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徐徐

刘秉光:“曹操墓”的真正墓主人是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12 15:28:50 / 个人分类:学者文献

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网络上、电视上、报刊上就没消停过。挺曹派很强硬,反曹派很坚决,双方公开对垒,口诛笔伐,火药味很浓。

曹操死了一千八百多年了,诸如邺城漳水铜雀台西门豹祠等参照物还没走样的时候,那些想修理他、报复他、算计他的人按说早该得手了,还能留他到现在?历经五胡乱华,南北对峙,隋末暴动,五代更迭,没听说谁找到高陵,也没听说谁见过真佛。一个连皇帝都能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乱世英雄,处理个人大事时还能轻易让别人参透?故意留下一个与西门豹祠相近的幌子忽悠人吧,谁知道当时中原地区有多少个西门豹祠?曹操有这份心机。

证据不足,一直是曹操墓的硬伤。冷眼看,曹操墓出土的东西,没有一件能和曹操挂上钩。就连挺曹派最自信的《鲁潜墓志》和魏武王,在众位专家学者的考证下也变得苍白无力,反倒成了曹操墓硬伤中的硬伤。且不论《鲁潜墓志》的真伪,试想,一个没有墓穴的墓志,又如何能确定另一个没有墓志的墓穴呢?仅以出土地点就能下此结论吗?如果《鲁潜墓志》在山东发现的,能认定曹操高陵就在山东吗?找不到鲁潜墓,就别拿墓志当坐标。

关于曹操墓,争议最大的还是魏武王仨字。曹操生前封魏公、魏王,死后谥武王,曹丕称帝后又追封其为魏武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下笔很慎重,分别以魏公操魏王操武王武皇帝来称呼曹操,这段时间内并无魏武王的字样。事实上,曹操当时也确实没有这个四不像的头衔。曹操虽然把汉献帝当傀儡,但他终归没篡汉,始终是汉臣。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断然不会用魏王来称呼死去的曹操。再者,曹操希望死后能得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模式的题言,所以下葬时应称汉武王

此外,曹操墓中那些超标的圭和璧,那块没有前脸的头骨,那件离奇的陶猪圈,那些常所用字样的石牌,那些朝代紊乱的画像石,那些薄葬墓室中不该出现的金银珠宝等等等等,考古队至今仍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歪曲历史,编造故事,永远瞒不过民众的视听,盖不住历史的真相。

毫无疑问,安阳曹操墓决非高陵,魏武王也决非曹操。有人认为曹操墓出土的文物涉嫌造假,笔者不敢苟同,也不能苟同。如果要造假,为何不造的更贴近曹操一些呢?一是一,二是二,应辩证地看问题。否定曹操墓,只是说这座墓的墓主人不是曹操,并不能否定这座无辜的墓,墓应该是真的。

墓主人既然是魏武王,定是个帝王级别的人物,他会是谁呢?历史上,有魏武王称号的仅一人,即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兄姚襄。晋升平元年(357),姚襄被杀,时年二十七岁,前秦皇帝苻生以公礼葬之。晋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建国称帝,追谥姚襄为魏武王(《晋书》)。据头骨骨龄鉴定,墓中的魏武王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姚襄的年龄差别太大。再者,姚襄死了很久以后才封魏武王,姚苌没必要为了放几个铭牌,再去惊扰埋了三十年的姚襄。

既然不是姚襄,那有没有杂牌的魏武王呢?民众的呼声,主要集中在两个历史人物身上,一个是冉魏皇帝冉闵,一个是东魏丞相高欢。这俩人一个生前当过皇帝,一个死后追尊皇帝,而且都和字有关联。笔者考证,冉闵谥武悼天王,也可以称作魏武王,但他死于辽宁朝阳,死时不足三十岁,年龄不合适,应排除;高欢活了五十二岁,死后谥献武王,也可以称作魏武王,但他葬于漳河以北,与曹操墓隔河遥距,也应排除。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别的魏武王呢?按照常规找法,恐怕是找不到了。不过,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三任皇帝石虎(即位前当过魏王,死后谥武帝)的嫌疑非常大。

