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28 21:27:32 / 个人分类:民俗学论文

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贡献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个民族共同谱写的,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也同样是由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当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时,只有充分肯定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才是尊重我国文学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的唯物主义态度。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恰恰忽视了我国文学史的多民族特点,而将一部《中国文学史》变为汉民族文学史。

 今天,我们有条件使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体现我国文学史的多民族的特色,我们应当组织相当的力量,去研究各少数民族文学,改变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落后状况。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同汉民族文学一样,各少数民族文学也包括了民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两个有机部分。而就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无论是有文字或没有文字的民族,都有十分发达的民间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字只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各民族只要有自己的语言(包括个别使用汉民族语言的民族如回族等)存在,就可能产生口头的语言艺术——民间口头文学。事实也正是如此,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素有“歌的民族”之称,众多的民族地区又素有“歌海”之誉。这说明,在这些地区和民族中,确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的宝藏,它的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曾多次组织人力,结合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进行了广泛地抢救,挖掘,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出版社、各科研机构,民间文学团体、各高等院校的专业和业余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翻译,发表和出版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总数在千种以上,这还只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就是把各民族地区搜集、整理,印刷的资料本,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手头保存的资料估算在一起,也不足以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的全貌。

文学永远不轻视它的源头。各民族的口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之一。在那里保存着许多文学珍品。解放后,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大量的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间叙事长诗以及谚语,谜语等,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如云南彝族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新疆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蒙古的《沙德格尔》和《巴拉根仓的故事》,藏族的《阿古登巴的故事》和纳西族的《阿一旦的故事》,几乎在各民族中家喻户晓。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还被译成各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这些,对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对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繁荣,对增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交流和友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到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我们要特别指出少数民族的神话,叙事长诗和史诗。这三类体裁的作品(大部分在人民口头流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空白。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在汉族文学中,神话、叙事长诗、史诗,是一个很薄弱的方面。我们这样说,当然不是要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这类体裁的作品去填补汉文学史的空白,而是要指出中国文学史应该而且必须补入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容。大家知道,汉族神话,见于古籍记载者,既零碎,又简单,研究起来深感资料的缺乏。而在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存着神话的宝库。西方学者过去曾根据汉族文献记载,提出中国无神话的论点,这如果不是偏见,也是无知。而我国的文学史家仅就汉族文献记载,去写中国文学史的神话一章,就令人不可思议。事实上,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纪》神话(如纳西族,彝族,白族,拉枯族等),《史诗》神话(如藏族,蒙古族等)和《古歌》神话(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至于民间流传的关于开天辟地,自然万物,人类起源,民族族源神话,包括韵体神话和散体神话,更是浩如烟海。

这里应该特别谈谈盘古神话。盘古神话是少数民族神话,是中国开辟神话的滥觞。它最早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大约在汉代及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早巳在湖南洞庭湖一带居住的所谓“五溪蛮”民族中口耳相传。到了汉代,南北交通大开,盘古神话随之北迁,被三国时的吴国人徐整用汉文记录下采,变为书面文学,内容如下: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徐整《三五历纪》见《艺文类聚》卷一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徐整《五运历年记>),见《绎史》卷一

       关于盘古的神话,还有许多记载和传说,这里不一一列举。但仅就这两段文字来看,也可窥见盘古神话的全貌。比起《山海经》、《淮南子》、《楚辞》中的某些神话,它们毫无逊色,而就其思维形式和对于天地形成的解释,似更符合原始初民对宇宙形成的观念。可惜我们的文学史家却因袭旧说,未能重视这一文学现象。

       其次,就诗歌而论,汉族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民族。从《诗经》开始,诗即是汉文学的正统,主流。后来几经变革,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汉族诗歌中,特别是古典诗歌创作中,却很少留下长篇叙事诗。除《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从诗的内容看,也可能是少数民族作品,因需做进一步的考证,这里仍依旧说)外,几乎是空白。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叙事长诗,在各族人民的口头传承中,早巳蔚为大观。它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恰好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叙事长诗这一体裁的空白。少数民族长篇叙事诗,目前整理出版的就有几十部,其中如《阿诗玛》(彝族),《召树屯》(傣族),《俄并与桑洛》(傣族),《葫芦信》 (傣族),《马骨胡之歌》(壮族),《嘎达梅林》(蒙古族),《玉龙第三国》(纳西族),《串枝连》(白族),《逃婚的姑娘》(哈尼族)等。其实这只是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极小的一部分,大量的还有待于搜集和整理。据了解,有的少数民族一个民族就保存长篇叙事诗三百多部,叙事长诗的产生和流传,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悠久和创作上的成熟。

