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关系的,我从小就很习惯在北方的冬天里。

中日雷神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1 10:22:27 / 个人分类:撷枝扶桑

 

 

  位于日本京都的上贺茂神社是古代日本历史上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本文从有关这一神社的主神——贺茂别雷的起源传说之文本入手,通过与中国古代雷神信仰的比较,重点讨论古代越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作者认为,越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建立于稻作文化基础之上,是稻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雷神信仰部分,在日本进入贺茂雷神体系中,后来更被直接编入律令时代的信仰体系,在日本古代精神文化生活中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其流风余绪,在今天日本的三大祭之一——葵祭中,我们仍旧可以看到。

  关键词:日本 雷神信仰 流镝马 葵祭 祈年


 

  一、源远流长的贺茂神事

  贺茂神社位于京都东面,是日本影响最大的雷神社之一。在日本全国,它的分社据说有1200个之多。贺茂神社的流镝马神事,是日本三大祭之一“葵祭”最开始的一部分。身穿公卿服饰的骑手驰马飞奔的姿态,让人们想到古老的时代。关于贺茂神社的流镝马神事,《续日本纪》有以下关系记事:

  文武天皇二年三月辛巳,禁山背國贺茂祭日会众骑射

  大宝二年四月庚午,禁祭贺茂神日,徒众会集,执杖骑射,唯当国之人,不在禁限。

  天平十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比年以来祭加茂神之日,会集人马,悉加禁断,自今以后,任意听祭,但祭礼之庭,勿令斗乱。

  京都是古代日本的首都,在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在这样的地方,聚集众人举行的骑射活动,明显是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特别是当社会形势紧张的年代,由朝廷发出这样的禁令,是很可以理解的。而此后禁令范围明显逐渐放宽,从当国之人(山城国人)被解禁到“任意听祭”,一方面反映出天平年间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流镝马做为一种年中行事所具备的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这一年中行事持续的影响。

  实际上,在更后来的年代,流镝马更进入日本国家祭祀范围。在《延喜式》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相关记事:《本朝月令》中酉贺茂条引《弘仁神式》云:“凡四月中申酉日祭,贺茂二社,山城国司预申祭日,即录状少纳言奏,可差敕使令奉币,并有走马。注云:事見内藏及左右马寮式。”又《延喜式》左右马寮式记载:“凡贺茂二社祭走马十二匹,注:松尾二匹在此内也。马别缰鞍料调布四尺二寸,表腹带七尺,结额发丝云。其使五位以上官人,皇后宫走马二匹,并二寮递供奉”。而有关流镝马神事的起源。可以参考记载贺茂神社历史的《贺茂旧记》(贺茂別雷神社蔵)如下记载:

  其祭祀之日乘马者,志贵岛御宇天皇之御世,天下诸国,风雨飘零。百姓含愁。尔时敕卜部伊吉若日子令卜,乃卜奏贺茂神之祟。仍撰四月吉日祀,马系铃人蒙猪头而驱驰,以为祭礼,能令祷祀。因之五谷成就,天下丰平也。乘马始于此也。

  志贵岛御宇天皇之御世,即日本钦明天皇。与此内容大体相同的记载,还见于《本朝月令》所引《秦氏本系帐》。这是有关流镝马这一祭祀活动的解释性记事,其中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认真解读:

  第一, 流镝马祭祀活动与天气变化相关;

  第二, 贺茂神可以决定天气变化;

  第三, 五谷丰登,亦即祈求丰收是这一活动的目的。

  第四, 而最值得注目的,是祈神时“马系铃人蒙猪头而驱驰”这种特殊行为方式。

  而我们这里最关心的问题点是,系铃、蒙猪头、走马,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前所述,葵祭是古都日本三大祭祀之一。因为1694年江户时代恢复葵祭时,当天的皇宫内里的御廉以及与祭祀相关的牛车、敕使、供奉者的衣冠,甚至连牛马都以葵叶为饰,故被称为“葵祭”。“葵祭”古称“北祭”或“贺茂祭”,在古代这一祭祀名声极大,故平安时期日本文献中单称“祭”者即此葵祭。追寻“葵祭”的起源,通常会追溯到1400年前钦明天皇时代的流镝马神事的起源谭。所以,理解流镝马神事这个祭祀活动的深层含义,其实与理解日本古代文化,特别是理解日本古代祭祀文化联系深致,值得讨论。

