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王”不同于“莫一大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20 20:26:31

“莫王”不同于“莫一大王

――兼与吕书宝教授商榷

      陈金文

    广西地区,既有莫一大王崇拜,又有莫王信仰,这本是两种不同的民间信仰,但个别学者常常把两者看作一回事,这是非常错误的。如吕书宝教授在其《岭南民族民间文学主流文化因子论》一书中讲:“民间传说《莫王舞》中的莫王(壮族叫着莫伊大王),也是由人变成的神。他原本是南蛮部落的酋长,阳朔人,勇猛刚强正直,为民除害,深得劳苦人民爱戴。”1尽管吕教授的表述不是很确切,但是,我们还是明白他的意思。《莫王舞》不是民间传说,而是根据《莫王》传说演绎的师公舞,主要流行于阳朔及临近县区;在河池一带流传着《莫一舞》,也是根据民间传说演绎的师公舞。吕教授在这里显然是把《莫王舞》与《莫一舞》混为了一谈,当然也把传说中的莫王混同为了莫一(吕称“莫伊”)大王。其实,在民间信仰中,“莫一” (吕称“莫伊”)与 “莫王”是两位不同的神祇。

    莫王不同于莫一大王,对于这一问题顾乐真早有论述,她说:“有人认为,据《阳朔县志》载,五代梁朝南方莫氏称王,后葬于阳朔县南三十公里的都乐山上,其后裔居住在山下龙城村,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莫王诞辰时举行迎神赛会的(平乐县也有莫王庙),即是莫一大王,这是不对的。笔者过去也曾经认为‘莫王’就是‘莫一大王’。后来发现河池、环江的莫一大王面具是红脸、武相,而阳朔的莫王面具是白脸、文相。原来一个是壮族,一个是汉族,时代也不同,两者风马牛不相及。”2顾乐真较早发现人们把莫王混同于莫一大王这一问题,并从师公舞当中两者面具的不同对这两位民间信仰的神祇作了区别。

     顾乐真虽对莫一大王与莫王两位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作了区别,但是并没对二者间的区别详加说明。莫一大王崇拜与莫王信仰都是广西有影响的民间信仰,而莫一大王崇拜又一直为广西学界所关注,因而,本人认为对莫一大王与莫王两位神祇的区别作进一步的论证是既具有实际意义,也具有学术价值的。

    首先,我们看民间有关莫一大王崇拜的情况。莫一大王崇拜主要流行于广西河池及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壮族聚居区民国时期刘锡蕃在其著作《岭表纪蛮》中就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岭表纪蛮》讲:壮族群众祀奉莫一大王神,称其为“敕奉通天圣帝莫一大王”,每隔三、五年就要举行“庆愿”或“还愿”仪式,耗资颇巨。因为“还愿”所费甚巨,大多数人家往往无力“还愿”,便年年“烧腊”,即于腊月以三牲祀祖,祷告不能“还原”的理由。家主死要“勾愿”,即祷告某应“还愿”,今已亡故,所欠愿贴应勾消。3近年来,覃德清、4杨树喆、5黄玲6等都撰文研究莫一大王信仰并传说。

    那么,莫一大王究系一位什么性质的神灵呢?民间有相关传说。传说讲:“古代丹州莫一大王力大武艺高强,常在葡萄藤上练武,皇帝招他去京城做官,他拒绝了。他见河池五圩水涝,九圩干旱,便用伞柄凿通山脚岩洞,消涝除旱。他见山寨缺盐少水,立志造海,用伞柄挑山,用伞赶山。皇帝害怕他造反,派9员大将来捉他,放暗箭射他。被他发觉接住掷回,戳死8员大将,留下一位逃回京城报信。皇帝派大批兵将攻打丹州,他在丹州莲花山上筑城防守。他趁皇兵不备,偷偷爬出葡萄藤,用伞赶山,想围死皇兵。被皇兵懂得奥秘,砍断葡萄藤,他回不了莲花山,孤身一人与皇兵作战,怕寡不敌众踩着天上垂下的彩虹上天去了。”7这则传说讲,莫一大王是一个古代的英雄,他力大无比,法力无边,既勇于与自然作斗争,也敢于反抗来自中央王朝的压迫。《莫一大王》传说内容丰富,异文很多,前边所述,仅仅包括该传说的部分情节,尽管如此,仍基本可以说明莫一大王崇拜的性质:壮族民间信仰中的莫一大王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身上寄托着壮族人民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理想与愿望,也体现着壮族人民不屈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反抗斗争精神。

    在莫一大王信仰传承的过程中,在部分地区的壮族群众中,莫一大王由传说人物被附会为历史人物。譬如,河池市金城江区六甲镇坡维村莫姓村民讲他们的祖先是莫一大王的某代孙,而且,还有墓碑可“证”。河池市河池镇公华村则被视为莫一大王的出生地,当地莫姓群众以莫一大王为祖先神,至今保存着祭祀莫一大王的还愿仪式,届时要请道公和师公讲经,场面十分隆重。

