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朋友到来并多多指教。

商洛市柞水县传统婚礼习俗的调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2-08 18:15:26

一、 商洛市柞水县传统婚礼习俗调查

<一>、柞水县传统订婚礼俗:

1、 提亲礼俗

择亲:在传统的农村地区,择亲多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普通人家的儿女多在农间田头或山坡上在农作时相遇而相互有意才告知父母,然后走了传统的套路,请媒说媒成就美事。还有就是传统的亲事,都是由于男方父母,在儿子适婚年龄留意远近人家中哪有勤劳贤淑的女子,托人说媒。一般人家的亲事男方多注重女子的样貌、女红、是否勤劳孝顺等,而女儿家择夫婿更注重男方家庭的声誉,门风如何,父母大人的康泰安健,接下来便是男子本人体格是否强壮,有无一门手艺等。一般家庭和谐,体格健壮的青年人多受到姑娘们的青睐。在早年间,对男方的要求多半是家中是否有现洋,公婆大人是否力量;对女子的要求则是“点手细脚”,主要是姑娘是不是有双好的小脚。但到了新时代,这种落后的观念也就被人们摒弃。倒是女子和男子自己相识的情形,在民风开放的岭南柞水挺多见的。                 劳作时相遇了田间对歌也是有的{2民歌}。但凡男女双方有中意者,多会先到对方家中做客,这里面多有双方表明心迹之意。一般都会被留饭以表自家礼仪。有意来家的男子,女方一般会是以面条款待意表希望长长久久。而男方家中有中意的女子做客,则是以“火烧馍”(类似于关中地区的锅盔)待客。就圆圆一个,预示圆圆满满,不用刀切开,到吃的时候直接用手掰,否则寓意不吉利。还有关于待客饭食的一个笑话就是说,北方人的生活中饺子是一种比较细致的餐饭,但是若男女相面被留饭迟到了饺子却是不好的寓意,大有对方父母赶人之意,即特别不满,那此亲事也就休要再被提及。

   :一门亲事除了男方有意或女子有情是不够的,接下来的事务便是请媒人。在柞水的婚礼习俗中,媒人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柞水当地被人称为“媒婆子”或者“说媒的”这主要是因为古代说媒的人大多是年纪较大的已婚女性,但事实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乐于成人美事,充当了媒人,因此就有了“说媒的”。一般按风俗来论,无论男女谁先有意都是男方请媒人,所请媒人多会选能说会道之人,帮男方讲好话,例如家业如何之大,家境何等殷实,小伙儿人才如何标致等,能讨得女子父母及她本人的欢心就好,还有一类便是有名望之人,说话比较有威信,更能令人信服。农家讲究好事成双,所请媒人一般都是两人,一曰正媒一曰拼媒,选媒并无时间上的具体规定,多就女方家庭活动方便即可。

媒人在柞水的婚礼之中作用不可小觑,选对媒人有时比选亲家还重要,好的媒人有时在男方没有明确对象时,可在得男方或女方授意后,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说亲对象,当地方言称“帮人物色对象”。一般人家都相信,讨得媒人高兴,媒人就会帮助自己女儿物色好的婆家或者自家儿子物得水灵媳妇儿,好的亲家也会因媒人的能力帮忙选定。因此请媒人得有“礼心”即四水礼一份(包括酒、糖、点心、副食),亲事成了之后男女双方都还会给媒人封红包,而红包的礼金数目会因男女双方的满意程度或者家境条件而不同。

同时,媒人也是双方父母为儿女大事用心的有力证明,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为了面子和习俗,媒人都是不可少的。一般民众会认为,有了媒人,一桩婚事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古人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传统在相对闭塞的山区得到很好地保留。女方人家见了媒人,会告诉别人,自家女儿是男方明媒正娶的,因此女儿嫁到婆家应得到礼待,而男方也会因请了媒人,他的婚事才会得到家族人或者远近邻人的认可。没有媒人的婚事也会遭到众人非议,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会被人看不起。

