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展览空间“破旧化”的伪逻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1-16 14:12:42 / 个人分类:艺术批评

    当代摄影展览空间“破旧化”的背后是对于展览本身的不自信与矫饰化倾向。不论是试图通过所谓“历史性”、“文化性”符号的堆砌来凸显“先锋姿态”,还是以这种看似亲民的方式扮演某种社会担当和文化传承者的角色,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伪逻辑。

        作为美国第一次现代艺术大展,1913年在纽约市第69兵团废弃军械库举行的“军械库展览会”(Armory Show)对世界各国现代艺术展览都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与艺术似乎毫不搭界的“69兵团”、“废弃军械库”这样的字眼很好地诠释了此次展览的现代性意义,以及与此前追随欧洲传统的美国艺术的决裂姿态。

        从军械库开始,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为了拉开与所谓“传统艺术”的距离,凸显其现代性和实验姿态,刻意选择那些看上去废弃、破旧的空间展出作品,或者至少在空间里营造类似的气息。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以及宋庄、草场地等等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之所以早年被许多艺术家相中,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房租,它们成了那些苦苦坚持梦想的“漂泊”艺术家们集生活、创作和展览于一身的理想场所。但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升温,这些曾经的“庇护所”摇身一变,俨然成了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和先锋姿态的鼓吹者。


         当代摄影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类似798这样的时代语境和演进脉络。但正如摄影在近二百年的历史中与艺术纠葛不清的关系一样,当代艺术从诸多方面都在继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摄影。在展览空间的选择上,当代摄影同样对破旧厂房、农村老屋有着浓厚“兴趣”,如“粮仓”、“柴油机厂”、“油泵厂”等等。

        仅仅模仿“军械库”的运作理念,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当代摄影人的胃口,因为这似乎已经不足以衬托当代摄影的“先锋姿态”,而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展览空间的“本土化”、“民族化”身份特征,将展览空间的反向历史维度和文化维度推到极致。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摄影想要走向世界,当然要树立自己的文化符号与身份标识。仅仅是像“军械库”这样的“废弃库房”如何够用?怎能显示中国文化历史的厚度与多样性?比“废弃”更有效果的是“破旧”,比“库房”更有文化的是“古城”、“老镇”,它们是中国各个文化历史时期的宝贵缩影,是“绝佳”的展示空间。


        “军械库”不易得,但“废弃”厂房、古城老镇在中国多得是。从连州到大理,从平遥到丽水,从学院派到“街头派”,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种摄影盛会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破旧化”上大下功夫。这样尤嫌不够,最好再搜罗一些旧红旗、斑驳的搪瓷缸、绸面老式收音机和木壳电视、民国海报、老旧家具等这样的“中国元素”来装点一下“门面”,让整个展览空间犹如一个穿越剧的场景,让观者在时空的困惑与陶醉中领略当代摄影令人惊讶的“先锋精神”。

        当无数的观者(包括摄影师和策展人自己)走入这些展区,站在这些被历史和文化虚像包围的“破旧”空间时,他们真的能感受到那在“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温暖”烘托下当代摄影的价值指向吗?对这些旧厂房和古城的改造利用真的就像某些媒体评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旧粮仓”时所说的“集陈旧与庄重、朴实与华丽、艺术与现实为一体”吗?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间间破旧且污损不堪的展厅与输出精致、装裱讲究的作品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在一张张照片周围,观众面对的是一面面布满污渍、尘土和蛛网的斑驳墙壁,闻到的是一阵阵刺鼻的霉味,角落里还不时会看到一堆堆多年无人问津的杂物,甚至不乏一幕幕刻意营造的杂乱与污损场景。


        表面上看来,这些摄影节中的破旧场所所刻意打造的“历史感”空间与作品的“当代性”之间的对话关系似乎已经不言自明,展览似乎当然地就具备了某种超乎作品本身的社会学意义的思考深度。那么,在经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极富“历史性”和“民族性”的文化标签包装后的展览本身,其“当代性”又是怎样的呢?

        与当代艺术的境况相似,对本民族传统艺术的隔膜和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盲目追随下的中国当代摄影所呈现的,更多的依然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法上的沿袭,借用林路的话来说就是“表面上彰显时尚、前卫的时代气息,但是整体上显得有点幼稚甚至带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风貌……实际上就是崇尚唯美主义的经典模式,裹挟现代主义的美丽外衣,满足创造过程中的自恋心态”。虽然林路此语是针对前几年大专院校学院派摄影风格而言,但显然在今天无数的摄影展览中依然有效。


        刻意营造的“破旧化”展览空间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不少摄影展掩盖作品空虚的有效策略,从所谓历史和文化的向度将观者的思考强制纳入到传统与当下、民族与世界、保守与先锋等等这样的概念对话中来,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形而上思考取代对于作品本身品质的追问。


        同时,“破旧化”的展览空间设计还有一个潜在的逻辑,那就是当代摄影试图以此扮演某种社会担当和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即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大众精神与审美需求。不论是“走向生活的影像”(2013,平遥)、“向着社会的景观”(2011,连州),还是“和谐的家园——人与自然”(2010,大理),抑或“作为生活的摄影”(2015,丽水),都在试图以一种先锋艺术的身份实现摄影的亲民姿态。然而,事实的情况是,虽然有不少作品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但主题的过于“观念性”与画面的过度“装饰感”让很多普通民众如坠雾中,茫然无措,成为当代摄影一次次华丽秀场中的匆匆过客而已。


TAG: 空间 摄影 展览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86
  • 日志数: 1
  • 建立时间: 2015-11-16
  • 更新时间: 2015-11-1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