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祖龙”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7-07 07:56:21 / 个人分类:原创论文

“祖龙”考——《春节考源》印象_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6/2016-01-15/156149.shtml

  

 “祖龙”考 

——《春节考源》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0115    作者:耕田书童

  

1979年版的《辞海》,把“祖龙”释为秦始皇,根据是某某古人对《史记》的注解。古代,也有不少以“祖龙”为题材的诗作,说什么秦始皇不读书之类的。其实,这种解释,这种诗作,可谓以错传错,误导了不少人。问题的解决,还得从“龙的传人”说起;并且,必然涉及女娲神话

  一、龙的传人

  龙是认同最广的中华图腾,华人心目中的龙都是一个样,各族所尊奉的龙是同源的。汉族及许多兄弟民族自称“龙的传人”,把龙奉为血脉祖宗,把龙当作吉祥物,把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神庙是中华分布最广的庙宇。“龙的传人”是中华神话的集体意识,这是一种基于图腾崇拜的民族意识;所以,中华神话是一个放大了的宗族神话,神界诸神或对应着人间的先公先王,或直接就是某一部族的根谱、世系。

  (1)蛇→女娲

  蛇是类龙,俗称小龙,可象征女娲。汉代画像里的女娲,多为蛇身。浙江省海盐县《伏羲女娲做夫妻》讲,伏羲兄妹成亲后,女娲生下一条几丈长的蛇。

  广东汉族《女娲与海龟》:传说,远古时,天熔地烂。天盖不过地,而且很低很低,整天雷火燃烧,雨水倾泻。地上洪水泛滥,山火不熄,猛兽横行。玉帝见此情形,要挑选一种生灵来主宰天下。当时,海上有一蛇族兄妹俩,正在刻苦修炼。哥哥先练手足,练得又粗又大,又高又长,而且力大无比。他认为自已完全有本事征服天地,主宰天下。于是他用背脊把天向上一撑,结果把天顶成一个穹隆,由于用力过大,把天顶裂,裂成一块一块的。这时,他再不敢放开了;如果一放开,天就会一块块地掉下来,地上的一切生灵就会被压死。这样,他只好整天撑着。他的妹妹也在加紧修炼。她先练头身,把头身练得很大很大,练成像现在的人头人身,而且还练成一个发达的头脑。她想出一套整治天地的方法。她把天火用来炼五色石,把岩浆砌补天上的裂缝,又砍下她哥哥的手和腿,撑住天的四个角,这样,才把天稳固下来。后来,她又把炼石的炉灰堵塞江河,治了洪水,使江河归大海,猛兽入深山,天下的生灵各得其所。玉帝认为她确实有本事,就决定由她来主宰天下,由她来造人。她就是人类的始祖女娲氏。

  (2)龙祖=人祖

  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蚩尤都是苗族的祖先,而他们都是具有龙相的图腾祖先,所以苗族身上也有龙的血统。湘西《苗族史诗·龙人歌》,说人类是龙演化的,苗夷、汉人都是龙裔。湘西苗族,称优秀青年男子为“代春戎”(苗语,意为“龙后生”),优秀青年女子为“代帕戎”(苗语,意为“龙姑娘”)。

  《黑暗传》:①女娲助黄龙打败黑龙,黄龙产蛋相谢,女娲吞蛋怀孕,生下定光、幽冥、娑婆三个儿子,分管太阳、冥府、人间。②洪水后,黑暗水连天,五条龙捧着的大葫芦里躲的兄妹俩,成婚生肉蛋,肉蛋里有百人,人苗出世,世上有了众百姓。

  四川西充汉族《龙族兄妹造人》:很早以前,地上还没有人烟,只有飞禽走兽。海里住着各类水族,龙族一家世代称王。有一天,龙族兄妹俩到地上玩。看到地上很好,决定不回海里龙宫去了。这兄妹俩在地上变成一对少男少女,自己动手盖房屋,采野果,捕野兽,过着愉快的生活。一天,他们一边推着石磨,一边谈到像龙的子孙那样传宗接代的事情。哥哥不好开口了,妹妹更害羞起来。哥哥暗想:世上没有男女成婚,哪能有后代呢?他把这个想法悄悄地告诉了乌龟精。乌龟精就提出了推磨打赌的条件:如果哥哥把妹妹撵到,就和妹妹成婚。结果在乌龟精帮助下,哥哥一下子把妹妹搂到了怀里。从此,兄妹俩成婚了,人类也能传宗接代了。