提亲:有了目标对象之后请了媒人,接下来便是提亲了。在柞水,提亲又被称作

给某家的女子“说媒”,说媒由媒人作为男方家庭的代表,选取合适的日子前往

女方家中与女子的父母谈亲事。农家的合适的日子是要提前查查的,逐月不一的

(例如:正月的丙子、戊子、庚寅,二月的丙寅、丁卯、庚寅等等,三月的丁卯、

丙子,四月的戊子、庚子……腊月的乙丑、丙寅等等)。而现在多数时候,媒人

会连同小伙子一起,一是让对方父母看看小伙子人品,二是给小伙子一个表现的

机会(比如说,看见女方家中有啥零碎的活计都给一一完成,多数家长会看在小

伙儿勤快,本分的份儿上给男方加分。)也有说法是样貌清俊的男子可以取得门

后偷看的女子的欢心。

第一次上女方家的门儿求亲,媒人会带上男方送给女方父母的礼物(通常是酒、糖、点心外加一样副食)。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物的内容页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一些变化。在以前,物质水平相对落后的时候,礼物有时会是挂面,有时还有麻花或者鸡蛋。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带各种各样营养品的、补品等一些贵重的礼物,以示热情和诚意。这是媒人会介绍男方的家庭条件,成员等概况,顺便进一步了解女方的家境,若女方有意这门亲事,就客客气气的收下礼物,在热情地将来人招待一番。若是女方不同意,一般会热情招待媒人之后委婉的推脱亲事,并且在送客人离开时,将礼物退还,表示无意此事。只是一般男方代表都会强行将礼物留下,正如俗话所说“事成事败,情缘都在”,有遇到固执的人家,每人只有将礼物带回并且自己留下,因为男方为了表示托媒诚意,没人会带走退回来的礼物。得到女方留意之后第二次,就得有男方的父母带上小伙儿在媒人的带领下再次等上女方家的门儿,一是方便让男女双方相面(即现在的相亲),二是前来取女子的生辰八字,一遍合八字或以后的选定、结婚日期。柞水人热情淳朴,崇尚礼节,因此此次上门,礼物更是不能少。

合八字:山里人家结亲办大事,都讲究靠姻缘,随命运。取回了女子的生辰八字之后,男方会带上女子男子两人的八字找一位阴阳先生去合看看两人的命运结合是否合适。八字,指的是人出生时的年份、月份、日期、时辰,用天干地支各一字配成。又称“四柱”,每柱两字(柱:见《周易》中有此称)。例如:甲午年、丁卯月、庚子日、辛未时。根据生辰定出的命相(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中的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来推断将要结合的男女的福祸。

合八字,是阴阳先生根据男女的八字进行相合,看二人能够合上几个字,来推测二人是否能够幸福地结合在一起,又称作“合婚”。先生合婚时依据“三元合婚之图”(*附图)来推合男女八字吉凶之事。有农村的说法是“大凡合婚(即合八字)之与人自知而不醒,盖生下男女必推会”,这样就会形成“男女合婚定局”。农村俗语中,两个人是“天作地设的一对”或者“八字不合的夫妻”的说法就来自于此。

八字推算命运,有道是:“年断祖宗兴旺事,月中父母定吉祥,日断本命好与坏,时定子孙多少双。”先生根据年份推算女方祖上是大富大贵还是书香状元门第,由月份推算其父母是否健在,而出生的日期定了男女个人命运如何(如《离骚》中屈原做自我介绍时所说“维庚寅吾已降”,来说明自己命途高贵),二人的时辰就可预测将会拥有儿女的众寡。年份上突出的合字情况有“六合”(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五合”(甲巳合、已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与“三合”等,这是指相匹配的情况。还有必须注意的是“六冲”,即民间流行的口诀:“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猛虎见蛇如刀割,蛟龙见兔泪双流,金鸡见犬嚎啕哭,猪见猿猴实忧愁。”这些年份根据十二兽推,属于大相不合。这样的婚姻多不理想,若碰到了一起,那么夫妻二人生活会多有不顺,甚至灾难诸多。

在月份上,先生们也是有讲究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败月”和“小败月”一定要避开,逢上了败月结合在一起的男女,双方父母可能会受到不吉利的影响,或败了丈夫儿女等。大败有“十败凶煞月”:猪犬羊生二月天,猴鸡牛马八月间,龙蛇虎生五月内,大鼠赶兔冬月(十一月)天。小败则是:正蛇二鼠三月牛,四猴五兔六月狗,七猪八马九羊休,十月金鸡架上愁,冬月(十一月)老虎满山游,腊月老龙不抬头。但凡遇到败月的情况,婚姻大事亦不敢轻率。而时辰上需注意的自然也有,例如“逢冲”,即时辰上注定了二人的命运是不好结合的,多有男女一辈子家庭不和睦,易争吵。例如:子午冲,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

八字由先生合完,推出结果。多数先生本着“婚姻劝合不劝分的”原则来说给当事人听好的情况多会讲,二人合了四个或者六个字。就算有真正不甚合适的时候,也多半委婉的回答,只合了两三个字。这些个步骤完成了,没有特别不理想的情况后,两家的亲事也就基本上能成了,结下来选日子了。但在日子确定下来之前还有个不可缺少的程序:看家儿。

看家儿:类似于今天的相亲一样,女子在姨娘或者婶娘等已婚的女性亲戚陪同下,前往婆家小住时日。意味女子本人前来相婆家和结婚对象。古代交通不便加上女方矜持,多数人家的儿女亲事都是由媒人做代表在中间跑来跑去,忙前忙后的张罗。很多男女都是到了结婚的当天才见到对方,婚后生活了很久女方才真正了解到婆家的具体情况。有时候媒人受男方所托,少不了讲一些言过其实的描述,加上有些媒婆子或媒人急于做成亲事,一些不太靠谱的婚事也是有的。因此为了放心期间,加上促进两家亲戚间的来往,看家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山里人家热情好客,赶上新媳妇看家儿了,就像过盛大的节日一样,远村近邻的老人小孩儿都会聚到男方家看看热闹,吃点干果子,瞅瞅将要在他们周围生活的新人。姑娘和她的亲戚这段时间不仅会得到盛情的款待,临走时男方还少不了表示下心意,这时候多数就是红包,俗称“礼心钱”。

