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简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26 06:25:55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簡介
相關搜索: 比較文學, 科學院, 中國社會, 中華文明

葉舒憲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比較文學研究室于2009年3月批準立項的院重大項目A類。計劃于2011年12月完成。計劃最終成果爲兩大系列:“探源”相關專著三部,“神話學文庫資料集成”譯著十七部,共計二十冊,四百萬字。經過三年艱苦努力,現已按時超額完成各項指标,以三部專著(110萬字)和二十一部譯著(約400萬字)共計二十四部書(約500萬字)的巨大規模結項,希望得到專家和同行的批評指正。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末國家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以來,21世紀初國家又啓動後續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國家工程的形式,集中了以考古學爲主的多學科專家共同攻關。參與的學科包括考古學,曆史學,天文學,古動物學,科技史等十多個,但恰恰缺少比較神話學的參與。本課題基于現實需要,參照國際學界比較神話學與文明起源研究交叉和互動的豐碩成果及跨學科經驗,提出比較神話學視野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一方面給國家“十一五”期間最重要的學術項目提供特殊專業視角,另一方面也爲方興未艾的中國神話學研究做出轉型與創新示範,并系統規劃與國際前沿對接的神話學資料庫建設,探索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與人文學新方法——四重證據法。
文明起源研究關注新石器時代向早期國家的演進,這正是理性和科學建立權威之前的神話思維時代。所以對神話傳說/神話叙事/神話思維/神話表象/神話儀式的綜合研究,能夠發揮特有的透視角度,給考古發掘的實物/現場,先民生活與信仰的遺迹等,提供文化觀念上的解釋線索,提供比較文化的理論分析模型。過去的神話學研究多以文學視角爲主,無法延伸到文字記錄以外的領域。晚近的神話圖像研究與神話史前史研究,将研究視野拓展到文字以前的時代,充分利用史前物質文化(如神像,圖騰,陶器圖形,玉器形象等),多方參照民族志的材料,解讀其隐含的觀念信息,取得重要的突破性進展。如日本神話學家吉田敦彥的《神話考古學》,美國考古學家兼神話學家金芭塔絲系列巨著The Goddesses and Gods of Old Europe : 6500-3500BC(1982);The Civilization of the Goddesses(1991);德國人類學家瓦爾特•伯克特(Walter Burkert)的希臘文明發生研究等大批學術名著,均對我國的文明探源研究有重要借鑒。迄今爲止這一批成果不大爲國内所知,限制了我們的眼界,阻礙了文明起源探索的步伐和中國本土神話學理論的發展。本課題以較大的比重,設置神話學文庫的學科資料集成(翻譯系列)的初衷,即組織翻譯20世紀最重要的比較神話學成果17部,未來條件許可拟擴大到30至50部。爲中國神話學乃至人文學建設提供基礎性和規模性的資料庫建設。
二.課題規劃:内容與結構
本課題的基本宗旨是譯介與應用并舉,突出“洋爲中用”原則,力求在中華文明探源的考古學研究範式之外,嘗試建立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範式,發揮人文學科闡釋解讀研究的優勢,參與解決國家重大攻堅難題。具體分爲專著、譯著兩大類,其内容和結構如下:
(一)專著類
共三部,其邏輯關系爲:1.他山之石,2.此山之石,3.此山之玉。
希望充分借鑒國際領先學科比較神話學研究優勢,一方面改造和促進中國神話學轉型與創新,一方面讓神話學參與解決國家最重要的攻堅課題。

1 《比較神話學的文明起源研究》
本書系統梳理20世紀以來國際領先的相關成果,闡明比較神話學如何爲文明探源研究開辟出新角度,提供出多維的和比較關照的視野。注重總結20世紀神話學對文明起源研究的獨到貢獻,探讨三個重要新學派——神話考古學、神話圖像學、神話生物學。說明神話學與曆史學、考古學、語言學、藝術史互動研究情況,及其方法論遺産。側重揭示其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所能夠發揮的啓迪和參考價值。
本書作者王倩副教授是項目主持人葉舒憲研究員培養的博士,懂英文和希臘文。此次針對課題需要在國内外廣泛收集英文書刊100多種,是目前國内在此領域占有外語資料最全的研究者之一。

2《中國神話學反思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
本書系統梳理20世紀以來中國神話學的理論遺産及文明探源研究的成果。立足于新的考古發現材料,對這些前考古學時代的文明探源研究,做出權衡評估,總結其觀點和方法論上的經驗,特别是打通文學神話與上古史研究,民族志的田野考察與文獻文本研究方面的成功經驗,爲今日的考古發掘實物與圖像的多元解讀積累民族志分析的文化背景知識。在方法論上,梳理和總結從二重證據法到三重證據法和四重證據法的寶貴積澱,側重研究顧颉剛與鄭振铎等人結合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與神話研究的路徑,立足于文史哲整合的高度,探索中華文明發生研究的創新範式 。
本書作者譚佳,已出版專著多種,尤其精研現代中國神話學研究史。

