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家张清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15 23:11:21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民俗学家张清水

刘坚南

张清水,原名景优。1902年出生于翁源县李村。父亲张厚初、伯父张晓初均是清末秀才,毕生以授学为业。清水在这“书香之家”的熏陶下,自幼喜欢请父母及屋中长老讲古,如痴如醉常至深夜。由于他勤奋好学,于1924年考入广州市广东大学(后为中山大学)预科就读。

在中大读书时,开始接近进步师生,阅读进步书籍,与徐尚同、李心钧、李德厚等同学,组织“翁源留省学会”,创办了《燃犀》刊物,内容着重:正视社会现实;抨击翁源的封建恶劣势力;呼吁官吏们须清正廉洁;严禁吹、赌、嫖不良习气。在此时期,清水还对民间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入了顾颉刚、容肇祖、钟敬文创导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常常在课余时间进行民间文学的搜集和创作。1927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民间故事集《海龙王的女儿》,该书由历史学家、教授顾颉刚题署,民俗学家容肇祖、赵景深写序。罗香林、谷凤田、林培庐、王先献等民俗专家撰文在中山大学《民俗周刊》和广州各大报纸上加以评介,有一定的影响,为读者所喜爱(该书始售每册三角,继改四角,畅销城乡各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采取镇压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广州。清水因常常参加集会游行,写激进文章,被广州市警察厅作清共对象抓入监狱坐牢三个月,后因证据不足,加之学院出面担保,方始释放。

1930年,清水在翁源蓝李石背宽公小学任教。课余,仍潜心于民间传说的搜集、编写,同年出版了《伯公衣》、《狗耕田的故事》、《新年风俗法》民间故事集。1931年在青山乡中兴社创办私立学校,设古文专修班,着重讲授古典文学。邻乡学子慕名上门求学者,滔滔不绝。次年出版了民间传说集《 瓜麻的故事》、《孟娥郎叫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生活所迫,1933年春,民办翁大公路开辟竣工后,清水出任翁大公路“生民行车公司”新江车站站长。但在极为繁忙琐碎的事务中,他仍利用工余时间,与学门弟子刘克刚、官世科一起,深入乡村,走访名胜古迹,搜集了翁源、英德、曲江、连平各地的民间神话传说,并合编出版了《魔术师》民间故事集。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据《清水民间故事集介绍》说:一个孩子读了这本书,会见了编者,扯着他父亲的衫角道:“爸!这是写魔术师的先生么?”“先生!我狠爱读它。”另一个已有孩子而不会讲故事的父亲道:“先生!救救我,救救我的孩子!”反映了读者对民间文学的需求。同年,他自己编写了《太阳和月亮》民间神话故事集。该书由浙江绍兴民间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书坊出售,并由文学家、中国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的周作人,民俗学家、教授赵景深、钟敬文、罗香林写序。钟敬文(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序文中写道:“这册《太阳和月亮》,是现在许多同性质的出版品中底典型的书物,但至少,我总觉得它所收集的材料,是非常地有益于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科学底研攻探讨的。”“他对民俗学底资料底汇集,可说是十年如一日了。他底不好的环境,似乎并不能怎样阻止他对于自己所爱好的工作底前进。”罗香林教授撰序道:“清水是一个最努力于辑录关于民俗材料的青年学者,自离开中大以后,即效力于民学材料的汇集,数年如一日,终不稍懒。中大民俗百一十期中,清水撰述的稿件,不下二百篇,厦门,汕头,揭阳,陆丰,广州,香港,杭州,南京,绍兴,漳州,福州,宁波,各地已停版或未停刊的民俗周刊,旬刊,月刊,无往而不有他的记述,其数量之多,真是骇人”!“已有《海龙王的女儿》,《伯公衣》,《宝盒》,《狗耕田的故事集》等四种,都为海内研究民俗学的人所称许,在神话与传说的辑录上,总算最有成绩的了。”

1934年春,清水为了实现他更大的理想,依然辞去车站站长职务,与同乡刘克刚重返广州,并由水路直达当时的国府所在地南京。罗香林教授在清水后来的著作《一只手》诗集中的序文里回述说:“我认识清水已久。三年前,我在首都中大(中央大学)教书,清水自粤来访,记得他北上时是跟一个少壮军人同行,意思很明白,是想投笔从戎,凭着他那宏大的歌喉去发动抗战,然而,因别事绊着金陵。”

到南京后,清水栖身于凤阳旅社。由于他以前已与南京、上海的一些名流学者有文笔交往,在一时找不到固定职业的情况下,只好拿起笔杆子,靠写文章拿稿费过日子。一年之后,经当时在中央大学任教授的罗香林介绍,到一家报社任编辑工作,在这一时期他迁居在闹市中的钟鼓楼。在南京两年,他以“清水、景优、愚民、钦佩、轶帆、油追、鱼速、青水”等笔名发表了很多散文、小说、杂文、诗歌、民间文学作品。如上海赵景深主编的大型杂志《青年界》月刊、南京《救国日报》以及上海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四川、西安、广州等地的报刊上。这些稿件,因一时来不及整理出版,后来,他编印了《两年来的著作目次》,以便于查阅。