查日子:家儿也看完了,双方都中意了,好事需要选个日子订婚、结婚,还包括结婚时喜娘的上轿时辰。于是男方的父母有忙前忙后找先生查日子了,就是选个“黄道吉日”。好的日子就得依照旧时的星象来推测吉凶后才能定夺。例如,办婚事选的日子逢上天、月二德吉神值日就是好日子,合三合合六合。其他的吉神还有明堂、玉堂、太阴、太阳等,这样的好日子是诸事皆宜,百无禁忌的,还可会亲戚、送礼等。当然,特别要忌讳的也是有的,什么天贼、月破、四离、四绝等,据说“大刹白虎雷霆”白虎入中宫日,要大忌。当星宿与季节相结合,忌讳的日子就需要特别注意:大(*此字看不清)日,主无嗣即少后代,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实不光是日子,年份上有男忌娶年(未申、酉戌等)和女忌嫁年(卯寅、丑子等),分别指的是男子不宜娶亲的年份和女子不宜出嫁的年份。不幸碰上了,男子“主疾少乐”,多疾病且生活少乐趣。而女子则是“产厄多夏疾患”,指生产之时多危险,易在夏日身患疾病。此类星宿还有天狗星等。日期年份讲究过了,月份上没严格要求,但节气上也是有规定的。例如女子出嫁,忌春卯、夏午、秋酉、冬子。

除以上的内容之外还要根据“白虎行嫁”的嫁娶周堂推算,此时“只论月份大小,不论节气。大月(七月至腊月)从夫向,小月(正月到六月)从妇向”。若周堂上犯就得忌,避不开之时须在所犯方位挂上一大块肉,以为白虎有肉吃,就不用担心会出事,这也是为什,在柞水的传统婚礼中,偶尔会在男方家中的灶边或其他地方挂着大块的生肉,甚至在其他的额地方布置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阴阳先生通过周堂图(附插图*)推,查阴阳不降日(解释不降日*),逐月不降吉日也是不尽相同的(正月的乙卯、辛卯,二月的丙子、丙戌,三月的丁酉、乙酉……)。每个月份,不吉星宿所在方位不同,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一样,因此新人在定、结婚当天家中的摆放都相当的有讲究。当然,出国这么多要注意的禁忌之外,也是也逐月的嫁娶吉日(正月丙子、二月乙丑、三月巳卯……)和急用时的犯朱雀鑲之吉。

查日子,在农家生活中特别的重要。尤其是遇到大事是,人们更是百分细致,万分谨慎。就像婚姻大事,女嫁男娶的日子查法如上所述,到了另种婚姻形式,女子招亲纳胥是又另外有纳胥周堂等,忌吉自然不尽相同,此处也就不一一例举了。有时,为了省事和便于纪念,也有人多就着农历的节日,如腊八等。而先生所查出的上轿时辰,多依着黄昏时分到达男方家中为准。俗语说“结婚,结昏”大概是指,新媳妇儿进门时赶上黄昏时分就刚刚好。另外,也是为了女子出嫁和男子迎亲的盛况作为大事被周围人观看,乡间热闹热闹。大的排场也能给双方父母大人脸上增光。

定亲:多数人所说的订婚。 订婚是先在女方大摆筵席,招呼的客人主要是女子的近亲和近邻以及男方来接亲的队伍,然后接到男方家里又再在男方这边招呼送亲的人和男方的近亲和近邻。定亲的喜酒是不用送礼的,意在告知亲朋好友,家中的孩子和谁家结了亲事,邀大家聚在一起吃个定亲饭,顺便通知大家两人的结婚日期是什么时候。

订婚和结婚不太一样,在女方的家中显得隆重一些,主要由男方带彩礼及女子的衣服首饰到女方家中参加宴席。女子的衣服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都不一样,主要是红色的衣服,图个喜庆吉利。女子的首饰在旧社会的标准是:银子首饰一套,其中包括银戒指一对,其花样为石榴或桃子;银扳子一对,约一寸长;银耳环一对,花样为桃子;银质的牙签子、掏耳的、手镯一对;还有三个一头的扁簪、闪簪和插簪。这些皆是女子出嫁时身上的穿戴。而现在,衣服和首饰和以前也大不一样了。衣服颜色依旧是正红色,不过款式各样,有长褂加裤子、旗袍、晚礼长裙等,根据新娘要求爱好等不一,外加一双高跟鞋。在以前,女子的绣花鞋是由自己做的。女子的首饰业不再是银饰了,多是三金(金的项链、耳环和戒指)或五金(金质的项链、手镯、戒指、脚链及耳环一对)。也有些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三金也被换成了铂金或者镶钻的耳坠、项链坠子即戒指。

