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中秋夜随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0-08 09:21:05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中秋夜随笔


刘锡诚

 

中秋节是中国人和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的三大民俗节日之一。所谓三大节日,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近人又在报端大声疾呼,欲加上重阳节,组成四大民俗节日。每届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吃月饼,祀月,赏月。世界各地的华人过中秋节,大略如此。

大凡民俗节日,都离不开一定的仪式。中秋也一样。从仪式层面说,就是祀月。满月当空之时,在庭院里陈瓜果、毛豆、鸡冠花等,焚香供月,有的供奉太阴君星、太阴娘娘牌位,民间俗称月光禡儿或月亮禡儿。仪式由女人主持和参加。谚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天人合一”,天地之“大宇宙”与人寰之“小宇宙”之间有同构关系,而女人属阴,月亮为阴,二者处于同构的关系中。从象征层面说,就是从满月的形象,从月饼的形制,从吃团圆饭,而及于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家庭团圆,人事长久。

旧京俗曲作家对旧京中秋节盛况有精彩描写:“荷花未全卸,又到了中秋佳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腊纸马兔儿爷,庆中秋,美酒多欢乐,整杯盘,猜拳行令同赏月。”所谓赏月,就是祭祀月神。北京人家举行祀月仪式时,太阴君星牌位下方,要摆放一个捣药的“兔儿爷”或直立像人样子的兔形纸码儿。“兔儿爷”是用红胶泥捏塑而成的,上身为人形,周身施以彩绘,头为兔形,用竹签将两只泥捏的兔子耳朵插在顶部。有的担着担子,有的用杵捣药,有的打着伞,骑在老虎背上,英姿勃勃。

“兔儿爷”浸润着北京人的文化心理和民俗观念,是京派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形象,也堪称是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它是吃着北京人的乳汁长大的,一代一代,算来他该有六七百岁的年纪了吧。明末纪坤撰《花王阁剩稿》里有“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礼而拜之。”的记载,说明在北京过中秋节,以“兔儿爷”为形象的时令玩具和以“兔儿爷”为祀月神祇的习俗,至少在明代就形成并很盛行了。清代以降,民俗志中关于兔儿爷形象的描述就具体得多了。陆启的《北京岁华记》中就有“市中以黄土抟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的记载;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记载则更为详细:“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今人李嘉瑞《北平风俗类征》引民初出版的民社《北平指南》:“八月十三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市街繁盛,果摊泥兔,(俗呼兔儿爷,范泥为之,人身兔首,其衣冠施彩色,或坐或立,或担担,或捣杵,或骑各兽,皆冠角于头顶,大者背插旗伞,小儿买之以为玩物。)摊,所在皆是。”这些记述虽略嫌简单,但民间泥塑“兔儿爷”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了。

在北京人祭祀月神的仪式中,“兔儿爷”,充当着供人祭拜的月神的角色。清代杨柳青年画中保留下来一幅乾隆年间的木版年画《桂序升平》,具体地展现了在供桌上摆放一尊“兔儿爷”泥塑以祀月的情景。“兔儿爷”取意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药以奔月的神话传说。传说嫦娥为窃药奔月之后,化为蟾蜍,在月宫中担任了为西王母捣药的任务。玉兔、九尾狐等作为月宫中的役者,为仙人所役使,捣药的差事就落在了玉兔的头上。兔儿爷手中举着的捣药之杵,正是它为西王母捣药之用的工具。表现西王母与嫦娥、玉兔、九尾狐关系的文人绘画很多,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中的画像。由于玉兔对职责的忠诚和形象的可爱,逐渐就成了月宫(在民间信仰中和古典诗词中,月宫又被称为广寒宫)的代指。人们在谈到月亮和祭拜月神时,总是想到玉兔。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把玉兔当作为月之代名词的观念久矣。“兔儿爷”泥塑像,正是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的造像,因而在它的身上寄寓着的是对月亮神的祈望。

时代渐去渐远,“兔儿爷”身上的神话色彩和月神光环已被逐渐剥蚀了。北京的玩具市场上,多年来也已很难看到“兔儿爷”的身影了。相传北京西郊的红泥沟和东郊的垂杨柳的红泥土质,是最适合于泥塑制造“兔儿爷”的土质。如今,垂杨柳已是高楼林立,变成了劲松居民区,那里的红泥恐怕不能再用来做泥塑了。居住在那多少有些现代化了的楼房里的北京儿童们,每到中秋节,父母们还会给他们买些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来,不过可能不再是骑马、执杵、捣药的“兔儿爷”,而是那些挤破国门蜂拥而来的洋玩具了。

北京人正在睡眼朦胧中无意间抛弃了自己先辈们用多少个世纪的时间塑造起来的“兔儿爷”。蕴藉深厚的京派文化,如今已被美国的廉价通俗文化所取代,“文化北京”正在变成“洋场北京”,变成文化贫困区。曾记否,已故人文学者启功先生生前曾建议把“兔儿爷”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启老爷子何以在晚年会有此一举?显然,此举寄寓着他对曾经蕴藉深厚而又十分脆弱的京派文化的挚爱和惋惜之情。我们知道,许多历史名城市都把与城市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神或其他神物,尊为自己的城徽,罗马城徽是母狼(也是罗马奥运会的会徽),威尼斯城徽是飞狮,亚历山大城徽是庞贝柱,广州城徽是五羊……这些动物,都是有恩于这些城市的神话中的角色,而城徽不仅成为不可重复的无形文化遗产,而且永远是一代代市民景仰的英雄偶像。在此中秋君临之日,满月当空之时,想到这里,笔者不禁思绪联翩:满可以成为北京城徽的“兔儿爷”,何以会遭到如此清冷、如此怠慢、以至于惨遭遗忘的命运呢?

 


分享到:

TAG: 京派文化 兔儿爷 文化符号 中秋夜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7-10-08 15:32:23
笔者不禁思绪联翩:满可以成为北京城徽的“兔儿爷”,何以会遭到如此清冷、如此怠慢、以至于惨遭遗忘的命运呢?----倒底为什么呢?你说说。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