     关于莫王信仰虽有学者在论著中稍有涉及(如前述顾乐真氏),但却不见相关的专门研究。该信仰是主要传承于广西桂林市所辖荔浦、阳朔、平乐等地的有别于莫一大王崇拜的另外一种民间信仰。以平乐为例,广西平乐县有两个莫王庙,一个位于南洲,一个位于江口村公所湖塘村。南洲村莫王庙虽年久失修,但至今香火旺盛;而湖塘村莫王庙,在民国时期由于世道败落,慢慢凋落,在文革时期再遭人为破坏,2009年由村民捐资得以重建。据说正月十六是莫王“登基”的日子,五月十六日是莫王诞辰。届时是南州庙会,会上举行祭神仪式,同时,伴有舞狮之类的民俗活动。另,荔浦、阳朔等地也有相关民俗活动。

    莫王究竟是哪路神灵呢?民间也有一些相关传说。平乐县《莫氏族谱》称:莫豪公字一千原籍山东青州,是迁入广西的莫姓一世祖。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癸亥,奉任岭南西道桂林郡桂州刺史。生三子,长朝散,次朝安,三朝礼。此三公,乃广西莫氏之第二世祖。第二世祖朝礼公在阳朔落业,今阳朔莫姓,皆此公之后代。朝安公之后裔分居何地不详。朝散公,荫大学士,文武双全,原配尹氏夫人,生四子,长国麟,次国训,三国定,四国信。此四公乃广西莫氏之三世祖。唐懿宗咸通七年,岭南西道桂林郡昭州(今平乐)南木垌(今榕津、张家、阳安、青龙等地区)蛮酋不服唐王朝管治,举兵反抗,懿宗乃颁旨二世祖朝散公率兵平叛。朝散公率兵南征,随征战将有三世祖国麟公及陶、李、翟三姓太尉。至咸通十五年甲午岁,始平定叛乱。平定叛乱后,二世祖朝散公奉旨调任桂管防御观察使,并立居昭州南木垌,第三世祖国麟公及随征战将陶、李、翟三姓太尉,亦同时立居南木垌之区。迨至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辛丑,因自昭州南木酋蛮反乱平定后,经过一百多年,昭州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追封二代世祖朝散公为江南刺史之职。同年二月初十日追封三世祖国麟公都督府昭庆侯太尉衔。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甲午因国麟公亲率军旅,大展军威,战功显赫,加封为“三圣莫王”,旨令立庙于昭州城对面河南岸洲,曰:“莫王庙”纪念,四方以福神祀之。8

    除平乐县外,在阳朔、荔浦等地也有有关莫王的传说流传。前边已经讲过,顾乐真在《壮族师公土俗神“莫一大王”考》一文中讲:据《阳朔县志》载,五代梁朝南方莫氏称王,后葬于阳朔县南三十公里的都乐山上,其后裔居住在山下龙城村,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莫王诞辰时举行迎神赛会;另,在荔浦也流传着《莫王》传说并有相关的可信物,如在三宝坪村附近的山峰上有“莫王母墓”,即莫王母亲的墓,人们还把“莫王母墓”两边的泉称为“莫王奶”。9

    本人认为,上述所言都不过是附会之说。“莫王”是传说人物,而不是历史人物,更不可能是桂林一带莫姓群众的祖先。

     对于民间信仰追根溯源不太容易,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些许有关莫王信仰的蛛丝马迹。《粤西丛载》载:“隋莫王,名不传,本姓杜,立山郡峰寨人。生开皇中,一岁父卒,从母适荔浦石门村莫氏,从其姓,自幼蔬食,遇异人受举之术。唐贞观八年正月十六日,尸解去。里人常见王素衣白马,披发仗剑,行村落中,因肖像祀焉。后唐时邑有周生者,谒选京师,奉所绘王像偕行。时兵乱,唐主在军中,见一人素衣白马,披发仗剑前,遂克捷。唐主异之。适获周生,以所绘像进,披阅,如所见,因封王爵。”10《粤西丛载》讲:莫王于隋开皇年间出生在立山郡峰寨,随改嫁的母亲到了荔浦石门村的莫家;自幼食素,有异人传授于升天之术,尸解后被邑人当做神灵敬奉;本乡有人带了他的画像去京师宦游,他竟然显圣帮唐主平定了兵乱,因而被封为王。本人以为《粤西丛载》所载的这则传说中的“莫王”,很有可能就是今天桂林地区一带百姓所祀之“莫王”。一是传说中涉及地点――“荔浦”,与今之“莫王”信仰传播区域相符;二是该传说讲“正月十六日”系莫王尸解的日子,今桂林平乐的百姓则讲正月十六是莫王“登基”的日子,两种说法虽有不同,但都是强调“正月十六”这个日子对于莫王的重要性;第三,这则传说讲,莫王是因成神(仙)后帮助唐主平乱而被封为王,今平乐莫姓百姓则是讲莫氏祖先因唐代平定南方酋蛮,战功显赫而在宋代被追封为王,二者说法比较接近。