讲到英雄史诗这类体裁的作品,在汉族文学史上几乎绝迹,而在少数民族中,却异常发达。有些民族并形成史诗群(即多种英雄史诗,如蒙古族巴彦虎英雄史诗)。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等,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有些国家还形成“格萨尔学”、“玛纳斯学”和“江格尔学"等专门学科。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英雄史诗,约有六十多部,一百多万诗行。这样大的规模和容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不但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难以与之伦比,就是号称世界最长史诗的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也无法与之相匹敌。《玛纳斯》是广泛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中的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民间英雄史诗,约有八部,二十多万诗行,它以动人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好几代英雄的战斗生活和业绩,表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历史、生活、理想和愿望。除了这些长篇巨著之外,各民族中都还保存着许多短篇史诗,如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蒙古族的《红色男士谷诺干》,《智男的王子喜热图》等。这些英雄史诗的产生时代,思想内容及其美学价值,亟待文学史家们去进行探拓,以便使他们早日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华。由此我们也可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在民间文学领域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巨大贡献。

                  

和发达的民间文学相比,我国少数民族的作家文学或书面文学相对比较薄弱。这种历史造成的各民族文学上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少数民族无作家文学和书面文学。相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白族、回族等,在各民族文学史上不仅有发达的书面文学,而且在历史上曾达到很高的成就。其中藏族作家文学,早在公元十世纪左右,就有了高度的发展,并曾产生过仓洋加措,米拉日巴,萨班·贡嘎江村,桑吉坚赞,才仁旺阶等有才华的作家。在诗歌领域,还形成了米拉日巴道歌,仓洋加措情歌和萨迦格言等三大诗派。《青年达美》则是藏族古典文学中最早出现的韵散间行的长篇小说。蒙古族的古代作家文学更是巨著浩繁,成绩辉煌。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相继产生了《蒙古秘史》,《黄金史》,《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名著,在作家中出现了罗卜桑丹津,古拉兰萨,尹湛纳希.丹金旺吉拉,贺什格巴图等著名书面文学作家,还产生了哈斯宝那样的研究《红楼梦》的少数民族红学家。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早在公元十一世纪,作家文学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过维吾尔族天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库达库比里克》 (《福乐智慧》)。此诗长达七十二章,一万三千余行,是维吾尔族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同时代的另一部巨著穆罕默德·喀什噶尔的《突厥语辞典》,则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在研究维吾尔族古代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壮族文学,大约从秦代开始,即受到汉族文学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唐朝统一中国,唐太宗大宴百官时,曾有令突默吉利起舞、南方首领冯智戴赋诗的轶事,冯即壮族。至于广西壮族的铜鼓文化,历史则更为悠久。

十分明显,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家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一些作家如李贽(回族),萨都刺(回族),蒲松龄(女真族),贯云石(维吾尔族),李直夫(满族)等,有的文学史虽巳提到,那是因为他们都是用汉文创作的缘故,至于大批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家,如上文提到的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从各个民族的文学发展本身来看,虽然十分出色,但中国文学史却不去反映他们的成就,这就很不合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呢?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恐怕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汉族主义及汉文学正统思想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对中国文学史的多民族性认识不清。当然,资料的缺乏、研究的薄弱也是原因之一。这样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比如中国诗歌史,小说史,对少数民族诗歌和小说就只字不提或很少提及。是少数民族这类体裁的作品不发达吗?当然不是。从小说史的角度来讲,作为小说源头的神话,少数民族的神话比《山海经》、《淮南子》、《楚辞》中的神话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其中的如盘古神话,对汉族文学的发展曾发生过积极的影响。至于创作小说,如上举的《青年达美》,《青史演义》、《—层楼》,《泣红亭》等,都是可以加入中国文学之林,写入中国小说史的。少数民族作家正是以艰苦卓绝的劳动,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他们创作的客观实践——作品,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个事实是不容忽视也不能抹煞的。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相比,又是比较落后的。不承认这一事实,同样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但文学除了它的传统的继承性之外,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历史,而且也取决于现实的文学创作,这就是它在当代文学发展上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党把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当成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看作是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之—。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注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作家。这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条件。它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不断为社会主义文艺增添异彩。