  二、贺茂雷神的谱系

  贺茂神社其实包括沿着贺茂川(鸭川)依次排列两个与本论文相关的神社——下鸭神社、贺茂神社。它们分别位于京都东方与东北方。《贺茂缘起》记载下鸭神社的起源说:“贺茂大神御社,称贺茂者,日向曾之高千穗峯天降坐神贺茂建角身命也。神倭盘余比古天皇之御前立上坐而宿坐大倭葛木山之峯。”按照《日本书纪》的记载,这位贺茂建角身命是神武天皇当年征服苇原中国的功臣。《日本书纪》记载说:

  (神武天皇)皇师欲趣中州,而山中险绝,无复可行之路,乃栖惶不知其所跋涉,时夜梦天照大神训于天皇曰:朕今遣头八呎鸟,宜以为乡道者。果有头八呎鸟自空翔降,天皇曰:此鸟之来,自叶祥梦,大哉赫矣。我皇祖天照大神欲以助成基业乎……。蹈山启行,乃寻鸟所向,仰视而追之。遂达于莵田下县。

  《古语拾遗》记载:“贺茂县主远祖八呎鸟者,奉导宸驾,显瑞莵田之径,妖气即晴,无复风尘”,所讲的是同样的故事。贺茂建角身命向导之力而外,还有劝降之功。同《日本书纪》记载说:

  皇师大举将攻矶城,先遣使者征兄矶城,不承命,更遣头八呎鸟召之。乃弯弓射之。鸟即避去。次到弟矶城宅……因以随鸟诣到。告之曰……天皇定功行赏……头八呎鸟亦入赏列,其苗裔即葛野主殿县主部是也。

  《续日本纪》庆云二年九月記,“置八呎鸟社于大倭国宇多郡祭之”。《释日本纪》卷九記:“自彼渐遣至山代国冈田之贺茂,随山代河下坐,葛野河与贺茂河所会至坐,迥见贺茂川而言,虽狭小,然石河清川在,仍名号石河濑见小川,自彼河上坐,定坐久我国之北山基,从尔时名曰贺茂也”。此后贺茂一族定居此地,并持续得到天皇家的关照。关于这一点《续日本后纪》记载了一条相关史料:

  承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鸭上下大神宫祢宜,外从五位下贺茂县主广有等款状:所谓鸭川经二神社指南流出,而王臣家人及百姓等,取鹿彘于北山,便洗水上,其末流来触神社云云。敕宜仰当国迄河原,严加禁断。

  查考典籍记载,可知下鸭神社与上贺茂神社有直接的亲戚关系。这段亲戚关系,留下的记载很多,版本也有所不同。《古事记》别传记载:

  贺茂建角身命,娶丹波国神野神伊贺古夜日卖,生子名曰玉依日子,次曰玉依日卖。玉依日卖于石河濑见小川之边为游时,丹涂矢自川上流下,乃取插置床边,遂感孕生男子。至成人时,外祖父建角身命造八寻屋,竖八户扉,酿八醢酒而神集,集而七日七夜乐游,然与子语。言汝父将思人,令饮此酒。即举酒杯,而向天为祭,分穿屋甍,而升于天。乃因取外祖父之名,号贺茂别雷命

  《二十二社注式》引《加茂本缘事》,文中中所引《日本书纪》曰:

  一日洗衣鸭川,一箭流来,鸭羽加筈,女取归家插檐牙,已而女娠产男,父母问其夫,女云无,父母以为匿不言。儿三岁时,父母议以为有母岂有无父之儿哉,于时神魂尊具酒膳,宴里父,令儿持杯,外祖父建角身命试告云:置汝父前。儿云:吾父有天也。穿屋甍而便登天。别雷神是也。母亦同时上天成神。御祖神是也。丹涂矢乙训社坐是也。

  按此条记载不见于今本《日本书纪》。又此故事亦见于《贺茂旧记》:

  御祖多多须玉依媛命,始游川上时,有美箭流来依身,即取之插床下,夜化美男到相副,既知任身,遂生男子,不知其父,于是为知其父,乃造宇气比酒,令子持杯酒供父,此子持酒振于天云而云:吾天神御子,乃上天。于是御祖神等,恋慕哀思,夜梦御子云:各将逢吾,造天羽衣天羽裳,炬火擎鉾,又餝走马,取奥山贤木,立阿礼,垂种种彩色。又造葵枫蘰、严餝待之,吾将来也。御祖神即随梦教,令彼神祭,用走马并葵蘰枫蘰,此之缘因也。山本坐天神御子,称别雷神。

  这是一段典型的无父而孕的故事。人类在“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时代留下许多无父受孕的传说。比如中国古代的后稷故事。但这里的的特殊性在于,这个故事是在一个已经有“伦理秩序”的逻辑环境里发生的。故事的线索展开于依照“伦理秩序”的逻辑环境为孩子寻找父亲,以及通过突变的手段让无父受孕的孩子展示出父系的神性——贺茂别雷神是一位雷神。

  问题是,一位雷神需要人们“马系铃人蒙猪头而驱驰”的形式加以祭祀?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隐秘的信息?

  人类学研究古代文化思维时,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则,就是神只接收自己的族类的祭祀并保佑之。因此,不歆非类,不祀非族,也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原则。《论语》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曲礼》讲得更清楚:“非其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狐突曰:“神不歆非类”,而甯武子曰:“鬼神非其族,不歆其祀”。与这一原则一致的是,古人经常采用模拟的方式,通过自身的“拟神化”而实现与神的沟通,获得神的庇佑。《史记》之患”。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以避季历。”《事物起源》称:“今世俗皆文身,旧云起于周太王之子吴太伯,避王季历而之句吴。断发文身,以像龙子”,避蛟龙把自己用断发纹身的方法打扮起来,在形状上达到“像龙子”的效果,就可能得到“避蛟龙之害”的结果。《年中行事抄》五月五日内膳司供御节供事条”引《十节记》云:“五月五日荃缠,昔高辛氏子乘船渡海,急逢暴雨,五月五日没海中,其灵成水神,令漂失船,或人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缠投海中。荃缠变化成五色鲠龙,海神惶隐,敢不成害,后世相传”。这里的“荃缠变化成五色鲠龙,海神惶隐,敢不成害”的内在逻辑也是通过自身的“拟神化”而实现与神的沟通,获得神的庇佑。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马系铃人蒙猪头而驱驰”与雷神的关系,我们可以想象这位雷神的形象,应当与马、与铃、与猪首相关。在东亚的雷神谱系中,有这样的雷神吗?

  三、雷神与古越雷神信仰

  雷神本属自然神。在远古时代,先民对雷的崇拜,超过其他任何天象。这是因为四季循环中春季的春雷响过,开始的就是万物苏生的春天。所以古人说“雷出,则万物亦出”。农耕民族把雷看作起动万物生命萌动,主宰万物生长的神。他们视雷神为人类之希望寄托之所在,人们繁衍子孙,富足殷实,长寿幸福,都要依靠雷神。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们信仰雷神、崇拜雷神,雷神也逐步被偶像化。