旧时,女子的父母和近亲(舅舅、叔伯、姨娘、姑姑等)都有一份四色水礼,内容同上。但现在女子的家人收的礼物却是每人一身衣服和一双鞋子,再或者,将这些礼品封成红包分给个人作为衣裳钱。作为回礼,与女方要给男子一身衣服、一条红色的腰带加上一双布鞋,并且有男子的父母近亲一人一双布鞋,这些布鞋都是白底黑面的标准“千层底”。由女子及其母亲和一些姑姑婶娘或者姨娘等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作为女子献给男方家人及亲友的一片心意,也向对方证明了这家的女子在其母亲的教导下,各位亲眷的规劝下成长为一个心灵手巧、贤良德淑的女子,足以与男方的优秀男子般配。而现在,回赠男子的是一套西装加一双皮鞋,各亲友的也都是皮鞋。因为仙子阿的女子和男子一样在学校读书,参加社会工作,几乎没人呆在闺阁中,也就没几个会做鞋,裁衣甚至绣花了。

接下来便是订婚时最重要的环节:“认亲”。在商洛的其他一些地区,会叫作“开亲”。就是众亲友聚在一起,按照辈分坐一起吃饭。在这期间,要女子手持托盘,男子手持铜酒壶,向各位长辈敬酒,两人一起叫一声长辈,比如:男子叫女子的爸妈、舅舅或者大伯,再向每人敬酒两盅(盅:柞水饮酒时所用的物器,多为陶瓷制成,大小形状不一)、四盅、六盅或八盅,因为农家人讲究好事成双。长辈应一声,在喝完酒,大多还会给上一个红包,象征性的意思一下,表示认下了这个孩子做晚辈并有祝贺之意,而钱数的多少就没什么讲究了,随人而异。这个过程完了,两方人就结成了亲戚。在中国的传统生活中,一对男女走到一起共同生活,不仅仅是男女两人的事儿,更是围绕在男女两人周围,两个庞大的亲戚网通过姻亲形成一个社交融合以及完成各种关系的连接。因此亲戚间的走动在人际交往中是最重要的。

吃饭时的座位在柞水是颇有讲究的,首席位(在当地,也叫“上席”)离门最远,靠近香火台,并靠左手为大,一般由女子的舅舅配上男方来人中的辈分最高的人做陪客坐。在农村流行的说法是,舅舅是种亲戚中比较重要的角色,俗语有“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流传在柞水当地的民间故事说,当小孩子不慎做了违背天理的事儿,会遭到雷公的电击,但是要他诚心悔过,多在舅舅的胯下,就可免过雷公的惩罚。其大意是劝善,并告诉小孩子,要听舅舅的话,受大人的教导,不作恶事。其对应的是,在男女结婚,尤其是女子出嫁时,舅舅所送的礼金是要比其他的亲戚多一些的。

 订婚时,随着其他礼物送往女子家中重头彩就是彩礼。有时也叫做“礼娘钱”,意思是母亲生养了女儿一趟,女儿回报母亲的“奶水钱”,其实就是女儿即将嫁作他人妇,照顾他人父母,对母亲的一点孝心和以前歉意。具体礼金的数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攀升。尤其是在近几年,早年的6666、8888、9999和100001甚至都多了一位数。高昂的彩礼令人咂舌,更是有网上爆料,一些南方地区的彩礼,土豪们都用篮子挑着一捆捆的人民币。

送报日(er去声):在柞水,就算亲是已经定好,该有的程序那是一个都不能少。查完了日子,男方就得三登门,客客气气的将选好的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的父母,当地叫作“送报日(er去声)”。多礼的柞水人在这个过程自然也少不了女方的热情款待,男方的礼物多多。此次主要任务是商量关于结婚婚时的细节问题。包括结婚婚讲给女子的物品衣裳,岳父母和女方近亲的礼物等,为正式的结婚做好准备。

<二>、柞水县的传统结婚习俗

1、迎亲礼仪:

按照阴阳先生算下的日子,到了结婚的时候,新郎要带着男方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早早的赶到新娘家中,在新娘家中吃过宴席再接着新娘,送亲的队伍,女方的嫁妆,一群人又热热闹闹的赶黄昏时分到男方家中。结婚时迎亲的队伍人数多,角色不一。其中一定得有个与新郎平辈份且年纪相仿的女子,多为新郎的姐妹或兄嫂、弟媳。主要负责拿红包,迎亲当天一去一回过程中的“打发”,这一天遇到很多身份不同的人要红包,或者必须发的红包,而红包的大小其中钱数都不相同。女子还得手上拎着篮子,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栗子、核桃等吃食,遇到凑热闹的小孩儿妇女都要多少意思意思。两个媒人也是需要与迎亲队伍同行,要负责在宴席上讲话等事务有时还临时充作“证婚人”。还有挑礼吊子(猪肉一块、酒一铜壶)的一个人,挑水礼一人,背背篓的人一个,背篓里装着点心、挂面,还有男方买给新娘的衣服、两匹老布(分别是青步一匹,蓝布一匹)以及香、表、鞭炮等。还有轿夫两人,抬嫁妆的若干人,这些都得是年轻后生,一是有力气,二是对待婚事比较好奇有激情,就显得队伍热热闹闹。迎亲队伍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俗称“过门的”,是队伍的主事人,所有人员都得听他调动,还要负责带上香烟,在结婚时被称作“喜烟”,遇到熟人,要发上一根,让大家都沾沾喜气。这人多是结婚男子的叔、伯或舅舅。结婚的队伍到了女方家门口,就要放鞭炮,燃香,烧表敬天地,预祝此次婚事路途顺利,气氛热烈喜庆。

