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车锡伦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33385583

車錫倫:江蘇的香火神會、神書和香火戲提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4-01 12:41:54 / 个人分类:民间信仰

江蘇的香火神會、神書和香火戲提綱

車錫倫

 

  一、香火神會的淵源和性質

  (一)香火神會舊時廣泛流行於江蘇省北部地方(長江以北)及鄰省安徽的天長、來安等縣,並隨船民、漁民流傳到江南太湖流域。現在在南通和金湖地區農村尚有活動,在大部分地區已絕跡。

  香火神會一般按做會的目的和內容稱“××會”。舊時所做會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由集鎮、村落、社會職業集團集體做的會,如牛欄會、青苗會、蝗蟲會、花棚會、豐收會(以上是由村落舉辦的“社會”),大王會(又稱“龍王會”,船幫、漁民)、湯神會(澡堂業)、財神會(商人)、魚欄會(又稱“耿七公會”,漁民)、張魯班會(木工、瓦工),觀音會、城隍會(以上為傳統廟會),等等。這些會多有固定的會期,由會首、都管等人員主辦,請香火童子主持或參與敬神祭祀活動。另一類是由家族或家庭做的會,除“家譜會”外,都是以祈福、消災、驅病為目的,如“消災會”(或稱“驅邪會”,有的地方也稱“燒紙”、“燒豬”、“叫魂”)、“安土會”(新房落成)、“長生會”(祝壽)、“娘娘會”(求子)等,這類會多無固定的會期,安排在農閒時;一般一天一夜完成,稱“日行會”。有的會要做三天三夜,舊時有錢人家為擺排場,偶有做七天七夜的大會。

  香火神會的從業人員稱“香火童子”,簡稱“香火”、“童子”。香火童子自稱“神門”、“巫人”或“香童”等。香火童子不論世襲或師徒傳授,均須經過嚴格的訓練並經過“考試”;拜師學作童子時,尚須訂“合同”和“賣身”。賣身即將自身賣與“神”,始可通神。童子均為男性(當代出現一些女童子),做會時穿女裙。他們同巫婆(俗稱“香奶奶”)合作,由巫婆為人診祟,病家許願,請童子做會消災。

  (二)香火神會的淵源是古代的“鄉人儺”,它是原始巫文化的一部份,是由巫覡扮演鬼神唱歌跳舞驅鬼逐疫的巫術活動。唐宋時期,在中原地區,這種民間儺儀已經吸收了民間社賽祭祀敬神活動的一些內容和形式。

  江蘇歷史上屬吳、楚文化區,巫風、“淫祀”盛行,也一直盛行這種鄉人儺。其形成為近現代香火神會形式的時間,文獻中沒有確據可查。大致在宋代以後,明代以前。香火童子除了以巫術為人祛病消災外,同時也參與或主持民間的社會和廟會的祭祀活動,使這類社會和廟會帶上巫文化的色彩。

  (三)香火神會、香火童子與宗教的關係。現代香火童子的組織活動方式接近民間幫會或宗教組織。蘇北各地香火童子雖無統一的組織,但各地童子均在一定的範圍中活動,這種活動範圍稱做“方”。“領方”的香火稱為“譙首”,設“香火堂”,主持為本方內集鎮、村落、社會職業集團和民眾做會。譙首做會如感人力不足,也可請方外的香火童子協助,被邀請者稱“客師”。各地的香火童子均自稱信奉“洪山教”、“巫教”或“神門”,有鬆散的聯繫。近現代活動於蘇北地區的道會門“紅三教”,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紅三”或系“洪山”的諧音。它是以“香主”(或稱“堂主”“馬皮”“香童”)為道首,“香火童子”“香火奶奶”(巫婆,又稱“仙姑娘”“後堂”)為活動骨幹組成的民間教團。以香主為首,按地區、宗族、或社會職業集團建立“幫”(或“方”),開設“堂門”,發展“香眾”(“會眾”),以做香火會為主要活動形式,主要在內河(湖)漁民、船民中發展組織。香主對一般香眾有嚴格的控制,並在經濟上勒索。由於這一道會門破壞民眾生產,擾亂社會治安,五十年代便被政府取締。

  香火會同民間道教有密切的關係,它吸收道教的某些科儀和宗教資料,比如做會迎請“三界”神的分法,大致就是按照道教神系天神、地祗、人鬼的分類劃定;以符籙驅邪、醫病與道教相同。在香火會迎請的神中也有佛教的神,如觀世音。但香火童子的活動與夥居道士和野和尚有嚴格分工:香火“做生不做死”,即為活人做會消災、祈福、延壽等;死人則由道士和和尚作道場、放焰口超度。

  香火童子被認為是低賤的職業,民眾對香火童子一般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他們既可為人驅鬼消災,也可“弄神弄鬼”以制人。(參見“附錄四”)

 

