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在欧洲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1-28 00:37:45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中国春节欧洲(上)

  王霄冰 禤 颖

原载李松、张士闪主编《节日研究》(第八辑 海外春节专辑),泰山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56-171页。

  摘 要:近年来,中国传统春节在欧洲逐渐传播开来。不仅居住欧洲的华人,还有当地的欧洲民众都对春节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在组织机构和仪式庆典方面,除了中国领事馆和华人民间社团,不少欧洲国家政府或领导人也都积极地参与到华人春节的活动中,大型的新春庆典和游行出现在许多欧洲大城市。在传承传统春节习俗的同时,人们也在适应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发明出了一些新民俗和新元素。“春节热”的流行,不仅可以加强海外华人的中国认同,而且有助于改善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同时它也为海外华人民俗志及海外人类学的研究准备了新素材和新课题。

  关键词:春节 欧洲 华人 海外

  一、 欧洲的华人移民

  华人华侨是春节文化在海外最主要的承载主体。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传统上都不是移民国,也不是华人移民最理想的目的地,所以华人华侨的总数相对较少。但在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的华人移民人口呈直线攀升趋势。根据2008年欧洲华侨华人联合会隶属社团进行的广泛调查,目前欧洲的华人华侨有近250万人,其中以英、法两国华人、华侨人口最多,截至2008年数量分别达到60万人以上;其次是荷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华人、华侨总数分别在10万人-20万人之间;再次是华人人口总数在3万人以下的国家,如比利时、瑞典、奥地利等国。大部分东欧国家容量有限,中国新移民进入的渠道也比较有限,一般保持在5000人至3万人左右;俄罗斯的华人人数统计由于华人在当地并无长期合法的居留权、流动性较大,因此统计数据差异较大,多则认为达到50、60万人,少则认为仅10万人。

  今日欧洲华人人口规模的形成是由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累积起来的。欧洲华人的迁移史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前,大批中国人重复着东南亚和北美劳工的命运,以临时合同工的身份进入到欧洲。[1]他们有的成为海员,有的成为雇佣兵,从事职业从家具制造到迎宾服务再到沿街叫卖石雕,范围跨度十分巨大。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欧的一小部分中国人,特别是广东人和浙江人,就已经打造出了“唐人街”的雏形。虽然在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中国人的聚居区被严重损毁,但其却在战争刚结束就开始迅速复苏。在接下来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受到当时收紧的移民政策、经济的不稳定、签证限制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大部分中国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非法的)到达欧洲。这些先锋们还建立起了以亲戚和邻居为主的移民链。

  从来源上说,欧洲的中国移民包括了最早到达欧洲的浙江省温州人和青田人;到英国当海员的广东人(在二战后仅有少部分留在英国,余下的大部分又在20世纪50年代途经香港回到中国);还有1975年美对越宣布撤军后从印度支那逃到法国的华裔移民;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福建北部和浙江西部偷渡到欧洲的中国人;以及苏联解体后开始在东欧发展的中国人。而来自中国各地的通过留学、劳务合约、移民中介等多种流动模式进入欧洲的人员,也使得当代欧洲华人的构成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导致了以原居地、业缘、学校等形成的次级网络成为当代华人内部切实有效的联系网络。

  就欧洲华人从事行业范围来看,中餐馆业在西欧国家中早有长期经营的基础,资料显示全欧洲有近4万家中餐馆,它们早已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普通欧洲人的生活;欧洲华人的皮革、皮鞋、服装制造业也有较长历史,吸收了众多的移民工人。近几十年来,许多欧洲华人还借助“中国制造”、“欧洲游热”等时代契机,纷纷投身于进出口和批发、零售及旅游、旅馆行业。同时,欧洲华人群体的规模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形成了以华人为主要顾客的市场,如中国商品超市、中医诊所、中文印刷店、美容美发店等等。

  二、欧洲春节文化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春节文化在欧洲发展情况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现有的少量研究则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欧洲春节的符号解读及其文化传播功能的分析

  从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出发对春节文化进行符号学的解读,是研究者们在对欧洲春节文化进行分析时采用较多的方法。学者们对“春节所携带和传播的中国符号、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越来越受到西方主流社会和全世界人民的认同、接受和喜爱”[2]的情况基本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并认为可以“通过节日的传播来塑造良好国家形象”[3],以及“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其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4]。一些欧洲学者则对春节的功能提出了他们的见解,“似乎在中国人社会里,每个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制造一个平衡,来维持其连续性与表面上的统一性。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国的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中,为新上任的总领事、大使或其他文化事件举办的公共活动了。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外的一种团结表现,同时也是对内的一种重组和对规则的确定”。[5]

