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1-13 08:46:33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349 ) / 评论( 1 )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成人礼,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曾实行,至今仍在民间普遍流行。它是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时所举行的仪礼,同时也是人生生命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人的一生中,生命价值观体现在许多方面。婴儿的诞生礼,是指一个人降生时相伴随的仪礼。中国传统习俗中婴儿诞生时的洗三、满月、百日、抓周等,就具有赋予一个人生命,并祝其健康成长的意义。此时,除受到父母的监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社会价值赋予未成年人。成人礼则不同,它要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接纳成人进入社会,有时还要接受许多严酷的考验,才能获得成人资格,被接纳其进入成人社会。从这和意义上讲,只有成人礼才具有真是的人生生命价值观。

人类学资料告诉我们,原始部落的成人礼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还显得十分残酷。许多原始部落,接纳成人的仪礼,是将其放逐荒野接受种种考验,传授部落的秘密和道德规范。可见成人礼的主要目的是使受礼者经历种种生理和意志磨练。并通过这种磨练考验,将他们接纳到成人社会中来。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民族和地区,成人礼逐渐演变成为人生仪礼中的一种象征仪式。

中国古代人生仪礼中,青年男女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要举行成人礼。为男子举行的成人礼叫“冠礼”,为女子举行成人礼叫“笄礼”。《礼记》中说:“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这种冠笄之礼,按照古老的习俗,要在宗庙中进行,具有告祖的意义。中国古籍中关于冠笄之礼的记载不少。《国语》《左传》《史记》中都不乏周代天子、诸侯行冠礼的记载。特别是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赢政(秦始皇)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可以亲政。未成年,没有施行冠礼,不能亲政,说明成年礼体现着人生价值观。中国古代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的象征,未行冠礼,不具有治人或人治的资格    

古代的成人礼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男子年二十而行三加即这种仪式要进行三次。具体是初加、再加、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武官的象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加皮弁的同时配剑;三加爵弁(文官的象征)表示行过加冠礼的人拥有祭祀权,祭祀是社会地位最高层次。男子冠礼,女子则笄礼。《礼记·曲礼》说:“子许嫁,笄而字。”女子是在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取表字。笄礼的年龄小于冠礼《礼记·杂记》也说“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 

冠笄之礼是古制,也是人生必经的“通过仪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只有成年的人才真正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从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相继3000多年。但是不同的时代,冠笄之礼的实行和相应的仪礼是不样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冠笄之礼始于周代,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重视程度并不一样。汉代极重冠笄之礼。汉代皇帝冠礼称加元服(元服即头衣或冠)。加元服不仅表示成年,而且伴随着许多重大举措。如汉惠帝行冠礼,宣布“赦天下”,开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之始。汉昭帝加冠,大加赏赐、减免税赋、普天同庆。昭帝加元服,为与臣下冠礼区别,还专撰冠辞,为后世帝王撰冠辞之始。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冠礼一度废而不行。宋代恢复冠笄之礼。宋人认为废除冠礼,使得人情轻薄,自幼至长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行冠礼。司马光还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使之易于为大众掌握。宋代冠礼的三加冠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宋代朱熹的《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宫廷没有冠礼之俗。明朝冠礼第二次复兴。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从皇帝、皇太子、皇子、品官,下及庶人,都制订了冠礼的仪文,因此明代冠礼比较盛行。清代是满族入主中原,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直接摧毁了华夏衣冠礼仪衣冠发式的结果冠笄之礼的彻底被遗忘。

古语曰:“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上层或官方的礼仪消失了,民间却还保留着,应该到民间去寻找失去的礼仪。其实所谓的“冠笄之礼”是各民族通行的仪礼,并非上层礼仪所专有。民间的成年礼远早于官方的“冠笄仪礼”。这在民俗事象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这些例证恰恰证明官方的“冠笄之礼”是将民间的成人礼制度化和规范化而已。民间的成人礼可以证明,无论官方的“冠笄之礼”还是民间的成人礼,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是一致的,即表明成年是社会对成员人生价值取向的最低要求。是接纳成人进入社会的一种独特的仪式。不过从“礼失求诸野”的角度,我们的确从民间的成人礼中找到“冠笄之礼”的遗迹。 中国的朝鲜族以往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代的“冠笄之礼”。朝鲜族的冠礼又叫“三加礼”,即当男子在举行成人礼的时候要三次更换礼服。按顺序有“初加”、“再加” 和“三加”之分。举行初加礼时,先给受礼者梳发髻,并在发髻上罩上网巾,然后加冠。几天之后,举行再加礼。这时将初加时所带的冠巾除去,换上纱帽。实行三加礼时,在纱帽下再添一个幞头。如上三加礼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每次都由主礼者诵读祝词。冠礼结束后,受礼者到宗族的祠堂向长辈致礼。女子行笄礼比较简单,盘发插笄即可。很明显朝鲜族的这种成人习俗,受到古代汉族礼仪的影响。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成人礼的仪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很古老。云南省的基诺族,把成人礼看做是人生中一次巨大的转折。一个男子,只有在举行完成人礼之后,才可以成为村社的正式成员才可以参加未婚青年的成人组织“波勒”;才可以改装易服,穿上绣有象征月亮花卉的衣服,挎上绣有月亮标志和几何花纹的“筒帕”( 背包)和姑娘们进行交往。基诺族的成年礼,至今仍保持着十分古老的传统方式。基诺族的成人仪式充满了神秘色彩。