     另,《广西通志》卷四十二载:“莫王庙……神本立山群峰寨人。生开皇中,甫一岁,从母适荔浦莫氏,因姓莫。自幼蔬食,遇异人受举之术。唐贞观八年正月十六日,尸解去。灵显屡著,里人肖像祀焉。岁以正月十六日至祭。”11《广西通志》所载虽未有主人公成神(仙)后显灵应,帮朝廷平乱被封为王的情节,但明显看的出是《粤西丛载》所记《莫王》传说之异文。

     清代《平乐府志》卷二十三载有《莫公》传说,传说云:“莫公不知其名,后周时人也,自七岁辞亲,隐于穿石岩,学导引术,卒莫窥其所为。年二十,自谓能空明寂灭。后竟莫知所之。”12这则传说讲,莫公是后周时昭州(今平乐)一带的道人,自幼离家修炼,二十岁时不知所去。《平乐府志》所载虽与前所举《粤西丛载》、《广西通志》所载《莫王》传说差异较大,但所讲主人公经修炼得道的内容与前一则传说还是非常相似的;加之,就传说所涉及地点来看,昭州(今平乐县)与前则传说所涉及地点荔浦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两地都盛行莫王信仰,故本人以为该处记载或许也是《莫王》传说之异文。

    就以上文献所载来看,莫王并非吕教授所说“原本是南蛮部落的酋长”,是“勇猛刚强正直,为民除害”的英雄,他说的“原本是南蛮部落”酋长的“勇猛刚强正直,为民除害”的英雄应该是河池一带民间信仰的莫一大王(吕称莫一为莫伊)。莫王信仰或发端于人们对某修道人物的崇拜,民间传言其得道升天,故群众将其作为神灵祀之;后又被附会上显圣帮助朝廷平乱的故事;之后,更被附会为桂林一带莫姓之祖先。就此而言,莫王从本质上讲是传说人物,但被民间附会为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从民间信仰的莫王这一形象身上,可以看出边陲之民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心态,譬如《粤西丛载》中所载《莫王》传说中讲莫王显圣助朝廷平乱,《莫氏族谱》讲莫氏祖孙数代为朝廷南征平叛,等等。

     综上所述,“莫王”不同于“莫一大王”。当然他们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譬如,他们同是广西地区群众所信仰的神,作为神祇他们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也可能比较接近,从本质上讲,他们也都是由传说人物而被附会为历史人物的,都被一些地区的莫姓群众作为祖先神来信仰。但是,他们又明显存在一些差别:莫王信仰的流行区域主要在桂林部分县市,而莫一大王崇拜的流行地区则主要在河池及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壮族聚居区;莫王信仰主要流行于汉族群众中,莫一大王崇拜则主要是盛行于壮族群众中;在师公舞或师公戏中莫王与莫一大王的面具也是不同的,如前边顾乐真所讲,莫一大王面具是红脸、武相,而莫王面具是白脸、文相;莫王与莫一大王两位神祇形象的文化内涵也有不同,莫王形象体现着边陲之民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心态,而莫一大王崇拜则恰恰相反,体现着壮族群众不屈的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显然,后者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莫王与莫一大王都是广西民间信仰的重要神,他们都是由传说人物而历史人物,被广西不同地区的莫姓群众当做祖先神来敬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两种信仰流行的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在民间艺术中的形象不同;就相关传说来看,他们所承载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内涵也不同。个别学者未加详审,将二者混为一谈,自然有悖于实际,本人认为有必要加以澄清,故不揣冒昧就该问题发表一己之见。笔者一向孤陋寡闻,心笨笔拙,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若然,诚望吕教授及其他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吕书宝.岭南民族民间文学主流文化因子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66.

2]顾乐真.壮族师公土俗神“莫一大王”考[J.广西民族研究,19923):6167.

3]刘锡蕃.岭表纪蛮》[M.见《民国丛书》第三编凉山夷家·民的研究·岭表纪蛮(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918283.

4桂清.《试论莫一大王的“飞头”》[J],《广西民族研究》,1992(4).

5]杨树喆.《桂中壮族民间的莫一大王崇拜及其内隐意蕴》[J],《民族文学研究》,2001(1).

6]黄玲.诗性的奔放和伦理的沉重——从<莫一大王>的异文看壮族民族叙事的演变》[J],《民族文学研究》20101.

7]曹廷伟.《广西民间故事辞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3536.

8]《湖塘莫王庙》[DBOL.平乐热线·平乐论坛2010325.

9]《三宝坪争喝莫王奶,丰鱼岩惊赏好山河》[DBOL.桂林人论坛,2011227.

10]黄振中、吴中任、梁超然校注.《粤西丛载校注》(中)[M.(清)汪森编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458.

11(清)鉷:《广西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清)胡醇仁、清柱、王仁作.《平乐府志》[M.嘉庆十年重刻本。

 

 

 

 

 

 

 

 


 


分享到:

TAG: 大王

引用 删除 火枪手   /   2012-02-27 16:59:24
顶陈教授,做真学问!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3519
  • 日志数: 32
  • 图片数: 10
  • 建立时间: 2008-10-23
  • 更新时间: 2020-06-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