   2、新娘装扮:

结婚当天,女方这边也很是热闹,一群姑姑嫂嫂为着婚礼的核心新娘子转个不停。要说到新娘子,结婚时最辛苦的一个。结婚头一天早早地睡,结婚当天早早地起。起来后自己先洗漱然后吃点儿东西(一定要吃,并且不能吃太饱,因为旧时的新娘是要坐轿子的,并且等到了婆家行礼到晚上众人散去,才能进食),接下来便是正式的打扮新娘子的过程了。

盘发:先是梳头,一般是由新娘的嫂嫂或者婶婶并且有了孩子的妇女给梳。把女子以前做姑娘(未婚女子的称呼)时长辫子解开,搽点头油然后在脑后搞搞扎起一个马尾,再用大红色的手绢或线绳把扎紧发梢,一层层卷起盘在脑后成一个发髻。用发簪横插固定,然后插上斜插扁簪和闪簪。早些年,妇女不再使用簪子,就给新娘子的头上插上一套大红色或者桃红色的绢花,现在,专业的发型师会在新娘挽起的头发上用红色的玫瑰或者粉色的百合来装饰,衬托新娘的娇羞象征着纯洁,造型好看且寓意吉祥。“盘发”就是标志着此女子告别少女时代,从此步入妇人行列,相夫教子生活的开始。换完衣服,女方来的迎亲会给梳头人奉上一个红包。

换衣裳:女子从里到外换一身红色的新衣服,以前款式没有严格的要求,现在的嫁衣多是白色的婚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或者传统的红色旗袍等。外套上衣得是由“牵娘子”(也叫喜娘)帮忙,抖上两下在帮新人穿上。穿上衣的过程中,不平整或没穿好的地方,只能用手掌从上往下抚平,切忌在衣服的下摆试图将衣服拉直或者扯平,否则新人人后生活不能一帆风顺。还有就是新娘的新绣鞋(现在多是高跟鞋)要待上花桥(现在是婚车)时才能换。要保证新娘一身新的同时不带走一点娘家的尘土,这种说法是怕新娘带走了娘家的财气,不吉利。帮忙换衣服的人一时有很数目不小的红包。

3、女子嫁妆:旧时女子要出嫁时,父母会提前找木匠给“打嫁妆”。六、七十年代,嫁妆主要是木箱、铜酒壶、布匹、粮食等。八十年代多是木材制成的成套家具,常常是箱子一担(两个),条桌(长方体的桌子带有抽屉)一台,吃饭时用的大、小桌子各一台,箱柜(上面是箱子,下面是两扇门的柜子)一台,大衣柜(内部两层,下层竖向三格或者直接横向一大一小两格。外部两侧活扇门,中间镶有镜子)一台 。碗柜(上格、中屉、下柜,和现在的橱柜类似)一台。靠椅一担,火盆(木架铁盆,用于生火取暖)。人后就是小东西,酒杯、酒壶、盘子、碗、脸盆、镜子等。再后来,嫁妆的内容慢慢就变了。到了九十年代嫁妆的典型代表就是“三转一响”,三转: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响就是录音机。九十年代后期嫁妆就成了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用品。现在,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了,嫁妆档次继续上升,电视换成液晶的,车换成四个轮的小汽车了。但是无论其他的东西怎么不一样,由母亲缝制的彩被(绸面、纯白底子)始终都是嫁妆中的重头戏。以前的被子是四条,但现在都是八条,颜色以大红、粉红、金黄、橙色等鲜艳的为主,突出婚嫁是的喜庆,因此又将彩被称作“喜被”,且结婚当天,被子里要塞上染的红鸡蛋。 

    4、送亲仪式男方到后,快速吃饭完就要准备接新娘走了,新娘子换上新鞋,搭上红盖头,由兄长或者弟弟背上花轿或者轿车。同新娘一道前往男方家里的还有新娘的舅舅、叔伯中一人、“牵娘子”(新娘的婶婶或者嫂嫂)一人、新娘还未婚配的兄弟姐妹中选一人,带着女方封的红包以准备发给男方家的亲戚朋友,送亲的人群连同男方迎亲的队伍一起出发。即将离家的新娘在上轿前是要哭的,表示对父母娘家的不舍,这个叫做“哭嫁”。但无论是不是真的很对父母不舍,新娘从被背起的那一刻到了婆家之前都不能再回头看,否则两人婚姻可能不到头。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在新娘离家放完鞭炮后也就开席了,自然也是热闹不已。以前的新娘要是嫁的近可以做花轿,嫁的远也就只有走路了。还要注意的是,在去往婆家的路上,婚事队伍选路线尤其要注意,不能饶回去,否则该女子可能会二婚。花轿是由红色的纱帐布置在木架上构成轿体,两根又粗又长的红色轿棍,要用染成红色的绳子将轿体与胶辊牢牢地绑起来。新娘的嫁妆在以前交通不变的时候都是由迎亲来的人或抬或挑回去的。同样是染红的粗木棍和红色的线绳把嫁妆都捆绑好,放上一串鞭炮,新人就出发了。现在就没以前那么麻烦了,迎亲的队伍会有长长的婚车队组成,婚车上都放上红绸,贴上红红的喜字,主婚车(新人乘坐的小汽车)上还要用鲜花和气球布置的漂漂亮亮,就算在路上遇到堵车什么的小意外,发个喜糖、喜烟别人都会行个方便,让婚车先行,大都一切顺利。5、拜堂仪式:                                                                                                                                                                                    

