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杨怀中: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0-08 22:11:43 / 个人分类:转载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年9 月25 日

 

杨怀中: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院 李华

    杨怀中先生,1934 年生,回族,甘肃靖远人。1958 年,他从陕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教厅文化处,从事回族历史文化调查搜集工作。1970年秋,他在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政史组负责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教学术研究书稿的编辑出版工作。1981 年,他调入宁夏社会科学院专事学术研究。他是新时期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和标杆性人物,在推进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开展中国和世界文明对话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问之道:从业出版,专事研究

    1951 年,杨怀中偶尔读到了白寿彝先生、马霄石先生关于回族研究的相关著作。1953 年,他又读到了白先生的《回民起义》4 册书。1954 年,他给白先生写了一封关于回族史问题的请教信。1957 年,已在西安求学的他收到了北京大学马坚教授的亲笔信。在马坚教授指导下,他从陕西省图书馆借阅了白先生编著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他深受白寿彝先生、马坚教授的鼓励以及他们关于回族伊斯兰教著作的影响,从此走上以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文化为追求的学术之路。

    他一直想着为弘扬民族文化多做些事情,在宁夏人民出版社期间,经他策划编辑出版的书稿主要有:《回族简史》《漫谈清真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回族史论集》《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世界伊斯兰教派概要》《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故事里的逻辑》等。这些书籍的出版受到学界一致好评,对推动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起到了开山凿石、引领示范的作用。

    除了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敬业奉献精神,他自己先后出版了《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回族史散论》等著作。《回族史论稿》荣获国家“首届民族图书奖”三等奖。《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是他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由他与余振贵先生主编。

    《回族史散论》系汇集杨怀中20 余年研究成果,归类编排,文成3 册,120 万字。上册“考史”:从唐宋来华进行贸易的波斯、阿拉伯商人的考察中探索中国回族萌芽时期的状况;从元代中亚突厥各民族入华探索回族形成时期的状况,以《元史·氏族表》回族世家表疏注和赛典赤·赡思丁家族为重点,展示了回族形成中的诸多因素和元明回族人物,以及白寿彝先生关于回族史编写的设想和实践。中册“论史”:对回族人物、历史事件,心向中华、爱国爱教、积极入世、伊斯兰文化与儒学二元一体文化结构等问题的理论思考。下册“评介”:主要是对当前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中诸多问题的介绍评论。这部著作分类清晰,视野宏阔,逻辑缜密,史料丰富,分析精致,是杨怀中关于回族学研究最为系统和详细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

    杨怀中对《回族典藏全书》付出了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套全书是回族文化典籍之集大成者,共搜集整理回族诞生至民国时期典籍539 种、3000 余卷;分为四类:宗教类209 种,政史类112 种,艺文类148 种,科技类70 种,全套235 册。诸多珍本、善本、孤本首次出版,系中国少数民族首部大型文献集成,也是我国古籍整理与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重大成果。对此学术工程,他深有感慨:“回顾白寿彝先生于1935 年发表关于回族史料学建设的倡议,历经74 年,今天终于有《回族典藏全书》面世,它圆了几代学人的梦想,它来之不易,又极其珍贵。”他花费心血辑点了《钦定兰州纪略》《钦定石峰堡纪略》两部重要回族古籍。他与余振贵先生合著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伊斯兰文献、研究著作与翻译作品的工具书《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上列著述均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内涵。 

    “白门”问学:创办《回族研究》   

    1982 年2 月,受组织派遣和学术研究工作需要,他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跟随白寿彝先生的学习生活。他回忆说:“受教于先生讲席之下,先生耳提面命地告诫我们参加编写《回族人物志》的中青年学者,做中国的学问,没有些中国传统文化弟底子不行。起码像‘四书’、《史记》《史通》《文史通义》这些书应该熟读。……先生这样教导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做得不够。……我常常想起先生1944 年写的《中国回教小史·题记》中说的话,‘中国回教史的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研究这门学问的人,须具备几种语言上的工具,须理解回教教义和教法,须熟悉中国史料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中的有关记载,须明了欧美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成绩,更须足迹遍全国,见到过各处的回教社会,见到过各处的碑刻和私家记载,他不只要有这些言语文字上的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回教人的心。’”直至1992 年11 月,寒来暑往,他师从白先生11 载。

    他参加了白寿彝先生总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工作。《中国通史》计1400 万字,共12 卷、22 册,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完备,在近三四十种《中国通史》中成就最高的。《回族人物志》元代卷荣获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白先生视此套著作为“新型回族史的开路之作”。马通先生赞誉此著“在回族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功绩”。

    《回族研究》是他聆听了白寿彝先生的重要建议,于1990 年6 月4 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宁夏社会科学院创办的。1991 年2 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发行。自此,回族文化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回族研究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自《回族研究》创刊,杨先生便以跨文明的学术实践,致力于民族学术研究,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推动中外文明交往,为中国回族伊斯兰文化走向世界及弘扬中华文化竭尽力量。杨怀中以其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博大胸怀、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关注着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把理论思索和现实发展结合起来,将学术成果转化奉献于社会和人民,尽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和学以致用的最大努力。扎根宁夏一个甲子的他非常关切民生文化发展。《回族研究》助力推动宁夏向西开放,为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应有的学术服务和理论研究。他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未来的发展,丝路经贸文化科教的交流合作与共赢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杨怀中为首席专家的回族学重点学科将加强对阿拉伯国家的研究,开拓中阿经贸文化科教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深度合作,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昌盛贡献积极力量。

    杨怀中最关切的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发展,作为一位学者,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福祉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最大努力与贡献,是一位史学家的历史担当及读书人的天职。

    回顾杨怀中治学六十余载的学术人生,我们发现具有开拓精神和学科意识的学者,其学术历程已远远超越学术个体本位的意义。杨怀中同白寿彝先生、马坚教授一样,秉承学者的求真之旅,在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中国阿拉伯学和中阿文明交流学术共同体的思想历程中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并在学科生长发展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学术领地,这将成为中国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辉的一页。


TAG: 民族文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