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仲呈祥:在《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4-08 07:12:45 / 个人分类:民间文学

专家学者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咨询暨《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上的发言(二)

刊发时间:2016-03-25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我是专门从学校赶来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召集的这次会议,表示一种由衷的敬意;同时,我要向刘锡诚先生表示一种由衷的人格上与学术上的崇高敬意。因为为博士生考试命题,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所以我来晚了,刚才前面各位先生的发言没听见,失去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简单表示两层意思:第一,早在新时期之初,刘锡诚先生在《文艺报》任副主编时,就给我很多教益,是一位我尊敬的文艺理论批评界的前辈,他退休以后,集中精力研究民间文艺,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学术史。我还在文联工作期间,他作为一位退休了七年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老领导,申报这个科研项目,我很感动,甚以为很有学木价值,就支持他继续以文联研究室研究员名义申报这一课题,最终得到批准。

我感到:他这种治学的精神是学界的榜样,值得提倡和发扬。十余年来,刘锡诚先生不趋时,不从俗,甘于清贫,潜心学术,坐冷板凳,淡泊名利,令我輩敬佩。这部填补了空白的《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其开拓意义和学术价值,将随着历史的推移愈益显现出来。所以就这一点第二,我想表示一种建议,就是刘锡诚先生这样的当代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真正脊梁,特别是学术建设的脊梁。中华文化的学术史,正是他们一砖一瓦垒建起来的。当下的中国,太需要这种脊梁了。大概两个月以前,在北大召开了一个会议,也是叶朗先生大概近20年来干了一件事,组织一批高校的老师,完成了19卷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并在这个基础上,又组织一批教授学者一起集体攻关,完成了8卷《中国美学通史》和6卷《中国艺术批评史》,这都是开创性的。当然,就学术研究来说,我个人认为,一部学术史证明,真正最有价值、最有见解的、最有建树的学术专著,常常还是出于那些作为中国文化脊梁的专家学者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潜心学术,辛勤耕耘的个体精神劳动的结果。刘先生的这部著作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他的学术生涯、研究生涯无疑为当下那种浮躁的、浅薄的、趋时的不良学风起了净化剂作用,树立了正面的榜样,给予了有力的匡正。所以,我作为下岗职工,真诚地表示表彰这样的学术成果,是学术界出版界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重要指示精神的题中之义,也建议文联表彰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我们真正应该把像刘先生这样的学者,推到中国学术建设宝塔的塔尖,照亮我们的学术航程,而不要再把那些恐怕只有资格在学术宝塔塔座位置、或至多在塔腰上给他一个位置的,不恰当地捧到塔尖,如时下所谓的某些学术明星。那样,于中华民族的学术建设是不利的。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官网


TAG: 世纪 中国 座谈会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