3《中華文明探源:神話學研究》
本書嘗試建立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範式,希望調動人文學資源參與學術攻堅,對文明探源工程原有的考古學範式提供補充和支持,調解考古實證與神話曆史的人文闡釋之間的長期對立。具體途徑是參照文化人類學,走出學科本位立場束縛,建立一套新的文化史觀和研究範式:從大傳統視角突破文字限制的傳統史觀,依靠考古新發現,找出前漢字時代的神聖符号物——玉禮器,倡導以多學科知識整合的四重證據法(1.傳世文獻、2.出土文獻、3.民族志和口傳文化,4.出土實物及圖像),梳理神聖符号物的曆史傳承演變和編年叙事鏈,求證古史傳說時代的若幹疑難問題,提出重建中國神話曆史的長遠目标。本書理論創新體現在兩個關鍵詞:“大傳統”和“神話曆史”。研究的創新:首倡玉器時代和玉石之路研究的國際大視野,解析和歸納世界五大文明發生期的玉石神話與信仰的共性,在比較和對照中凸顯華夏玉文化的地方特性和持久性,尤其是早期玉石神話觀對國家意識形态的和核心價值觀的奠基作用,以及引領中華認同形成的統一作用。
本書作者是項目主持人葉舒憲,自80年代出版《神話-原型批評》以來,在神話學領域積累近三十年,出版相關專著譯著近四十部。

通過以上三部專著的相互呼應,實現借他山之石攻此山之玉的整體構想,從理論和方法上,結合西學資源與國學傳統方法,初步構成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範式,引導神話學的轉型和人文研究的轉型趨勢。并依托社科院研究生院及三個專業學會的平台,培養專業隊伍,以期形成自王國維和古史辨派以來具有一定規模的國學方法創新研究群體。
(二)譯著類
翻譯專著17部,拟全部正式出版。以下是所選書目:
1.(日)吉田敦彥:《神話の考古學》,1989.
2.(美) S.N.Kramer,Sumerian Mythology,1944.(蘇美爾神話)
3.(美)Joseph Campbell, Myths to Live By, 1972.(賴以生存的神話)
4.(英)Charles Penglase, Greek Myths and Mesopotamia, 1994.(希臘神話與美索不達米亞)
5.Kevin Schilbrack, Thinking Through Myth, 2002.(通過神話而思考)
6.Joan Halifax, Shamanic Voices,1988.(薩滿的聲音)
7.(美)M.Gimbutas, 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 Thames & Hudson,1989.(女神的語言)
8.(英)J.G.Frazer, Fo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 1923.(舊約中的民間傳說)
9.(英)Richard Broxton Onians.The Origins of European Thought,1951.(歐洲思想的起源)
10.(英)T.W.Rouriteton, Myths and Legends of Celtic Race, 1957.(凱爾特神話與傳說)
11.(德)Walter Burkert,Homo Necans: The Anthropology of Ancient Greek Sacrificial Ritual and Myth. 1983.(人科殺戮者:古希臘獻祭儀式與神話的人類學)
12.(德)Walter Burkert, Babylon, Memphis, Persepolis: Eastern Contexts of Greek Culture. 2004.(巴比倫、孟菲斯、波斯波利斯:希臘文化的東方背景)
13.(德)Walter Burkert, Creation of the Sacred: Tracks of Biology in Early Religion. 1996.(神聖的創造:早期宗教的生物學之根)
14.(英)Jarich G. Oosten. The War of the Gods:the Social Codes in Indo-European Mythology, 1985.(衆神之戰:印歐神話中的社會編碼)
15.(瑞典)Martin P. Nilsson (Martin Persson). The Mycenaean Origin of Greek Mythology. 1972.(希臘神話的邁錫尼起源)
16.(英)Robert A. Segal,Psychology and Myth, 1996.(心理學與神話)
17.(英)Robert A. Segal.Philosophy,Religious Studies, and Myth. 1996.(哲學、宗教研究與神話)

在項目進展中,課題組及時搜索到對文明探源研究有借鑒意義的新資料,克服困難,在計劃外增加了四部外文專著的翻譯工作,現已完成。按序号,編爲18-21部:

18.日文著作:吉田敦彥《日本神話の源流》2007年。
19.英文著作:約瑟夫•馬裏《神話曆史》2003年。
20.英文著作:南娜•馬瑞娜托斯《米諾王權與太陽女神》2010年。
21.英文著作:瑪麗•道格拉斯《作爲文學的<利未記>》2000年。