石虎(295—349),字季龙,羯族,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侄子(一说从弟)。石虎初封魏王,执政后,将国都从襄国(今河北邢台)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历任居摄赵天王、赵天王、赵皇帝。晋永和五年(349)四月,石虎病死。后来,诸子争位,冉闵趁机以魏代赵。冉闵死后,冉魏灭亡,前燕入主黄河流域。晋升平三年(359)二月,前燕皇帝慕容儁梦赵主虎啮其臂,乃发虎墓,求尸不获,购以百金;邺女子李菟知而告之,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慕容儁对石虎的尸体先是蹋而骂之,继而鞭之,投于漳水,尸倚桥柱不流。晋太和五年(370),前秦灭掉前燕,王猛出镇邺城后,将石虎遗骸收而葬之(《资治通鉴》)。

王猛将石虎葬在何处?东明观下,显原陵,还是随便挖个坑埋了呢?笔者忍不住要探究一番。东明观,在邺城东城门。慕容儁既然气得挖了东明观,抛了石虎尸,应该不会在国都东墙跟下留着东明观。再者,王猛为石虎收尸是苻坚的意思,应该不会草草了之。所以,石虎的遗骸最有可能葬在显原陵,因为这里原本就是石虎的虚冢。当年,慕容儁挖开显原陵,没发现石虎的尸体,气得一阵打砸,没封墓门就走了,此后一直门户大开。那么,显原陵会在哪里呢?晋太和四年(369)十一月,慕容垂的一次避难,竟帮笔者解开了这个迷。

《资治通鉴》称,慕容垂受到排挤,想去龙城(今辽宁朝阳)发展,结果在范阳(今北京西南)遭遇慕容强的骑兵追杀,于是傍南山复还邺,沿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山谷小路往南跑,最后隐于赵之显原陵,也就是石虎的虚冢,不久西奔关中。从逃亡路线看,显原陵靠近太行山脉,应该在邺城之西;从战略防御看,慕容垂应该避免前有漳河,后有追兵,显原陵应在漳河之南;从背叛倾向看,慕容垂早已准备投奔前秦,应该提前越过漳河这道障碍。此外,《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的显原陵,在故邺城西,石虎虚葬处也可以佐证。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显原陵应在太行山脉北,邺城西,漳河南,也就是今河南安阳县安丰乡一带。

那么,安阳曹操墓会不会就是显原陵呢?魏武王会不会就是石虎呢?笔者通过查阅史料,结合出土文物和墓室特征的分析,大胆而严谨地推断:石虎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魏武王,但极有可能就是安阳西高穴墓的真正墓主人。笔者之所以敢这样说,敢拿石虎和曹操PK,依据颇多,下面逐一论证。

一,石虎是员猛将。《晋书》称石虎勇冠当时。二十年来,石虎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克殄十有三州,是名副其实的成大赵之业者。此外,石虎的养孙冉闵是他一手带大的,冉闵勇力绝人,作战时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晋书》)的本领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石虎手把手传授的。有其徒,必有其师。所以说,安阳墓室石牌上提到的大戟短矛等兵器,石虎是非常精通的。曹操虽然才力绝人,也有几把上等宝剑,但除了割须弃袍割发代首梦中杀人外,没怎么派上用场。