  (二)对欧洲春节的市场效益进行分析

  在欧洲举办春节活动,不仅让商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也让相关领域的学者关注到了同样的问题。有研究者经过调查后发现欧洲春节出现的文化符号,是“深为海外华人情有独钟的春节‘年味商品’”,提出了“创办或组建一个以组装海外华人春节市场商机,满足海外华人‘年味商品’消费需求的‘春节年味经营公司’……‘中国春节年味屋’、‘中国年味商品购物街’……把正宗和地道的中国‘年味商品’(年货、礼品、赠品)输入欧美和世界各地”的建议。[6]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看到了春节华人旅游市场的问题。例如有学者在研究了入粤华侨华人游客在年龄结构、出游动机、访粤频率、旅程安排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呈现的新特点,提出了“振兴侨乡、规模扩张、精益营销、区域联动”等战略举措。[7]

  (三)春节与其他节日的比较分析

  在“欧洲春节热”兴起之初,就有人从“吃”、“礼”、“祈福”等方面对比了英国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异同。[8]此后还有学者对比了中国春节和法国圣诞节的不同,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重宗法伦理,崇尚人际关系结构架设”,“(法国圣诞节)则强调了法国节日文化与宗教息息相关的特点”。[9]不过单纯的比较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较少学者涉猎这方面的分析。

  (四)推广春节成为“国际化”节日的文化政策探讨

  随着春节在海外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不少学者开始意识到“春节正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对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提出了策略性的意见。如向云驹就提出了“呼吁将中国春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广春节、国家领导人的春节致辞、加大中国游客春节出境游的政策扶持与支持”等建议。[10]另一位学者崔莉萍则针对通过节日传播国家形象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国家意志的宏观把握,引导媒介传播内容,加强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的正确认知与自觉传播,加强传统节日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传播发展,突出传统节日的地域性,展现国家多元、包容形象,以及注重软传播方式的沟通”等多方面的意见。[11]

  三、欧洲春节的主要活动和组织方式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在欧洲的大部分华人十分重视的一个节日。从媒体上越来越多来自官方及私人对欧洲华人过春节的报道来看,欧洲华人庆祝春节的活动越来越为所在国政府和人民接受和喜爱,其中以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欧洲较大且华人较多的国家庆祝春节的活动最为形式多样、规模宏大。例如2013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春节活动就被媒体报道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春节活动”,“当日访客人数超过数十多万,另外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通过电视观看表演”;[12]同样有较长举办春节活动时间的法国巴黎,也在2013年的春节举行了“包括其他族裔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嘉年华彩妆游行活动”[13],可谓盛况空前。

  就具体的活动组织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中国驻外代表机构举办的官方活动及海外巡回演出

  作为中国政府在派驻在国外的代表机关,驻欧洲各国的中国领事馆都会积极举办或参与推动华人的春节活动。几乎所有驻欧洲各地的中国领事馆都会在春节前夕或春节期间在领区内举办新春招待会,邀请当地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留学生等代表以及当地政要代表、媒体出席,不但向海外侨胞介绍了国内形式、国际形势及两国双边关系,也向居留国政府展示了我国及海外侨胞希望与居留国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的意愿。

  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馆是最早开始举办春节招待会的中国领事馆之一,自2006年始,至2013年的蛇年春节招待会已有8个年头了。领事馆杨惠群总领事在2013年春节招待会上赞扬了领区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为促进中德友好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做出的重要贡献,并衷心感谢在汉堡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及留学生对总领馆工作的支持,表示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宗旨,努力为广大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人员提供良好服务。[14]

  中国驻英国爱丁堡总领馆也是较早开始举办春节招待会的驻外领馆之一。在2013年举办的的蛇年春节招待会上,驻爱丁堡总领馆邀请了主要来自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各地的侨学界代表、中资机构人员以及苏格兰政府和文化、教育等机构的代表出席招待会。总领事李瑞佑在招待会的发言指出,当地侨胞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生活,增强了社团互助,还协助推动了英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对当地多元文化的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15]

