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慧]钟敬文先生的民间艺术观(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3-16 23:56:28 / 个人分类:钟敬文师

四、民间艺术有艺术的生命力和多重价值

对民间艺术的艺术生命特质和多重价值的阐发,构成了钟先生民间艺术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前文提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者已开始谈论民间艺术。但是,在钟先生初涉民间艺术研究领地的时候,民间艺术常常被贴上粗俗落后的标签,在学术研究上还需要开荒。钟先生的初期工作之一,是经常撰文或发表讲话,指出民间艺术的独有生命力,阐发民间艺术研究的学术价值。在《关于民间艺术》中,钟先生指出:

在内容上,或形式上,民间艺术,在今日有教养的学者和艺术家面前,或不免要受到若干指责。……

但是,我们不能不稍替它做点可能的申辩,……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正如民众一般的生活的素朴、粗简一样,他们的艺术,也大抵是素朴、粗简的——一般缺少比较复杂的思想和细腻的情绪;也没有那炫耀奇巧的结构和富丽的修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民众是生活着的,他们有挣扎,也有成功;有幻想,也有失望;他们有狂欢,也有微笑;有哀愁,也有怨悱。他们象我们一样活着,且比我们生活得更壮健些。因此,他们所产生和爱赏的艺术,也是富有活气的!

同样的主张在《被闲却的民间艺术》中被进一步强调,并有更精粹的表述:

我们不能够忽略了一个重要之点,即他们(指民众——引者注)原是和我们同样地经营着社会生活的人,他们有充实的生活,同时也具有这种生活的实感。他们的许多艺术,便是他们生活实感的形象表现。在那里,有着他们生活的喜悦和烦恼,在那里,有着他们智慧的传统和创造。简单地说,和我们一样,在民众,艺术也是一种生命的花——美丽的,但同时还是实用的花!

  在一般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采取漠视或贬斥态度的时候,钟先生却站在民众的立场,对之予以同情的理解,在他看来,民间艺术在民众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是他们生活实感的形象表现,其艺术虽然素朴,但并不低劣,也是美丽的”“生命的花[] 这类思想在他后来的著述中被不断强调、反复阐发,构成了钟先生民间艺术观的重要内容。1997年,他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出版嘉奖会上发表讲话,依然说:“(文学艺术)与那些制度、技术制作等一样,为人民生活所迫切需要,尽着使他们的生活顺利进行,以及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和快乐的作用。吾侪肩负千秋业》)1994年,在《中国民居漫话》一文中,他曾以民居在人民生活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性质为例,对民间艺术的实用性、审美特性以及其他特性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为我们理解钟先生的艺术观提供了很好的个案:

首先,民居是一种为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人工产物,……它的作用是住人,是为人们生活的安全、舒适效劳的。因此,它是一种最实用的文化(此外还有衣服、食物、交通等),任何人群都不能缺少的。……

其次,民居既是一种实用的文化产物,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的文化产物(或者说,多少带有一定审美意味的文化产物)。……因为,它在形体的构成和材料的选择、安排等方面,制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遵循了某些美学的法则(这种法则,大都是从传统的民居建造沿袭下来的,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出自某些制作者匠心的运用)。例如蒙古包,……不管它的内部安排怎样,单就它的外形看,它那四周圆形和穹形的屋顶,不是就给观者一种美的感受么?——特别在把它放在大草原和蓝空的背景之中去看,更是如此。……

不过,钟先生所认识到的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只限于实用美丽,而是从多种视角,看到了民间艺术的多重价值。例如在上文谈到民居时,他还特别强调了民居具有伦理性、宗教性以及阶级性。此外,钟先生还站在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建设者等不同的立场,强调民间艺术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教育作用[] 及其对民族新文化建设的意义。例如,他认为,民间艺术无疑是一宗重要的资料比起文书或古器物来,至少是一宗更丰富的资料敏慧而勤劳的研究家,不难用科学的各种考察方法,从朦胧中透过去,而窥见那远古历史的真实(《被闲却的民间艺术》;民间传统的文艺,是文化史资料的一个构成部分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教养,不但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好的文学家,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教养来说,也是有缺陷的(《民族传统文艺的巨大作用》);民间文艺对于创造时代的新文学和新艺术具有滋养的作用(《民族传统文艺的巨大作用》),等等。他这一部分的论述很多,也与其对于民间文学和民俗的价值和功用的诸多论述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生活文化的关联中考察民间艺术

像看待其他各种民俗事象一样,对于民间艺术,钟先生从来不是把它视作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始终强调要在与生活的关联中来认识它。在1937年发表的《<民间艺术专号>序言》中,他指出,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生活文化、社会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特别是民众的艺术,和别的文化还保持着一种深切的关系,甚至是在一种未分化的状态中。它和宗教现象、伦理现象、语言现象,甚至于和生产现象、法律现象等分不清关系

