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著书演讲推广英雄城文化的“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3-10 15:26:55 / 个人分类:媒体报道

2015-01-04《晨报》余志群民俗博物馆

他著书演讲推广英雄城文化的“根”

来源:江西晨报 记者:余志群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而民俗则是文化的根。”在见到被誉为“南昌民俗文化的守护者”的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时,他这样言简意赅地表述民俗文化的意义。梅联华,从事民俗文化工作18年以来,不断对民俗文化进行推广,走进大学为大学生开讲座、培训,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民俗文化意识,感染市民参与到民俗文化传承中来。十几年来,他没有停下“寻根南昌”的脚步,并用睿智的目光和超人的毅力,坚定不移地记录、守护着南昌城的灵魂

“寻根”南昌成民俗专家

  1997年,梅联华从行政机关调至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成为该馆的第三任掌门人,而这一当就是18年。当得知要前往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任馆长时,梅联华坦言,当时对这个职务并不感兴趣,“起初真是不想来,觉得很没有意思,觉得民俗就是一些老东西和老做法,没什么可宣传的。”
  接任后,梅联华开始真正接触到民俗文化。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他发现真实存在的民俗文化与个人主观想象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梅联华开始潜心伏案,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凭借一股子钻劲与韧劲,他从阅读有关民俗书籍和剪贴报纸开始入手,从中汲取民俗文化的养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梅联华修炼成了民俗方面的行家里手。

走遍南昌了解各地民俗

  随后,他走遍南昌各县区及全省许多地区,亲身去了解各地的民俗文化,寻根真实的南昌和江西。同时,为了使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昌的历史,他将所了解到的民俗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出来。正因如此,多年后,梅联华的所言、所思、所想多与民俗文化、南昌历史息息相关。而他本人也不断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备受追捧的“明星”,并于2004年将自己积累的民俗知识结集出版成他的处女作《追风问俗》一书,全书23万字,插图400余幅,全面反映、介绍南昌的古城风貌、传统民俗、人文景观,被誉为“研究南昌历史、民俗、人文的一部力作。 
多年研究对民俗了如指掌

  梅联华告诉记者,所谓“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而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举例向记者介绍,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大多对南昌的老房子有一段温馨的记忆,因为正是老房子所在的街巷弄堂孕育、繁衍了那种既世俗又和谐、既真切又生动、既丰满又祥和的市井文化,也正是这种文化,构成了南昌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并推动着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延续。

随后,梅联华还向记者介绍了多个民间习俗的来源,如“上七大似年”、“端午节插艾叶的原因”等。在采访中,梅联华向记者揭开了“上七大似年”这一说法的谜底,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民间称其为“人日节”,这是一个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节日。正月初七这天,南昌人有吃“七样羹”的传统,而“七样羹”则是由七种蔬菜混合在一起煮熟食用,一般要包含寓意“长长久久”的韭菜、寓意“聪明”的葱。

用多种方式推广民俗文化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龙指挥部旧址”内,民俗陈列处只有两百多平方米,致使具有丰富内容的赣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受到了限制。而为了办好博物馆,弘扬民俗文化,梅联华面对博物馆馆址窄小、藏品稀少和经费紧缺的境况,带领全馆职工勇于创新,利用馆内所有的民俗文物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
  在民俗文化的推广中,梅联华举办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多种展览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而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俗文物,他想出创意策划,开展向市民征集民俗文物大型活动,半个月内就收到200余件市民捐赠的各种民俗实物(文物)。此外,他还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扩大民俗文化事业。与电视台共同拍摄制作了“南昌七门九洲十八坡”等专题,在南昌电台开办“百姓话民俗”节目,在江西电视台二套开办《谈托》“联华说民俗”专题栏目,在多家纸质媒体接受民俗文化专题采访,使民俗博物馆“电视有影,报纸有字,电台有声”,深入到各家各户。

此外,梅联华还大力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策划了2014中国(南昌)婚庆习俗博览会、“寻找南昌人文名片”等各式各样的大中型文化活动40余项,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民俗博物馆的知名度,并且吸引了国内外来访者。为了让年轻人了解到民俗文化,他还在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高专等院校开设“民俗学”讲座,为大学生们讲解民俗知识


十几年来,梅联华通过刻苦学习与实践,在《中国文物报》、《南方文物》、《江西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和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入选国家、省和市级有关学术文选。现著有反映南昌风俗礼仪、人文的《绳金塔下话南昌》文化系列丛书;2006年编著《中国民俗知识丛书·江西卷》、《赣傩》、《南昌民俗》、《图说南昌民俗》、《江西年俗》、《农耕习俗》、《南昌民间老行当》等专著。

民俗文化需加大传承力度

  “看着现在年轻人崇尚国外的节日,而不重视自己国家的节日,我心里感到文化责任的重要!这说明在民俗传承上,市民的民族意识还不够。”梅联华称,近些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并通过放假等方式来促进国人记住民族节日,但对于如何传承民俗文化,还需要再加大工作力度。梅联华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民俗文化这一课题,并有了些好的思考。
  
记者了解到,如今,这位“城市灵魂的守护者”2010年获得
文博研究馆员(正高)职称。有许多社会兼职及荣誉: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被评为江西省文博系统先进个人,被授予“南昌市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南昌市宣传文教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2008年12月被评为南昌市“521”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2009年10月享受南昌市人民政府特殊津帖。2011年9月被江西省文化厅评为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


卧薪尝胆研民俗再创辉煌

随着“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匾额以及“南昌故郡几千年青史可鉴,洪都新府数百里风俗宜观”的楹联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取下,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蜗居”贺龙指挥部旧址已成为历史。如今,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已全部拆除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内的陈列展览,拆下的展品也移入仓库中进行保存。


“民俗博物馆暂时关闭了,但是传承民俗、展示民俗不能停。”梅联华表示,目前,由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和南昌市群艺馆合办的《辞旧迎新话南昌——南昌节庆文化习俗展》正在南昌市群艺馆新馆热展中。在这一年多的过渡期,民俗博物馆将以流动展的形式出现,联合社区、学校,做展板,传承与传播南昌民俗文化。同时,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还通过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等形式开辟了“网上民俗博物馆”,例如大年初几做什么等内容一应俱全,每一天都有新的内容更新,让广大市民及时地了解到南昌的民俗文化信息。

记者了解到,明年十月,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便将搬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为保护与恢复万寿宫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南昌市标志性历史建筑万寿宫将进行复原重建,而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便将成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中富有特色的一笔。让我们共同期待,南昌民俗文化的传承再创辉煌!


分享到:

TAG: 推广 英雄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5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