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赏文】《江西民俗报》“特稿”赣江的水上民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7-13 05:30:11 / 个人分类:江西地域文化

编者按】央视拍摄的《水上客家》引起了人们对赣江水上民俗的高度关注。“探寻赣江的兴衰文化印迹”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赣江河上有着些怎样的渔民,他们的生活习性如何?民俗风情如何?他们发展到今天又怎么样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考究。”很多人以赣江水上人家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探寻江西母亲河——赣江给江西带来的兴衰文化印迹,展示赣江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风貌。

                                           赣江的水上民俗

   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贡水长255公里,穿行于山丘、峡谷之中。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公里,穿行于丘陵之间。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

江西,自古为鱼米之乡,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其中,最大的河流为赣江,江西也因而简称“赣”。

             “渔舟唱晚”是古老文化记忆

南昌过去的老船工都会唱“朝阳洲木排号子”。苍老、浑厚的歌声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在朝阳洲赣江边放排时“渔舟唱晚”的情景。这道独特的风景是人们对赣江文化的最古老记忆。

  “木排号子”曾响彻赣江。历史上,朝阳洲被抚河和赣江围成一个岛,水运繁盛,是南昌市旧时九洲(南昌 市旧时有“七门九洲十八坡”之说)中最大的一个,当时利字街水运发达,不少市民从事水上运输生意。在利字街有一群“吃木头饭”的人,他们用竹篾将木头扎成木排顺着抚河赣江进入鄱阳湖。

  扎大排和垒好运送的木头都非常费劲,拉一根木头需要两到三个人合力完成。在这样艰辛的劳作中,为了调节呼吸、协调劳动,大家都会大声呼号。通过呼号喊调的方式来抒发一种情感,排忧解乏。


   事实上,放排的景观与代代相传的木排号子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据利字街的老人回忆,解放初期,水大时,木排能连成几里路长。木排顺着抚河、赣江进入鄱阳湖,在湖口入长江,东流而下,抵达南京、上海交货,然后返回家乡。

木排号子有力而富有节奏,生动展现了排工们在赣江中捞排、扎排、放排的劳作场景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木排号子以原汁原味的民间腔调,在2012全国渔歌邀请赛上获得银奖,受到专家的高度称赞。现在,木排号子不仅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已经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天人合一的水生态画卷

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种农渔民俗文化。赣江养育了江西人,也养育了独特的赣鄱水上民俗文化。江西多山,井冈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江西人像山,是刚性的,而与柔性的水结合,与鄱阳湖结合,与赣江结合,便又多了一种韵味,这种韵味在赣江沿江流域就有着最典型的体现,形成了充满秀丽与灵气的“南国乡村的画卷”,成为临水而居的文化之乡。

江西人不但与山有关,更与水有缘,并在长期的水上生产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赣鄱水上民俗文化,赣江则是这水上民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更有特色的是生活在水上的南昌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水上的南昌人又有两种,一种打渔为主,一种货运为生,他们长期生活在水上,形成了共同的生产生活习俗,这种生产生活习俗有别于居住在陆上的南昌人,如服饰,由于水上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夏天,男人多穿短裤,吃也有异于陆上居民,水上人家一般是两饭一粥,早上吃点粥就出门打渔或河运。水上居民并非每天都光吃鱼虾,由于他们不产粮,所以要用鱼虾换米,但水产品的丰富性也是水上人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鱼、虾、蚌、鳖……鱼的种类丰富,应有尽有,有鲤鱼、草鱼、鲫鱼、鳊鱼、鳜鱼、白鱼、翘、红尾、黄尾、沙鰟鮍、餐鱼、乌鱼、华鱼、鲶鱼、鮰鱼、黄丫头等几十种上百鱼类。

赣江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文化。虽然很多人在陆地上安了家,甚至到城里谋生,但沿江人在渔耕之间,很珍惜养育自己母亲河——赣江,除了筑坝,还在沿江两岸种满柳树,不但起 着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使赣江的水变得更加妩媚。水养育了我们南昌人,南昌人也深爱着这一江水,水上南昌人在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撒一片渔网,飘一曲渔歌,在赣江上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水生态画卷。 

               水是鱼居所,鱼是水图腾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先生,最喜欢在每天的晨练时,观赏日出时分的赣江美景,风光如画,飞鲫如花,引人入胜且遐思翩翩。此时有诗落江上,神仙路过偶拾取。一叶扁舟在铺满黄金碎银的赣江上,如芦苇入水,飞驰而去,风雨无阻,如约而至。他每每都会衷心祝福渔民兄弟能够在辛苦劳作之后有个好的鱼获。

他说,别小看渔民捕获的小餐鱼,纯野生的,不是每天都有的,七块八块一斤,要早起运气好的人才能直接在船家的船上买到,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买回家晒干之后用油炸,外酥里嫩,便是餐桌上十分难得的美味,是老南昌最喜爱的美食之一,用来下饭、下粥、下酒,都是上品。

南昌人爱吃鱼,早已出了名,不管是深夜街头的烧烤小摊,还是高档酒店的奢华宴请,“无鱼不成席”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中国的淡水渔业大省,这里拥有赣江和鄱阳湖这样的大型水系,渔业资源丰富。古时候,赣江的鲥鱼等珍贵鱼类甚至还被作为纳贡之物,驰名中外。

水是鱼生存的所在,鱼是水的图腾。自古以来,水域广阔的赣江就是江西主要的水产基地之一,品种繁多的鱼类也养活了一代代赣江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对赣江水和渔民的赞美,也同时使得赣江鱼深受追捧。

然而,在不息不止的时光之河里,有些赣江鱼却随那一去不返的波澜而消失不见,成了记忆的符号。所幸,任何物事的消失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就像是灵魂转世,在一路向北的滔滔赣江中,有些鱼走了,有些鱼来了。消失与新生,就这样随新旧时光的交替而更迭……

梅联华先生说,赣江的水上民俗,如今最兴旺的就是捕鱼和垂钓。《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入彭泽西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赣江从赣州而下曲折北流,经吉安、宜春、南昌、九江注入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进入长江。大河绵延,水阔鱼跃,无论哪一季,在赣江都可捕鱼谋生,在赣江都能钓鱼休闲。可谓:千万鱼竿钓,快乐绘美景。

在赣州的建春门浮桥码头,渔船云集、钓手繁忙;在吉安赣江井冈山大桥附近,时不时传来鱼竿上鱼的破水声和钓友爽朗的笑声;而在南昌秋水广场附近的石坝上,有数百根鱼竿伸向江面,放眼两岸,数以千计的钓友构成了都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春夏秋冬,这幅充满和谐自然写意的千里垂钓江景,扫描当下中国也是罕见之景。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70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