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行走的植物(访散文作家王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2-23 16:28:21 / 个人分类:访谈

一棵行走的植物

            -----访散文作家王俊

记者:屈武

简介:王俊,笔名荷塘青青,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会会员,《海外文摘》签约作家。现任《鹅湖文艺》、《岑山文苑》编辑。有作品发表《经典美文》《散文选刊》《海外文摘》《散文百家》《参花》《自学考试报》《光华日报》《上饶日报》等。曾任江山文学网、好心情原创文学网等网络散文主编,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纸墨飞花》等,主编《岁月的沉香屑》。

1、王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有人说:写作是一种修行。写作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你是怎样看待写作的?

您好,很高兴接受您的采访。我时常会想,如果我没有爱好写作,我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十二岁那年,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作文题目《我的理想》,同学们有的写当老师,有的写做医生,唯独我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的理想是作家。或许,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埋下了写作的种子。只是,很可惜,埋下种子的土壤缺少阳光、水分,这枚种子烂在了密不透风的,繁琐的世俗生活里。2008年冬天,我无意间上网闯入中国散文网,读着文友们的散文,刹那间,我被定住了。潜藏在内心的那种不安因素又开始蠢蠢欲动。我扭头望向窗外,阳光打在墙角的桂花树上,泛着铜质的光晕,风里有鸟拿捏不住的鸣声。我似乎听到了某种神秘的呼唤,我觉得自己该拿起笔写点什么,延续少女时代荒谬的梦想。那个午后,我傻傻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知道,有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来了,我必须迎上去和她打招呼:嗨,让你久等了。

人是个矛盾体,总处于蛇鼠两端。梁漱溟老师在《这个世界还好吗》提出三个问题。他认为人与物之间问题是人类首当其冲思考解决的矛盾;接下来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后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矛盾。说白了,也就是当人有立足之本时,物质达到饱和状态下,人时常想到的是怎么皈依本心。而这个本心的皈依通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借助写作载体来完成。人可以没有黄金屋,但不能没有精神文化。文化使世界更光明,它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使社会得以延续。写作这个东西不好讲。三毛曾说过,爱是个禅,不要说,说出口就是错。我想写作亦是如此。每个人的学识、修养、见解、经历等等都不一样,对一件事的理解和看法也不一样。对于写作而言,完全是凭个人的感悟。

 

2、请谈谈您的人生的经历?对您来说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在这些经历中,最打动您的、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我的人生经历比较普通,像所有的女人一样,读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相夫教子,然后在光阴中等待着老去。或许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不能算是完整的人生。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波澜不惊的生活,往往有更多的拓展性。至少一个平凡的人,会拥有更多的暖意。而这种暖意会通过笔触传递给每个读者。我也知道,这点萤火之光,不能照亮世界,也不能温暖人心。但我能做的,我都会努力去做好。

我一生中最怕面对的是死亡。十一岁时,疼爱我的外公去世,十六岁时,我又遭遇了祖母的去世。这两个至亲的人离去,让我沉睡的灵魂醒来。我不再蛮狠的索求什么,也懂得了珍惜一粥一饭的烟火生活。

 

 

3、王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平时在教学时,是喜欢让学生背诵文学作品还是去抄写文学作品?这些做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

 我不会让学生刻意的去背诵或是抄写文学作品。我经常对学生说,文如其人。在写作方面,我重视的是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的情怀对于写作者是至高无上的的素材。写作技巧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写作是为了鞭挞假丑恶,其实也是为了崇尚真善美,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期望人类更幸福。写文章和做人一样,本然就好。当然,我时常鼓励孩子们去多读书。曾国藩就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

4、最近拜读了您的诗歌和散文,非常喜欢,感觉您的作品写得非常棒。你是怎样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与联系?例如那篇《父亲与树》读后很感动!请问老师,能谈谈创作这些作品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吗?

很多年前在一本杂志读冯骥才老师说散文、小说、诗歌之间的关系,印象颇深。冯老师说,当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这就是散文;而当这个人忽然被推倒水里,这就是小说;如果这个人被大地弹射到月球,那就是诗歌。

在写散文时,我主张一个“情”字。语言顾盼有情,定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散文是对情感的宣泄,是对文字的驾驭,是最真实的文学手段。每个人都是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故事。而这些人的不同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群体的见证。关注他人的经历是对写作路子的拓宽,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写手的职责。我愿意俯下身子,聆听他们的故事,用心播撒每一颗种子。

 

5、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您是怎样解决的?

写作的过程就像是穿行森林。有时繁花似锦,有时荆棘密布。当我遇到荆棘时,我困惑,甚至想到放弃。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我父亲说的一句话。我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如果你做秕谷,只能注定被风扬起。遇到困难,别无退路,但也别急着前行,趁此梳理一路的经验,多观察、多思考,储备能力够了再继续。

 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笔,去多看,多思考,养精蓄锐。

 

6、在您的生活中,您是怎样处理文学和工作的?您平时的阅读和创作时间多吗?

 文字和工作是没有矛盾的。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文字是为了更好的修饰生活。写文是心灵的独白,是语言的传播。写文应该是寂寞地进来,快乐地或者欣慰地出去。在写得很枯燥,很不耐烦,我就会暂时放下不写。

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规定自己写三千字的文字。我觉得对自己有些苛刻,我个人认为写作就是高兴就写,不想写就放下的事情。写文就是一定要让读者读到你的情感、你的见识以及折射出的品格。但阅读则不然,它能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因而,每天早上和睡觉前,不管手头上有多少事,我都会腾出时间看会书。

7、请老师谈谈您最喜欢的一个文学家或作家?TA的作品给您怎样的触动?

 嗯,这个问题比较难。每个作家都是一朵花,而我偏偏是贪心的女孩,每朵花都比较爱。我看书比较杂,喜欢读闲书,没有相对的区域选择。我喜欢看花卉植物类、美食烹饪类、民间传记、中药等等。我喜欢一些兼容并包的作家,他们总是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带给我满心的感动,教会我如何去判断人性,去关心人性。

8、从老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老师非常热爱家乡。请问老师,故乡在你文字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烙印?

 故土难离。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家乡总是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味道,没有哪个人能摆脱故乡的蛊惑。人们提及鲁迅,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绍兴;提及沈从文,就会想起凤凰。但很少有人知道我的故乡——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它藏在深闺无人识。如果我说起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想必无人不知。诗词中描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诗词生动地描写了故乡当年的状况。我熟悉故乡,但对她又是那么陌生。她藏在我身体的某个部位,如影随形。

9、老师,您的人生格言是什么?给当下的文学爱好者的寄语是?对今后的创作有何感想?

 用信、望、爱活在底层;站在高处,不枝不蔓;以本然养就一颗文锦心。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个人觉得写文首先是给自己看的,其次才是给别人看。写作的过程是心灵净化过程,是在文字中寻找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写文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学历,能擅写就是成功,只要能坚持写下去就有希望。以此与诸位文友共勉。谢谢。 

10、再次感谢王俊老师的亲切配合!期待老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谢谢!

 

Power by 


TAG: 散文 植物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51340127

51340127

一位骨子里藏着文艺气质的暖男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849
  • 日志数: 9
  • 建立时间: 2015-09-03
  • 更新时间: 2018-09-0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