  雷神是在世界各国各文化中普遍存在。东亚地区幅员广阔,各地的雷神信仰有共性,也有各自的地域特征。以中国古代来讲,雷神登场早在殷商时期。《史记· 殷本纪》記载商帝武乙无道,常羞辱天神。用革囊盛血,以弓射之。叫做“ 射天”。后来武乙猎于河渭之间,遇到暴雷,武乙震死。”在屈子诗赋中雷神也有出现。 “ 莺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丰隆乘云兮,求毖妃之所在” (《离骚》),“ 左雨师使径持兮,右雷公以卫” (《远游》)就是明证。《淮南子· 天文训》则记载:“ 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至于雷神的形象,《山海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又记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东汉王充《论衡·雷虚》记载汉代雷神的形象:“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晋人干宝《搜神记》则记载:“晋扶风杨道和,夏于田中获。值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股,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余状似六畜,头似称猴。”《日本书纪》雄略天皇记:“河边臣安艺国山伐舶木时,有人曰:霹雳木也。不可伐。河边臣曰:其虽雷神,岂逆皇命耶。多祭币帛,遣人夫令伐,则大雨雷电之。爰河边臣按剑云云,待之云云,即化小鱼,以挟树枝,即取鱼焚之,遂修理其舶。”这里雷神的本像为鱼。而《日本灵异記》中的小子部所抓取的雷神,本体是蛇。问题是是否有“猪首”的雷神呢?

  回答是肯定的。古代确实有形象为豕首鳞身的雷神形象。唐人房千里《投荒杂录》记载说: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常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民挥刅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雷益厉,其夕凌空而去。自后挥刀居民频为天火所灾。

  又,唐李肇《唐国史补》云:

  或曰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雷公秋冬则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状类彘。又云与黄鱼同食者,人皆震死。亦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一作以为药石。

  从谱系上讲,这里的“豕首鳞身”的雷神形象,与上贺茂神社的雷神形象最为相像。

  这里的“雷民”“雷州”,所说均为今日的雷州半岛。雷州半岛的文献记载,保存了很多有关雷神传说,并有很多雷斧、雷楔流传于世。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卷第二十记载说:“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則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然髙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沈括的看法是,雷州可能是因为多雷才得名,而不是因为雷水。“雷州”与“电白”这两个地名中的“雷”与“电”是有关联的。又明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卷十九记载: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鱗身也。雷公墨,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書之為利。雷耕,雷人阴㝠云雾之夕,呼為雷耕。晓视田中,必有开垦之迹,有是乃为嘉祥。

  可知古雷州在明代不仅保存下“豕首鳞身”的雷神信仰,而且在诉讼、农耕等方面还保留有相关习俗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程中,古越人曾采取坚决的抵抗方针,但最后仍旧被打散,史载“越分为八”。他们分散居于东南西南各地,总称“百越”。《隋书》记载:“ 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狼,曰俚,曰獠,曰頠,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好相攻讨,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 。《岭外代答》云:“ 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居于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杂为声音,殊不可晓,谓之萎语。二曰北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也。三曰但人,史称侄僚者是也,此种自蛮炯出居,专事妖怪,语言不可晓。四曰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音。五曰蛋人,以舟为室,浮海而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西之音” 。“专事妖怪”指的就是他们的信仰与中原颇有不同。古雷州就是这样一块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

  古越族普遍信仰雷神,著名历史学者罗香林在《古代越族文化考》中有过明确论述:

  越人对雷神之信仰,可以二事证之。一为海南岛黎人谓其上世种人由雷摄蛇卵而诞生,而其文面来源,亦谓由于雷公设法令其最先所从出之姊弟二人结为夫妇。二为川滇之僰夷种人皆以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群于夜中,举行游行,狂欢达旦。而据王成竹福建安溪民俗杂谈,则‘六月廿四日这一天,俗都谓是雷公诞,民间以农家祀之最多。……而祀时则并祀电母。’是僰夷之火把节,殆即雷公纪念,而其举火游行,亦与象征与雷神相关之电光有关。雷摄蛇卵,与雷公文面,及举火游行之积俗,本非后世中原系统或其他部族所传播,当为古代越族习俗之沿袭或变形,而祀雷则往往与鼓为连带信念,此与王充衡雷虚篇所谓:‘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连鼓相叩击之者也。’底蕴正同。虽王氏所记,未必指古代越俗,然由此可推证祀雷者必以鼓声为雷之象征。古代越族及其苗裔多视铜鼓为迎神赛会驱鬼祈雨之法物,而又以之为拥有威力之征象,则谓其为一种象征雷神之制作,虽言近殊异,而义实平笃矣。”(罗香林:《古代越族文化考》,《百越源流与文化》)