男方娶媳妇儿,哪怕是宾客满屋,那也要等到新人回到家中,一切关于结婚的正式礼仪才会开始。远远的望见新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快到家了,鞭炮噼里啪啦就响起来,大人小孩儿很快就将迎亲的队伍簇拥起来,期待看新娘模样儿的,感叹女方嫁妆多的,婚礼大排场的等等。

跨门槛:男方会在这是安排个伶俐的妇女,比如说,男子的婶婶,姑姑之类的做另外一个“牵娘子”,在两牵娘子的等候下,新娘下了花轿或者婚车,在她们的搀扶下,做第一道程序,跨门槛。柞水人家的传统房屋,大门处都会有一道比较高的门槛,新人顺利的跨过这道门槛就意味着真正的进了这家门儿,以后就是这家的媳妇儿了。

拜高堂:也叫拜堂或者拜天地,属于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最庄严的时刻,亲朋好友也会挤到堂屋一起观礼。新人进门儿后,喜娘会把正红色的绸花交到新娘新郎的手里,新郎牵着新娘在媒人扮作司仪时开始拜堂。“一拜天地”,朝大门外的方向二人一起跪下叩首三下;“二拜高堂”,面向父母及家中长辈的方向(一般是与家中香火台方向相同)跪下叩首一下,意思是一次拜家中所有长辈;“夫妻对拜”,新人面对面站着弯腰鞠躬行礼即可。

6、新房布置:                                                                                                               

    一是新房尽量要大,女子的嫁妆多数会整齐的放在新房里。二是要布置的喜庆,多是大红的色彩为主调。里面摆设的主要物件就是床上用品和一张方了各种东西的小桌子。从外到里依次是:门帘(要有喜鹊闹红梅或者鸳鸯双戏水的图案)、窗花(红纸剪的各种剪纸,和双喜字)、房门(也贴上喜字)、五彩的吊顶彩花、床和桌子。这中间以床上的摆设最为讲究。先是一套新枕头,和新枕巾。枕套上多是女子出嫁前早已绣下的鸳鸯,莲花等图案或者百年好合的字样。枕巾随时买下的。但颜色的是粉红色或者大红色,配上床单一样的颜色就好。床单上要么是“麒麟送子”,要么是“百花争艳”,大人们都希望,新人生活美满,子孙绵延。还有不能缺的就两条彩被,彩被得叠起来放着,里面要塞上两个红包,七颗红鸡蛋,花生,枣子,栗子桂圆等东西。接下来就是,新房中的小桌子,上有一个大托盘,放着一个铜酒壶,两个酒盅,一杆秤,两支喜烛。

7、洞房礼仪:                                                                                            

入洞房:新人堂屋行完礼,屋外的宴席时间就到了,客人陆陆续续就坐,可新房里的仪式才刚刚开始。两喜娘在两边将一对新人送入新房,新人的至亲和小孩子们就一起拥簇着新人继续到新房观礼凑热闹,喜娘掩上窗户,点上窗台或桌子上的两根“喜烛”(又粗又长的红色大蜡烛,烛身有金色龙凤吉祥图案或者金色双喜字样),以保证喜烛整夜燃烧不灭。

铺床:由两个喜娘将枕头重新放一下,被子打开成长条横放在床上,然后藏在被子里的红包和带喜气的大枣、花生 、桂圆、栗子等吃食取出来,一边念着早生贵子,一遍将吃食散给围观热闹的人。

压床角:铺好了床后,新人由喜娘牵着坐床边,来自男女两房不同的喜娘会牵着自家的新人做“大角”,又说法是,作了大角的人容易在家中掌事儿,而坐“小角”的人一般会比较随着两一个人的性子。事实是什么样,说法灵不灵,人们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小角 ”在床上的位置根据每家的屋内摆设是不一样的,两人一次性坐定后,总会有一个坐大,一个坐小。所以说无论结果如何,新人在以后过日子时总是要一个随着另外一个。,因此,这个小小的仪式,只是提醒新人结为夫妇后,要互相体谅,相敬如宾。

掀盖头:古时候的新人,在结婚之前是不能见面的,大都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掀起盖头后才是两人真正的第一次见面,所以这个过程很是重要。新人坐下后,新郎起身接过喜娘递过的秤杆,用秤杆的一端,将新娘的大红盖头挑起来。用秤,多是随个谐音,图个“称心如意”的好说法。

