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豫章赣绣坊(一)豫章绣历史传承及手工特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1-02 06:26:59 / 个人分类:非遗保护

2010年“豫章绣”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余正连、周南英成立了《豫章赣绣坊》,每年不定期免费培训下岗女工,残疾人,让她们有了再就业的机会,让豫章绣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2013年,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引进了《豫章赣绣坊》团队,在民俗博物馆陈展大厅配合陈展内容进行表演,与游客开展互动,传播豫章绣技艺,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这一年,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陈展《走进南昌民俗》获得《全省博物馆(2011--2013年度)陈列展览“十大精品”项目奖》。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豫章绣”二位传承人所绣制的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多达八十余次,多幅作品被省级工艺美术馆收藏,其中余正连绣制的《水仙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以赣绣的命名被收藏 ,产业前景广阔,经济价值巨大,国内独一无二是难得的文化礼品、工艺美术品、收藏品和居家装饰品.

豫章绣历史

“豫章绣”距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创始人为熊月瑛(裘曰修夫人,乾隆皇帝的干妹妹)(裘曰修南昌新建县人,为历领六部之首,是纪晓岚的恩师)裘皇姑自小才华横溢,擅长刺绣,其位于西单石虎胡同七号的北

京故居,已经被国家文物局保护。裘皇姑墓地在南昌新建县太平镇,裘氏故居在南昌市区裘家厂附近的豫章后街,曾获乾隆皇帝赐“爱曰堂”牌匾并赏御笔。成为裘家生童在此读私塾,学习“女红”的地方,作为皇宫日用贡品的绣品,从这里汇集送入皇宫,“豫章绣”由此渐渐传开流传至今。


豫章绣特点

“豫章绣”的特殊针法:平针,簪花针,飘针等等,来源于民间,接近生活本质,根据画面的变化组合,融入生活中事物本质,将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融入刺绣中,运用丝线的深浅过渡,对作品进行第二次重新创作,作品与众不同,在同行业的异军突起。


“豫章绣”是一门综合艺术,巧妙地融合了民间刺绣艺术与书画艺术为一体,是从传统的民间日用品走向文化艺术礼品的重大突破,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超越了工艺技巧的范畴,并到达艺术的境界。利用针和丝线这种独特的媒介,以针代笔,运用丝线再创作,形成可与素描和油画相媲美的艺术品,是工艺劳动的针法艺术,色彩的创新和科学的完美结合,淋淋尽致地表达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意境、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这已经确认“豫章绣”是艺术刺绣作品的再创作花费的成本高于作品的本身。“豫章绣”的特殊针法绣出的作品,已经成为江西具有代表特色的文化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豫章赣绣坊》旅游纪念品系列:(外框31;31)




分享到:

TAG: 历史 手工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268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