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祖泽]大本曲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07 22:46:08 / 个人分类:白族资料

大本曲

  □ 尹祖泽(白族)/文 四九/图

  “叮咚叮咚”的三弦声,伴着脆亮的唱腔,由录音机里传出,小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浓郁的乡音。静心听,细细品,粗犷的胸膛里流溢着蜜一般的乡情。此时的我,仿佛穿越时空,飞回40年前的家乡,寻访我喜爱的大本曲,重温听大本曲那迷人的夜。

  好事人呼朋唤友,凑办大本曲会

  大本曲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弹唱艺术,由一人演唱,一人弹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秋初农活松,是大本曲盛行的时节。从苍山脚下到洱海之滨,星罗棋布的村庄都会响起“叮咚叮咚”的三弦声。

  夜是迷人的。天高星稀,月色融融,小溪汩汩,蟋蟀低吟,丝丝缅桂花香飘荡在夜空中。

  良辰美景勾起人们的兴致。好事人呼朋唤友,凑办大本曲会了--有去请人弹三弦的,有去找场院准备会场的……苍山脚下沉寂的小村庄沸腾了。

  不一会儿,在一个宽敞院坝拉起了电灯。院坝中间摆起一张高桌,两边支着木制“太师椅”.桌面铺一块纯毛猩红毯,桌正中摆一座小巧玲珑的黄铜香炉。一缕青烟袅袅升腾,散发出檀香味。香炉左右是两把白瓷青花茶壶。壶内泡了少许茶叶,还有大块冰糖、桂圆、荔枝等物。此茶水润喉养人,是专为弹、唱的二人准备的。桌前,一个大肚口青花瓷瓶里插满缅桂花,满院飘香。

  布置好会场,人陆续来了。老人和妇女大多坐在院坝里,抱子扯女乱嚷嚷。汉子们寻一角落,或蹲或坐围一团,烟头闪动,似萤火集合。姑娘、小伙子自有爱的角落,果树丛中传来他们一阵阵嘻嘻哈哈声。老人皱眉了,嘟哝道:“翠兰,这有座……”叫归叫,嘻哈声照样,老人哪里管得住。

  活泼的是小孩。他们是制造热闹的小天使。他们从大人手里挣脱出来,你打我,我打你,在人堆中穿梭。不小心碰谁身上了,挨一顿骂也无所谓。不一会儿,又打架了,哭了,把场院搅得沸腾起来。

  “三哥有门儿,把阿黑请来,今晚这场曲有听头”

  “来啰!来啰!”几个小孩喊叫着跑进院子,接着就来了一干人。走在前面的,是置办大本曲会的领头人;跟在后面的,是唱大本曲的艺人。只见这艺人五大三粗,袒胸露怀,一摇一摆踩着韵脚,纸扇儿一张一合,运转自如,一副悠然自得的洒脱相。

  “嗬,三哥有门儿,把阿黑请来,今晚这场曲有听头。”

  阿黑大本曲唱得最好,每年唱大本曲的时节,他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民族歌舞调演时,他还进京唱过大本曲呢!

  “怎么不见他带唱本?”“喏,那不是嘛。”矮个儿指指阿黑手里拿的那本红皮的《红灯记》。

  “怎么又唱《红灯记》?不听,回家!”高个儿懊恼地抬脚要走。“逗你呢,那是遮人耳目,唱本都装在他肚子里呢,提啥戏唱啥戏,不少一个字,不差一个字,神着呢!”矮个儿拉住了高个儿。

  弹三弦的是个标致的小伙子,白白净净,中等个儿,还是回乡知青。姑娘们眼尖,瞅着弹三弦的青年指指点点。有个大胆的女子,往亮处一站,甜溜溜地打了一个口哨。小伙子猛抬头,看见一个漂亮的姑娘向自己眉目传情,脸一下子红了,赶紧低头试弦。

  “就唱《梁祝》”,主持人一锤定音

  主持人往台阶上一站,大声说:“今晚唱啥本曲,大伙儿提提。”

  “《赵五娘寻夫》。”老人开腔了。老人们最爱听讲忠说孝的曲目,而且也想让儿孙们听听,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忠于丈夫的。

  “《铡美案》!”院坝里的妇女叫起来。妇女们最恨的就是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最佩服的是秦香莲。秦香莲在她们心目中是了不起的女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是女中豪杰。

  “唱《梁山伯与祝英台》!”青年们从暗处走出来直嚷嚷。在那个人性被扭曲的时代,“爱情”两个字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个人情感被限制,划归于一个模式里,坚硬而无味,丢失了人性的自由和柔情的缠绵。他们之所以要听《梁祝》,就是要感受古人那种情意缠绵、生死不渝的爱情。

  见儿女们站出来说话了,老人们也不好再出声。在大庭广众之下,怎能与儿女争执呢。

  “好,就唱《梁祝》。”主持人一锤定音。

  随着抒情的唱腔,穿越时空

  “啪!”惊堂木拍在桌上,发出炸雷似的响声。满场人一愣,打住闲话。小孩也乖顺地偎依着大人。

  演唱人开场白:“天苍苍野茫茫,自古婚姻多艰难。有情有意难成对,活拉强扯配成双。说唱一段悲伤事,天下父母记心上--哪!”

