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襄等人在福州和厦门的活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20 17:55:44 / 个人分类:民俗学论文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陈锡襄等《歌谣》同人在福州厦门的活动

原北大《歌谣》同仁的南下,大大带动了南方的学术空气,成就了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迅猛发展,辗转各地的新潮学者,成了播种机。学者生活之不幸,成了南方人文学术之大幸。

 

由于时局动荡,张作霖入关以后,到处通缉进步分子,加之北京大学办学经费紧缺,教授工资都难以支付[1],大批教授纷纷离京南下,北大歌谣运动退潮。

1924年秋,北大进修生陈锡襄先期回到福州协和大学,“即想把北大的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考古学会的计划熔而为一,组织大规模的‘闽学会’。”[2]但他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上无组织,下无兵马,没法开展工作。1925年春,董作宾也到该校执教,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这才开始联手具体商讨办会事宜。

他们向国文系借得20元,自捐了10元,便写了些宣言和通告,发向全校师生。共征得50余人报名,居然占了全校三分之一。他们拟了一份宏大而不切实际的计划书,发了些“普通征求表”,还拟出了“风俗调查表”、“歌谣采集范围”、“古物调查表”等,当时曾征到一些物品和图书,准备把公用及私藏的一起拿出来开个展览会,来稿则发到他们自己印行的《石鼓周刊》上,结果“五卅”惨案一爆发,所有计划流产。工作虽然停顿了,但宣传的目的却是达到了,部分学生开始了他们的调查工作,只是成果无法发表。

1926年,大批原北大学者应聘到厦门大学筹组国学研究院,918,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等在厦大国学研究院编辑事务谈话会上,议决组织风俗调查会。

1213,厦大国学研究院召开院会,决定发刊本院周刊,刊载考古、歌谣、风俗宗教及方言方面的研究文章,由风俗调查会成员顾颉刚、容肇祖任编辑主任。

同一天,风俗调查会召开工作讨论会,通过该会章程,商定工作计划,决定“调查风俗从闽南入手,次及福建全省,再次及全国。”“本会收受外间捐赠并购风俗物品,设风俗物品陈列室,作为风俗博物馆之初步。”[3]会上各人先选定研究题目,一切研究所得,将在《国学研究院周刊》上发表。顾颉刚认领的是“厦门的墓碑”[4]

厦大《国学研究院周刊》于192715创刊。该刊有三则启事:一是征求本省家谱。二是收集各地古器物及风俗物品。三是征求海神、土地庙、洛阳桥、朱熹、郑成功、郑和及倭寇的传说、遗迹,并一切实事的记载;歌谣、谜语、急口令及歇后语,儿童故事及游戏;通行于全省或一局部之富有地方性的戏剧及其剧本;苗民之生活状况;各地古迹古物之调查记录。

该刊同期有林幽的《风俗调查计划书》[5],该计划对“风俗是什么”、“调查风俗的三个原因”、“调查的计划”、调查的范围及方法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认为,调查只是研究的预备,“所以调查底范围比风俗自身广”,大凡地理条件、物质生活和社会政治组织等都在搜集的范围,这一认识是对“调查”与“研究”关系的比较精到的阐述。计划书基本上承继了北大风俗调查会的传统,“是我国现代民俗学研究史上较早给风俗明确和完整定义的文章”[6],这些定义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学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厦大《国学研究院周刊》只出了3期,每期都有一些风俗研究的篇目。

除去该刊已经发表的文章外,还有许多作于当时,但未及发表的成果,如顾颉刚在《读李崔二先生文书后》中说:“这一篇文字,还是26号写起的,不幸在厦门大学风潮之中,日受风潮的激荡,到今天(1927330)才写毕。”写文章时还在厦门大学,发文章时则已在中山大学了[7]

顾颉刚等人在厦大的宣传和活动,大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民间文学搜集工作,比如谢云声就说:“当1510月,先生来任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时,蒙他不弃,时常征我关于闽省的民众文学。”[8]吴藻汀也说:“先生以历史家的眼光注意古迹;同时也注意民俗。他到泉州的时候就敦嘱我的挚友刘谷苇先生对于这种——民间传说——努力!”[9]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铁杆会员。

风俗物品搜集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有不俗的成绩,顾颉刚曾说:“我们去的半年之中,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处搜罗的风俗物品也有数百件。但给我们同情的人太少了,我们走了之后,说不定大家以为这是儿戏的举动,把这些东西丢弃在灰堆上了,或者烧了!”[10]顾颉刚们离开之后,这些风俗物品曾在柜子里面锁了3年,后来在一个叫薛澄清的学生的提议下,进行了登录工作[11]

厦大因“陈嘉庚先生营业不佳,百事节缩,遂至百事停顿。”[12]国学研究院也因此断了财源,难以为继,教授们纷纷被校方辞退,风俗调查会也就不了了之。顾颉刚、容肇祖、丁山、罗常培,以及福州的董作宾、陈锡襄等人,都先后转往中山大学。

“厦大风俗调查会存在时间虽不长,但任务、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健全,对福建民俗学调查与研究工作起到了推动和组织作用。”[13]



[1]参见顾潮《顾颉刚年谱》第129页。

[2]陈锡襄《闽学会的经过》,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7期。

[3]《厦大周刊》第169期,19261225

[4]参见顾潮《顾颉刚年谱》第133页。

[5]林幽《风俗调查计划书》,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第1期,192715

[6]陈育伦《对二三十年代福建民俗学运动的回顾》,载《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

[7]顾颉刚《读李崔二先生文书后》,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1112合期。

[8]谢云声《闽歌甲集·自序》,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小丛书

[9]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自序》,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小丛书。

[10]顾颉刚《闽歌甲集·序》。

[11]参见薛澄清《关于编纂古器物和风俗物品的目录的我见》,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9293期合刊。

[12]顾颉刚192722致胡适信,转引自朱正《鲁迅传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13]陈育伦《对二三十年代福建民俗学运动的回顾》。

分享到:

TAG: 陈锡襄 福州 民俗学史 厦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52362
  • 日志数: 74
  • 图片数: 19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6
  • 建立时间: 2008-09-04
  • 更新时间: 2015-04-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