  古雷州地区存在的对于“豕首鳞身”的雷神崇拜,应当是这普遍存在的雷神崇拜中的一种。它究竟属于百越驼越、越裳、既越还是其他部族,今天我们已经无可考。”而在古代吴越地区,这一特殊的崇拜也留有痕迹。《太平广记》收录了《录异记》中的一条记载说:

  唐润州延陵县茅山界,元和春大风雨。隳一鬼,身二丈余,黑色而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服绛裩,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执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声如雷。寻复雷雨,翼之而去。

  延陵县今在常州境内。古为吴越属地。《越绝书》曰:“吴越为邻, 同俗并土……两帮同城, 相亚门户” 。这位“黑色而如猪首”“其声如雷”的神灵,很显然就是雷神。

  从前述材料中可以知道,古越族的雷神信仰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直接关系。同时我们还可以推想出,至少在唐朝,这一信仰已经有没落的倾向。在这些故事中,“豕首”雷神失去了神圣的地位,时而被砍伤,时而被抓住吃掉。这样的故事自有其产生背景。史载唐代有大量的中原人沿赣、浙等地向南移民。这些移民大多数来之豫、晋、陕三省的中原地区,后来这些移民中的一部分又再向南迁。这些移民的到来,改变了东南和西南地区的人口版图,而他们带去的中原语言文化,拥有强势文明特征,对于本地古越移民自会构成强烈的文化冲击。“豕首”雷神在唐人记载中失去神圣地位,良有以也。

  四、越族雷神信仰的周边

  那么,古越人的雷神信仰是否可能传播到日本呢?

  今天通过考古研究我们知道,上古古越地区稻作文化曾经非常发达。百越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水稻文化的起源中心。BC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 普遍发现大量稻谷和谷壳、稻杆、稻叶混在一起形成的堆积层, 平均厚度约一厘米。经鉴定, 这些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的釉亚种中晚稻水稻。而从河姆渡遗址稻谷情况来分析, 它不是最早的农业, 因为它具有很明显的进步性, 它已经远离野生种而与现代栽培稻接近, 已远非处于萌芽状态, 所以不能把它当作最原始的农业, 在它以前, 还应当有一个漫长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据统计, 在百越所分布的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 迄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水稻文化遗址达85处之多。从新石器时代起至秦汉时期,北方汉族人民学习百越水稻技术和经验而在北方发展水稻生产并选择了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较高的水稻作为北方重要的种植对象之一。秦汉以后, 水稻在北方的种植更加增多,在北方成为仅次于麦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并且在北方许多地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水稻生产传统体系。百越的稻作文化也传入日本。尽管关于东传路线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不一。实际上日本四面环海, 百越稻作文化飘洋过海不会只是单一路线,也不会只是单一批次,最可能的是多路线、多批次地进入。大陆的百越先民熟习水性、善于操舟泛海,一如日本学者佐佐木高明所说“ 这些居住于沿海附近, 使用舟揖, 进行鱼捞并且有几何印纹陶文化的水田稻作民们, 对于横渡东海的栽培型稻作的传播, 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佐佐木高明《日本稻作的形成》,载《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