  中国驻法国里昂总领馆自2010年起开始举办华人华侨春节招待会。2013年举办的蛇年春节招待会上,里昂罗阿大区议会代表、主席顾问维维耶、里昂工商会主席格里约、里昂地区经济发展署副署长罗朗、法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主席拉巴特等政要以及里昂企业、学届、协会组织等当地各界人士,加上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以及总领馆全体馆员近300人出席,除了总领事介绍国内和双边情况外,招待会还安排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歌舞表演,引来各界来宾的一致好评,纷纷展望中国美好的发展前景和中法友好合作关系充满希望的未来。[16]

  不仅是中国大陆的领事馆,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其在欧洲的行政代表机构也会在春节时举办春节招待会等活动。2013年2月14日,香港贸发局驻欧洲办事处和香港特区政府驻柏林经济及贸易办事处在法兰克福市共同举办了春节招待会,旨在加强与当地政府与各界的联系,香港贸发局主席苏泽光等来自中德两国政治、经济界人士约150人出席了招待会。此前香港特区驻柏林经贸处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分别在德国的慕尼黑、汉堡等地组织召开过新春招待会,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17]

  此外,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相关部门也会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面向海外的春节系列活动或派出面向华人和欧洲观众的演出团。“亲情中华”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都是近几年在欧洲引起较好反响的活动,受到了欧洲华人和当地政府、民众的欢迎。

  “亲情中华”主题活动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于2008年起开展的。“亲情中华”海外慰问演出行动,是“亲情中华”主题活动的系列之一。2013年,“亲情中华”演出团在法国巴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科隆、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进行了巡演;2012年,“亲情中华”艺术团则分别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市,西班牙巴塞罗那、马德里、毕尔巴鄂,葡萄牙里斯本、波尔图,荷兰阿纳姆等地进行了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及多方面人士的关注。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是国务院侨办自2009年春节启动,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2013年春节期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欧洲艺术团,来到了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卢森堡、荷兰鹿特丹、德国柏林与慕尼黑等地,为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献上了精彩演出。

  (二)欧洲官方组织或参与的庆祝活动

  随着春节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英、法、德、意等国家的相关部门及负责人都参与中国华人春节的活动的热潮也开始兴起,不少政府代表还向华人华侨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在法国,内政部长奥尔特弗于2010年在内政部大厅为旅法华人华侨举办春节招待会,邀请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警务参赞董文华及旅法华人华侨、亚裔侨民近百人。法国内政部长在致辞中表明了对华人华侨的关心,并承诺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华人华侨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18]

  在英国,几乎每年的伦敦华埠新春庆典都会有当地政要及民众出席。2013年出席华埠新春庆典的有大伦敦政府负责文化和教育事务的副市长、西敏市市长、西敏市政府议会领袖等当地主要的政府官员,伦敦市市长未能亲临现场,还通过广场上的大屏幕向所有华人祝贺佳节。同年,北爱尔兰议会文化、艺术和休闲委员会也在议会大厦举行了庆祝2013年中国春节活动,北爱议会议长威廉海、北爱政府首席和副首席部长办公室常务副部长贝尔及政府、议会、文化、教育和当地华侨华人代表共100余人出席。威廉海议长发言表示北爱议会愿继续支持北爱社会各界发展与中国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

  在德国,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长迪尔克•艾尔伯斯于在该市音乐厅为当地中资企业及华侨华人举办了2012年春节招待会,这也是杜市政府连续第八年为当地华人举办春节招待会。埃尔伯斯市长在招待会上的发言中明确表示希望在象征祥瑞腾飞的龙年,塞尔多夫市与中国的关系也能有更大的飞跃。[19]

  奥地利联邦议会也在2013年邀请奥地利华侨华人代表到议会大厦做客,共同庆祝中国传统春节。这是当地华侨华人首次被邀请到奥地利议会大厦与奥议员和政府官员共庆春节。奥地利联邦议会常务副议长苏珊•库尔茨在致辞中给华人华侨拜年,并称赞华侨华人为奥地利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意大利连接古罗马斗兽场与祖国祭坛的帝国大道上举行的2013春节欢庆仪式上,罗马市市长马诺与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丁伟一同参加了庆典,在还通过现场的媒体给当地华人华侨送上新春祝福,并特别表示“这是来自罗马‘心脏’的祝福”。

  荷兰侨界在海牙举办了2013年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民众、政府人员及各国友人参加,海牙市副市长致辞说“中国新年成了海牙的节日”,丝毫不掩饰对中国春节的喜爱。[20]

