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缪俊杰《望穿秋水》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5-10 11:12:51 / 个人分类:文艺评论


缪俊杰《望穿秋水》序

老友缪俊杰打来电话说,他的新长篇《望穿秋水》已经脱稿,嘱我为之写序。比我小一岁的缪老弟也已年近耄耋却仍然孜孜矻矻于著述,且新作迭出,成果惊人,不能不令我敬佩。我因经年累月坐在电脑桌前敲击键盘,导致腰椎出了毛病,近来腰疼得无法坐起来工作,故而一时间未敢答应他。进入4月,他把书稿的电子版发到了我的信箱里,我便把字号放大到200%,开始在屏幕上细细拜读。毕竟年岁不饶人,不像年轻时读作品可以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然半个月下来也终于读完了。现在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在下面,作为对老友新作的祝贺吧。

回想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未久,受害惨烈的重灾区文艺界开始复苏,19771120日,俊杰老弟所在的人民日报文艺部同仁们登高一呼,率先主持召开了批判“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座谈会,发出了文艺界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呐喊,我所在的《人民文学》编辑部闻风而起,紧跟着于1228日主持召开了一百多人参加的以“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为主题的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从而开启了中国文艺界和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此后不久,我便被调去参与停刊多年的《文艺报》复刊筹备工作,并在该刊连续工作了六年。我和俊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关节相识,并在文学编辑工作和文学评论上建立了友谊,并肩战斗一路走过来。1982年我和冯牧、闫纲主编我国第一套文学评论丛书《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约他编一本《缪俊杰文学评论选》时,他已经是一个出版了《鉴赏集》、《文学艺术与新人塑造》、《美的探索》三个评论集子的成熟的文学评论家了。退休后,有着深厚生活根底、敏感深邃的社会洞察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造诣的俊杰,毅然从得心应手的文学评论转入了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并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他的第一本游记类的散文集《西游漫记》出版于2011年。这一年的826日,文学界老朋友们为他这本散文集的问世,在责编罗静文女士的主持下假三里屯老镇玫瑰西餐厅聚会座谈,我曾经写过一篇《我们有个玫瑰之约》记其盛况,为其助兴。关于他的散文,我写过这样几句话:“老缪既是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又是对现实世界敏感有加、修养有素的新闻记者,这部散文集在他75岁寿辰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与读者和朋友们见面,是有特殊意义的。书中汇聚了他在职时以记者身份和退职后以作家身份所写的19篇游记性的散文,记述和描绘了欧美亚非许多国家的人文历史、风光典故、人物风采、世界风云,融记游、知识、风情、议论于一体。正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他的‘旅游散文不是纯文艺的’,他‘有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色调’。”这“追求”和“色调”,便是镌刻着缪俊杰名字的抹不掉标志。第二年,即2012年,他又推出了一部以客家人社会为背景和主题的长篇小说《烟雨东江》。又过了两年,如今他再次推出堪称《烟雨东江》姊妹篇的长篇新作《望穿秋水》!我想,他这样以当下年轻人的“比拼“精神倾注于写作上,除了兴之所至外,自是一个作家兼客家人的责任感使然吧。

《望穿秋水》取材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客家人的社会和生活,而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历史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献中,我们只知道在《诗经•周南》、《粤风》等书里的只言片语。如朱希祖所说:“客家是汝南的遗民,就是《周南》的嫡裔。《周南》的诗,共有十一篇,开首第一篇的《关睢》,就是情歌,他思念所求的淑女,甚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其他若《葛覃》、若《卷耳》、若《樛木》、若《螽斯》、若《桃夭》、若《芣茝》、若《汉广》、若《汝坟》、若《麟止》,无非是恋爱怀人,无非结婚生子,十一篇倒有十篇,多是这种事情;尤其是《遵彼》《汝坟》这一章诗,所谓‘未见君子,惄于调饥;已见君子,不我遐弃’,这种热烈的感情,和客家情歌中《见心肝》等篇,不相上下,多是赤裸裸地直喊了出来。……《周南》这几篇情歌,产生在礼教没有兴起以前,现在已被人讲得来着了礼教的衣服,不是赤裸裸的了;他们嫡裔客家的情歌,也只能在山椒海澨的地方,让那些樵女耕夫们高声直唱。”(罗香林《粤东之风序》,上海:北新书局1936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曾经引起“眼睛向下”的民间文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的关注和采集,陆续有罗香林的《粤东之风》、钟敬文的《客音情歌》、李金发的《岭东恋歌》等问世,客家人的生活情景、悲壮历史、社会习俗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得以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传扬,而在现当代文学作家的笔下,除了活跃于20世纪5080年代的程贤章等少数作家外,则很少在文学作品中见到艺术的展现。《望穿秋水》通过以“风吹伞”为核心,链接赣南、闽西、粤北的古老“盐米古道”上被称为“挑脚佬”(脚夫)们的悲欢离合、生活际遇、社会转换的艺术揭示,全面展现了客家人从抗日战争起到改革开放这一漫长、动荡、曲折、艰难的历史途程和多样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悲壮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塑造出人的种种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人的性格又翻转来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作为小说核心情节的姚玉珍与刘求福的多难、凄婉、执着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客家人近六十年来所经历的严酷的社会历史现实。从广东逃难流落到百家村的少女姚玉珍,小小年纪上被卖给百家村首富陈百万当奴婢,而在陈百万病入膏肓时,又被迫填房“冲喜”成了“二房”,在继之而来的“土改”中被划为女地主,在屈辱中艰难度日,不仅受尽政治上、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还被没收了所有财产,遣送到破庙里栖身。与姚玉珍青梅竹马、曾经有过“一夜情”的刘求福,被抓了壮丁,跟随国军流落到台湾,当伙夫,打零工,居无定所,朝不保夕,四十年颠沛流离孤苦无望的生活,并没有摧毁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姚玉珍的爱慕。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最终他们和儿子陈贵生得以团聚。围绕着百家村这个狭小的、充分政治化了的“乡土社会”舞台上刘、陈两个家族的纠葛和天南县这个虽然远离政治中心却仍然时时刻刻上演着中国政治风云变换的大环境中的人间悲喜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以“围屋”为代表性符号聚族而居的“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费孝通《乡土中国》),反映了客家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的勤劳而艰难的生存状况和相对坚固稳定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

