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怀念兔儿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11 16:00:49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怀念兔儿爷

 

题记

 

兔儿爷——中秋节最理想的文化符号!可是中国的商人都是些唯利是图之辈,他们缺乏文化素养,因而也大多不懂得利用中国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只知道把月饼的包装弄得越来越豪华,越来越浪费中国人的资源。老百姓烦啊!到处都是扔掉的月饼盒子。西方商人懂得给圣诞节打造两个文化符号:一个是圣诞树,一个是圣诞老人。表现了西方商人的聪明和智慧。下面发旧作一篇。

——2011-09-11中秋节前一日题记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几年上演的话剧《狗儿爷涅》,令剧坛耳目一新。这“狗儿爷”的名字一出来,就一下子传遍了偌大一个北京城。在“狗”后面用挑出一个“儿”的卷舌音来,那浓浓的北京民俗味儿,那浓浓的乡土亲和气儿,着实引起了老少爷们的莫大兴趣。不由得令我想起北京商摊上卖的“兔儿爷”,这“兔儿爷”和“狗儿爷”的“儿”字不就是一种血缘关系吗?“兔儿爷”是一种传统的玩具,是一种用黄土或胶泥做的民间艺术品,不仅形象可掬神采飞扬,更重要的是周身散发着一种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和感。

 

从现时上溯十二年,中国人所说的“一轮”吧,就是1987年。那年元旦,我所在的单位曾经印制了一份贺年片,用的图案就是北京的“兔儿爷”,我看到“兔儿爷”这个可喜可爱可敬可叹的形象后,禁不住拍案叫绝,感谢策划者、组联部的主任老赵同志,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现在的孩子们、也为协会的会员们做了一件好事。我多要了几张,准备收藏起来。他所以选择“兔儿爷”作图案,是因为那一年是农历兔年(岁次丁卯)。今年又是兔年(岁次己卯)了,八月节时,北京市场上的节货买卖依然热闹非常,却唯独不见了“兔儿爷”的踪影。由此想到,以往各大报纸的报名下端都印着每年的岁次,现在却也渐渐地消匿不见了。由此又想到,时下米老鼠、唐老鸭、阿童木、一休们侵入我中土之后,难道我们的“兔儿爷”们就无力抵抗、节节败退,以至寸土不剩了吗?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怅然凄然。

 

“兔儿爷”是北京人的一张王牌。它是吃着北京人的乳汁长大的,一代一代,算来他该有六七百岁的年纪了吧。明末纪坤撰《花王阁剩稿》里有“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礼而拜之。”的记载,说明在北京过中秋节,以“兔儿爷”为形象的时令玩具和以“兔儿爷”为祀月神祇的习俗,至少在明代就形成并很盛行了。

 

到清代以降,民俗志中关于兔儿爷形象的描述就具体得多了。陆启的《北京岁华记》中就有“市中以黄土抟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的记载;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记载则更为详细:“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今人李嘉瑞《北平风俗类征》引民初出版的民社《北平指南》:“八月十三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市街繁盛,果摊泥兔,(俗呼兔儿爷,范泥为之,人身兔首,其衣冠施彩色,或坐或立,或担担,或捣杵,或骑各兽,皆冠角于头顶,大者背插旗伞,小儿买之以为玩物。)摊,所在皆是。”这些记述虽略嫌简单,但民间泥塑“兔儿爷”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了。

 

中秋节是中国人和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三大民俗节日之一。旧俗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吃月饼,举行祀月仪式,供奉太阴君星牌位(民间俗称月光码儿或月亮码儿),赏月。祀月是有一定仪式的。这仪式由家中的女人主持和参加。谚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女人属阴,月亮为阴,二者处于同构的关系中。儿童们可以参加,且模仿着成人的样子,供上一个“兔儿爷”。正如《都门杂咏》所说的:“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清代杨柳青年画中保留下来一幅乾隆年间的木版年画《桂序升平》,具体地展现了在供桌上摆放一尊“兔儿爷”泥塑以祀月的情景。

 

北京俗曲里有对旧京中秋节盛况的精彩描写:“荷花未全卸,又到了中秋佳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腊纸马兔儿爷,庆中秋,美酒多欢乐,整杯盘,猜拳行令同赏月。”所谓赏月,就是祭祀月神。北京人家举行祀月仪式时,太阴君星牌位下方,还要摆放一个捣药的“兔儿爷”或直立像人样子的兔形纸码儿。兔儿爷是用红胶泥捏塑而成的,上身为人形,周身施以彩绘,头为兔形,用竹签将两只泥捏的兔子耳朵插在顶部。有的担着担子,有的用杵捣药,有的打着伞,骑在老虎背上,英姿勃勃。

 

作为中秋节的应时儿童玩具的“兔儿爷”,在祭祀月神仪式中,便成了祀月仪式中供人祭拜的神。“兔儿爷”取意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药以奔月的神话传说。传说嫦娥为窃药奔月之后,化为蟾蜍,在月宫中担任了为西王母捣药的任务。玉兔、九尾狐等作为月宫中的役者,为仙人所役使,捣药的差事就落在了玉兔的头上。兔儿爷手中举着的捣药之杵,正是它为西王母捣药之用的工具。表现西王母与嫦娥、玉兔、九尾狐关系的文人绘画很多,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中的画像。由于玉兔对职责的忠诚和形象的可爱,逐渐就成了月宫(在民间信仰中和古典诗词中,月宫又被称为广寒宫)的代指。人们在谈到月亮和祭拜月神时,总是想到玉兔。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把玉兔当作为月之代名词的观念久矣。“兔儿爷”泥塑像,正是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的造像,因而在它的身上寄寓着的是对月亮神的祈望。

 

据传,早年北京西郊的红泥沟和东郊的垂杨柳的红泥土质,是最适合于泥塑制造“兔儿爷”的土质。如今,垂杨柳已是高楼林立,变成了劲松居民区,那里的红泥恐怕不能再用来做泥塑了。居住在那多少有些现代化了的楼房里的北京儿童们,每到中秋节,父母们还会给他们买些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来,不过可能不再是骑马、执杵、捣药的“兔儿爷”,而是那些挤破国门蜂拥而来的洋玩具了。今年中秋时,我很想给上小学的外孙女买一个“兔儿爷”的玩具,却无法如愿,落得个悻悻然又愤愤然。活泼可爱的“兔儿爷”们难道就果然气数已尽了吗?

 

19991219


分享到:

TAG: 兔儿爷 文化符号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