  (三)民间机构组织的活动

  欧洲华人华侨春节的活动,除了由官方组织,还有许多民间机构会自发组织。这些主办的民间机构主要就是指华人社团、中国单边或双边的服务型或合作型协会等。与官方举办的华人华侨春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数量较少相比,由民间机构主办、各方参与的华人春节活动则拥有了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活动次数和参与人数众多等特点,为推动中国春节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般来说,“华人社团是以华人为主要成员,以地缘、血缘、业缘、经济利益、政治目的、慈善意图、兴趣爱好、宗教信仰学术教育等为纽带而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机构”,[21]并且普遍带有公益性。欧洲华人社团数量庞大,性质繁杂,在组织华人春节活动方面,商会、留学生联合会及中文/华文学校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商会能够带来资金、人脉上的方便,还可以借节庆创造商机;另一方面,留学生联合会与学校都储备了大量精通各方面的人才,在人数上也不可小觑,因此,商会、学联、中文学校这三类民间机构在华人春节的组织上成绩瞩目。例如由英国华埠商会主办的2013伦敦华埠新春庆典,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2届。庆典上不仅有花车巡游、中国功夫和歌舞表演,还有慈善摊位游戏等等,俨然已是超越华人社区界限的伦敦乃至英国的嘉年华。

  在留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春节活动方面,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近10个留学生联合会都在2013年举办了春节晚会。晚会内容丰富,包括了歌舞表演、器乐演奏、小品相声、中国功夫等节目,吸引了众多学子。德国巴符州卡尔斯鲁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的2013蛇年春节晚会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晚会。400多名中国学生学者、华侨华人和部分外国友人参加了晚会,晚会上不仅安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舞表演,还有学生演员表演的音乐剧,既有韵味十足的古文台词,又有翻译得恰到好处的德文翻译,使得这场晚会较其他学联主办的晚会更有新意。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中国留学生在2013年则在迎新春活动中跳起了“伊尔库茨克骑马舞”,为新春晚会裹上了浓浓的异国风情。

  相较于留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春节活动,欧洲各国中文学校及孔子学院更倾向于通过举办春节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同时也可以对外展示教育和教学成果。德国法兰克福市的华茵中文学校、卡尔斯鲁厄市中国文化艺术学校和上乌泽尔市君子中文学校等学校分别举办了2013年的春节联欢活动。3所学校的师生及家长共千余人出席了庆祝活动,学生们则在活动上表演了吟唱国学经典、中国器乐表演及中国功夫等文艺节目。法国阿维尼翁国际中文班的学生也组织了春节联欢活动,学生们在舞台上挂满了自书的春联,还表演了中国功夫。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2013年的新春联欢活动也十分热烈,既有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表演及专业腰鼓队登台献艺,又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互动板块,如剪纸、书法、绘京剧脸谱、打太极拳、用筷子比赛等等。通过这些中文学校一系列丰富多彩又饱含中国元素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使人们沉浸在新春佳节热闹氛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当然,由地缘、业缘等其他因素形成的欧洲华人社团及中国单边或双边的服务型、合作型协会组织,在春节期间也举办了各自的春节联欢活动,从不同侧面和范围都推动了当地华人的团结合作,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庆祝活动

  从前的欧洲华人在春节期间,会以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放鞭炮、买年货、逛庙会、舞龙灯、耍狮子、吃饺子、吃汤圆等含有中国春节文化寓意的行为、食品、节日装饰物等来庆祝春节。现代欧洲华人在保留传统过年方式的同时,可以选择上街参加花车大游行、各类的新春庆典;也可以选择和家人吃顿团年饭,或是和朋友聚餐,信基督的朋友甚至还可以去教堂,聆听牧师的春节特会。[22]年龄、性格、性别、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得欧洲华人庆祝春节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了。

  四、欧洲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和传统元素

  从欧洲华人的人口构成来看,欧洲华人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同时,中国不同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欧洲华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和传统元素其实是中国不同地区春节习俗的杂糅呈现,主要的传统习俗和传统元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春联、请“福”字、剪窗花等

  春联、“福”字、窗花、红灯笼等都是传统中国春节上常见的装饰品,欧洲华人在过春节时也会使用春联、“福”字、年画、窗花等代表幸福安康的物品来装饰自己的家;华人社团或华人商铺、企业也会用类似的物品来装饰办公地点,以求来年一切顺利;不少中文学校则借助春联、“福”字等物品来为学生营造中国的春节气氛。随着春节在欧洲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国家甚至在春节期间在自己的机场、商场等处贴上中文“新春快乐”、“恭喜发财”等字样的大幅标语和红灯笼,以招徕华人顾客。