在阶级斗争年代,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对于农村题材作品的要求,是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反映中国乡村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而不承认中国“乡土社会”及其长期形成和延续的“差序格局”的分析模式,忽视地域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差异,对于族群和村寨有着强大凝聚力、坚固稳定、具有普适性的民俗文化对社会和人心的影响忽略不计。曾有前贤指出,客家人的社会习俗(亦即民间文化传统)大体有四个方面:(1)女子种田和采薪的习俗;(2)男人重商的习俗;(3)资本阶级压迫农人的景况;(4)迷信风水和神权的俗尚。这些习俗和文化,都是从古中原民族传袭而来、在相对孤立的边缘地带和山峦地区发生了变异的文化传统。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塑造自己的民族性格的。诚然,时代的、政党的、政权的、集团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每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忽略了以“差序格局”为其特点的乡土社会结构和地域文化传统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影响,这样的现实主义应该说是不完全的现实主义。在这方面,《望穿秋水》有很大的超越或突破,例子所在多有,不必多举,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第一一九节《风俗淳和谐度春节》里所描写的在刘家祠堂举行的不分男女、不分支系、当然也不分阶级,被刘求禄诬之为“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全宗族“排梁”(酒宴聚餐),作者在客观描写之外,不惜跳出来现身说法地评论说:这种打破宗族界限、全村人聚在一起“排梁”,意味着“人与人关系和谐的回归,人性的回归,人情味的回归。”作者在这方面的关照与描写,显示出以往的某些作者所缺乏的“文化自觉”。

一般地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描述人物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历史地、真实地反映现实,是文学作品的根本任务。凡是历史地、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作品,都无可置疑地具有批判性。用这一观点来衡量俊杰的《望穿秋水》,我认为他做到了,他的作品显示了历史的穿透力和批判性。作者笔下的各种人物形象,不是被静止地描写出来的玩偶,而是把他们放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写,对他们以及他们所处身的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上的中国社会及其变迁、抗日和内战、政治生活、土地改革、公社化等等,都以自己的视角和认识作出历史的判决和评价,这种批判性既是历史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这是难能可贵的。

《望穿秋水》所以取得成功,还有赖于作者生活底子的深厚。他不仅在少小年纪时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作为客家人中的一员,对客家人的生活和客家族群本身而言,他不是“他者”,而知自己人,对他们的脾性和所处的生活了如指掌;在离开家乡之后的几十年来,他又非常注意利用种种可能的机会,回到和深入到客家社会中去了解那里发生的一些,包括那里的地方文化和民俗民风。为了写好国军老兵流落在台湾的处境和心态以及台湾的“眷村”的情况等,他还以游客的身份专程去旅游访问。他曾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为细读(生活)这部大书,在禾水河边、高洲街头,聆听人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去三湾场院、龙源桥边,瞻仰当年的铁马金戈;到石桥古镇、高士山中,拾掇永新古老文化的碎片……每到一处,每看一景,似有一股雄风扑面而来,文化氤氲浸入心肺,强烈感受到,一种熔铸在永新人骨子里的忠义、勇敢、诚信的‘浩然之气’,在永新大地上涌动。”这段话是他的心声的流露,说明他如何看重生活的积累。是的,丰厚的生活积累,是一个作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财富和保证。

《望穿秋水》就要付梓了,写上如上一些话,表达我的衷心的祝贺,权作序言吧。

刘锡诚于2015419


TAG: 悲壮的历史 独特的文化 客家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