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狂欢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11 16:17:22 / 个人分类:个人体验

  

死亡狂欢

死亡,可能会是一件令人悲伤,或是令人恐惧的事情吧。狂欢,在理解过程中可能是放开所谓文明社会的束缚,尽情释放被压抑的冲动或是行为。没有去感受过欧洲、拉美的狂欢节,想象中狂欢想必是一种疯狂的宣泄形式吧。那么死亡与狂欢如何扯上关系呢?

有一个梦说起,我一向睡眠质量蛮好的,可以挨着怎头就着呢。不过,可能最近期为了一学期一度的学生的“狂欢的期末考试复习,可能是强度大了点。早起时间,竟然在做梦了,而且很奇怪,竟然是一个个丧事的场面,梦里的场景可谓是群魔共舞,在惊醒之后,显得还是有点恐怖。醒了之后,试着回想了一下,中有几个场景构成。

场景一:

一个场景,好像是回到了地域的感觉,一片黑漆漆的感觉,四处冒着青烟,房屋也是黑色,坍塌的好像废墟一样,一群蓬头垢面的人,穿着布条一样的衣服,白色间沾染了黑色,看上去面庞已经看见皮附在骨头上,焦枯的样子。然而,眼睛却放出光芒,很是吓人的。他们一群人在那里也没有节奏地在那里舞蹈,或是一种迷狂的状态下的随意的行为,时不时地发出嚎叫声,或是突然倒地不起。

场景二:

似乎在一个戏台前,上面有好多人在依依呀呀的唱着,线面还有观众,喝着茶,在下面谈论着,说笑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台上的演员也是多是白色的装束,扭动着身体,挥动着手势,喊着不知所以然的声音,这里显得倒是平和,恐惧的感觉倒是不强烈,而起记忆也相对模糊。

场景三:

这里是仿制棺材的地方,前面香火缭绕,几盏油灯在前面一直闪动着火苗,还有一些果盘和面盘,灰烬布满了棺材供桌之上和前面。周围尽是创作宫装,摆出很多的姿势,有的站着,有的伏在棺材之上,有的坐在地方,表情也不是很一样,还有一些人走来走去,看是慌张的样子,梦中在这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生怕走进,担心一旦靠近会被强行拉过去的感觉,总是在偷偷的瞄那里。

做梦的时间已经过去时间稍微有点久,记忆也相对模糊了,大致记住这些场景,描述的不尽完整,有些也很是模糊。想不起,醒了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在头脑中反复的出现第一个场景,我自己也在好奇,梦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场景。

也正是好奇心,让我想起许多,引着我去想起好多东西。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人生轨迹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终点。死亡对已经死亡的的人,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了吧。不过对活着的人意义在哪里,这时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词“狂欢”,不知道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词,看似和死亡一个相对的概念,咋一看也是莫名其妙。不过,仔细想想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

这也正是一个契机,让我去回望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些死亡仪式的场景和感觉。死亡,在生活中看似并不陌生,但却是一直感觉很是神秘,一直保持着好奇和恐惧。在走过的二十多岁的时间里,不知道遭遇了多少人的死亡。从小时候的懵懂无知,只是保留了对死亡仪式和过程的记忆,也没有所谓的恐惧,只是记住那个过程。

第一次印象比较深的遭遇的死亡,是姥姥的死。那个时候好像只有八九岁的样子,是不能见到的死人的样子的,也没见姥姥穿上寿装的样子。在记忆里,印上最深的是那个时候,大人们都在忙东忙西的,人们通宵的忙碌着,招待着在报丧之后赶来的亲戚。那个时候,棺材是停放在庭院中心的,上面搭着棚子,前面摆着果盘和油灯等东西,棺材两边是纸扎的两个人像,在棺材上还有一对对联。在供桌前有一个火盆,接受周围邻居和亲戚的吊唁,哭声一般到黄纸烧尽了才算完,关系远近的不同烧纸多少也是不同的。棺材上方的挂着灯度数也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整晚都不灭的。

第二次,印象比较深的奶奶的死亡。奶奶的死亡感觉来的可能更要深刻些,因为奶奶的死亡是发生在我家现在住的房子里的,那个时候年龄也还不大,不过已经开始感觉到恐惧。诚然,依然没有接触到奶奶死时的样子,也没有看上她穿上寿装,死亡对我一直保持着神秘的面容。不过一个场景印象很是深刻,人死之后是不能直接入棺的,要经历停尸的阶段。也正是这个阶段,我经历了,给我印上尤为深刻。在我家里,一般老房子的房屋布局是,三间房子,左右是搭着炕的,中间即作为厨房,又作为通向后门和庭院的通道,而且三件房子左右是相通的。而奶奶的就停在中间的那间屋子,停放在用木板搭的临时的简易的所谓的“床”上吧,那是我最近距离的接触死人,那个时候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很清晰。在尸体的旁边,似乎有点战战发斗,充满恐惧,然而又好奇,很想掀起蒙着奶奶的被子的一角。但也不知道是恐惧还是道德的约束,最终是没敢的,这是离死人最近的距离了。其他的印象倒不是很深了,已经忘掉了。

