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序跋集:《偃师姓氏源流》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10 08:01:48 / 个人分类:书评书话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偃师姓氏源流》序

刘锡诚

 

建国50年来,因政治原因而沉寂了多年的姓氏谱牒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学界掀起了一个小小的热潮。这种学术态势的形成,固然是出于人类和群体希望认识自己何处所来、又何处而去的关切,但更深远的意义是,不仅说明了国家政治逐渐走向昌明和民主,而且也说明延续了两千五百年(有文字记载)的华夏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会轻易地被切断和被废弃。但姓氏的研究毕竟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王西明、高献中、康先舟先生的这个选择——偃师姓氏源流,对文化史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华夏文化中,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变异,是与古代社会的礼俗制度和分封制度相关联的一种文化现象。故而研究姓氏的起源与流变,离不开对礼俗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考察;反过来,对一个地区、特别是像偃师这样的一个古帝都之地的诸姓氏的源流的梳理与研究,对于认识包括礼俗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变迁在内的地域文化及其传统,自是一个很重要的、却又往往不被关注的切入点。

 

在古姓氏的起源和变异上,先秦“姓氏有别”、秦汉以来“姓氏合一”,大致已成学界共识。前辈学者杨希枚先生指出:先秦文献上的“姓”,其含义之一,系指“族属人民”,《左传》里所谓“赐姓、胙土、命氏”,即“天子邦君分赐族属人民及土地而封建其国”。“赐姓、胙土、命氏”为先秦封建制度的三个要素,而与汉以来的赐姓氏制度有别。他又指出:“氏”则“大抵指分封制度下形成的政治性社会集团,或可称‘氏族’。氏族系由不同姓的亲属集团,即‘姓’或‘姓族’及各姓族的若干小型氏族或宗氏分族所组成,族属分子间无必然的血缘世系关系。”而“姓氏合一”或族名混言趋势的出现和形成,则“与战争及族类的兼并和迁徙有密切关系”。(《〈左传〉“因生以赐姓”解与“无骇卒”故事的分析》)这一研究结论,向我们描绘了在古都变迁与姓氏源流之间存在着一条相互连接的链条——“战争及族类的兼并和迁徙”,于是,古都变迁与姓氏源流这二者就不是没有关联的两件事情了。

 

姓氏源流不仅与古都变迁不无关系,而且如前所说,姓氏的起源与变异还是一种与古代社会的礼俗制度有着相互关联的文化现象。故而在研究姓氏起源和变易时,其与古代社会的礼俗制度的关系,也就属于题中应有之义。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的姓族,都应是一个同出一祖的血族集团。而在这同一个血族集团中是禁止通婚的,即人类学和民族学上所称的族外婚制。郑樵《氏族略序》云:“古之诸侯,多曰坠命亡氏,踣其国家,以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段话,除了说明古代姓族属血族集团、氏族属于政治组织、故而“氏不可呼为姓”这一区别外,还特别指明了“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一隐藏在“姓族”背后的礼俗制度。人类学兴起后,出现了先母系后父系的社会发展模型理论。在我国,也早就有“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记载和论说。夏后以前,因生赐姓、子从母姓,而夏后既兴,则逐渐实行子从父姓,而不再从母姓。这种“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的礼俗制度,最初可能以母方世系为推算标准(周代还盛行着“厚于母族而薄于父族”的风俗),而最终演化为以父方世系为推算的标准。这种礼俗制度,流行的时间相当漫长,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也还在某种范围内延续着和保持着。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推动下,传统的姓氏谱牒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人类学和新史学的兴起,把“图腾”(Totem)理论引进了姓氏起源和变异的研究就是一例。但在是否有“图腾姓族”和“图腾姓”的问题上,大半个世纪以来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有学者说,“古人所谓‘锡姓’原是送人以图腾”。另有学者则指出,所谓“赐姓等于送人以图腾”云云,固属误说。还有学者认为,“图腾”是一种超自然的崇拜物,是一些物类,从逻辑上说,“图腾”既不是姓族的“族名”或今人所谓“姓”,故而不能说“图腾是姓”。有人甚至说,所谓“图腾姓”不过是一种“猜想”而已。引进新兴的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姓氏研究开阔了视野,多了几种“枪法”,有助于研究的深化,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来确认某些姓族是图腾姓族之前,断言图腾族姓应该是很慎重的。

 

偃师历史上是夏商周以降许多朝代的都城,姓氏繁复而多变异。据作者研究,源于偃师的姓氏达13个:王、刘、姬、袁、侯、杜、程、滑、苏、谢、裴、范、唐。二支源于偃师的姓氏多达31个。偃师姓氏文化所能提供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解剖偃师姓氏的源流与变易,探索与姓氏文化相关的礼俗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无疑都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

 

作者索序于笔者,我不揣浅陋,写了上面这些话,以表达我对这部百万字的大著出版的祝贺,谬误之处,欢迎专家批评指正。

                                                刘锡诚

2004530日于北京

 

《偃师姓氏源流》,王西明、高献中、康先舟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412

TAG: 姓氏 序跋 源流 偃师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11-17 21:38:46
谢谢竹林遗风!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引用 删除 竹林遗风   /   2010-11-10 08:51:06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4003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