  (3)泥泥狗

  河南淮阳的太昊陵,又叫人祖庙。泥泥狗,是给人祖守陵的,是供祭太昊、伏羲、女娲等人祖的神物,是进香谒祖者辟灾、求福的圣物,是孩子的玩具。产地河南,以淮阳、浚县的为佳。每逢正、二月,两地均有为期一月的庙会,重在祭祖、求子。

  淮阳人认为,泥泥狗源于伏羲女娲在淮阳抟土造人的传说。当地传说:夏天里,伏羲造了柳笛,欢乐了一个氏族。冬天里,柳笛没有了,他做成泥泥狗,在它身上扎了俩眼儿,一吹,便响起“哩哩噜噜”的声音,于是叫它“哩噜”。老人们讲:古时候,洪水涛天,灭绝人类,只剩下女娲、伏羲姐弟俩,老鳖让他俩成亲再造人类,做姐的拉不开脸,就戴了一顶草帽。所有交配的泥泥狗都和这个传说有关。庙会上到处在卖泥泥狗,似猴狗非狗、猴非猴、鸡非鸡、鸟非鸟,你背着我,我背着你,一律黑色作底,红、黄、白、绿、粉红作色。泥狗,有一款是草帽老虎。交配的动物头顶草帽,遮住了整个头部。

  “河南淮阳县的伏羲陵,每年正月的庙会上的古传之一是卖‘泥泥狗’和‘人面猴’。人面猴,多为人猴同形的坐像,用泥捏好之后上灰色,晒干后彩画,有的从肚子上直到下部画一大女阴,象征猴是人类始祖。”[1]“河南淮阳人祖庙供有人祖奶奶——女娲,庙会上出售一种‘泥泥狗’,猴面人身,身躯粗犷,阴部突出,中央划一红道,两侧划一绿道,又在其上画若干横道。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女阴形象,但整个‘泥泥狗’又若女人状,显然不是伏羲,而是女娲。”[2]

  图腾的融合,即动物形象的融合,暗示着部族的融合;因此,泥泥狗是伏羲时代的图腾写照,微言大义地记载了部族大融合的远古图景。汉族自称龙种,中原是汉族的起源地,河南是中原的腹地。河南淮阳,为何把象征女娲的泥泥狗塑成“猴”状、以“狗”相称?原来,猴、狗,都是生殖力很强的物种,喜群居,通人性,因此被奉为图腾,都是类龙,比如畲族把“龙狗”槃瓠奉为祖神;因此,猴族或狗族的后代都是龙裔、龙种,猴或狗都可象征女娲。

  猴子,是类龙:①无支祁是《西游记》孙悟空的主要原型,元代吴昌龄的杂剧说他是孙悟空的“姊妹”。传说,李汤在唐代宗永泰年间任楚州刺史,闻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曳出之。一怪兽,形如猿猴。李公佐得《古岳渎经》,始知此兽本是大禹治水经桐柏山时降伏的水怪:“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形若猿猴。”(《太平广记》)“《广记》:禹治水以铁锁锁淮涡水神无支祁于龟山之足。康永泰中,李汤以牛五十引锁出之,锁末有一青猿,高五丈许,复拽牛没水。”(《舆地纪胜》)“今洪泽湖滨之龟山有井,名曰无支祈井,相传神禹锁无支祈于此。有大铁链系于井栏,垂于井中,其下深黑,莫窥其底。明季及国初,尝有人拖铁链出而观之,盖一老猴也。”(《庸庵笔记》)②四川省理县桃坪乡的神话说,开天辟地时,只有一种癞疙包(蟾蜍),学会吃熟食后变作猴子,猴子慢慢变成人。③云南傣族的小乘佛教经书说,水中的生物变成青蛙,青蛙变成猴子,猴子再变成人。

  在动物里,猴子跟人最接近,所以最易引起人猴同源的联想。藏、珞巴、鄂伦春、蒙古、土、羌、彝、纳西、拉祜、哈尼、傈僳、瑶、布依、汉等族,都有猴祖神话;甚至,不少猴祖神话在讲“女娲造人”:

  河南淮阳,传说是女娲造人之处: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滚磨卜婚,但磨散开了,所以亲兄妹最后没能成亲,女娲因而被叫作“人祖姑娘”。最后,兄妹始祖用捏泥人的方式,重造人类。兄妹刚捏出来的人长得跟毛猴似的,以后慢慢儿变,才变成了人形了,毛的啥都没有了。越生,小孩越好看。