喝交杯:古人称之为“合    ”。新人各分别拿起桌上喜娘倒的两杯酒,然后手挽着手把酒喝掉,于是象征着夫妻合体的所有正式仪式就结束了。喜娘拿了大大的红包,新房里就是一些管理的人撒些吃食,喜糖、喜烟之类的东西。此时,外面的宴席必定是热闹非凡,人们欢声笑语一片,新郎和新娘再过会儿就得出去敬酒了。

8、喝喜酒:也叫吃喜宴。宾客随了礼,看完拜堂也就开席了。柞水乡间的桌子是大方桌,一个席面(一张桌子)十个席口(可坐十人)。摆放的用具一个铜酒壶,还有酒盅、勺子、筷子、杯子都是十个。喝喜酒,重头戏之一就是“坐上席”,能做在上席的就是主人家尊贵的客人。详细内容在订婚部分已介绍。

席面:就是喜宴的菜品。柞水的喜宴菜肴特别丰盛,荤素、凉热、菜汤交替,色彩、味道、形状搭配等都极其讲究。就算是早年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光农家的肉菜粮食就可作出相当丰盛的酒席。柞水传统的喜宴是这样。铺好的席面先是九个凉菜成九宫格式,五荤四素,八个边盘子荤菜在中间,素菜在拐角,中间的顶盘也是荤菜,多是由猪头卤肉做成,就够成“九拼十三花儿”的“九拼”。接下来客人就坐后,顶盘位置一直换菜而边盘凉菜不动。中间的菜肴按照盘子(菜)、衬(副食)、大碗(汤)的顺序轮流间隔上菜。盘子四个有:两热荤即柞水大、小炒,俗话说“大炒(主料五花肥肉)甜、小炒(主料瘦肉丝儿)酸”。两凉素是凉粉儿和木耳豆腐干。三道衬:饼干、甜饺饺儿(一种油炸面食,圆面皮包白糖核桃馅儿成月牙形,有花边。)、点心。四个大碗:鸡、蹄子、肚子、肘子,喜宴上最后的肘子还必须是红炖的。还要注意的是每次在衬与大碗儿之间是有一碗水的,三碗水的味道依次是甜、酸、辣,但这三碗水不能算作三道菜的。知道的人看到时会将勺子放到水中涮一下,说白了,这就是涮勺子的水。有不太懂的人可能会把它当成汤喝一口,这时刻就闹笑话了。这么多的菜肴,在配上柞水人自己酿造的酒(原料有玉米的、小麦的、甘蔗的、柿子的)。

敬酒:这吃喜宴,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敬酒。新人双双敬酒从首席开始转圈,新人走到谁跟前,哪怕是不能喝也得接过新人递来的酒,两盅是不能少的。碰上长辈,自然是敬上六盅八盅的。要碰上老表,新人多会被开玩笑,还要多喝上个几盅才能过关。

饭食:喝完酒,席面上的菜盘会全部撤走。喜宴的主食是米饭,但下饭的菜也是很讲究的。四个小凉素碟在四角,四个“条子碗”(切好的腊肉条绕一圈铺满黑碗底儿,上面装满主料,上蒸笼蒸好后大碗扣上翻过来,又称“扣碗子”)分别是:豆酱(柞水当地的由黄豆发酵晾干的干菜)、椿苗(晾晒的干香椿)、腌菜、豆腐丝,在凉碟儿间,最中间是大碗的青菜豆腐汤,构成八菜一汤。这些独具柞水风味特色的经典,是热情淳朴的柞水人待客的最佳菜肴。 这些传统的席面和饭食,又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席面上的菜也是鸡、鸭、鱼、牛、羊肉。在遇到好面子的主人家,席面上兔子肉,甲鱼也是常见。到是现在人们生活都好了,宾客们对吃肉似乎也没太多的热情,加上现在有钱人家为了方便,大多都直接在饭店里过喜事,一次性再多的客人也招待得了。婚庆公司与酒店几乎就将喜事给包下了。菜品也没什么特色,席面与婚礼的场面多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与钱挂钩,多是难逃一俗。

9、闹洞房:

在柞水,也叫做“闹新房儿”。吃罢喜宴后远处的客人可能早早的回家休息。邻近的小孩子和年轻人却是热情难消,闹新房的序幕也就拉开了。小孩子讨个红包,多要点糖果,年轻人聚在一起嬉闹,给新人想些搞笑的点子,出一些热闹的节目,将婚礼的喜庆气氛掀到高潮。人们多认为,新房闹的越高兴,新人的人气也就越高,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美满大发。本来闹完新房之后是听房的环节,可在传统的柞水人观念里,听房的人肯呢过会背时(不吉利),所以相传一直都有的环节从来媒人实现。

10、成妇:

新娘新三天。第四天女子就要早早的起床,在公婆起床前烧好洗脸水,当他们梳洗时,就收拾好他们的屋子,叠被子、扫地,表示以后会尽心尽力照顾老人。贴心贤惠的女子这时多会给公婆的床上换上新的被子,以示孝心。勤劳的女子屋里屋外转几圈,以后就要从婆婆的手里结果家务事儿操持。