  (二)“团圆饭”、“年夜饭”、聚餐等

  尽管欧洲和中国存在时差以致“守夜”习俗不一定能完成,以及受到春节没有被列入法定假日而没有休息时间限制,欧洲华人在春节期间还是会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或与三五好友一起做“年夜饭”,或参加当地华人社团的聚餐。在食物的选择上,饺子、汤圆、鸡、鸭、春卷等富含喜庆、吉祥寓意的食品都是在欧洲华人春节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水煮鱼、麻辣火锅等川味食品在春节也是受到欧洲华人青睐的东西,某旅德华人就曾在其博客中打趣地形容春节期间“(中)餐馆只会做春卷或者香酥鸭是绝对没有竞争力的,还必须有水煮鱼和麻辣火锅”[23]。当然在这样的私人聚会中,食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而且会受到欧洲市面上供应的亚洲食材的限制,所以有时候也会在春节餐会上出现日本寿司、韩国泡菜等食品。

  (三)逛“新春市集”

  每到传统中国春节时期,欧洲各国华人聚居区都会有集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春市集”,在市集上,不仅可以欣赏到“多种体现中国文化的展台(比如剪纸、春联、书法、中国结等)”,[24]看到“手工艺品‘小庙会’”,还可以在“中国传统美食小吃一条街”上吃到中国传统美食,“虽然跟妈妈做的年夜饭没法比,不过,倒是也(可以)来这里尝尝‘家乡’的味道吧”。[25]

  (四)舞龙、舞狮、舞麒麟等

  舞龙、舞狮、舞麒麟等是欧洲华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之一。欧洲华人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舞麒麟等活动一般会出现在官方或华人社团主办的联欢会上。为龙头、狮头或麒麟头“点睛”是传统舞龙、舞狮开场前的仪式,一般由主宾完成,象征赋予所舞祥兽以生命,同时也包含了福星高照、事业兴隆、口福万利等吉祥寓意。欧洲华人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舞麒麟等活动也保留了“点睛”的习俗,不同的是,现在为龙头或狮头“点睛”的人则很有可能是参加春节联欢的外国政要,比如在法国巴黎市长、意大利罗马市长、英国伦敦市政府官员都曾参与过为祥兽“点睛”的仪式。

  (五)他传统习俗和元素

  除了上述春节期间欧洲华人的习俗外,放鞭炮、看“春晚”、发“红包”等行为,也是欧洲华人在春节期间的选择。中国传统的太极拳、传统器乐、十二生肖、财神等元素,在欧洲春节期间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春节的代表,出现在联欢会、新春庆典等活动中。

  五、适应当地社会而兴起的新民俗和新元素

  不同于传统中国元素在欧洲春节的出现和被运用,受到当地风俗、政策等影响的新形式的活动也出现在欧洲春节的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是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彩妆游行和花车巡游等大型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华人、本地及外地游客的参加,也逐渐成为在欧华人过春节的新民俗。

  英国的新春庆典是由大规模的游行队伍、传统舞台表演、美食小吃街和烟火表演等组成的。2013年英国新春庆典上,舞龙舞狮、彩旗、击鼓等各种中国传统表演队伍组成了庞大的游行队伍,特拉法加广场上大型中国文化艺术表演中邀请的中英混血原创歌手以及在现场举办的中国武侠电影的评选,既有中国元素又有当地特色。

  法国华人在2013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和大年初八分别安排了两场嘉年华游行,两场游行都集中在华人聚集最多的三区、四区、十三区、十九区和二十区举行。正月初八的游行规模是两场中最热闹的活动,40多个方阵近4000人参加了当天的游行。活动不乏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人的身影,使游行活动增添了不少异域色彩。

  在2012年“巴伐利亚中德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还出现了一种写有汉字的春节吉祥语的心形糕饼。这种原名为Lebkuchen(译为“德式姜饼”,或“蜂蜜姜”,或“椒味饼”)的点心,是德国传统的圣诞节糕饼之一。当地人用同样的材料制作,加上汉字等中国元素,使之成为中西合璧的一种特殊的春节糕饼。心形饼上端开两个小孔,中间穿过一条彩带,可以供人系挂在胸前或墙上作为装饰品使用。