清水在南京生活了两年,他除了埋头写作外,还常常以文会友,结识了不少文坛名宿,从他的来往书信和《纪念册》中获悉,与其书信、学术交流频繁者有郭沫若、周作人、何香凝、顾颉刚、胡风、蒲风、容肇祖、钟敬文、赵景深罗香林、任启珊等文坛名流。此外,清水还加入了南京的“潮声社”、“青年文艺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

1936年夏,清水从南京返回广州。他被聘为广州市有中高中国文教员。这一时期,他在文学创作上,逐渐地转向诗歌方面。在风格上,他十分崇拜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梅县人),曾撰文《诗人黄公度》,推崇介绍。

在此时期,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辑翁源同乡会《翁声》,筹款、约稿、编写、印刷,为之日夜奔忙。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平、天津、上海相继失守,许多作家逐日南下,在广州出版刊物,大力进行抗战宣传。清水常常组织翁源留省学生、同乡会员,参加郭沫若、茅盾、夏衍等知名作家的学术、时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在这一时期,清水加入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广东分会”,与诗人蒲风(梅县人)等创办的“中国诗坛社”,并积极帮助发展社员,为《中国诗坛》月刊积极写稿。为了开展多样形式的宣传抗战,他与诗人们,常常在广州广播电台上作诗朗诵和演唱自己创作的“客家山歌”,深受听众的欢迎。

当被平沦陷时,周作人没有离开,文化界的人都担心他有失民族气节,而被日本人所利用,纷纷函电北平,促他南来。当时,清水亦以私人的名誉打电报晓以大义,劝他南下。

在广州,清水一直没有放弃民俗文学的写作。这段时间,他写作的《抗战故事》约有五十多篇,分别发表在1937年至1938年广州出版的《中山日报》、《广州日报》、《民族日报》副刊上。在诗歌创作方面,为了便于朗诵,使群众易听易懂,他对新诗的创作,亦作了一些新的实践、探讨,19387月由中国诗歌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一只手》。诗分三集,汇集了其创作的新体诗三十二首。内容是: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日;讴歌抗日民族英雄;声讨汉奸卖国贼。此书由著名诗人蒲风,中山大学教授任启珊,民俗学家罗香林写序。蒲风在序文中写道:“很好,同志,听你坚决地说起了《一只手》已经完稿,而且即将出版。在祖国如此的危急存亡中,无疑,我想象得出:《一只手》必定表现着坚强的意志,为了打倒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受伤,剩下一只手也要抵抗!”“我愿意《一只手》的能够早日出版,对于那些有志杀敌建国的同志,必定会打起无限的兴奋罢!至若那些糊涂的将校或官佐,让他们惭愧直到老死!”任启珊在序文中高度评价道:“清水先生是一个真性的诗人、一个热情的诗人。因为他是真性的诗人,所以字字出于至诚;因为他是热诚的诗人,所以对于国家民族,事事都有感发。我相信他的诗和宇宙的巨大气流——风,一样,上有不可抵抗的力量的,他所赞美的,死者必能复苏;他所讥刺的,坚强也要摧毁。这一本诗集,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生气,也就是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毒气。”接着,他还创作了第二本抗战诗集《不吹姓名的炮手》,后因广州沦陷,没有出版。

1938年,清水接任《广州日报》副刊主编。7月以后日寇步步进逼,敌机轰炸不停,羊城一片硝烟。这时,广州的一部分文人已纷纷疏散香港、澳门。清水没有走,与报社部分人员,一直坚持到《广州日报》停刊,广州沦陷前夕才返回翁源故乡。

回乡次年二月,清水被聘任为翁源县第五区高等小学校长,虽教务繁忙,但仍未放弃民间文学的搜集和创作。在这一时期,他编写了反映客家人的民情风俗、居住、语言的沿革变迁有十余万字的《客家人》专著(未出版)。在教学上,他仰慕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教与学合一”的办学方法,在自己的学校里,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实行战时教育的方针。在全县各学校中首创“学生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师生动手养猪、种菜、办小卖部,力图抵制社会奸商的剥削,以此减轻师生经济上的困难。此外,他仍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发动师生捐献财物救济难民,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对支持抗战竭尽全力。因此,荣获当时广东抗日军事机关第四战区司令部和张发奎将军的传令嘉奖。与此同时,清水还密切配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部分队员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当年的抗宣队员于光远(现中央顾问委员),曾以《我在翁源三个月》为题叙及此事。

在教学上,清水独辟蹊径,在各班级中推广普通话,开设“文章病院”,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逐个讲评,就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写都不放过,并张贴于“病院”专栏上,使学生得到很快的进步。

19409月清水被委任翁源县政府督学。后因种种原因,于1942年春辞去督学职务,到乐昌坪石(广州)培联中学任高中国文教师。19442月因患肺结核病,由学校送往韶关市治疗,住院月余不见好转,后由家属接回家中治疗。由于病情已到了晚期,加上医药条件甚差,病情日益恶化,治疗无效,于农历412日逝世,享年只42岁。

清水逝世后,广州、南京、上海、福州等各地的民俗学会和文艺团体以及生前好友纷纷发来电唁祭文,深为这样一个热爱民间文学、热爱文艺工作者的早逝而痛惜!

 

                        韶关市政协《韶关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6710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