的报道,今年暑期班还真不少,但像这个暑期班这样,打着民俗学的旗号,授课内容和教授.
这位朋友,不知道您所理解的民俗学旗号下的授课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另,您应该是参加了这个暑期班了?
京师园丁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京师园丁   /   2015-08-31 08:14:28
如果这些教授们以民俗学者自居,而在民俗学界又几乎不为人所知,或者其“学问”根本不被民俗学界所认可,这大概有点意思吧
京师园丁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京师园丁   /   2015-08-31 08:11:13
搜了一下咱们网站上的报道,今年暑期班还真不少,但像这个暑期班这样,打着民俗学的旗号,授课内容和教授们大多数与民俗学不搭界的情况,比较少见。
京师园丁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京师园丁   /   2015-08-31 08:07:49
本人孤陋寡闻,这些授课者中,除了中山大学以戏曲研究著称的康保成教授,其余的授课教师都没听说过,这是民俗学的暑期班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1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479
  • 日志数: 5
  • 图片数: 5
  • 建立时间: 2015-08-28
  • 更新时间: 2016-08-0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