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报刊】西洋节与传统节的较量(特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3-01 06:00:44 / 个人分类:理论研究

【编者的话】孙云晓曾经写过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说的是教育的竞争。如今,抵制西洋节与传承中国节,也有这种较量与竞争的意味和火药味了。《江西民俗报》执行主编赖庆沅先生采写的特稿: 西洋节与传统节的较量。读来很有同感。


孙云晓曾经写过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说的是教育的竞争。如今,抵制西洋节与传承中国节,也有这种较量与竞争的意味和火药味了。在百度的全民话题《抵制“洋节日”,有必要吗?》中,有33万人参加。其中正方是75%,反方是25%。正方的主要观点是:“洋节”到了中国,已没有西方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大多数人只是跟风盲从,且给了商家大肆营销的噱头而已,比如平安夜某超市3个苹果卖39888元,高价惊呆顾客。这样的“洋劫”没必要提倡。反方的主要观点是:“洋节”并非洪水猛兽,很多以人文本的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情人节、母亲节,况且“洋节”拉动消费,反映了人们正常的娱乐需求。并且抵制“洋节日”不如抢救传统节日

这里有两个背景必须介绍:

一是2016年的圣诞节一如往年地引发了全民狂欢,接踵而至的元旦也是一场娱乐盛宴。在这一片片喧闹之中,四川某高校的准空姐们在圣诞节当日身着传统汉服,来到成都地标景点宽窄巷子、武侯祠等地展示古典礼仪。她们手举“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的标语,呼吁“中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外国节”。随着“洋节”的愈演愈烈,类似的声音在近年可谓不绝于耳,有人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侵略,使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不保。

二是2017年的春节一如往年地引发了全民闹腾,应运而生的春运也是史无前例颇具中国特色的人类大迁徙。学者在论述《春节与春运》时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春节变成了春运,每年来一回,参与人数之多,运输规模之大,绝对是世界第一,吉尼斯纪录。不少人惊叹,若按人口计算,相当于整个欧洲在运动。春节变成了春运,说白了就是变成了一场“回家运动”,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传统中最最看重、最最强调的两个字:“团圆”。如果过春节还回不了家,那是一年中最大的缺憾。

中国文明网:【别因为洋节热 冷了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十分厚重。每个不同的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人民群众普遍重视。清明节是中华儿女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是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端午节既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活动,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月圆人更圆,象征着全民族的大团圆。

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都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传统节日法定为假日,不是形式上的放假,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好发扬,培养人们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对民族精神的升华,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聚集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如果缺乏文化自觉,洋节只能热度膨胀,传统节日只能更加枯燥乏味,放假的节日也只能让我们又多了一个购物节、狂欢节而已。

 新华社:【质疑洋节,不如先传承好我们的节日】

谈及传统节日,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在不少人心中,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少上几天班,其次就是可以吃汤圆、粽子、月饼等节日美食。可事实上,多了解一些节日典故,多熟悉几篇佳节名作,多体会几分历史滋味,或许比单纯地“玩”与“吃”更有意义。

传承好传统节日、充盈起节日内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但无论正月十五、三月初三或七月初七,是否有独到的方式撑起人们真情的表达,值得思量。相较之下,情人节当天,买一束鲜花、写一张情真意切的贺卡,送给与自己相伴前行的那个人,其实教会了中国人如何更好、更时髦地表达爱与感激,这对于创造性传承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从“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到披荆斩棘走出中国道路,中华文明在兼收和扬弃中前行至今。本心不忘、真情永存,只要秉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原则,节日舶来与否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以更理性和平静的心态看待洋节,也彰显着一个民族的自信与豁达。

 

长江网:【过“洋节”的同时也要守住文化之根】

“洋节”可以过,但请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节日就好。过“洋节”并没有错,但是要把握好度,这样才能让其过得真正有价值、有意义。同时,在面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时,不能因此失彼,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作为己任。

一言以蔽之,“洋节”也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好,都应把握好其本质内涵,过得有意义。在包容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守住我们自己的“根”和“魂”。 

雅安日报:【过洋节还需适可而止】

元宵节刚过,另一个西方节日又重磅来袭,这就是情人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元宵节与七夕节,都曾有“中国式情人节”的寓意在里面,然而与西方情人节相比,其商家宣传力度和大众认知程度都略低一筹。诚然,文化的融合不会拒绝西方情人节的到来,但文化的发展,却需要大家不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从而认识到传统文化之美,由此坚定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互补进步。

以情人节为代表的诸多“洋节”,不必视作洪水猛兽,而我们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绝非一无可取。我们要做的,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而去博采众长、兼顾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让现在的生活更丰富、更多彩。

梅联华(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是有着近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这些西方的节日在中国落地生根正代表我们正在与世界接轨。“包容与开放”正是目前中国对待这些舶来品的态度,从年轻人爱过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现在都是大街小巷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方节日,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年迅速盛行于国内,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以此为商业契机的各大商家的传播。   

 早在多年以前,就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要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要让传统的民俗文化失色,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有意识保护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中秋吃月饼,正月十五吃汤圆那么简单。对于西方的节日在中国盛行,我认为其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将文化的多样性带给了我们,不会影响中国传统节日失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很强大的凝聚力,民俗是一切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我们不应该忘记祖辈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年轻的一代不仅要把这个传递的棒子接住,还要接好。

我认为我们在享受“洋节”的同时,还应该发扬和完善我们传统节日的文化载体,将我们有着近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节日能带到其他国家,让这些国家的人们也能与我们一起欢庆我们的节日,这也是我国对外文化的输出,将时代赋予我们的传统节日的魅力做到与时俱进。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分享到:

TAG: 江西 文章 夏令营 影响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8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