  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的是青铜文化,特别是铜鼓文化。早在殷商时期,古越人就懂得用当地的铜矿资源,创造出青铜文化。他们生产的一个重要青铜制品,是铜鼓。这些铜鼓中,很多都与雷神信仰相关。文山壮族出土的诸多铜鼓与传世铜鼓,鼓面中心都刻有太阳和光线,象征十二个月。而对太阳的崇拜又与雷神崇拜联系。壮学先驱者徐松石著《粤江流域人民史》上说:“相传雷应十二方位。这与铜鼓表面中心所列十二芒的太阳,和铜鼓原始形式的十二圆圈,意义相合。”很多铜鼓上刻蟾蜍,也被认为是雷神的象征。徐松石分析:“蛙鸣象鼓,而且蛙鸣便有霖雨。铜鼓面上有蛙,也深意存于其中。”铜鼓上面的“人形鸟”即是雷神。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越人认为雷神口像鸟喙、身像鸡形。邱北县两个崖画点就与铜鼓相似的“人形鸟”图像,就是雷神的象征。古时壮人锄地或插秧或收割,每有一人击鼓,而满坡遍峒的人伴着他的鼓韵节奏,一面歌唱,一面劳作。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农者每眷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这幅伴铜鼓而耕作的图景,不仅仅是描绘生产场面,同时也是描绘通过鼓声祈祷雷神保佑丰收的信仰之体现。

  我们知道,稻作文化的东传,不会仅仅是生产方式的传播,与这一生产方式共同产生的相关习俗与信仰,也一定会一同被古越移民带到日本。以水稻农耕为经济基础的日本弥生时代文化, 应当包含很多来自大陆百越地区的文化因子。从这一意义上说,古越雷神信仰传播到日本是完全可能的。

  五、贺茂雷神信仰的中国解读

  以上对中国古代越文化的发展做了一个短小的追述。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背景来解读一下流镝马起源谭。考虑到古越存在的“豕首”的雷神形象,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可能的联系。那么,祭祀雷神为什么要骑马呢?我以为这与“豕首鳞身”的“鳞身”有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鳞身”常常就是龙身。史料记载伏羲的外貌特征就是 “人首鳞身”。通过图片我们会看到,“鳞身”就是龙身。马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一直被与龙对举,并有互相转化的关系。《十节記》白马逸文提到:“马性以白为本,天有白龙,地有白马。”而《大戴礼记•五帝德》则云:“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论衡•龙虚》讲:“龙之象,马首蛇身”,龙的形象就有取之于马的部分。在古代,马与龙经常是被并提的。《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后汉书•马援传》说:“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更为重要的是马与龙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周礼》夏官司马下:“马八尺以上为龙”。《法苑珠林》十一“六道篇”:“屈支国东城北祠前有大龙池,诸龙易型交合牝马,遂生龙驹之子。方乃训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北游录•记闻上》:“马邑县西北十里,洪涛山下,有水一泓……人传池中有二龙,时化为马。一骊一黄。”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流镝马的走马和头戴猪首一样,是对于“豕首鳞身”的雷神的模拟。

  最后是“马系铃”的解释。我认为系于马上的铃铛,应当与古越的铜鼓文化有关。与铜铃形态最为接近的是铜铎。这是弥生时代日本历史的又一个谜。一如屈大均《广东新语》所记载的那样,古越族的遗俗中,农事中经常伴有铜鼓。我以为这幅伴铜鼓而耕作的图景有通过鼓声祈祷雷神保佑丰收的层面。而“马系铃”的铃声,与铜鼓的作用是一致的。

  与上述讨论相关,关于贺茂神社,还有两个可能的研究思路。

  其一,是贺茂与出云的关系。有关贺茂神社的起源,《元亨释书》释行圆传记中保存了另一个版本:

  昔城北出云路有小女,临鸭川浣衣。一箭沿流而女取见之。鸭羽加筈。女携还家插簷牙。已而女娠产男,父母问其夫,女云无,父母以为匿不言。儿三岁时,父母议以为有母岂有无父之儿哉,于时神魂尊具酒膳,宴里父,令儿取杯……置簷上鸭箭所……相议曰:是箭属鸭羽,宜姓此儿为贺茂氏。