三.學術價值與創新點
項目的學術目标有二:其一是以跨學科範式的現代神話學知識,引導傳統的文史哲方向進行打通式的整合研究,以及和考古、藝術史研究的交叉和互動,促進人文學術範式與方法的與時俱進。其二是對自古以來的疑難問題做出獨到的神話學闡釋。例如夏禹鑄鼎、建鼓、建中央熊旗,堯舜禅讓等問題,以期給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提供必要的神話學參照角度與诠釋成果。
項目的理論意義在于:改變人們通常對神話的誤解和成見,讓比較神話學發揮出跨學科的多角度整合之優勢,成爲解決文明起源研究中若幹重要疑點的突破口。通過譯介和新方法應用研究的雙重嘗試,根據本土神話思想的深厚傳統,發展出中國神話學自己的理論創新和研究特色,在從炎黃始祖到堯舜禹湯文武的聖王時代的探索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項目的現實意義在于,從設計到完成,始終主動配合國家十一五期間重要的攻堅大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從神話學這一跨學科角度,在借取“它山之石”和“攻此山之玉”兩個方面,爲該工程的難點問題獻策獻計,嘗試具有知識整合意義的研究路徑,将文學文本細讀的技術和民族志“厚描”技術,應用在考古發掘對象物上,拓展出上古文化研究新範式。
(四)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1)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範式,是一個突破,其特點是探尋出土的“神聖物”所代表的神話和信仰背景,圍繞禮器的演變(如從陶鼓陶鈴到青銅鼓樂及《詩經》樂官制度等)描述出文明起源過程,尋找其中支配性的神話和禮儀觀念作用,凸顯四重證據法的文化解讀功用。例如,從陶寺遺址和二裏頭文化的巫師墓出土法器-組合,結合出土竹簡帛書的神話叙事,探讨文獻所載夏代神話傳說與夏禮的可信性問題。又如:根據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齊家文化的玉禮器傳統,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确認文明發生期的玉器時代,給自周穆王西行昆侖尋玉神話到賈寶玉含玉而生的整個文學想象史,找到六千到八千年的玉石神聖化傳統,從探源意義上揭示本土文化與文學最富有特色的一面之由來。
(2)第二個突破是:從前文字大傳統的再發現再認識,揭示漢字小傳統(即書寫傳統)發生的史前底蘊,爲《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發生學探讨,找到巫史之根和口傳之根,對早期書寫文本中無解的一些現象,如“王若曰”和“曰若稽古”,儒家“金聲玉振”和“君子比德于玉”等,找到聖王通神語境的豐富參照,将局限在文學專業内的神話故事研究引向神話思想史研究和中華認同研究。
(3)第三個突破是:全面展示現代神話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建立迄今國内最具規模性的神話學資料集成,爲神話學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爲文史哲多學科的跨越與會通提供豐富的理論參照與個案研究的借鑒。根本改變學界對比較神話學一知半解的現狀,也爲中國人文學的發展留下厚重的學術積累。
四.課題進展情況
(一)田野調研與采樣
原計劃國内考察3-5次,實際進行的實地調研(包括考古遺址,出土文物,博物館,玉石标本采集,調查訪談等)20多次;超額數倍完成指标。并額外采集到四個地域性的玉礦标本,還在中國地質大學做科學檢測,完成檢測數據報告二份。拍攝的考古遺址、文物和博物館藏品照片近30000張。積累下豐厚的專題數字化資料。
(二)階段性成果發表
原計劃發表論文11篇,實際發表論文論著108篇,超額十倍完成論文發表數量。其中,國際權威期刊SSCI三篇次,國内學術期刊CSSCI發表45篇。
五.課題的學術反響
課題立項後得到學界高度關注。國内兩個學術刊物對本項目實施全程跟蹤,《民族藝術》從2008年開辟“神話與圖像”欄目,至今已經堅持五年,共發表本課題組階段性成果15篇,學術筆談、訪談3篇。并在結項前的2012年第1期發表《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學術專訪,将本項目的跨學科嘗試和新理論新方法,及時向學界推廣。欄目仍然在繼續出版,初步形成本項目的學術品牌欄目。《百色學院學報》自2009年起配合本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時追蹤國際上新史學的跨學科新觀念——神話曆史,在該刊組織持續三年的讨論,發表相關成果、對話、論文和譯文共計33篇次,引導國内相關學科的研究趨勢。關于四重證據法的讨論,在《社會科學戰線》《江西社會科學》《文藝理論研究》《蘭州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報》《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等組織專欄多次。關于課題組提出的“大傳統”再認識問題,《光明日報》《社會科學家》《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發表學術訪談共5篇。
成果被轉載情況:階段性成果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5篇。
本課題的延伸拓展項目有三個:
第一,爲南方日報出版社策劃出版“神話曆史叢書”,成爲本項目的外延性拓展研究系列,已經出版《韓國神話曆史》《儒家神話》《寶島諸神》等7部約200萬字。學界評價見李人凡《神話曆史叢書的創新意義》,中華讀書報2011年11月9日第20版。
第二,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策劃出版項目“神話學文庫”,于2011年列入國家十二五出版規劃項目。目前已經出版《神話-原型批評》(增訂版)、《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等7部,約300萬字。
第三,“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2011-2015),課題組核心成員再度申報的這個項目,獲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立項,表明課題組的已有研究及新方法論探索獲得學界的高度重視。

转自“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http://suntree.5d6d.net/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suntree.5d6d.net/thread-11047-1-1.html
分享到:

TAG: 神话 中华文明

引用 删除 草民何   /   2012-05-26 15:09:43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3958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