二,石虎喜欢打猎。《晋书》称石虎性既好猎,而且有一个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养兽万里的猎场。执政后期,石虎更是游猎无度,昔日的兵器也就成了常所用猎具。石虎晚年身体发福,骑马不便,于是造格兽车四十乘,站在车上挌杀群兽。文中的,应该是,或者说以虎为主。因字犯李渊之父李虎,所以《晋书》中改为。石虎说的兽者,朕也,应为虎者,朕也。曹操虽然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但没有与猛虎挌斗的史料记载,最大的猎绩不过是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石虎遭遇鞭尸。石虎死了十年,尸体竟僵而不腐,如果没被挖出来,说不定能化作木乃伊。慕容儁掘坟,是因为梦见石虎张着大嘴啮其臂,所以才气得亲自尸,继而鞭尸。挥鞭时,慕容儁应该会照顾一下石虎的嘴巴,估计脸是没了。墓室中男性头骨只有后脑勺和头盖骨,已经没有脸了,与石虎遭鞭尸的史料恰好吻合。再者,石虎死时五十五岁,由于生前营养良好,又做过防腐处理,经过十一年的暴晒,泡在水里的躯干部分虽然散架了,但头骨尚在,骨龄鉴定应该在六十岁左右。曹操寿终正寝,下葬时身体是完整的,即使遭到破坏,不可能只剩下部分头骨和两颗牙齿,其他部分应该散落墓中。

四,石虎喜欢养猪。墓室中出土了很多陶器,其中有一件很让人意外——陶猪圈。对于这件随葬品,众说纷纭。支持的,说这是事死如事生的葬俗;反对的,说帝王陵里不该有这东西;爆料的,说墓主人是个养猪大户。在历史上,刘昱曾于耀灵殿上养驴数十头,所自乘马,养于御床侧(《宋书》),而石虎却喜欢养猪。据《晋书》记载,石虎杀掉太子石宣后,又洿其东宫,养猪牛。可见,石虎不仅养猪,而且把猪养进了东宫,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养猪大户。石虎未必会制作陶器,但他统治下的中原地区制陶业发达,搞些个陶猪圈不难,谁让他喜欢呢。搞文学,搞音乐,曹操是把好手;养猪,养牛,曹操是外行。

五,石虎疯狂盗墓。历史上参与盗墓的帝王不少,曹操和石虎榜上有名。曹操盗墓,主要是为了解决军队经费;石虎盗墓,则完全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晋书》称石虎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只要是知名人物,不管是政界精英,还是千古一帝,格勿论。赵简子墓挖了一个月,不可发而止;秦始皇冢虽然难挖,但仍能取铜柱铸以为器。再者,曹操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墓室中断然不会出现金、银、玛瑙、翡翠等物;石虎穷骄极侈,生前拥有,死了也要占有,如果他能从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中挖到东汉五铢钱、周代画像石等等,下葬时多半会二次使用。

六,石虎能执圭璧。墓室中出土了石圭和石璧,圭璧合一,是墓主人帝王身份的象征。圭,是一种礼器,分为镇圭(一尺二寸,天子执)、桓圭(九寸,公执)、信圭(七寸,侯执)、躬圭(五寸,伯执)等多种规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不可篡越。按东汉度量衡,一尺不超过23.75厘米,一尺二寸也不会超过28.5厘米,而墓室中的石圭长28.9厘米(一说29厘米),显然不是东汉晚期之物。此圭上部尖首(喻为天下至尊),中部有圆孔(喻为不偏不倚),是天子所执之镇圭。曹操虽然霸道,但生前最高头衔为魏王,没有资格用此圭,再说当时也没有这么大的圭。石虎执政于魏晋时期,又当过皇帝,即便此圭是盗墓所得,他也可以大胆使用。此外,史料中有石虎遣使致祭,沈璧于河(《晋书》)的记载,曹操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七,石虎喜欢石器。石勒是羯族人,最初连个姓也没有,名字只一个匐字。后来,石勒率十八骑入了汲桑团伙,汲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晋书》),石虎也因此有了石姓。因为姓石,石虎对石器非常喜欢,甚至说过石者,朕也(《太平寰宇》)。此外,《邺中记》记载石虎建石室、石床,显阳殿后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沟水注之,室中临池,上有石床。石虎洗完鸳鸯浴,往石床上一躺,倒也快活。古人均留长发,石床不怕水,但枕头未必不怕水,所以布料枕头不好用,最好还是防水石枕,于是慰项石成为石虎常所用石器。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以后的圭多为玉质,石虎喜欢石器,应该也喜欢石质的圭璧。

