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寻找莆仙红砖厝》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7-19 10:51:16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寻找莆仙红砖厝》序

陶立璠

 

徐学仕先生从福建莆田来,带来他的新作《寻访莆仙红砖厝》书稿并邀我作序,我欣然同意了。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古村落(又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也有机会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曾先后考察过江西吉安的古村落、广东兴宁的客家围龙屋、湖南花垣的茶洞古镇(边城)、里耶古镇、凤凰古城和河北蔚县的古村堡等。每到一处,看到历经沧桑,仍保存在那里的古村落、古建筑,就像展读一部中国农耕文明的厚重历史,彷佛看到华夏文明延伸的根基,回味久已阔别的田园风光,这些不就是独具特色的东方风韵的村落社会吗。在中国古村落的生存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地域差别多大,古村落的创建与传承都记载着民族的、地域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中,无论是普通民宅,还是豪华宅邸,都有着别致的建造技艺,绝佳的民间艺术,优美的传说故事透漏出的民间审美情趣,更不用说居住在那里的淳朴勤劳的主人是这种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人。身临其境,会使你深深地受到感染、感动,留连忘返,产生无边的遐想。通过访谈,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古村落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向你陈述农耕文明,乡村文化演变的历史和命运。当我们的社会走向城镇化、信息化、工业文明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古村落的叙说,更不应忘记那里曾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

古村落保护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为保护工作发声,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随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展开和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古村落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落、建筑样式和人们生存的空间,而且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这种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来自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和“危房改造”,使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文化街区大面积消失,全国变得千城一面,有些成为丑陋不堪的水泥森林。人们担心下一个厄运即将降临到农村,降临到古村落头上。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猜测。冯骥才先生多次讲过,中国“几乎每年都会消失将近9万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里就包含大量的古村落。”至于造成如此多的自然村落和古村落消失的原因,人所共知,勿用赘述。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古村落的生存现状终于牵动了国家的神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手,进行古村落的普查和认定,使古村落保护的民间声音终于变成政府行为,本来嘛,保护社会文化资源就是政府的责任。

古村落是中国最后处于濒危并急需保护的文化空间,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保护什么,如何保护,仍是困扰人们的话题。目前民俗学家、建筑学家、古村落研究专家已经发表了许多意见,但是如何将古村落视为一个文化整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是最关键的。这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村落的田野考察和村落民俗志建设,这是保护工作的前提。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徐学仕先生的《寻访莆仙红砖厝》。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它类似摄影集又与一般的摄影集不同,其特点是图文并茂,对每一组民间的红砖建筑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拍摄照片并做详尽的文字说明。图说民居,形象而生动。这是该书的一大特点。

其次,《红砖厝》不仅以优美的图片取胜,阅读文字,使你更多的了解一座座红砖厝背后的故事。这些文字常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使你感受到红砖厝历经的沧桑和冷暖人情。因为作者就生活在莆仙地区,对那里的红砖厝民居体味很深,考察和拍摄这些民居,自然会倾注故乡之情。在梳理莆仙民居样式时,作者从纷繁的建筑中,除一般叙述莆仙民居的地域文化符号,聚族而居的家族传承之外,将莆仙民居分为官宦人家、商家豪宅、华侨民居、沿海和山区民居,分别加以介绍,使本书具有图像民居志的特点。

其三,民居保护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工程。保护古村落是对古村落文化及其载体所构成的文化形态的整体保护。《红砖厝》的出版给古村落的保护以很好的启示,即在古村落保护中,重视村落建筑群的样式、建造技艺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古村落是基层社会的文化空间,一切物质生产、生活按照节令顺序展开,比如作者在书中展示的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家族兴衰史,关于村落的传说故事,都是古村落保护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体现在人们对村落的认同上,使村落的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牵挂着故土,就连华侨也不忘故土,这就是村落的凝聚力所在,也是红砖厝传承的动力。

我和徐学仕先生相识是几年前他的摄影集《到妈祖故里过年》出版时,他带着摄影集到我家来,自此我知道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摄影家,记者。捧着《过年》影集,我被妈祖故里过年的气氛感动了。妈祖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这种信仰充分调动了民间的想象力,从而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春节文化景观。更为感动的是徐学仕先生运用镜头的功力,色彩的饱满,构图的精巧,选材的得当和拍摄时机的把握,真是达到炉火纯青。这次看他的《寻访莆仙红砖厝》,有着同样的感受,似乎是《到妈祖故里过年》的姊妹篇。莆仙的红砖厝是美的,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表现出建筑的精巧,墙面、屋顶、地面装饰无不透漏着民间的智慧和创造在镜头和文字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面对红砖厝这一凝固的艺术所表现的钟爱之情。在古村落保护中,我们需要作者的这种热情、美的追求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于是写了如上的话,是为序。

                               2012年冬月于五柳居

 

————————

原载:徐学仕《寻找莆田红砖厝》海峡出版社,2012年版。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