  六、春节与欧洲华人的中国认同感

  “传统节日和各个节日的特定食品,是海外华人时时产生文化认同心里共振的契机。每年定期、反复发生的节日行为,是确认民族文化认同的时间契机,节日的内涵的吸引力,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契机”。[26]春节在强化欧洲华人的中国认同感上也具有上述功能。首先,欧洲华人的春节和中国春节一样,是一个定期、反复发生的节日行为,从时间上强化了欧洲华人对中国的认同。同时,就上述资料来看,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欧洲华人在春节期间会吃饺子、汤圆、鸡、鸭、鱼等代表特定节日含义的食品,参加中国驻欧洲的各领事馆或华人社团、友好协会等组织则会举办的春节招待会、春节联欢会,以及新时兴的彩妆游行、花车巡游等活动。可以说,从吃到玩的各种特定行为,都让欧洲华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气息。

  其次,传统春节的深厚底蕴能够让欧洲华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无形中强化了华人对春节的依赖。从前欧洲华人身处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象征着万物新生、美好和谐生活的开始和浓厚感恩情怀的春节,恰好给海外华人提供了一个排解乡愁的情感依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欧洲华人的情况也越来越得到所在国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国家及其民众都逐渐认可和接受了中国文化,并在春节期间积极地帮助组织和参与华人春节的活动,更提高了欧洲华人对祖国、民族的认同。

  最后,欧洲华人的中国认同感还可以从部分春节的活动中得到体现。不少欧洲华人社团、服务型或合作型协会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春节联欢会、春节晚会等活动,希望藉此加强欧洲与中国的双边合作;同时,通过社团间在春节期间举办的联谊会、团拜会等活动,给有亲缘、业缘、同窗等关系的华人提供了比平常多的通讯往来,也给欧洲华人提供了支援祖国的机会。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欧洲华人对祖国经济、政治实力的认同以及对祖国同胞的关心。

  七、春节与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传统春节文化被欧洲人认识和接受,与出现在各种春节活动中的大量中国元素及春节内涵的文化增值有关。每年春节都会在欧洲出现唐装、灯笼、庙会、太极拳、龙、狮、十二生肖等象征中国的形象,是春节带给欧洲人的最直观的印象。这些与欧洲人对事物的认知大相径庭的特色形象,帮助固化了欧洲人认为中国神秘、与众不同的刻板印象。不少欧洲人在谈到中国时都会提到“尤其喜欢相声、武术和歌舞表演”,“喜欢爆竹和舞龙表演”等具体的春节符号。[27]

  真正让欧洲人接受和认可中国传统春节的,则是春节符号背后内涵的文化增值,继而推进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理解。“通俗来说,文化增值就是一种文化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新的价值或意义来,或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从而使被传播文化相对于传播前原文化有了某种增殖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值现象”。[28]中国传统春节的文化增值主要表现在:

  首先,传统中国春节“团聚和感恩”的主题与欧洲人强调亲情、友情的价值观十分契合。春节期间,许多欧洲国家的中餐馆都会推出团年饭、除夕饭等“春节”的套餐,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许多华人都借此机会,或一家团聚,或好友聚餐。“团聚和感恩”的主题很难不引起欧洲人的共鸣。

  其次,喜庆、祥和、欢乐的含义使春节具有了国际性的特质。春节期间,无论华人还是欧洲民众,都可以穿着唐装,手拿焰火,在热闹的舞龙、舞狮、十二生肖装扮队伍中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超市和广场上都挂上大红“福”字、大红灯笼等装饰品……小到民众的吃、穿、用、玩,大到建筑物的装饰,都将喜庆欢乐的气氛传递给了每一个人。年近70岁的法国人杰拉尔在接受中国记者访谈时就曾表示“法国华侨华人举办春节游行我每年都会去看,很热闹,很喜庆,可以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29]

  总的来说,春节在欧洲出现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以及春节文化内涵的增值,无疑都在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说,春节文化的传播在促进中国形象在欧洲的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文化方面,其功能和作用不可小觑。