这样的观点在他有关民间艺术论述的诸多文章中都有大同小异的表述。例如,民间艺术与民众的实际生活相应”、(《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区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问题》)在许多场合,民间艺术的活动或出现,不仅跟其他民俗事象联结在一起,它往往还是许多民俗事象的载体,是附着物。(《关于民俗艺术》)在谈到民间艺术中的某一文类时,这一观点也仍然一以贯之。例如,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人们的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文化方面,构成一个地区完整的文化整体面貌,它并不是孤立的东西。(《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问题》)民居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它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它也是跟社会各种文化——物质的、精神的各种文化密切相关的。(《中国民居漫话》)

我们指出钟先生强调在生活文化的关联中理解和考察民间艺术,是要指出钟先生的理论方法。他是用民俗学的现代科学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的,这样他就能发现民间艺术的社会本质,指出调查它和提取它的路径。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民俗被界定为一个民族或国家中的人民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而民间文艺作为这种生活文化的构成因素,必须要在与文化整体的关联中才能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认识它。这一观念,同美国民俗学界1960年代末以来逐渐盛行的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在语境中研究民俗的主张不谋而合。[] 而在国内民俗学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表演理论、反思人类学、后现代史学等西方学术话语的影响,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也出现了由关注民俗事象向关注语境中的民俗的转变,[] 学者们纷纷强调田野调查,强调在田野中观察民俗生活、民俗表演的情境、民俗表演的人际互动、民俗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等等,呈现出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取向。[] 对照这一范式转变的学术背景,重新认识钟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不难发见先生学说的原创性和前瞻性。

 

六、开展民间艺术的搜集和研究工作

在积极肯定民间艺术的本质和价值的基础上,钟先生热情地号召对民间艺术开展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并认为这不仅是民俗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呢?这里,钟先生很早就表现出了一位学术指导者和学科规划师的远大目光。1934193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钟先生即提出: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工作是不容我们等闲看待的,而对之履行应尽的义务应当分为两步工作:

第一步,是搜集和观察。

……对于前者,即民间的绘画、雕刻、建筑、装饰等。我们当把那些实物搜集起来,至少也须把它模写或摄影下来,然后给予详确的记述或说明。对于后者,即诗歌(歌谣)、音乐、跳舞,大抵仅能就眼睛所见的和耳朵所闻的给予以详实的记录——其中,像跳舞也可以摄影、模写。又对于歌谣和音乐,如果做得到的话,最好并采用录音的办法。

第二步,是整理和研究。

……我们得进一步把所搜集得的,记录了的东西,给以有条理的整顿,即依它们的性质形态或功能等,加以排比、分类。……当然要更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细密的探究。最后,谨慎地做出可靠的结论,去供献于国内的以至世界的学术界。……(《被闲却的民间艺术》)

19391940年,应和着抗战时期社会上迅速高涨的对于民间艺术的热情,钟先生特别撰写了《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高屋建瓴地指出:当前对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应当及时抓住好的机运,重点对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

1.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条件,它对于社会文化的反作用;

2.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及彼此间的联系性、统一性等;

3.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的客观评价,它可能作用于抗战建国过程中的群众教育及伟大的新艺术创造的一定程度。(《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 

文章进一步指出:民间艺术的探究可以分作三个步骤:

第一,是广泛地科学地搜集各种现存的民间艺术品——有些有原制品可以搜集,有些须用文字或别的符号去记录,还有些则须给以复写或摄影;

第二,是用科学的方法给以整理——鉴别真伪及加以序次、分类、注释等;

第三,是用适切的方法探究而作出结论——观点的正确,态度的谨严,技术的适当、灵活,都是从事这阶段工作的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该文还指出:搜集歌谣时要连歌调、产生或传播的社会背景等一起搜集。文章最后还倡议全国应该成立一个民间艺术研究的总会,而各地或性质上有关系的机关团体成立分会。这些建议至今看来依然是真知灼见。直到耄耋之年,钟先生依然在为推进民间艺术研究工作做出类似的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1984年他与张紫晨合写的《祝贺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年会》)。

 

总体而言,尽管钟先生始终未曾明确提出过民间艺术学学科的概念——在他看来,民间艺术始终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见前文),同时也是艺术学和艺术史的资料(《关于民间艺术》)——但从他的上述倡议来看,他的胸中显然很早就产生了建设相关学问的比较系统化的构想,这些倡导、构想连同他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编辑专刊、举办展览会等实践一道,不仅开启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之路、不断推进着它的建设,而且也为今天建立起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民间艺术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钟先生无愧是中国民间艺术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发表于《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11辑(20136月)后收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379-394页。

 


TAG: 价值 民间 生命力 艺术

引用 删除 岁月   /   2017-03-27 11:52:59
杨教授您好:一直以来关注您对女娲文化的研究,女娲文化传人隐修40多年,于2015年出山。如果您看到这条信息,可以给你联系,您可以了解一下正宗的女娲文化。我手机号13066028997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7-03-17 02:41:50
辛勤耕作者自有其乐!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杨利慧

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1193
  • 日志数: 55
  • 图片数: 5
  • 建立时间: 2009-01-10
  • 更新时间: 2017-04-0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