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联华:关于文化与企业互动的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17 21:19:0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开始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对商品所含的文化特色、文化个性愈来愈重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除了产品质量、耐用、经济性、实用性之外,还希望满足审美的需求,要求企业研究在产品的构思、造型、款式、风格、包装等方面体现美学价值。这种审美化消费趋势,使文化与企业“联姻”、“互动”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良性行为。本文试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就文化与企业之间实现互动双赢作思考,以此作为文化部门拓宽投资渠道、吸引企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
一、文化优势是经济动力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其概念着重强调用经典、礼制、道德等教化世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其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受到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化,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提倡积极的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反映火热的时代,唤起人们的文化意识,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整体人文环境”。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急剧增长,文化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愈来愈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其实质都是文化向经济的全面渗透,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经济的“文化化”。它一方面体现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加大,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中,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报刊出版、体育健身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体现为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要求愈来愈高,从企业形象、产品功能、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到品牌塑造、营销策略、制度创新、生产环境、操作要求,都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高的文化品位,鲜明的文化特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区域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能够提高人们的进取精神,二是能够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三是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进入21世纪,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否丰富,对其市场地位具有决定作用,产品的品牌形成过程也是从知名度经信誉度到美誉度。
二、企业发展体现文化内涵
企业是社会化产权制度环境下各种要素所有者市场权利交易的产物,是独立产权主体平等交易所达成的契约组合,现代经济是大企业的经济,以大型企业经营为主,辅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组成网络,面向全球。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经济需求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文化导向是逐渐地由原来的注重经济价值、以经济消费为中心转移到以心理、道德、社会及美学等人文精神为中心的。正如美国学者托夫勒所说的,由原来的只能满足少数基本物质需求的经济,转变为力求满足永无止境的各种精神需求的经济。经济越发展,产品越丰裕,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就越会追求能够带给他们某种独特感受的情趣、审美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必须凝结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以展示一定的文明水平。也正是这个文化内涵、文化特色与文化个性,构成了商品流通和商品布局的内在依据,促使这一商品在一定的消费区域和消费层次的提高与增值。只有商品的文化含量大了,文化附加值高了,它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是现代商品开拓市场的必然趋势和合理化要求。
有位民营企业家这么说:“真正使企业久盛不衰的秘密往往是蕴含在商品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就一个企业来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提升品牌的内涵,并借助一种文化进行传播,它如果能真正重视以“文”化“人”,以“文”化“境”,其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有实实在在的目标和内容,也就可能更有力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实力的增强。诸多实例证明,成功的企业无一不在努力塑造企业和企业家新形象,它们十分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在产品设计、款式、商标、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上努力增加文化投入,并逐渐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企业文化。如“功到自然成”作为金圣香烟的品牌文化广为传播,这对于南昌卷烟厂来说,对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对内是一种凝聚力,通过这种精神凝聚全厂职工,为了共同的价值、理想、准则而共同奋斗。
三、文化与企业互利双赢
文化与经济不可分,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单纯是一方适应另一方或一方带动另一方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有一种文化改造的自觉,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使自己的社会文化具有较强的调适能力,使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有效的文化支撑。而就文化而言,一方面要在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用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持文化建设,用改革的思路推进文化创新,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文化发展。现阶段,我们应努力探索文化与企业“联姻”的有效途径,勇于实践文化经济学,相信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将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 建立文化大市:开创大文化格局。
原来我们的文化工作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文化资源上是小农占有,文化运作上是小生产方式,文化市场上是小块分割,从政府讲,是包办、管死、卡住,因而导致政事不分,经费来源单一靠财政;从文化单位讲,是“等、靠、要、叫”,条块分割、自设藩篱,封闭运作,包办统死的政府机制,单一纯粹的国有公办性质,难以通过市场方式筹集资金,难以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文化工作与文化产业就做不大,做不强。南昌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物资源,新时期应谱写新篇章,向建设“文化大市”目标挺进。一个文化大市不仅是一个资源产业大市,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开发大市,一个文化产品大市,一个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大市。建设文化大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首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开创大文化格局。要一手抓好“龙头”,一手抓好基础。所谓抓“龙头”,就是要培育和壮大规模化、集约化的大文化集团;所谓抓基础,就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力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佳。龙头舞起来,才能全身动起来,龙头就是带动力,就是主导力。发挥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实体,才会有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形成蓬勃兴旺的发展格局。城市是知识、信息、文化的集聚地。我们可将演艺业、民俗文化、旅游业、音像业等全面推向市场,优先发展,迅速培植出几个规模大、机制活、实力强、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实体,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盘活文化产业整盘棋。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化的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城市带动乡村、城镇辐射农村的互助效应,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用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校园、军营、社区等团体的日常生活,巩固和壮大城乡基层文化阵地。
2、发展文化产业:寻求财富新形态。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前景的优势产业。与别的产业不同,文化产业是能产生多重效益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生产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文化产业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发展传媒、演艺、美术、会展、体育、旅游、节庆等类型文化产业,既有利于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又可以带动信息、餐饮、房地产、服装、交通、商贸等十几个相关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单纯的经济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经济形态双重属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刚起步,无论产业规模、结构还是社会化、产业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由于对文化的产业属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南昌市大部分企业在投资时怕承担高风险,缺乏信心而止步;有些企业在创建名牌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有形的即物的投入,却忽视了无形的即文化的投入;发展文化产业资金短缺,而社会上的资金又很难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必须加强统一领导,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制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强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做大做强文化集团;广泛吸纳有远见卓识的民营企业界来建立、经营文化产业;把招商引资工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文化产业,形成国家、民营、外资的多种渠道投资机制。目前,外省通过融资方式吸引投资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南京市借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南京举办的时机,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引入承租资金对“解放”“胜利”两家影院进行改造,保留影院的基本服务功能,并着重发展其他形式的文化经营和多种经营项目,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投资2000多万的杭州庆春电影城,每年有1000多万元的纯收入,两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3、倡导“企业文化”:确立双赢价值观。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一种从事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献身事业的生活取向。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从企业家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在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奉行非赢即输、你死我活的单赢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有迫使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更新的驱动力,也有滋生为打挎对方而不择手段以至恶性竞争的弊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崛起,在使这种狭隘价值观受到致命冲击的同时,也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双赢价值观。一个企业只有奉行双赢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创新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南昌市文化部门人文资源丰富,能歌善舞,以文化演出宣传为手段是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文化能为企业扬名鼓气,企业能为文化供血输养,双方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而是为发展而交流,为着双方的互利互惠而协作。企业在文化的传播与帮助下,采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理论思想、观念、精神、道德规范等去教育人、感化人、熏陶人、规范人,从而营造出一个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整体人文环境”,也就可能更有力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健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实力的有效增强。江西省歌舞剧院从2000年开始与南昌卷烟厂合作,南昌卷烟厂一年出资40万,省歌舞剧院冠“金圣”名,为其演出40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与江铃、清华泰豪等企业合作,如考虑在江铃办社区音乐厅、帮助江西省铜业公司策划筹建“江西青铜博物馆”等,真正体现“文化搭台,企业唱戏;企业助文,文化兴旺。”
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文化的特殊功能。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还应该是社会大生产的一部分;它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物质财富。文化经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文化与企业的“互动联姻”方式更值得探索实践,期待发展中的南昌文化与企业比翼齐飞。

TAG: 互动 联华 思考 文化 企业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5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