  八、结语

  曾有外国人谈到春节印象时说,“华人过春节与西方人过圣诞节非常相似。过圣诞节时人们会举办圣诞聚会,向亲朋好友报平安,而华人则在春节期间放鞭炮、走亲戚”。[30]以现今看到欧洲的春节盛况,“春节热”确实与欧洲人过圣诞节的热闹程度十分相似。这种相似不仅在参加春节活动的欧洲民众人数的增长,以及隆重的庆典仪式上可以看到,从各国政府、政要积极参与、组织华人春节活动中也可窥见端倪,荷兰海牙市副市长甚至在2013年海牙市政府筹办的第10届新春庆典中致辞说,“中国新年成了海牙的节日”。[31]

  欧洲“春节热”的背后预示着春节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推进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首先,春节文化的传播和有关春节活动的举办,无形中给中国与欧洲政府制造了更多联系的契机,有助于加强双边的交流;其次,热闹喜庆的中国春节庆典和春节文化给欧洲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欧洲各国政府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利用春节文化创造利益的机会;第三,春节文化蕴含的喜庆、吉祥、重视亲情、友情等内涵与欧洲人的价值观有相契合之处,必然会吸引欧洲人的关注,甚至引发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潮。因此,“春节热”在欧洲会一直持续,甚至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春节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绝对可以媲美圣诞节的风行。

  欧洲春节文化也确实是值得加大力度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现有的研究不仅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广,而且尤其缺少基于人类学民俗学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实证性案例研究。今后如果条件具备,当应开发一系列相关课题,派遣专业研究人员前往各国各地,深入到相关的华人及当地社区,开展深入、系统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这不仅可以推动海外华人民俗志和海外人类学的研究,而且也能为中国文化的当代发展与海外传播、中国形象在海外的建立与改善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

  (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禤颖: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  广东广州 510275)

  [①] Benton, G. & Pieke, F.N, The Chinese in Europe. Ipswich: The Ipswich Book Company Ltd, 1998,pp.3-4

  [②] 向云驹:《关于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③] 崔莉萍:《关于引导传统节日传播国家形象的策略思考》,《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9期。

  [④] 沈蓓蓓:《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⑤] Benton, G. & Pieke, F.N, The Chinese in Europe. Ipswich: The Ipswich Book Company Ltd, 1998,pp.50.1

  [⑥] 董锡健:《海外旋起“中国春节风”》,《公关世界》2005年第4期。

  [⑦] 梁江川:《广东华侨华人旅游市场开发》,《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⑧] 施晓慧:《英国圣诞与中国春节》,《人民日报》2004年1月16日。

  [⑨] 要颖娟:《中国春节与法国圣诞浅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⑩] 向云驹:《关于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1] 崔莉:《关于引导传统节日传播国家形象的策略思考》,《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9期。

  [12] 参看http://lkcn.net/news/content/view/2682/53/

  [13] 参看http://www.chinanews.com/hr/hr-ozhrxw/news/2010/01-07/2058166.shtml

  [14] 参看http://hamburg.china-consulate.org/chn/lgxx/t1012790.htm

  [15] 参看http://edinburgh.china-consulate.org/chn/xwdt/t1011973.htm

  [16] 参看http://lyon.consulatchine.org/chn/zxxx/t1007076.htm

  [17] 参看http://frankfurt.china-consulate.org/chn/zxxx/t1014977.htm

  [18] 参看http://lyon.consulatchine.org/chn/zxxx/t660372.htm

  [19] 参看http://frankfurt.china-consulate.org/chn/zxxx/t893798.htm

  [20] 参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10/c_114664046.htm

  [21] 高伟浓、寇海洋:《试析海外新型华人社团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中介功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2] 参看http://www.eucn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66

  [23] 李林松:《德国:中午看春晚》,《国际人才交流》2013年第2期。

  [24] 参看http://www.honglingjin.co.uk/29823.html

  [25] 参看http://www.honglingjin.co.uk/29728.html

  [26] 何彬:《从海外角度看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认同,《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

  [27] 参看http://news.163.com/10/0223/18/607QGHI1000120GU.html

  [28] 黄兴鹏:《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中日七夕节日分析》,《金田(历史哲学)》2013年第7期。

  [29] 参看http://news.163.com/10/0223/18/607QGHI1000120GU.html

  [30] 参看http://news.163.com/10/0223/18/607QGHI1000120GU.html

  [31] 参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10/c_114664046.htm

分享到:

TAG: 春节 节日 欧洲

张勃的星空 引用 删除 张勃   /   2015-02-15 08:08:17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39218
  • 日志数: 148
  • 图片数: 24
  • 文件数: 44
  • 书签数: 3
  • 建立时间: 2009-06-02
  • 更新时间: 2015-01-2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