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留住那份最古老的乡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8-04 10:52:12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留住那份最古老的乡愁


刘锡诚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我们民族的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回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的作家和学者们在谈论天地开辟、洪荒时代、华夏历史时,只知中国有过大洪水却不知中国也有自己的洪水神话传说,充其量只不过是《淮南子览冥训》里的记载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种死,颛民生。而动辄必称的是希伯来人《圣经》里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其实,中国的洪水神话传说,深藏在下层的广大老百姓的口头上,只是晚近才被发掘出来,理所当然地成为漫长的华夏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养育的最早期的“乡愁”。

洪水神话传说是世界性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传说。中华民族不仅有独立的洪水神话传说,而且有好几个类型或支系。至少可分为“箱柜型”洪水神话传说和“沉城型”洪水神话传说两大支系。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省长兴县由业余的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的《瓷洲城与太湖》,就是一个沉城型的洪水神话传说。据我们所能得到的民间文艺资料和民俗学者的研究,沉城型的洪水神话传说,大都流传于我国东南部河海湖汊地区,有别于主要流传于西南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箱柜型的洪水神话传说。我国和日本的神话学家们对箱柜型(包括葫芦型)洪水神话传说的研究比较深入、阐发比较充分,而对沉城型洪水传说的研究则显得略嫌薄弱。

所谓沉城型洪水神话传说,是说某地的某一个城池,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一个时刻沉陷而为塘或湖。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民族学家和神话学家陈志良注意到了中国沉城型的洪水神话传说,并作了理论的探索与概括。他笔下的完形的沉城型洪水神话传说,其情节梗概大致如下:

1、有一个人(老妪,孝子,或其他,而以老妪之说为多);

2、得到了神的启示,明白该地或该城之将沉没;

3、某种物件上(城门,石狮,石龟等)出血,为城陷的记号;

4、为别人(门吏,屠夫)所知,故意涂了血;

5、此人走而城陷;

6、末尾,或者加上了本地风光。(陈志良《沉诚的故事》,见《风土杂志》13期,1944年)

我们所要谈论的20世纪80年代搜集的《瓷洲城与太湖》这个洪水神话传说,虽然不是一个完形的沉城型洪水神话传说,却有别的传说所无而仅属于它的流传添加物。如果把故事的内容拆析为最基本的情节单元,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下面的一个结构:

1、神仙察看人间,决定惩治贪得无厌的人群;

2、得到了神的暗示;本城将有一场大难;

3、石狮子眼睛红了是将要陷城的表象;

4、小丫鬟逃走,而洪水从笋眼里涌出,城陷,筷子挡住洪水。

河海湖汊地区的此种类型的洪水传说,同一时期,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还搜集到了10例,其中流传于崇明地区的一例,内容如下:

 

从前东京城里有个孝子,有一位老母在堂,他非常孝顺她。有一晚,他梦见一个仙人对他说:“这个城头快要沉没了!你如果见到城隍庙前石狮子的眼睛里出了血,此城马上沉没,赶快驮了你的母亲逃走!”那孝子信以为真,每天在天未亮之先就到城隍庙前看看石狮子眼睛有没有出血。一连好几天,天天碰到杀猪摊的。杀猪的奇怪他的行为,盘问明白那孝子的原委。于是在第二天大清早,杀猪的把手上的猪血预先涂抹了狮子的眼睛。等到孝子已到,看见石狮子的眼睛真出了血,马上回家驮了老母就逃,他前脚跨出,后脚已沦而为湖了。于是那东京城就沉没而为湖;崇明岛却渐渐地汆了起来。

 

