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朱仕珍: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民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15 08:37:44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民间
时间:2010-12-15 来源:未知 作者:朱仕珍 点击:次

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实质意义,决不是把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料以及从事工具保存在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档案馆或图书馆里,也不是把它保存在少数研究人员或爱好者的私人书房里。民族民间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它离开了民间就像鱼离开了水。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实质意义应是把民族民间文化活鲜鲜地保护在民间,让它在民间长期不断地传承下去,这才算达到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真正保护。

  几十年来,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民族民间文化已处于断代时期甚至有些已经消亡。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卷”的搜集工作中,我们发现饱含传统道德观念的民俗礼仪已完全断代。其表现是:从事民俗礼仪活动的传人均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冲击,不仅不敢再把民俗礼仪往下传,而且连供传承用的手抄本资料都被焚烧了。在民间文学普查中,民俗礼仪传人不愿意向采风人员口述。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普查工作人员费尽口舌、反复开导的情况下,才搜集到了几十万字的资料,但民俗礼仪活动在民间基本上是看不到了。

  198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民间文学论坛》主编刘锡诚先生在成都参加四川省民间文学普查工作会议时,他提出在普查工作中要重视对民俗礼仪歌谣的搜集。这时,巴中县(今巴州区)文化馆的同志将自己编辑的《巴山民俗歌谣选》送给他看后,他说:“巴中文化馆的同志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今天才开始布置的工作,他们已把书稿都编好准备出版发行了,大家应向他们学习”。1988年,该书出版后在川东北发行高达4万册。过去从事民俗礼仪活动的传人,看到这些民俗礼仪资料的书已由国家出版部门公开出版发行,说明从事民俗礼仪活动是正当的了,不会再受批判了。从此以后,民俗礼仪活动在有了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开始在民间复活,而且逐渐活跃起来。1994年,我们又出版了《丧葬礼仪歌谣选》,将明朝时期在川东北普遍采用的、以宣扬儒教文化为核心的“出堂三献”和“对灵三献”仪式及该仪式中吟诵的诗歌、赞语、吉利、祝词等有关的资料统统选入书中。退休的部分中、小学教师成了传统丧葬礼仪活动的主要传承人。接着,我们又出版了《工匠民俗歌谣—一吉利专集》,民间的土、石、木、知客事、赞礼生、押礼先生、春官等各类匠人几乎人手一册。今天,巴中民间建房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看宅下基,架板筑墙,上梁立柱,开门扫坝,祭祀新房”等一系列仪式顺序进行的。源于唐代的春官,现在只有巴中市巴州区枣林乡和南江正直才有了。每年小阳春后有近百名春官深入川北、陕南民间说春。

  人们所讲的巴山民歌,实际上就是川东北民歌。而川东北民歌又主要集中在今巴中市的通(江)、南(江)、巴(州)。50年代,达县地区文工团赫玉霞赴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并获金奖的《豆芽儿葱蒜叶》是通江民歌;央视、川台常用的《我是巴山背二哥》是大巴山区最有特色的民歌;弦律悠美的薅秧歌在通、南、巴、平(昌)普遍流传,但最美的薅秧歌还是巴州区鼎山镇12村罗家弟演唱的《薅秧要薅米筛花》、《山歌唱起口杀 好听》等;中国民歌卷中选编的湖北利川民歌《盼红军》,实为达县地区文工团杨先国、张君独50年代在南江搜集到的儿童民歌《盼红军》,当时达县地区文工团缺乏童声民歌演唱人员,故又改变歌词内容为女声独唱民歌,央视多次播放。此歌曲弦律、乐汇在巴中民歌中十分普遍,而在利川民歌中再也找不到另一首民歌的弦律、乐汇与它相似的了,内行一看就知道它是来自四川的“移民”。

  可是,这些悠美、动听的巴中民歌早已处于濒危之期,老歌篓子大都离开人世,在年青人中能唱民歌的根本无有。鼎山罗家弟演唱的薅秧歌已在巴中失传。只有巴州区文化馆的研究人员还保留了他活着时演唱的录音磁带。为了让巴中民歌重新在巴山农村传唱起来,根据“保护民俗礼仪于民间”的实践经验,2003年,巴中市的民俗学家们启动了《把民歌还原给民间》的保护工程。首先编辑附典谱的《巴中民歌》,并对文学艺术价值较高的歌词入选数百首。将已去世的山歌篓子演唱得较好的各类名歌的录音,按演唱环境、歌词的内容配画面、打字幕,制成清唱光盘。另一类民歌由专家亲口教青年民歌手唱,在保证演唱风格的前提下,再配伴奏,并加入实景画面,制作成光盘,再与《巴中民歌》图书一并发售到农村。年青人就可以学习到传统民歌的演唱风格,让传统的巴中民歌重新活跃在巴中民间。如:男女对唱《莫要在我身上想办法》

   男:河里涨水沙浪沙,妹过跳蹬儿眼发花;

   你是哪家的小大姐,要不要我来把你拉?

   女:对门哥哥你莫来拉,我是蜜峰扑过的花;

   我已开花结过果,莫要在我身上想办法!

  像类似的情调高雅、生活味浓、词曲悠美的巴中民歌,再配上伴奏,老百姓十分喜爱,很快就会被农村青年人接受,有的还搬上了舞台。

  老百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主人,民族民间文化的真正传人。只有唤起全国人民群众珍惜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怀,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可能达到对文化遗产的真正有效保护。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主要是保护传人,传人又传给谁呢?下一代人。为此,对中小学生等下一代人要特别注意对他们进行文化母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被丢失,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民族精神等等都将会丢失,这个民族就将是没有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珍惜自已民族的文化基因,留住了这个文化基因,就留住了我们民族的美好传统和精神财富,而且更是为了我们民族的美好未来!

http://www.bzqzf.gov.cn/zjbz/wenhua/2010/1215/199.html

TAG: 民间 民族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1-12-16 05:02:43
留住了这个文化基因,就留住了我们民族的美好传统和精神财富!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1179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