  四川汉族《伏羲兄妹与石头》:早先年辰,地上涨了大水,人都淹死完了,地上死气沉沉。伏羲和妹妹住在天上,看到地上这样悲惨,就偷偷儿下凡。下凡后,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要住没住,两人歇岩窝,喝泉水,慢慢都长大了。一天,哥说:“妹,我们成亲算了。”妹说:“成亲?不怕五雷打我们。”哥没法,只好忍气吞声。有一天,兄妹俩爬上了一座山。山上有副石磨子。哥说:“我们各人抱一扇,把它滚下坡去;如果两扇磨子在山下合拢了,就是天老爷成全我们成亲。”妹妹同意了。哪晓得,两扇磨子碰了一下,又滚开了。哥又说:“我们各人烧一堆火,两股烟烟蓬在一起了,就该我们成亲。”他们各人烧了一堆火,两股烟烟冲上天,又回转下来,蓬起了。于是,他们成亲了。可是,他们成亲后没有后人。妹妹爬上一座很高的山,求天老爷帮忙。每回上山,都要捡一块石子放在山顶顶上,后来石子堆多了,妹也老了。她伤伤心心地哭。有一天,天上一亮,地上几晃,天跟地一碰,石子堆爆了,满天飞的是五颜六色的石儿子。花石儿子滚下水,变成鱼、虾;钻进草荒荒的,变成虫虫蚂蚁;弹到树子上去的,变成猴子;飞上天的,变成了雀雀儿。特别是猴子,一天,猴子从树上蹬下一块果果,妹拣起来就啃。猴子跟到学,慢慢个儿把树子上的果果吃完了。它们朝树尖尖上爬,树尖尖断了,猴子掉下来,尾巴儿杵断了。冷天来了,猴子冷得要死。看到妹妹捡些树叶叶缠在身上,猴子就学会了。还跟着学会拿石头打雀雀,石头碰石头起火了,吃熟食。最后变成人了。

  浙江青田《人是怎样造出来的》:女娲照自己的样子用泥捏了女人,受动物雌雄的启发,捏男人,后嫌慢,改用七根桃枝蘸泥浆甩出人,并把山上的猩猩吹气变成人。

  水族《十二个仙蛋》说,牙线(女娲)感风而孕,产仙蛋十二颗,仙蛋化为人、雷、龙、虎、蛇、熊、猴、牛、马、猪、狗、凤凰。

  与“泥泥狗”同理,炎黄二帝身为汉族祖先,并非纯粹的龙模龙样:“炎帝,人身牛首。”(《帝王世纪》)炎帝“弘身而牛颠,龙颜而大唇”(《路史》)。“黄帝,日角龙颜,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黄龙体。”(《史记》)泛言之,只要是类龙之族,都属龙裔、龙种。

  (4)龙母=龙图腾+女祖神

  祖先崇拜始于女祖崇拜,女祖崇拜早于男祖崇拜,母系社会比父系社会漫长得多。神话折射的是人话,神是人的神化。因此,神祇崇拜始于女神崇拜,龙祖崇拜始于龙母崇拜。

  民间,视龙母为图腾、祖神、水神、巫神的化身;因此,龙祖就是祖先,拜龙祖就是认祖归宗,龙母文化就是母亲文化。龙母,代表的是母仪天下的温柔力量,引导人们向善、向上。龙母信仰兼顾了图腾祖先、血缘祖先、英雄崇拜。因此,龙母具有永恒的魅力,无声地呼唤着众多的龙子龙孙前来朝拜,成为普世性的信仰对象。

  中华影响最大的龙母,是女娲。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大禹等华人的远古祖先,大多出自氐羌,无论在典籍、画像石还是口传里都是跟龙有关的图腾祖先。藏族的龙信仰是女娲作为龙母、地母、社神的原型,其白石信仰则是社石的原型。以氐羌为主源的藏族,崇拜龙,禁忌吃鱼,认为鱼龙一体,龙神拥有人间难以寻觅的一切财宝,白石所代表的农业神是龙女或神女的化身;因此,白石是美好的化身,是善的象征,代表着吉祥。

  女娲是神龙,而龙主雨;因此,有淫雨天祭女娲之俗。“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春秋繁露》)“雨不霁,祭女娲。”(《论衡》)“女娲盖主晴霁之神。”[3]“卷袖褰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元·李俊民:《扫晴妇》)从前,久雨不晴,就用白纸剪成妇人头形,用红绿纸剪成衣服,手持一扫帚,把这个偶像挂在屋檐下,以求天晴,叫“扫晴娘”、“扫晴妇”、“扫天娘娘”,俗信可止淫雨、防水潦。(《帝京景物略》、《陔余丛考》)河南农村,在多雨季节里,妇女将扎的手持竹扫帚的“扫晴娘”,挂在树上,俗信女娲就可以扫除天空乌云,雨过天晴。