<三>、商洛市柞水县回门礼俗

   在柞水,刚过门儿的新媳妇是不能去周围的四邻八家走动。待在婆家满了一个月,就要在夫婿的陪同下回一趟娘家,这个叫做“回门”。在旧时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女婿这算是第一次上岳人家的门儿,所以,“回门礼”是不可少的。有了这最后的环节,一场完整的婚事算是落幕。

三、对柞水传统婚礼习俗的分析

 <一>、传统婚礼文化的积极作用

1、 提倡礼仪和孝道思想

淳朴的柞水人家,热情好客,崇尚礼仪。从两家欲为结亲开始,一道道程序严格繁琐,但进行时依然是有条不紊,缺一不可。有事登门,手不落空,该有的心意得表示,该有的习俗也必须得遵守。尤其是在尊敬老人,注重孝道上,更是不可忽视。新过门儿的妇人要孝敬公婆,从拜堂行礼道成妇礼俗到处都有规定。而娶妻的男子和出嫁的女子,回门则是给他们最好的提醒,要常常回家探望女子的父母。整个婚事,从开始准备,到举行完结婚仪式,宴请完宾客,双方父母都是忙前忙后,花钱劳心,虽说是喜事,辛苦却一点不少。

2、 团结邻里的风尚

    一桩婚事要完成,除了花费大量的钱财,人员不可少,单说结婚的那几天。掌事的人提前须安排好打杂的、借东西的、主厨的、帮厨的、抬嫁妆的、抬花轿的、砍柴的、挑水的;喜宴端托盘的(上菜的)、铺席面的、管酒的、管烟的、管水的;收礼金时也要一个发烟的,一个收礼的,一个登记的。要保证婚礼顺利的进行,主人家的远亲近邻都会被安排到不同的职位上负责工作。到这个时候,平时吵过架的,不愉快的都得忙活起来,相互配合,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为了主人家的喜事而团结到一起,尽一份力气。这种邻里间的相帮大家都很乐意,因为每家都会遇到不同的事需要别人帮助,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到了家户人家过事儿时显得尤其重要。也有一些平常互相不待见的人可能坐到同一个饭桌上,三盅酒下肚,以前的种种矛盾也就在划拳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3、 教化乡风的作用

一次婚礼的举行会从不同的方面教育不同的人群:恋爱的青年男女不仅要相互忠诚,还要遵从礼法;成了家的新人不仅要夫妻和睦,更要心怀感恩,孝敬为自己操劳忙碌的父母;遇到大事,邻里间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婚宴的流水席面是要教育人们,饮食要合理节约;传统礼俗更包含了趋福纳吉的思想,心有天地,感怀自然,遵从天时、地利、人和。

<二>、传统婚礼习俗中的落后消极影响

首先注意的是一场隆重的婚庆喜事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笔者于腊月间走访过大量为儿女准备婚礼的父母,他们大多都会说,了却了儿女的婚姻大事,高兴时固然的,但忧愁更是不少。看上了某家优秀的女子,出手的彩礼不能寒碜,待客的席面要够档次;嫁女的父母感叹道,自家捧在手心儿里的女儿出嫁一定要加到好人家,场面要风光,嫁妆一定的有分量,不能让男方小看了,他日女儿受委屈。有县志记载:“柞水人民在婚嫁方面,一直恪守旧习。名目繁多,形式严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有所收敛,但在1978年后又全面恢复。待客设宴,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日益严重。”单说订婚时的彩礼,讲给女子的首饰及其家人的衣服,众亲戚的认亲水礼,订结婚时的酒席、红包、香烟等,还不算其他礼品,请媒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不说现在,伴随着婚事需要的婚纱摄影、房子、汽车 。往往一场婚礼下来,一个家庭还要负等,可能会毁掉原本美好的爱情。还有现在一些人为了好面子,儿女的婚事场面要越大越好,造成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尤其是酒店里待客,大量的饭食剩下无人打包。闹新房时,一些人玩耍方法过于粗俗过分,造成不必要的冲突矛盾,影响婚礼的喜庆和谐。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婚庆时大量烟花爆竹的燃放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三>、针对目前的柞水婚礼习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响应时代文化的感召,婚礼文化既要保持传统礼仪,又要剔除落后的封建思想。婚礼的花费要根据双方的家庭具体条件而定,繁琐的婚礼环节应该适当地规范化,科学化。避免给人们带来的过大的经济压力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对传统婚礼习俗改造的同时,深掘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礼仪教化作用,汲取传统精华。

结束语: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一对新人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人生活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更是两个家庭的紧密联系,围绕在男子和女子周围众亲友的一个大的社会关系的融合。一场婚礼的举行更是反映了勤劳淳朴的岭南人注重礼节和细致的生活方式。心灵手巧的柞水儿女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时,要批判落后的迷信思想,更要很好的保持以礼待人、团结互助和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使得传统的婚庆风尚更加和谐、绿色。                  


TAG: 婚礼 商洛市 中国人 柞水县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203
  • 日志数: 11
  • 建立时间: 2014-09-30
  • 更新时间: 2014-12-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