       我国少数民族作家队伍,虽然基本上是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但少数民族新文学也和汉族新文学一样,是受“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影响而萌芽的。在少数民族作家中,有一批作家直接参加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他们以自己手中的笔为武器,向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维吾尔族爱国诗人鲁特夫拉·穆特里夫就以他的诗歌颂了革命,维护了民族团结,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批少数民族作家如李乔(彝族),陆地(壮族),沙蕾(回族),颜一烟(满族),苗延秀(侗族)、纳,赛音朝克图、(蒙古族)、尼米希依提(维吾尔族)、关沫南(满族)、肖甘牛(壮族)等,有的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有的在国民党统治区,通过自己的作品,为迎接胜利的曙光而战斗。作为这支队伍的新生力量的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并显露自己的才华的。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各地作协分会和民间文艺研究会分会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民间歌手等,总数在千人以上。这支队伍的形成,是党的民旅政策的成果,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地方分会辛勤培育的结果。有些地,区,如内蒙古、云南、广西、新疆、贵州、吉林延边,还创造了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成功经验。我国老一辈文学家茅盾、周扬、丁玲,李季,谢冰心等,更是悉心指导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人们看到,这些少数民族作家生活于本民族的生活土壤,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了解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同时,这些少数民族作家又是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沃土上成长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先从喜爱、搜集,整理本民族民间文学开始进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的,这就必然使他们受到本民族民间文学的熏陶和滋养,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感情达意的方式,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能够鲜明地体现各自的民族文学传统和特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而这些是汉族的作家所难于做到的。

       当我们检阅三十多年来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时不难发现,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等领域里,少数民族作家奉献了许多得力之作。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了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文字或汉文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其中如维吾尔族尼米希依提、艾里喀木·艾哈台木、铁依甫江、克里木·霍加、蒙古族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壮族的韦其麟,白族晓雪,土家族的汪承栋,藏族饶阶巴桑和朝鲜族金哲等的诗歌,蒙古族玛拉沁夫,敖德斯尔,彝族李乔,壮族陆地,哈萨克族郝斯力汗,满族关沫南,李惠文,白族杨苏等人的长,短篇小说,蒙古族玛拉沁夫、白族张长、那家伦的散文,蒙古族超克图纳仁、壮族黄勇刹,朝鲜族黄凤龙、满族颜一烟、赫哲族乌·白辛的戏剧和电影等,都从不同的领域,用特有的民族特色丰富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各少数民族生活实际出发,历史地真实地反映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斗争,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图景,在这方面,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达到了汉族作家所不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壮族作家陆地的《美丽的南方》,都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优秀画卷。讴歌伟大的祖国,维护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统一,歌颂民族间的友好团结,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一个特出的贡献。所有这些,都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

       当我们回顾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时,我们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走过了怎样曲折,艰难的道路。解放前,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生活,社会形态极其复杂,有些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加之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破坏,少数民族文学根本得不到重视,它只能象压在大石下的幼芽,曲曲折折地生长。建国后十七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竞相出现。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给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从我们编辑《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得到的大量资料来看,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作家都一无幸免地被扣上“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人物”,“周扬黑爪牙”,“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叛国文学的炮制者”等罪名,受到批判和斗争,有的被毒打致残,有的含冤死去。他们的作品则被打成“毒草”,加以封禁,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被付之一炬。“四人帮”所造成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浩劫是空前的。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又一次得到新生。随着党的文艺政策和民族政策的落实,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又一次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地采取了措施。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了民族文学委员会,专门发表少数民族文学的刊物《民族文学》巳创办和出版。少数民族作家获得解放,重新焕发了创作的青春活力,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崭露头角,显示出不平凡的才华。几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呈现新的发展和繁荣,作品的题材之扩大,主题之深刻,体裁之多样,艺术之提高,比任何时候都明显,其中一些作品在各种全国性的文学评奖中获奖。

        回顾少数民族文学艰难曲折发展的这些历史过程,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其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将促进和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而且必将为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增加丰富的新内容,推动对我国文学多民族性的深入的探讨。

展望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光辉前景,我们相信,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之花必将竞相开放,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与吴重阳合作,陶立璠执笔)

原载《中南民俗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


分享到:

TAG: 贡献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史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