  民间众多的龙母传说,是女娲升格为圣母的社会基础。两汉之际,中华创世神话在书籍、画像等载体上定型了,随后的神话故事由以“图腾祖先”为主转向以“血缘祖先”为主。女娲的龙母身份,在汉代得到了最后的确认和传播,女娲作为中华圣母的形象由此定型。

  二、龙祖=祖龙

  (1)龙牌会

  最早研究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的,是刘其印老师,1991年他考察了“龙牌会”,当他见到龙牌上的“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时很惊讶,认为这在中国龙文化里是绝无仅有的,这个龙神是自称“龙的传人”的炎黄子孙的龙祖。于是,他赞誉龙牌会是“祖龙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龙牌会,20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后遭到压制,“文革”时,龙牌会被攻击为“封建迷信”,所有活动转为地下,龙牌被藏起。1979年村民重新供奉龙牌,龙牌从地下转向公开。1983年,龙牌会恢复。1991年刘其印发现了龙牌会,提出龙文化的概念。2003年,高大的龙牌矗立在由县政府主持剪彩的大殿中,大殿叫“龙祖殿”。龙牌会,旧称“龙牌大醮”,正月初六到二月初一筹备,二月二是正会,二月初六结束,以祭龙为主,是范庄村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要为龙神“打醮”、“过会”,祈求“龙牌爷”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会上,最受敬奉的是龙牌。

  “天地三界十方真宰”是民间常用的对“老天爷”的雅称,把它加在“龙之神位”前面,标志着范庄人是把“老天爷”和“龙”相提并论,把“龙之神”看作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的神。过会时,龙牌安放在醮棚正中,即主神的位置。可见,人们是把龙当作最高神来敬祭的。(刘其印:“龙崇拜的活化石”)

  “河北赵县范庄村庙会‘龙牌会’,称所祭祀的是‘龙牌老人家’,被当地人解释为社区居民的‘老祖先’。”(刘铁梁:“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调查时,问龙牌是什么?老百姓的回答是祖神,他们叫‘龙牌爷’。村民把龙牌上的龙视为祖神。村民供奉、祭拜龙牌多为祈福免灾。”(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

  二月二供奉的龙牌爷,即龙祖殿所供奉的龙祖,是谁?在中华神话里,非“社皇”女娲莫属。她才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中原汉人”的始祖神、最高神。龙牌会的神坛,的确供有女娲。龙棚正北,供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赫赫女娲,就算位列“三皇”,也是委屈。龙是华人的母图腾之一,女娲是中华最著名的龙神,专祭龙神的二月二俗称社皇节,女神崇拜的最高境界是圣母崇拜,女娲是中华最著名的圣母,圣母=母图腾+始母神,龙母=龙图腾+女祖神;因此,龙祖=女娲,龙牌会源于女娲崇拜,女娲是龙牌会的主神。

  (2)《辞海》之讹

  祖龙,1979年版的《辞海》释为秦始皇;因为,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说:“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这种解释,有待商榷。

  “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史记》)“……者,……也”,是文言文的判断句式,比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好将领。)“退言”的前面,省略了主语——秦始皇,他自言自语地道出了答案:祖龙=人之先。

  “高禖,神名也,高犹皋也,禖犹媒也。吉事先见之象也。盖谓人之先,所以祈子孙之祀也。后妃将嫔御,皆令于高禖,以祈孕妊。”(《月令章句》)“晋元康中,高禖坛上石破,诏问出何经典,朝士莫知。博士束皙答曰:‘汉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为主,祀以太牢。’”(《后汉书》)“元康六年,高禖坛上石破为二段。诏书问置此石来几时?出何经典?博士议:礼无高禖置石之文,未知造设所由。高辛氏有简狄吞卵之祥,今此石有吞卵之象,盖俗说所为,而史籍无记。高禖者,人之先也。”(晋·束皙:《高禖坛石议》)“高禖者,人之先也。”(《通典》)“皋禖,古祀女娲。”(《路史》)可见,祖龙=人之先=高禖=女娲。

