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台湾纪行】消灾解厄“钻轿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6 22:48:25 / 个人分类:田野札记

查看( 2065 ) / 评论( 17 )

  4月18日,我们随同大甲妈绕境进香的队伍来到云林县西螺古镇,当晚大甲妈将在西螺福兴宫驻驾。

  下午五点半,在我们进入西螺延平老街时,正赶上福兴宫的妈祖“太平妈”出宫前去迎接大甲妈,一路上人们纷纷趴在路面上,从太平妈的神轿下钻过,这就是台湾民俗钻轿底”。我们同行的各位也纷纷加入到“钻轿底”的行列中,我忙着抓拍这难得的场景,却错过了亲身尝试的机会。

  从网上查到对于“钻轿底”习俗的一段介绍:

  参与的信众都希望祈求妈祖保佑,很多信众争钻“神轿”轿底。台湾文史工作者雷养德说,根据台湾民俗,“钻轿底可消灾解厄,求报马仔的红丝线可求姻缘,触摸执士队文昌笔可保佑考运顺利,拿到妈祖停驾的压轿金可保出入平安”。

  20日晚在垦丁入住宾馆后,见到当天的《联合报》,上面报道说:18日深夜大甲妈驻驾西螺古镇,小镇彻夜疯狂;19日晚大甲妈抵达新港时,万人争相钻轿底,深夜在奉天宫安座时,人潮汹涌,竟把庙门给挤掉下来。


05

05

09

09

10

10

17

17

18

18

TAG: 妈祖 民间信仰 台湾 叶涛 钻轿底

笛威辛亢的个人空间 笛威辛亢 发布于2010-05-06 23:07:30
叶老师一出,必有大片啊。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5-07 08:11:20
请问,太平妈和大甲妈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太平妈迎接大甲妈,路人要钻太平妈的轿,而不钻大甲妈的轿?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5-07 09:08:54
谈到台湾妈祖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分香”问题,妈祖庙宇之间的关系则存在“开基庙”和“分灵庙”两种。
以大甲镇澜宫为例更容易说明这个问题。
过去,大甲镇澜宫绕境进香的目的地是北港朝天宫,北港朝天宫是台湾最早的妈祖庙。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一位名为树壁的和尚从湄州岛妈祖祖庙,请了一尊妈祖神像到台湾云林县的北港镇,当地漳州、泉州籍的居民筹资兴建了“北港朝天宫”祭拜来自湄州祖庙的神像。因为这座妈祖庙规模大、建庙时间早、又是直接从祖庙请来的,所以在岛内的地位很高,被称作是“开基庙”。
后来,台湾岛内凡有新的妈祖庙建立,就要回朝天宫“分香”。所谓“分香”,就是新庙到老庙的香炉里分一些香灰出来,放到新庙的香炉里,同时从老庙里请一座妈祖神像,供奉在新庙里。信众们相信,只有经过分香的仪式,新庙里的妈祖才会具有神力。相对于于“开基庙”而言,新庙被称为“分灵庙”。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5-07 09:16:59
大甲镇澜宫属于北港朝天宫的分灵庙。过去,镇澜宫有直接回大陆湄洲岛谒祖进香的传统,后来日本侵占台湾之后,航路不畅,便将绕境进香的目的地改为北港朝天宫。大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澜宫回朝天宫进香时,受到慢待,一气之下,便将绕境进香的目的地改为新港奉天宫。
新港奉天宫的妈祖也称作是“开台妈祖”,这要从奉天宫和北港朝天宫的关系说起。北港朝天宫历史上曾经遭遇洪水灾害,庙内文物被洪水冲散,其中的一尊妈祖神像被冲到河对岸现在奉天宫的位置,洪水过后,新港的民众便修建了奉天宫供奉这尊来自朝天宫的妈祖。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5-07 09:21:49
这些关系网络是不是跟祭祀圈的划分也有关系?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5-07 09:25:09
至于镇澜宫的大甲妈与西螺福兴宫的太平妈之间有何关系,我当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他们之间不存在分香的关系。
大甲妈的绕境进香今年总共要经过100多座宫庙(并不都是妈祖庙),到达驻驾的宫庙时(驻驾都在妈祖庙),作为主人的驻驾宫庙的妈祖都要到自己的边境去迎接大甲妈。我想,这应该是宾主之间的一个基本礼节吧。
至于“钻轿底”,作为一种仪式,应该是所有神灵的轿底都有消灾解厄的功力(我的臆测,没有仔细调查过)。我们一行大陆学者这次没有机会去钻大甲妈的轿底,到西螺时,正赶上太平妈出迎,当地街上的民众纷纷钻轿底,我们便也钻了。我相信,大甲妈的轿底钻的人更多,看《联合报》的报道,大甲妈到达新港时,有万人钻轿底,盛况可以想见。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5-07 09:45:21

QUOTE: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5-7 09:21 发表
这些关系网络是不是跟祭祀圈的划分也有关系?
祭祀圈和信仰圈是被大陆学者误用最多的两个概念。
按照林美容的解释,祭祀圈是“结合不同层次的地方性人群之义务性的共同祭祀组织”,而信仰圈“是在祭祀圈提供的基础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人群之志愿性的宗教组织”。
首先,这两个概念是社会组织概念,而不是指区域性的空间概念。其次,祭祀圈和信仰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递进性组织概念,“义务性”、“志愿性”等界定是我们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必要前提。
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我们当然可以根据字面意思做想当然的解释(许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在学术论著中使用固有的概念,那就必须正确理解并尊重这些概念的本意。
这两个概念的学术背景,正与我们这次在台湾考察的大甲妈绕境进香有关。关于这两个概念的经典型研究论文,一篇是施振民的《祭祀圈与社会组织——彰化平原聚落发展模式的探讨》(发表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期,1973年),另一篇是林美容的《彰化妈祖的信仰圈》(发表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八期,1988年),两篇文章所依据的田野资料都来自于对彰化平原妈祖信仰的调研,也正是大甲妈绕境的范围。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5-07 09:56:45
顺便做个小广告。
我正在编选一本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论文选,其中就收录了上述施振民和林美容的两篇文章。论文集《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论文选》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
大陆出版的林美容《妈祖信仰与汉人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也值得认真读。
对于祭祀圈和信仰圈的研究,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陆学者郑振满等也曾借用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史料予以修正。台湾中研院民族学所张珣研究员曾对信仰圈的理论有过十分精辟的批评,可惜的是,张珣的论著大陆一直没有在大陆出版。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恩施土家 发布于2010-05-07 10:42:56
学习了,谢谢施老师提出的问题,又让叶老师提供了这么多学术信息!
笛威辛亢的个人空间 笛威辛亢 发布于2010-05-07 10:45:13
天壤之别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5-07 11:17:02
确实是,过去只看到这么个名词,以及大陆学者对此一名词的引用,还没读到该名词的原始出处,也就只能想当然地根据字面意思理解“祭祀圈”与“信仰圈”。
学习了。
时光都去哪儿了 朱小宝 发布于2010-05-07 11:39:51
回复 1# 的帖子
别样的膜拜,表达崇敬和拜服之心吧。轿子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其柔韧性~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84976
  • 日志数: 233
  • 图片数: 125
  • 文件数: 47
  • 书签数: 10
  • 建立时间: 2008-09-12
  • 更新时间: 2023-03-1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