东京地在何方已不可查考,据民间口传,沉没在崇明之外了。只要将两个传说稍加对比,就可看到,其核心情节是石狮子眼睛出血和城陷为湖。而人间的贪得无厌者和孝子故事均系流传之中添加的内容。《瓷洲城与太湖》中只提到石狮子眼睛红了,而未直接说出眼睛出血,大概是因为在流传中传丢了。这个核心情节在《淮南子》中已经出现并且有记载了。不过那是“视东城门阃有血”,而不是石狮子眼睛里出血。狮子不是我国原产,而是西汉时传入我国的;石狮子的原型应为石龟。龟在我国古代是人民信仰中的四灵之一,有预卜吉凶祸福的象征功能。因此,在民间传说中,石龟与石狮这两个形象是同时存在的。不过,石龟或石狮的预卜功能的实现,都要借助于动物的血,没有动物的血,就不可能实现预卜而给人类以启示或预告。血具有魔力和作为生命的象征,几十万至几百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意识。这种原始的观念,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依然浸透在现在还流传着的古神话传说中。因大水或地壳的剧烈变化而陷为湖泊,这是自然界的灾难,给人类造成的冲击是具有巨大震撼力的,当人们在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还相当薄弱的时代,巫卜作为一种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手段,很自然地与水灾的到来联系起来。从这方面来思考一下,传说中出现的一系列情节,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传说中还有两个细节非常有趣。一个是各家的水缸旁冒出了许多笋,洪水就是从这些笋眼里涌出来的。故事说,笋是老神仙的神物,人们亵渎了神意,于是受到了惩罚。另一个是小丫鬟逃脱时,每到一地便插一根筷子,筷子变成了芦苇,挡住了洪水。如果从文学上解释,也许并不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原人那十分发达的类比的思维方法,很容易把原生的芦苇,想象成后世的筷子。而水缸是水眼的观念,在民间也是由来已久的。

在这个类型的神话传说群中还有一些传说,把洪水之后人类再传的情节与陷城的情节融汇在一起了。东北地区就流传有这样的洪水神话传说。吉林市民间文学集成的卷本里搜集到一篇题为《高公高婆》的异文,说的是兄妹爬进狮子的嘴里躲过洪水之后,遵照狮子的提示,经过穿针引线和滚磨盘两个“难题考验”都失败了,预示了天意不允许他们兄妹结为夫妻。于是,兄妹用泥土捏出原始的男女,人类才得以传衍下来。吉林省的伊通县的王力田采录到一个同名传说,则说两人各滚一扇磨盘,滚至山下自动合在了一起,于是便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繁殖人类。辽宁省丹东的张其卓女士在《满族三老人故事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12月)里收录了一篇满族洪水传说,与这一篇的说法相同,恕不再引。

根据上述材料和分析判断,当代我们读到的沉城传说,多系融汇了不同时代、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材料和说法而形成的复合传说。从其所体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来分析,在河海湖汊地区搜集到的沉城传说,可能要比西南地区的箱柜型和葫芦型传说产生的时间要早,因为兄妹不能婚配是人类在抛弃了群婚制之后的氏族社会阶段上才产生的观念。

深藏于华夏民族广大民众中的洪水传说,是我们民族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条件下养育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最早的乡愁,是足以可与希伯来人的诺亚方舟传说相媲美的。今天,我们处在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要悉心地保护好今天还以“活态”的方式存在于民众记忆中的人类早期的洪水传说——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份乡愁,更要鼓励乡村学校的老师们、中小学生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们继续搜集记录在乡民中口传的各类形式和体裁的民间文学,发现和发掘未知的民间文学瑰宝。

初稿于1992321

修改定稿于2016731


分享到:

TAG: 沉城传说 古老乡愁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08-05 10:21:19
5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6-08-05 07:06:14
原帖由宁锐于2016-08-04 16:02:54发表
关中洪水神话最大的保留 “补天补地” -----即天穿节。但七八十岁以下的人则很少有人知道了。煎饼成为夏.

因为神话传说等民间口头文学不能生产性保护,没有商业价值,始终不被重视,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过程中,衰弱或消灭的最快。我们这些老人只能说说话,有谁听?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6-08-04 16:02:54
关中洪水神话最大的保留 “补天补地” -----即天穿节。但七八十岁以下的人则很少有人知道了。煎饼成为夏季的流行食品。至于雨涝时当院立棒棰,剪扫天婆的信仰习俗几乎化为乌有了!--老元戎呀,你说该怎么办?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