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做一个有温度的中文人 ——中山大学中文系2015届毕业典礼致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7-04 19:56:17

文/ 彭玉平 


各位同学:


代表教师发言,套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让我觉得既光荣也艰巨。光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被代表”的时候多,而“代表”的时候少,有没有这个“被”字,感觉真是大不一样。说艰巨是因为这种毕业致辞,每年都在很多的地方发生着,要想讲出一点新意,不啻为一种严峻的挑战。平庸虽然安全,但也乏味;创意虽然可贵,但也冒险。我之所以觉得艰巨,就是因为我既不甘平庸,却也缺乏创意的灵感。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今天的发言虽然很有可能难脱俗常,甚至会有些散漫,却一定是代表了我最真实的想法。我要说的核心话题是:中文人,请与文学同行。


但我必须老实承认,这个话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在我头脑里开始酝酿这个致辞的时候,最先蹦出来的一个词居然是“整装待发”,我几乎被我如此缺乏想象力的大脑惊呆了。这个词太普通,意义太平凡,联想空间太狭窄,所以我试图更换一个更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词,这个过程像走马灯,我不好意思在这里重复这个琐碎、凌乱甚至可笑的过程。但因为我曾经如此努力地准备过这个致辞,我想……此刻应该有掌声。


后来,当然就回到了文学的边界。我觉得在诸位毕业离校之际,再次强调文学的意义,也许不一定应景,也不一定应情,但我想至少应该是应理的。因为在过去的数年中,文学曾经从我们的梦想而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直接生活在文学的课堂中,谈论着炽热的文学话题,甚至梦萦着文学中的人物。即便梦中一闪而过的一只蝴蝶,也可能是《庄子》中那只让庄子深思、困惑而神奇的蝴蝶;即便是路边两株平凡的枣树,我们也会莫名地联想到鲁迅在秋夜凝望过的那两棵默默相对而坚定自守的枣树。所以,文学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灵魂,也试图改变着我们的梦境。文学就这样深情地沉淀在我们的心里,磅礴地包裹着我们的一切,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事实上已经无法离开文学了。


诸位毕业了,有的继续深造着文学,有的把文学变成了一种职业,我不担心这一部分学生对文学的执著和热爱,因为至少文学环境会笼罩着他们,并时时提醒他们:如果对文学走了神,文学会生气,后果很严重。我只是隐隐地担心,那些即将在一种可能淡忘文学的氛围中和岗位上工作的中文人,会不会离文学渐行渐远呢?因为我深深知道,诸位虽然是从中文系毕业,但不一定从事或者终生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这既有可能来自外在因素的改变,也有对自己素养兴趣进行深度了解后的职业转向。所以读了中文系,有人因此而爱上文学,有人可能因此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文学。适合不适合,爱不爱上,这两种情况一定是都存在的。


但我仍然希望,无论你属于哪一种情况,都要让文学留在你的身边。


也许在诸位这样的年龄,人生的目光总在高远之处,也就是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只是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当你为了理想“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你可能也需要暂时停一停,回眸一笑,这一笑,即便不是百媚横生,也一定是意味深长的。你会蓦然发现,我们的人生总是会不期然闯进许多的东西,有些只是匆匆过客,很快烟消云散;有些却会沉淀下来,提醒我们坚守的价值和意义。我想,对于我们中文系的毕业生,守护着“文学”的尊严,在不同的阶段和地方演绎着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信念。


我一直在想,我们当初与文学的相遇,应该有着如一见钟情般的浪漫。或者说,文学从一开始走进我们的世界,就是以似曾相识的姿态,让我们一见倾心。这种近乎两情相悦的情境仿佛就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初见的翻版。《红楼梦》描写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先是一惊,接着心下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先是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描写之后,接着说:“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你看一个说“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一个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当然是写黛玉与宝玉旷世之恋的奇妙感觉了。我觉得如果把这种对对方“何等眼熟”的感觉放在文学上,也是完全可以的。我们当初选择读中文,便是因为“我曾见过”这个文学,说“曾见过”,其实是心里挂念过,动心过,才能留下这种挥之不去、思之弥深的印象。


文学不仅神奇又神圣,而且温情又温暖。因为文学对我们无私而深情的眷顾,我们才能将枯燥平淡的生活变成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做一个有温度的中文人,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如今,我们与文学不仅见过,不仅眼熟,而且在一起耳鬓厮磨了几度春秋,在漫漫长夜和孤独旅途,是文学消解了我们的无边寂寞——因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至少还可以有“泪眼问花”这种悲怆的浪漫。同时,文学不仅无私地慰藉着我们疲惫甚至慌张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美好。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的境界多么神奇而美妙。因为文学,我们在这个世界才不会孤独。所以在这个稍显感伤的离别之夏,我们不要遗落这多情的文学,应该携带着文学走上新的征程——至少也要与她时时重逢,因为那是曾经温暖过你的一种力量。如果有一天,你不文学了,甚至反文学了,那不仅是对一段珍贵历史的背叛,也是对一种珍贵信仰的迷失。


哲学看上去有点冷,历史看上去有点远,似乎只有文学一直在我们身边,不远而且温暖。有谁能拒绝这身边不离不弃的温暖和力量呢?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我其实也不擅长来跟大家说太多告别的话。在我们的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离别不计其数,虽然这一次的离别确实有些特殊,也难免让我们感伤,但我想再远再久的离别,你也不会孤单,因为康乐园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记忆中有不朽的文学,文学中有不变的温情,温情中有恒久的力量。有这些长伴左右,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有一路的风景。


各位珍重!我们后会有期!


分享到:

TAG: 毕业典礼 中山大学 中文系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138
  • 日志数: 35
  • 建立时间: 2014-12-14
  • 更新时间: 2016-0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