八,石虎崇尚佛教。羯族人信奉胡天,最初对佛教不感兴趣。后赵开始信佛,始于石勒,因于佛图澄。《晋书》称佛图澄是天竺人,为宣扬佛法找到石勒。石勒起初不信,经过几次验证后益信之,称帝后敬澄弥笃。石虎即位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甚至到了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其太子诸公五日一朝的佞佛地步,以此谄谀取悦佛祖。古代僧人普遍坐西朝东下葬,石虎也一定会虔诚效仿。实冢东明观,石虎选在了邺城东城门;虚冢显原陵,也应该是坐西朝东,同时也朝着东明观。曹操是汉人,且一直对江南虎视眈眈,不管是按民族传统,还是未竟事业,下葬时都应当坐北朝南。

九,石虎建有虚冢。文献记载,石虎下葬时有一虚一实两座墓,显原陵为虚冢,东明观下为真坟。但凡虚冢,墓主人不在,棺椁自然也不在。曹操墓既没有棺椁,也没有停放棺椁的台面,这与曹操死后有梓宫不符。如果墓室中曾有棺椁,至少会留下痕迹或者碎片,而曹操墓却出奇的干净和空旷。虚冢虽虚,但总要放些象征墓主人的东西。石虎,字季龙,下葬时应该会放一些石虎之类的雕刻品代替自己。此外,虚冢的档次要远低于真坟,里面的东西也多为真坟剩下之物,不够的就用一些石牌写上字代替。胡粉二斤黄豆一斤等石牌,以及朝代紊乱的画像石下脚料,均可以表明曹操墓是一座虚冢。

十,石虎最后称号。石虎从魏王篡权,称天王,称皇帝,谥武帝。当然,这只是在后赵。离开了后赵,谁还承认他这个皇帝?在五胡纷争时期,民族与民族之间,特别是胡人和汉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打压。北魏称东晋为僣晋,称南朝皇帝为岛夷(《魏书》);冉闵辱骂慕容儁为夷狄,慕容儁蔑视冉闵为奴仆下才,后来也只是追谥他为武悼天王(《晋书》),汉人瞧不起胡人,胡人也瞧不起汉人。作为一个汉人,王猛是不会对臭名昭著的羯族皇帝石虎很客气的,刻意给他弄一个四不像的魏武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石虎讳胡,也讳虎,王猛故意在其长柄兵器上刻上挌虎二字,不正是讽刺他咎由自取吗?

十一,石虎魂锁深墓常山圭璧应真人,啮臂无端入梦真。东苑鞭尸谁指认,后宫犹有石家嫔(《全史宫词》)。诗中提到了三个人,一个是慕容儁,一个是石虎,一个是促成慕容儁鞭打石虎尸体的李菟。李菟初为石虎的宫嫔,后因后赵、冉魏相继亡国,又成为慕容儁的宫嫔。慕容儁死后,李菟无依无靠,便宅居于后宫的冷清角落。前燕灭亡后,苻坚以李菟无状,无少长悉坑之(《御览·五百四十九》)。后赵建武四年(345),李菟入宫时不满二十岁,到前秦建元六年(370)被杀,活了四十有余。想到石虎无人陪葬,想到李菟曾是石虎的宫嫔,苻坚让王猛将李菟挖出来放入显原陵,也属正常的人道主义。

王猛以为,把墓口封死,把地面还原,石虎从此也就会销声匿迹了。谁曾想,一千六百年后,显原陵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曹操墓的考古骚乱,举国哗然,万民受骗。一个与曹操没有任何瓜葛的陵墓,干嘛硬要给它戴上顶曹操墓的帽子呢?甚至成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利益之争,学术之争,功名之争;真假之辩,掺假之辩,造假之辩,是耶?非耶?尊重历史吧!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石公是曹公,甚荒唐!不知道那只仅剩下两颗牙齿的石老虎,是不是周老虎的对手?

 

 

资料来源:

曹操墓的真正墓主人是谁?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5128899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