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常识】你心中的第一口年味:腊八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2-04 07:05:38 / 个人分类:江西年俗

【编者的话】2018春节已进入腊八了,也意味着离中国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新年里有张灯结彩的画面,也有家人千里团聚的场景,更有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不绝于耳,但是最让人一秒勾起回家念念不忘之心的,可能还是要数舌尖上的味蕾记忆


                 

     年味不论是北方热气腾腾的一锅猪肉白菜馅饺子,还是南方一碗糯香甜蜜的汤团,都表现出千百年来老百姓自觉形成的饮食民俗文化。那么你心中的拉开春节序幕的第一口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1
过了腊八就是年

    2018年1月24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族传统节日——腊八节,也是传统中的黄道吉日俗称“腊八” 。在古代中国,“腊”是重要的祭祀活动。汉朝的蔡邕在《独断》中说:“腊者,岁终大祭。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古人有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2
腊八节的历史由来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粥的起因除了与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有关外,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还有起于明太祖朱元璋之说。相传朱元璋小时候放牛,饥饿难耐,有一天,他发现田野有个鼠洞,便想抓只老鼠充饥,当他扒开鼠洞,挖到深处时,老鼠没有抓到,却从洞中挖出一堆大米、玉米、豆子等物,于是他立即掏出,洗净后熬粥充饥,吃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腻了,忽然想起小时候挖鼠洞掏粮熬粥充饥的旧事,于是传旨要御厨熬五谷杂粮粥给他吃。他吃得十分香甜,于是赐名为“腊八粥”。朱元璋登基之前,在江西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对江西的影响很大,所以南昌人喝腊八粥,起于朱元璋之说。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3
腊八传统节日习俗

    【祭  祀】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腊八婚】   俗话说“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旧时,郊区农民定亲、娶媳、嫁女都要请卜巫选择一个好日子,唯独“腊八”则“万事皆宜”。因此,这一天各乡各村都见到吹吹打打,抬轿、送嫁的人群。


    此习俗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南昌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于腊月初八这天来到南昌。他独自一人,青衣小帽来到钟鼓楼下,见附近有人娶亲,便赶上前去瞧热闹。只见轿子后面跟了两个披麻带孝的人。当轿子抬进门后,两个披麻带孝的人却不见了。


    乾隆觉得非常奇怪,便跟进门去寻找,但他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有位相命先生告诉他,说这户人家犯了“披麻煞”,本来是很不吉利的,但因为乾隆皇帝是紫微星,把两个披麻之人赶走了,故而逢凶化吉。从此南昌人便认为腊月初八是紫微星降临之日,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从那时起,人们都选择这天结“腊八婚”。这一风俗,南昌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


  


    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泡腊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4
腊八节日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一】传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民间故事二】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民间故事三】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民间故事四】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5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集五谷杂粮之大成,别具一番风味,很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据老人说,腊八粥还有助消化、和胃、补脾、清肺、通便的功效。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



    江西腊八节的习俗。人们一般从冬至就开始备办年货,如晒制各种腊味,蒸制糯米酒、蜜酒,油炸果子,做米果、冻米糖,炒花生、瓜子,做鱼饼、鱼丝等等。腊八吃腊八粥,腊八结婚的人特别多,俗语:腊八结婚不用挑日子。


 今天晚上6点一刻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播出采访我馆馆长“腊八节的年味”专题节目,敬请收看。

生活寂静似是流水,节日,让我们紧张的生活中泛起了涟漪,过好每一个富含意义的节日吧! 在此,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全体员工祝南昌市民朋友们腊八节快乐!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