  二、香火神會中的民俗文化活動

  香火會是以鬼神信仰、消災祈福為基礎的綜合性民俗文化活動。

  (一)香火會舉行的場所稱作“壇”。“壇”隨“會”而設,並無固定場所。壇是請神的祭壇,也是香火童子表演的舞臺。有內、外壇之分:“內壇”設在室內,設神台、神像、歡門、彩吊、香燭等,以請神、供神;外壇設在室外,樹有“神幡”,是香火會的標誌,也有迎神接駕的功能。外壇另備香火童子表演用的道具,晚間要舉火。

  各種香火會的程式和活動內容不一,各地香火會的做法也不盡相同,一般均有“開壇”、“請神”、“跳神”、“發表”、“淨壇”、“送神”、“結壇”等程式。各個程式中還有一些活動細節,其間穿插其他儀式(稱作“執事”),如“過關”(或稱“度關”)、“拜鬥”,它們有的源於道教的科儀。在整個做會的過程中,香火童子要進行各種技藝的表演。

  (二)香火童子將他們的技能概括為十三個字:“翻、跳、穿、唱、念、敲、寫、畫、裱、剪、戳、紮、雕”。各地有不同說法,南通的香火童子概括為:“三子”──肚子(指“肚子”裡裝的神書多)、嗓子、架子;“七字”──剪、鑿、寫、念、敲、跳、跑。這些技能體現為香火童子做會中如下技藝:

  1 雜技、武術──“翻” “穿” “跑”等。

  2 民間舞蹈──“跳”。

  3 民間說唱──“唱” “念”。

  4 民間音樂──“敲”(打擊樂)。

  5 民間美術和工藝──“畫” “裱” “剪” “戳” “紮” “雕”。

  6 書法──“寫”。

  大部份童子只能具備某些技能,表演其中部份技藝,同時內、外壇的表演也不同:內壇主要是說、唱,外壇重在跳、翻(翻跟頭、翻桌子),因此有“文童子”、“武童子”之分。

 

  三、神書

  歌、舞、說唱是香火會中民俗文藝的表演。其文學部份包括以下幾類:

  ㈠ 儀式歌:俗稱“神偈子”。其中請神獻供時唱的“酒歌”文學性較強。

  ㈡ 懺:按其內容和功能,可分為兩類:

  ⑴“唐懺”,又稱“大懺”。這是與傳說中香火會的起源和做會請神結合在一起的長篇神話說唱故事,有“六大神書” “八大神書” “十三部半神書”等不同的說法。主幹上的故事有以下段落:《袁天罡賣卦》《魏征斬龍》《唐王遊地府》《劉全進瓜》《九郎請神》《唐僧取經》等。其中唐王遊地府,許下的“三宗誓願”之一:回陽世請三界神佛開“玄元洪門會”,被認為是香火會的起源;魏九郎請神與香火會請神結合在一起,九郎官成了香火會請神的“符官”。上述每一部份又衍生出許多故事:述袁天罡的出世,增出《袁樵擺渡》;劉全進瓜的前後,有《僧道化釵、逼釵》《李翠蓮上吊》《借屍還魂》《禦賜團圓》等段落;九郎請神前後有《老大人上朝》《歎五更》《王二傳書》《九郎辭學》《混天元》(參見“附錄二”)《封官》《龍宮借馬》《西京買鞍》《龍宮借鞭》等段落;為了交待龍宮神鞭的來歷,又可敷衍出《孟薑女送寒衣》《秦始皇趕山塞海》等故事;唐僧取經部份除了取經故事外,前面又有《陳子春上任》《劉洪殺舟》《殷秀英罵賊》《江流認母》等段落。以上主幹故事和敷衍出的故事,內容上互相聯接,而又各自成篇,是一部規模巨大的長篇敘事詩。一般香火會中只演唱其中某些段落或壓縮後的主要故事情節

  ⑵ “小懺”,即神歌。講述香火會迎請的各種神的出身的故事歌,它們各自獨立成篇。傳說有一百多種,已發現四、五十種。它們同江南社祭演唱的“贊神歌”有共同之處。另外,金湖等地香火尚有“跳頑神”一類,以舞蹈為主,也唱相關的神歌。(見“附錄一”)

  儀式歌和懺是香火會特有的歌謠和說唱文學作品。香火童子為增加香火會娛人的作用,也移植其他民間演唱文藝在香火會上演唱。主要也是歌謠和說唱兩類:歌謠多為蘇北地區流傳的俗曲小唱;說唱作品多為小說、戲曲、說唱文學的傳統故事,如鹽城地區香火演唱的“四大前書”(指唐、宋、元、明四朝人物傳說故事)“四大古書”(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演義》)故事。

 

  四、香火戲

  ㈠“香火戲”是民眾對香火會上童子各種表演技藝的統稱,與古代“百戲”“雜戲”的概念相似,不是指現代意義的戲劇。

  ㈡ 古代“鄉人儺”的歌舞表演和其他祭祀歌舞均具有表演故事的因素,是中國戲曲發展的源頭之一。香火會上童子“跳神”時演唱的神歌,多用第一人稱敘述神的故事,具有較強的戲劇表演因素。(如附錄一《金湖香火童子抄錄的神書和法事單》中所列“跳頑神”)它表現出中國戲曲發展初級階段的特點。