  “叮咚叮咚”,三弦奏响了过门。演唱人从容地戴上墨镜,抿一口茶水,扇子一展:“各位父老乡亲听我唱哪,哎嗨哟,咿哟嗨那咿哟嗨……”三弦过门转“平板”(大本曲曲调有平板、快板、小哭、大哭、螃蟹调等),演唱开始了。

  记录故事的文字,从演唱人口里奔出,变作有弹性的音符。活泼泼的音符连成动听的曲调,悠悠传入听众的耳鼓,诱发音乐细胞的兴奋。听觉、心情受到美的熏陶,心地间即时漾起了欢欣的涟漪。

  大家伙随着抒情的唱腔,穿越时空,跟着梁山伯漫游在春光明媚的西湖边。阳春三月,湖水荡漾,柳枝轻拂,鸟鸣蝶飞,推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桥上相遇的场景……

  脆亮的“快板”似高山流水,曲径通幽,危崖深涧,千回百转,流得疾,跑得快,铮铮作响。扭捏时嗲,欢心时唱,误会时诉,相思时叙……大本曲艺人声情并茂地把梁祝二人同窗5年的生活、友情、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快板”中穿插“螃蟹调”.演唱人用夸张的语句大力渲染,使曲调始终贯穿于轻松活泼、逗趣的境界,引得听众哄然大笑。

  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思想里的烦恼,心地中的愁结也被疾风般的唱腔吹走,留下丝丝温情。笑意在一张张脸上绽放,大家沉浸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朗朗的读书声中,为梁山伯的忠厚、祝英台的多情而深深感动,都盼望祝英台的身份赶快揭开,好让二人结为夫妻。

  蓦地,“快板”转“小哭”.演唱人挣着假嗓子,拟女人音,悲声切切,作抽泣小哭状。活脱脱上演了祝英台听到梁兄一病不起,危在旦夕的消息后,极其悲伤地提笔给梁兄开药方的场景。十味药,什么配什么,写得对仗清楚;什么药怎样煎怎样服,服药后要忌食什么、注意什么,嘱咐了又嘱咐……祝英台把满腔的担忧和思念,尽情挥洒在药方上。这是用血泪写成的一副药方,也是世上最珍贵的一封情书。然而,药方再好,情意再深,也治不好梁山伯病入膏肓的相思……

  “唉唉唉”的叹气声,由老人们嘴里发出。他们是为梁祝悲惨的命运痛心?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包办婚姻?抑或是反省自己因愚昧而错铸的儿女终身?

  触动引发的同情,正潜移默化地叩开一颗颗愚昧固执的心,进而起到启发教育的效果,这就是大本曲的艺术魅力所在。

  年轻人沉默不语。他们被梁祝二人高尚纯洁的爱情感动了。他们就是不明白,古时候的人怎么就“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错配婚姻却一忍到底,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呢?由此,他们也更看重自由恋爱的可贵,懂得了怎样珍惜爱情、呵护爱情。

  夜深了。小孩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母亲的热泪滴在他们的脸上,他们却毫无知觉,继续着美梦。

  梁祝的故事进入了高潮。最后一场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墓前大哭。那扯心揪肺的“大哭”,把整个院坝淹没了。

  是谁跟着哭了?噢,是玉兰。玉兰早先与刘村的一个青年好上了。两人的恋爱关系发展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可是玉兰的父母却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因为男方“成分高”.玉兰的爹去男方家闹,说这个“没有教育好”的青年勾引了他的女儿,他要去公社告……男方的父母害怕极了,给玉兰爹说好话、赔不是,并保证他们的儿子不再跟玉兰来往,让两人一刀两断!

  一对热恋中的青年,在残酷的“阶级成分”面前不得不屈服了,分了手。

  祝英台的“大哭”和玉兰的哭声呼应着,惹人悲伤,催人泪下。

  “啪!”惊堂木响处,只觉霎时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墓裂!祝英台纵身投入墓中……即刻,风停雨息,天空晴朗。反抗旧婚姻制度的两只蝴蝶由墓中飞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叮咚”,曲止调终。录音机哑然,磁带空转。

  好一阵静。

  40年弹指一挥间。那些听大本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种听着曲子的兴奋、紧张,也消失在岁月中。

  是的,现在大本曲在家乡不那么流行了,有的年轻人甚至听不懂大本曲,更不要提去欣赏那原生的民族音乐了。可是大本曲还是在艰难中生存着,演唱着,给我们这些曾经受到过它熏陶的过来人,继续传播着美好的旋律!

 


分享到:

TAG: 白族 大本曲 山花体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