  按照这一记载,贺茂别雷神的母族,又可能是出云氏。我们知道在律令时代贺茂神社边上就有出云乡。梅原猛曾经在《京都新闻》写文章谈到过,贺茂与出云总是连在一起。1996年,在出云发现了39个铜铎。人们没有办法解释,在古坟时代之前忽然消失的青铜器,为什么会在出云大量出土?意味深长的是,发现这些铜铎的具体地点,正是加茂岩仓遗迹。不可思议的是,在神庭荒谷遗迹处出土了十二把带有“×”标记的铜剑。这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古代越族的雷应十二方位的传说。

  其二,是贺茂与稻荷神社的关系。有关贺茂神社的起源,还有一个版本是《秦氏本系帐》中的记载:

  初,秦氏女子出葛野河干濯衣裳时,有一矢自上流下,女子取之,还来刺置于户上,于是女子夫妊,既而生男子也,父母怪之责问,爰女子答曰:不知。再三诘问,虽经岁月,遂云不知。父母以谓,虽然,无夫而无生子之理也。我家往来近亲眷族邻里乡党之中,其夫应在。因兹办备大飨,召集诸人,令彼兒执盅,祖父母命云:父止思人,尔可献之。于时此儿不指众人,仰观行指户上之矢,即为雷公柝破屋栋,升天而去。故鸭上社号别雷神,鸭下社号御祖神也。户上矢者,松尾大明神是也。是以秦氏奉祭三所大明神,而鸭氏人为秦氏之聟也。秦氏爱聟以鸭祭让与之。故今鸭氏为祢宜奉祭,此其缘也。鸭祭之日,枫山之葵插头,当日早朝,松尾社司等令赍插头料,参侯内藏寮,祭使既来置枫山葵于庭中,诏户申,使等各插头出立,祢宜祝等赐禄物,又走马近卫二捧谢币与祢宜祝,具参松尾神社,是乃父母子爱之意,芬芳永存之心也。

  这里有牵涉到贺茂神社与秦氏的关系。《释日本纪》亦记载,“秦氏大赤帐者,户上矢者松尾大明神是也。松尾大明神者,大山咋神用鸣镝也。”按照这样的记载,稻荷神社的松尾大明神,也是雷神。

  秦氏在古代日本兴修水利,栽种稻子。一如《秦氏本系帐》所记载:“造葛野大堰于天下,谁有此揆。是秦氏率种类所造抅也。昔秦昭王塞堰洪河,通沟浍开田万顷,秦富数倍,所谓郑伯之沃,衣食之源者也。今大井堰样则习彼所造也。”而秦氏所信仰的神为稻荷大神,它的守护神是狐狸。《山城国风土记》记载:“纪伊郡伊奈利社称伊奈利者,秦中家忌寸等远祖伊吕具秦公积稻梁有富裕,仍用饼为的者,化而成白鸟,飞翻居山峰,伊祢奈利生,遂为社名,至其苗裔,悔先过而拔社之木,植家祷祭之。今殖其木苏者得福,殖其木枯者不福。”稻谷的栽种一定和相关的信仰有关,从这里也许可能为日本雷神排出新的谱系。

 

 


分享到:

TAG: 葵祭 雷神信仰 流镝马 祈年 日本

穿夜行衣的猫 未曾谋面 引用 删除 洛洛   /   2010-07-30 23:35:48
小时候打雷的时候
就是雷神在打鼓,闪电是电母。。。
奶奶说
饭粒不能浪费
不然要被雷公打的。。。。

前段时间看了《波西·杰克逊和神火之盗》
讲的是希腊神话里的雷神。。。
子不语风花雪月 引用 删除 刘宗迪   /   2010-07-11 11:56:50
昨天刚在豆瓣上看到日本画家俵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图》,那造型活脱就是从《论衡》中来的嘛。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49128874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93833
  • 日志数: 239
  • 图片数: 8
  • 文件数: 17
  • 建立时间: 2008-12-22
  • 更新时间: 2021-11-0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