首先,在举行成人礼时,受礼者面前的桌子上要放上用芭蕉叶包好的小肉包。小包里面的肉是剽牛祭祖时的祭品。接受成人礼的人获得这种祭品,如同得到了祖先的承认、批准和保护。其次,要对接受成人礼的人施行种种考验。青年男女组织“波勒”的成员在受礼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对其施行突然袭击。将受礼者捕获,并押往群情鼎沸的会场,制造一种恐怖气氛,以表示受礼者和童年时代的告别。其三,是对受礼者施行教育。通常由族中的长老带领大家唱本民族的《创世记》或歌唱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应当遵守的法纪;教授本民族的生产过程和经验。以此教育青年们懂得如何恋爱和遵守传统的社会道德。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在云南丽江泸沽湖一带。孩子长到13岁,要举行成年礼。民间传说,古时天神向地球上所有生物赐寿,人只能活13年,而狗却能活60年。后来,人与狗换寿,13岁成了人的成年标志。成年礼仪式一在农历大年初一凌晨举行。行礼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男柱”下,女孩站在右边“女柱”下,一只脚踩着猪膘肉,一只脚踩着粮袋,象征终生吃用不尽。女孩由阿妈为其穿上漂亮的金边衣、百榴裙,扎上红腰带,盘缠发辫,佩上彩色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男孩由舅舅为其穿戴簇新男装,扎上腰带,佩上腰刀。云南普米族的成人礼与此相似。

四川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礼也是成年礼的一种,称为“沙拉洛”,意即换童裙。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换童裙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换童裙仪式由三部分仪式:改变发式、改变裙式和穿戴耳饰。换裙子仪式有许多禁忌。特别在是举行换裙子仪式时,不许任何男子在场。换裙子之前,姑娘的辫子一般是单辫,穿浅颜色的两接裙,裙边镶有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而在举行换裙子仪式时,姑娘必须梳成双辫,戴上头帕,并且换上红、兰、黑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的长筒百摺裙。举行过换裙子仪式之后,就意味着成年,也意味着可以谈恋爱,找情人了。类似这种女子换裙子,男子穿裤子的成人仪式,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如侗族的滚泥巴田,傣族的文身、墨齿,也是成年礼的独特表现形式。侗族男孩一生中有三个生日要滚泥巴田。第一次是5 岁,第二次是10 岁,第三次是15 岁。侗族谚语说:“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所谓的三次滚泥巴田,就是根据这三句话安排的。前两次由父母带领。到了15 岁这一次,孩子已长大成人,滚泥巴田的事要由它自己完成,这也是一种考验。

云南傣族的文身是一种古老的成人礼。是对成年男子的一种血的考验。在傣族地区,一个文过身的男子,常被姑娘们视为英雄。而没有文身的男子,常常被姑娘们视为怯懦和不勇敢自然得不到姑娘们的喜爱。用植物的汁液染黑牙齿,是滇西一带傣族男子成人的标志。

中国广西金秀地区的瑶族,凡年龄满十三四岁的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受戒仪式,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近十种危险考验。这些仪式除了寓意经过火的洗礼,净化人的灵魂,消灾灭难外,更锤炼了人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受戒仪式前前后后要举行好几天,不论时间长短,度戒中,受戒者必须严禁会客、社交、唱歌等,只能低头修身养性,吃清淡无油的饭和水。“度戒”时,有道师或引度师主持仪式。度戒按照传统的仪式有“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现在度戒仪式简化,跳云台还是重要内容。云台是将4根4米多长的木柱摆成正方形,一边扎以横木作梯。受戒者在师公的带领下登上云台,等师公念完戒词,受戒者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掠、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等,誓毕,将火掷进一个水碗令其熄灭,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然后,受戒者团身抱膝,从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四周欢呼雀起,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成人仪式(冠笄之礼)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生理发育的成熟,同时也表明他有权承担社会赋予他权利和义务。在婚姻习俗中,成年礼则标志着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开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繁琐的古代冠笄之礼渐渐废除,但人们的成年意识还是顽强的保留着,只不过这种意志被通过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如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是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达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际上“冠笄之礼”赋予成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与法律赋予成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肯定了成人礼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8届学术大会论文。此次会议2017年10月27日至30日在马来西亚槟城召开)


分享到:

TAG:

程延昭的个人空间 awakend 发布于2017-11-13 12:39:15
多谢陶老师分享!已转至中国民俗学网主站~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