  ㈢ 宋元以來江蘇是多種傳統戲曲流行的地區。這種客觀條件使香火童子不斷向戲曲學習,增加其跳神表演的戲劇性,甚至做戲劇形態的演出,這種現象,並非只出現在近現代。但香火會特殊的信仰功能,限制了香火表演進一步戲劇化的發展。

  ㈣近現代部份香火童子學習京劇、徽劇和其他戲曲劇種的表演程式,吸收地方民歌俗曲唱腔,移植傳統戲曲劇碼,將神書做戲劇形態的表演;或移植其他劇種的傳統劇碼,做簡單的演出,這類戲劇表演及由此發展起來戲劇演出形式(如南通的“通劇”、揚州地區的“揚劇”“大開口”、連雲港地區的“大戲”),都不具備儺戲或戲曲活化石的品格。

 

 

  附錄一:金湖香火童子抄錄的神書和法事單

  說明:此件是金湖縣香火童子楊振達抄錄的香火神會“三天大會”上所唱神書及所作法事的目錄,原件收在楊抄錄的一本雜懺中,封題“癸卯年清和月上旬四知堂雲記”,四知堂即楊家的堂號。這一目錄基本上是按照做三天大會的程式開列的。包括“唐懺”,即從《袁樵擺渡》到《九郎請神》系列故事的神書,俗稱“大懺”,或“大老爺”; “小老爺”即“小懺”,它們是講唱各種神靈故事神書,上兩類是說唱作品。“頑神”開列的是“跳頑神”的名目,它們是以舞蹈的形式(跳神)演唱的神靈故事,個別也具戲劇表演的特點。“小老爺”和“頑神”每次做會只選擇有關的專案演出。其他是“法事”,包括一些儀式(如“交(醮)活”、“祭表”、“大祝壽”)、雜技(如“油鍋摸錢”、“拆席攪攔”)和舞蹈(如“踩五雲”)等表演。原件中的錯字在[ ]號內校正。

雜款計算懺書本數

  “開壇”、“交[醮]活”、“交[醮]生”、“升旗”

  《袁樵擺渡》、《斬龍·賣掛》、《唐王遊地府》、《唐僧取經》、《化釵、逼釵》、《進瓜·團圓》、《老大人上朝》、《歎五更》、《王春下書》、《九郎上朝》、《替父領表》、《混天元》、《馬·鞍·鞭》

  “計[祭]表”、“踩五雲”、“大法[發]表”、“上、中、下界表”、“高揭表”、“打醋炭潔淨”、“大迎鑾”、“小迎神”

  計開三天大會“法事”和“小老爺”:

  《土地老爺》、《火星老爺》、《都天老爺》、《牛攔老爺》、《雷祖懺》、《灶君老爺》、《痘神老爺》、《郡王老爺》、《大王老爺》、《七公老爺》、《旃壇老爺》、《張仙老爺》、《梓童老爺》、《三官老爺》、《真武老爺》、《哪吒老爺》、《許斌老爺》、《華佗老爺》、《先鋒老爺》、《城隍老爺》、《二郎老爺》、《董財神老爺》、《和合財神老爺》、《招財老爺》、《劉成[晨]阮肇老爺》、《玄壇老爺》、《劉公老爺》、《蝗蝻老爺》、《圩神老爺》、《水母老爺》、《蒲神老爺》、《青苗老爺》、《眼光老爺》、《欄神老爺》、《觀音老爺》、《功曹老爺》;

  計開“頑神”:

  《跳七公神》、《跳大王神》、《跳張仙神》、《跳武財神》、《跳軍王神》、《跳八蠟神》、《跳陳九龍》、《跳五郎神》、《跳羅僧太保》、《跳蓋表神》、《王公元帥》、《嶽飛神》、《跳上曹官》、《跳中曹官》、《跳下曹官》、《放支福兵》、《銀腳兵》、《收兵福將》、《邀仙表神》、《楊四將軍》、《唱楊四郎》

  “封門下進”、“油鍋摸錢”、“收冒捉鬼”、“斬五嶽神”、“大祝壽”、“大祝星”、“出湯氣”、“籙竹招魂”、“過響鑼關”、“書符照號”、“站刀謝土”、“真武咒秤砣”、“拆席攪欄”、“大計[祭]龍舟”、“交[醮]五茶”、“收五芽”、“交[醮]酒席”、“籙青土地”、“沿門打掃”、“計[祭]塘涵”、“計[祭]場頭”

  《安宅老爺》、《招財利市》。

  附錄二:《混天元(點破)》(金湖神書) (略)

  附錄三: 天地問(江都神書)(略)

  附錄四: 脫衣咒(民間故事)(略)

 

  (原載車錫倫《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12月)

      江苏的香火神会_神书和香火戏提纲(戏曲研究2003年第1期)_车锡伦.pdf(408 KB)


TAG: 江苏 神书 香火神会 香火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车锡伦

车锡伦

车锡伦,山东泰安人。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史教学和俗文学史、民俗学研究。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247
  • 日志数: 106
  • 图片数: 1
  • 文件数: 2
  • 书签数: 2
  • 建立时间: 2010-01-19
  • 更新时间: 2014-04-2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