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死,体制不已

木末亭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7-31 14:26:07

七月的金陵已颇炎热,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愿舍弃事务完毕午后的这段闲暇时光,而将脚步移向了雨花台公园。

中国古都众多。西安古都,自有城外高大的帝王陵为证;北京古都,近古以来就不曾偏离权力的中心位置,直至今日;南京古都,却总有些偏安和昙花一现的滋味了。在如今这个经济繁荣,务实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中心设置一个烈士陵园主题的公园,不知是一种怀念,或者是另一种超脱。

公园南北并不深远,由大道贯通,革命先烈被刻在石头上以不朽。前方立一群目光坚毅的老幼,中部是一个带镣铐者,翼跨呈亢奋状,后方是握枪的男女少年。尽管时有树木荫蔽,然在漫天的阳光中漫步公园,未能周行便已感疲乏,于是决定去响应地铁站中冷气机的召唤。寻出口之际,绕过雨花台旧址,忽见一路口有“方孝孺墓—木末亭”的标牌,略作犹疑后走进这条绿色的小径。

雨花台始于梁武帝时期,正是达摩祖师东渡的时代。时有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地设坛,讲经时四周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那个时代,十九首尚不堪古诗,唐人的豪词雅句还在历史的前端酝酿,新奇的思想和艺术远多于给人带来灾难的兵燹。

可是,方孝孺的时代却已经是千年之后的明朝了,我知道他被皇帝灭了十族。

曲径通幽。小路虽可遮阳,然蚊虫甚众,又无路人分担,因此每逢观看古碑即须原地踏步方能不被叮咬。我是从上方迂回过去的,先看到的是后世所立的碑文,其中有说方孝孺是学子楷模的,有说国家可以无智士但不可无忠臣的,也有说方孝孺诚心而已的,字体篆楷具备,只是没太留心作者是清或明,是官员或文人。

不论是“小子”还是“孝儒”,方孝孺这个名字都起得足够谦卑恭逊,似乎足能应付洪武和永乐的情势了。可知当天下的读书人都在热情歌颂古圣先贤的美好德行时,九州已不再是周公孔子的九州。

方孝孺的墓碑照例由霸下所驮,墓塚如囷,前有天地正气牌坊和现代人所铸的半身铜像。碑祠最早由汤显祖所立,后屡毁于战火,又在名人的主持下数度重修,现下所见,乃雨花台管理局和方家后人共建,时距离方孝孺辞世约六百年。

关于方孝孺就义一段可见于《明史》,作者笔法史迁,让读者读之不可不心潮澎湃:

皇帝: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王安在?

皇帝:渠得自焚死。

孝孺:何不立成王之子?

皇帝:国赖长君。

孝孺:何不立成王之弟?

皇帝:此朕家事。

……

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绝命词的真实性大概很难考证了,方孝孺墓旁边一座名叫“木末”的凉亭却是保留至今。《九歌》有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意思是去水里摘薜荔,去树上采芙蓉。可见,除了表示高风亮节的“木末风高”,或许木末也包含有对孝孺不通时务的一点叹惜吧。

对于方孝孺的评价,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些人为他的大义感激涕零,另一些则嘲笑他的愚忠。其实,这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的,值得与否,应该问方孝孺自己。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这是一种高贵的自我认同。然后,我离开雨花台,独自走进这座城市的地铁站。

                                                                                                                                                                                 2013.7

TAG: 南京 木末亭 方孝孺 金陵 雨花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1761
  • 日志数: 39
  • 建立时间: 2011-11-29
  • 更新时间: 2016-08-3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