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旧作: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24 08:29:12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似曾相识燕归来

——鸟的文化阐释之二

刘锡诚

  岸边的芳草在枯稍上染上了新绿,村头的垂柳迎风抽出了嫩芽。燕子--春的使者,成群结队地从隐伏的岩窟石穴里争相飞出来,腾空越海,掠过垂枝嫩叶,呼哨着,低飞入户,衔泥筑巢。

  ——-春天,悄然无声地来了。

  燕子是人类最喜爱的益鸟之一,与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啁啾啼鸣婉转悦耳,形态依依可人,而且对于人类也有相当的实际功利。它们来农家筑巢育雏之时,正是春分将至,万类复活,各类害虫也开始猖獗跋扈之日。它们灵巧地捕捉着这些害虫喂饱自己的肚子,使农民的庄稼获得较好的收成。这种功劳是其他动物无法替代的。燕子又是春天的使者。《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礻某。”玄鸟也叫元鸟,就是燕子。古时,仲春,也就是二月里,燕子飞来的时候,就该杀牛祭高礻某神了。历代作家诗人写作了许多咏燕子的诗篇,寄托着人们对这种小小飞禽的深情厚谊。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赏识主,如今社日远作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作者把拿春来秋去的燕子自况,那依依之情力透纸背。又刘子 《燕子》诗:“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燕子飞来飞去,一般都是成双成对,很少是单个的。“双燕双飞,双情相思”--在文人骚客和村夫怨妇中有着同样的观念。分离的燕子,常令人想起离人和孀妇的凄凉和悲苦。《南史》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襄阳卫敬瑜的妻子十六岁的时候,她的男人便不幸去世了。父母、舅姑都劝她改嫁,而她坚决不肯,直到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一块来放在盘子里,才把劝嫁的事刹住。在她所住的屋子里有一个燕子窝,燕子通常是双双飞来飞去。有一次却只有一只飞回来。这女人触景生情,同病相怜,对这孤单的燕子同情起来。于是便在它的腿部系上布条作为记号。第二年,这只燕子果然又回来了,腿上仍然带着那布条。这女人因而作了一首诗:“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燕子是那样重情谊,一只相伴的燕子去后(也许是死亡),它也就不再另找一个伴侣了。大概是由于燕子有成双成对飞翔的习性,所以人们给燕子赋予了生育的象征意义。《尔雅·翼》云:“以春分来而秋分去,开生之候;其来主为孚乳蕃滋。……荆楚之俗,燕始来睇,有人入室,以双箸掷之令人有子。”旧时人们为了求子,把燕子来家里作窝,看成是吉祥的事情,赶快拿一双筷子掷在地上,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生育男孩子了。这习俗虽属迷信,但反映了古人赋予燕子的象征意义。

  这样的观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先民创作了“玄鸟生商”的著名神话。《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名玄鸟,降而生商。”这件事在《史记·殷本纪》里记载得更详细一些。意思是说,早在殷代的时候,有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她是有娀氏的女儿,帝喾的次妃。有一次三个少女一起在湖里洗澡,见到一只黑色的燕子在岸上遗留下一个卵。简狄把这个燕卵吞下后,便怀了孕,而后生下了儿子契。同一个神话,在《竹书纪年》里则有另一种异文:早年高辛氏的时候,有一名妃子,名叫简狄的,在春分时节元鸟(燕子)飞来的那天,随从皇帝到郊外去祭祀高禖神求子。当她与其妹在元丘之水中洗浴时,有一只元鸟(燕子)衔卵而坠落地上。她们看到燕子遗落下的卵五色甚好,便争夺起来,竞相用竹筐把它扣住。简狄终于先得到,并吞进腹中,因而怀了孕。后来剖胸而生育了儿子契。类似的感鸟卵而生人(始祖)的神话,在东北亚的一些民族中也有相当广泛的流传。看来,鸟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特别是与女人的亲缘关系,是从人类生存的早期阶段上就奠定了的。这个神话说明了,它产生于母系社会,因为它曲折地表现了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社会现实。

  燕子所筑之巢,俗称燕窝,系燕子衔泥而造的居处。但燕窝又是一种高级补品,不是指的泥巢,而是由燕子的津液凝结而成的小窝。陈懋仁《泉南杂记》说:“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青子时,群飞近汐沙泥有石处,啄蚕螺食。有询海商,闻之土番云:蚕螺背上肉,有两肋如枫蚕丝,坚洁而白食之可补虚损,已痨痢。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之,故曰燕窝。”去年春天,曾到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有名的燕窝产地和旅游胜地燕子洞观光,增长了许多见识。亲眼目睹了燕窝是什么。燕子洞位于建水县城东30公里群山环抱的峡谷中,泸江潜入洞中,形成4公里长的地下伏流。洞高50多米,宽30多米,气势雄伟,钟乳悬垂,巍峨壮观。洞内巢居雨燕百万只,每年春夏之间,燕飞如万箭齐发。这些群居于洞中岩石上的燕子,用自己的津液凝聚成一个个小窝,悬附于高高的悬岩上。当地农民不畏险阻,每到冬季,徒手攀登悬崖绝壁,摘去燕窝,制成滋补佳品,到市场上去卖,成为当地一绝。那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

  1994年3月4日

  (原载《健康报》1994年5月7日)


分享到:

TAG: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05-26 20:44:37
时在情绪最低潮中,只能写些散文随笔,且只能在非主流报刊上发表。当然我的取材,是民间文化的。谢谢竹林遗风!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引用 删除 竹林遗风   /   2010-05-26 19:08:34
刘老师不愧是作家出身,好文笔呀!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