    所谓“人之先”,意为“人类的老祖先”,与称女娲为“禖之先”(《宋史》:“高禖。初,仁宗未有嗣,景祐四年二月,以殿中侍御史张奎言,诏有司详定。礼官以为:「《月令》虽可据,然《周官》阙其文,《汉志》郊祀不及禖祠,独《枚皋传》言'皇子禖祝'而已。后汉至江左概见其事,而仪典委曲,不可周知。惟高齐禖祀最显,妃嫔参享,黩而不蠲,恐不足为后世法。唐明皇因旧《月令》,特存其事。开元定礼,已复不著。朝廷必欲行之,当筑坛于南郊,春分之日以祀青帝,本《诗》‘克禋以祓’之义也。配以伏羲、帝喾,伏羲本始,喾著祥也。以禖从祀,报古为禖之先也。以石为主,牲用太牢,乐以升歌,仪视先蚕,有司摄事,祝版所载,具言天子求嗣之意。乃以弓矢、弓韣致神前,祀已,与胙酒进内,以礼所御,使斋戒受之。仍岁令有司申请俟旨,命曰特祀。」即用其年春分,遣官致祭。”)类似。

   在华人的信仰里,女娲=龙图腾+始母神=龙祖,故华人自称“龙的传人”。“祖龙”是个倒装词,实为“龙祖”。氐羌是华人尤其是汉族的主源,氐羌语惯于倒装语法。比如,《楚辞》的“世皆混浊而莫余知兮”(世皆混浊而莫知余兮)、汉语成语“时不我待”(时不待我)、唐代敦煌傩歌《儿郎伟》(伟儿郎);因此,“祖龙”当是氐羌东迁时从昆仑山所在的大西北带来的图腾崇拜、中华古语,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女娲的讳称。

  “金枝”之说,从正面证实了女娲崇拜对于中华帝王的重要性。“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古今注》)华盖,指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蔽物。“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举舜。尧于是降以女娥皇、女英配之,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耕地得金枝银节。渔于灵泽,土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布五教于四方。”(《金楼子》)金枝,犹如“稷”,都是大地所生;因此,都可作为地皇-社皇的象征物。黄帝、舜之得天下,莫不以得到“金枝”为祥瑞之兆、符命之征,喻示得到了女娲的佑助,将“传社”(传承社稷)于他们。

  《封神榜》亵渎女娲而身死国灭的故事,反证了女娲崇拜对于中华帝王的重要性。秦始皇之所以步商纣王的后尘,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丧失民心,成了孤家寡人,他的暴虐统治把老百姓驱逐到了他的对立面,以至于“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至言》)。《史记》所说的“祖龙死”,谓社祭不再兴盛或灵验,即言,秦始皇将不受女娲的庇佑。女娲是社皇,身兼地皇、人皇,管地、管人。得地得人,便得江山。江山,象征天下,比喻政权。失去女娲的庇佑,将失地失人,江山不在。“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得地则生,失地则死。”(《荀子》)“夏桀末年,社坼裂。”(《竹书纪年》)社,即神社、社稷、社坛,是江山、政权、国家的象征。神社崩坍,预兆着政权的崩溃。因此,社祭被定为国家祀典,是礼乐制度的支柱,是华人的民族圣事,而“社皇”、“祖龙”女娲则是年神话、春节的主神。

  《史记》笔法,追效《左传》:晋国想借道虞国,攻击虢国。虞国贤臣宫之奇以“唇亡齿寒”之理,苦谏虞君拒绝晋国。虞君不听,宫之奇举家避祸,临走时说了一句:“虞不腊矣!”意即,虞国不能再举行腊祭了,过不成年了,即言虞国将在春节之前灭亡。因为,腊祭-蜡祭源于社祭(以祖龙女娲为主神),是春节开始的标志,是春节的伴节。农历十二月因为要举行腊祭故称腊月,谣谚说“一进腊月便是年”。哪管什么腊祭-蜡祭-过年-春节,秦始皇只想修长城,定下误期要砍头的酷刑。结果,激起民变,秦朝瓦解。所以,《史记》“今年祖龙死”,是在说他过不成年了。

  东周乱世,哲人喟叹:“古之人其备乎!……道术为天下裂!”(《庄子》)早在道术尚未为天下裂的神话时代,以祖龙信仰为基础的春节就诞生了。显然,距离秦始皇不远的司马迁和他的同一时代的人或许还知道“祖龙”的古义,而到了苏林、裴骃给《史记》作注时,就闹不懂了,于是断章取义、强作解释。

  

注释:

  [1]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1-83页。

  [2]宋兆麟:《民间性巫术》,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9页。

  [3]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TAG: 印象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