上面谈了两段对死亡和私人的近距离接触,更多的是谈到了对死亡的好奇和恐惧的感觉。那么与死亡与狂欢的关系又在哪里呢?下面想通过自己经历的一些死亡之后的仪式的场景,来看一下死亡与狂欢的关系。

场景一

人死之后,直系亲属要给死亡的亲属报丧,不管远近能感到的必然要感到来参加葬礼的,在死亡的准备的夜晚,有一部分人事通宵的忙碌准备各种为死人的各种物件,再有就是为招待亲戚准备的各种食物。在这里,死亡成了一个契机,成了一个家族或是相关人的聚集,人们在这里要哭丧,要相互安慰。死亡,还是一个邻居的互动过程,一旦有一家死了老人,周围的邻居会不请自到给帮忙,直至整个丧葬仪式的结束。由此,可以看出死亡成了一个群体在一起倾诉感情,宣泄情感、互动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表现的再是恐惧,而是众多人在一起互动过程,可能这也是在宗法制农村时代,农村形成凝聚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在宗族关系凝聚,甚至发生不同群体械斗的基础。

场景二

在我们丧葬仪式中,一个环节叫“领魂”,字可能对应不上,大概发音就是这样。这个仪式发生在晚上,在经历了穿寿装、入殓之后,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仪式过程。晚上,这个过程类似一个游行的队伍,帮忙的人拿着定制的纸扎的宫灯,大致是三层的样子,里面点着蜡烛,他们大致分布在队伍的前中后三个位置,队伍的核心是死者的亲属,他们带着白色布制成的孝帽,直系的亲属还是要戴重孝的,穿上孝衫子(白色),这个过程亲属要哭,至于哭的内容,一直没有仔细了解,可能大致包括死者的生平经历(多数为受过的苦),死者与哭的人的关系(一起经历了哪些事情等),期间还有放鞭炮的人在最前的,队伍中还有一个群体乐手吹喇叭(在我家附近多是唢呐),最后要把所有纸扎的东西烧掉,俗称“上西天”。第二天出殡和下葬的过程和这个环节相似,不在赘述。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死者亲属和帮忙人的队伍,还是一个夹杂着各种观众的队伍,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还可以做出评价。大致内容,死者的人生经历了,活了多大岁数,来了哪些亲戚,甚至是看看哪个亲戚哭的比较伤心,哪些人哭的比较假,再有就是死者家属的对待死者的态度等。观众的评价是带有道德判断的,也包含了对死者的追忆的过程。在这里死亡的过程不仅仅是亲人诉说悲伤,也成了一个道德评价的场所,人们对死者的追思的过程,也改善人与人间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队伍中活跃的还有一些人,那就是小孩子。小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做出上述的评价,这个队伍是小孩子的游戏的场所,一个追逐和打闹的场所。小孩子,这里也没有害怕,他们会偷点着宫灯的蜡烛,然后点着自己拿着玩,或是在人群中追逐打闹,或是随着队伍和人嘻嘻哈哈的聊天,显然成了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场所。在这里,这个过程成了孩子的游戏的场所,死亡的恐惧是不在的,更像一个大家的碰头和嬉闹的良好场所。

场景三:

在死亡仪式中,一个队伍是不可少的,那便是乐手,我们俗称“吹喇叭的”。基本上,不管穷富,死者的家属都是要请上几个的,差别可能再数量和规模上,一般是从入殓的当天就开始吹,要吹到晚上,第二天出殡的过程中还要伴着亲属到下葬结束。在这个吹喇叭的过程,在农村培养出了一批喜欢听吹喇叭的群体,周围的邻居中没有帮忙的,也可以死者家附近听吹喇叭。家庭富有一些又爱面子的死者家属,还会搭上个台子,不仅仅请上一些吹鼓手,还会请上一些民间的歌手和舞者来,在台上演出。有时候,甚至是搭上两个台子对唱。唱的,跳的除了有少部分是哀伤的歌曲之外,大多数是和死亡肃穆不沾边的流行歌曲或是通俗的段子,这种歌唱往往会吸引周围几个村子的人来观看。在舞台上,感受不到的死亡的悲伤和恐惧,而是大家聚在一起的狂欢作乐。在这里,死亡不再是一种恐惧和肃穆的仪式,在死亡的仪式过程中夹杂了娱乐的行为。不知这个原始的祭祀时的乐舞表演是不是有关系。

在我看来,死亡对个体而言是一个令人恐怖的仪式,而一系列的丧葬仪式充满了神秘和恐惧的氛围。然而,从个体扩大到群体,死亡的过程更是对深层次恐惧之后的,无法面对的的狂欢的,另一种层次的战栗和颤抖的表现形式,在充当了一定社会道德意义背后,可能也藏着藏匿在人们心中酒神精神的一种释放,包括释放对死亡的恐惧。死亡与狂欢关系可能更源远流长,可能可以追溯到祭祀的乐舞表演和崇神敬神的仪式,也是对人们对死亡恐惧表达的另一种形式。


TAG: 祭祀 恐惧 狂欢 死亡 仪式

空客小屋 引用 删除 朱卿   /   2012-07-11 16:31:10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