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漫说黥面和文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8-26 15:17:37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漫说黥面文身


刘锡诚

中国艺术报》2016年9月9日

 

  绘身、黥面和文身是原始人类最早的艺术,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当人类还不懂得生产纸张、甚至还不知道利用树皮和兽皮来作为绘画材料的时代,他们就在自己的皮肤上刻画出种种花纹了。据考古发掘证明,文身习俗的起源相当古老。欧洲冰河时期的雕像中已见到有文身的女像。金石并用时期的底黎波里文化中,陶制文身的女像也很多见。葬于公元2000年前的埃及古尸身上发现了文身。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也有明晰的黥面图像。在《山海经》及其之后的一些史籍和志书中,黥面和文身的记载就更多了。从远古的原始时代起至21世纪的今天,这种在人类身体上刻画图画和纹样的习俗,时起时伏地从没有间断过。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里写道:“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诗中所说的文身这种习俗的流行之地“百粤”(即“百越”,古代“粤”与“越”同),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吴越地区。学术界一般认为,吴越应是文身习俗的发源之地。

《史记•吴太伯世家》里有一个关于文身的有趣的传说:“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这个传说里说,从吴太伯奔荆蛮文身断发而逃避季历的迫害肇始,才有了文身的习俗,这种说法,当然不一定靠得住,但却可以说明百粤民族是存在着文身断发的习俗的。《战国策•赵策二》说:“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被发文身”,就是把头发剪短或把头发梳成一定的发式,在身体上刺上花纹;“黑齿雕题”,就是把牙齿染成黑色,在额头上黥刻上纹样。这也证明了吴越民族是文身最早和最普遍的民族之一。

文身,一般是先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带有颜色的东西画出纹样,然后用木棒为锤,敲砸尖状的竹钎、骨钎、石钎一类的利器,使其尖部扎入皮肉中,刺成花纹,再取青草汁或锅烟揉入皮肉成为黑蓝色,洗之不去。现代民族学的材料告诉我们,我国境内生活的黎族、高山族、独龙族、彝族、傣族、德昂族、苗族等民族,都存在着或存在过文身的习俗。 


但这些民族中文身的情况又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黎族、独龙族只有妇女才文身,而傣族、高山族则男女都文身。文身的部位也大相径庭,即使一个民族,不同支系也不一样。上江(指独龙江上游)的独龙族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纹;下江一带则只刺上下唇或只刺鼻尖一圈,下唇刺二三路而已。四川昭觉的彝族女子,多刺于手背、手腕处,伸手便可显露于众。历史上的哀牢夷,则“画其身,像龙文,衣着尾”,有绣面蛮、刺足蛮、花脚蛮之别。由于这种习俗是原始习俗的遗留,所以在上面这些民族的现在六七十岁上下的人中间,还能看到他们的面部或身上刺着的各种靛青色的图案。从历史上来看,文身的民族也许不止上面举出的这几个,可能还要更多一些。北方的一些民族中也有文身的记载。在毗临我国西北边疆的阿尔泰地区出土的古代酋长大墓葬干尸,也曾发现“身体上绘有纹饰,非常美丽,手、胸、背和脚上,都绘有真实的和幻想的动物形象。”(С.И.鲁金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关于原始民族部落成员为什么文身的问题,研究者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图腾徽记说,秉承祖宗遗制说,成年标记说,避除邪害说,繁殖人类说等。其中以图腾说最有势力。原始部落多以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为图腾,认为它与本部落或族群有某种血缘关系,是本部落或族群的保护者,因而把它尊为祖先和英雄,把它的形象制作成本部落或族群的徽记。在面部或身体上,绘制、黥刺、割制上永久的、以抽象的线条组成的图腾形象,就成了本支本族的标记。不文身的人,也就没有资格算是本族的成员。古时候,部落间发生战争,常常俘虏另一部落的成员,只要有了这种标记,就可以很容易地认出是不是本部落的人来。从已有记载的材料看,中国境内流行文身习俗的民族,其图腾纹样有鱼、龙、凤、飞仙、葫芦、鸟兽、鬼神、花卉、文字等。《广东通志》记载和20世纪30年代刘咸的调查都证实,黎族的文身图腾纹样多为虫、鱼、飞蛾、花卉。李佛一《车里》记载傣族男子的文身图腾纹样有鹿、豕、塔。彝族文身者两腿、脐部及其周围刺以圆形或椭圆形花纹,中间刺各种动物图案,而在胸部和背部则刺以虎或龙形。台湾高山族有的支系妇女往往“绕长吻皆刺之”,叫做“乌鸦嘴”,大概是古代鸟氏族的图腾徽记吧。《土番竹枝词》描绘说:“文身旧俗是雕青,背上盘旋鸟翼形,一变又为文豹,蛇神牛鬼共狰狞。胸背斓斑直到腰,争夸错锦胜绞绡,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双额不解描。”世界各地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北美印第安人的身体,每有描绘动物的图像,如野牛、海豹、龟鲑、鸟,这些正是他们的图腾。南太平洋的黑利人在身上鲸刺的是两种不同的鱼类,那也是他们崇拜的图腾。

  在其发展中,文身的动因也逐渐加入进了其它的因素。比如,进入男系社会之后,女子要随着嫁到夫氏族去,而成为夫氏族的成员。反过来说,女子在她所出生的氏族就不可能获得氏族成员的资格,因此,在她未出嫁之前,也就无须文身,而必须在即行出嫁之时,举行文身的仪式。而由于这时她的身体已有所属,她身上所要文刻的花样,自然也要由夫家“颁至”。有的民族,除了由文身师在她的身上文身外,甚至还要由其未来的丈夫在她的阴处进行特别的刻刺,以作为他的属物的标记。一经依照夫家“颁至”的样式举行了文身之后,她就正式成为夫氏族的成员了。黎族过去就有这样的规矩。《黎歧记闻》中云:“黎女将嫁,面上刺花纹,涅以靛,其花或直或曲,各随其俗。盖夫家以花样予之,照样刺面上以为记,以示有配而不二也。”也有的民族是把文身当作成年礼的一种仪式的。据《台湾番族的研究》所提供的材料:(番人)“关于刺墨,男在额与颚,女在额与颊。刺额是表示种族的号帜,在幼年时就施行手术。男子刺颚是表示成人,与我国加冕礼之意相当。其取得成年之资格,是以勇武砍得外人首级为标准。女之刺颊是表示处女,在通经时即施行手术,在未刺颊以前,绝对不准缔结婚姻,或与男子私通。”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从三代以迄宋代,黥面,成为统治者惩治犯人的刑罚。凡是犯了罪的人、俘虏、奴隶,大凡要在其脸部实行墨刑或曰黥刑,使之永远不能消除,永远无法逃走。这在《水浒传》里有非常生动的描写。同时,在黑社会和行帮之中,文身也成为一种时尚和标志,凡是加入到某一行帮里去的人,都要在身上刺上一定的花纹。

                       2016727

 


相关阅读:

TAG: 黑齿雕题 黥面 文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