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盘点不同时期南昌过年风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3-09 16:34:09 / 个人分类:媒体报道

  • 晨报盘点不同时期南昌过年风俗
  •     来源:江西晨报晨报    记者 张振波 
  •      中国诸多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具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节日。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据说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就此拉开了帷幕,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落灯为止。今日,尽管不少人已经开始工作了,但浓浓的年味依然笼罩在我们身边。过年风俗的起源过于遥远,变得难以确认,有专家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从古至今,不变的是人们在旧年之末和新年之初都会期盼家人团聚、祈福美好未来,变化的是形式和载体。在此,晨报记者采访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为读者特别介绍不同年代南昌过年风俗。
  • 古代南昌
    “新年正头”中的“正”不念“zhèng”而念“zang”
       南昌人把“春节正月的头几天”称为“新年正头”,究其原因,与南昌的方言有关。农历的一月被称为“正月”,这里的“正”字在南昌话里不念“zhèng”,而念“zang”。据说当时这样发音是为了避讳秦始皇的名字“赢政”,后来在全国其他地方这种避讳渐渐消失了,而在南昌方言中却保留了下来。
      “新年正头”,是古代南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人们把这几天看做是一年的“兆头”,特别是正月初一,如果这天捡到了钱,那么整年都会捡钱;如果这天跌了跤,那么整年都会跌跤。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在“新年正头”里,南昌人见面时只能说吉利话,骂人是被严格禁止的。比如见了老人,要祝福健康长寿,说“活到一百二十岁”,而见了小孩,则要为他们的未来祝福,一律是“莽(mang)长莽大”。在“新年正头”,人们的活动核心是“团圆”。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亲戚要在“新年正头”相互“拜年”,其中既有对长辈的尊敬,又有亲情的延续。
    民国风俗
    不能花的压岁钱
      “以前的压岁钱又叫压胜钱,与今天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不能流通的,也就是不是真的货币。”梅联华告诉记者,压胜钱是为了专门用途或民间祈福避邪而铸造的古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
      “在民国时期,压岁钱还保持着不流通的传统,上面多有一些吉利的词,它蕴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如有的写着‘状元及第’,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梅联华告诉记者,江西的压岁钱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重视“一二”,其原因是一年有十二个月,人们希望把祝福覆盖到完整的一年。压岁钱发展到可以流通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这一特点,从建国初期的一毛二分,到文革初期的一元二角,再到后来的12元、120元等,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六七十年代
    排再长的队也要买肉过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计划经济时代,物质供应相对匮乏,而且吃穿用都是凭票供应。为了过好年,南昌家家户户都会将票留到春节的时候用,由于平日食物较为清淡,人们都想在过年时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肉,因此对于买肉就会格外积极。年前,各个卖肉的商店前都会排起长龙。
      对于排队买肉的经历,梅联华至今记忆犹新。“肉店早上五点钟就开门了,我们起得更早,四点甚至更早就到了店门口等待,起得早人很困,就在一块石头上做上记号,代替我排队,我在一边可以靠墙打个瞌睡。”梅联华对记者说,那时大家都这样做,也有用篮子的,长长地排过去,看着十分壮观,到了4点40分左右,在一旁打瞌睡的人们就会找到各自的位置,形成一条排队买肉的长龙。
      南昌过年的食物同样充满了特色,其中,糊羹是必不可少的。糊羹又名福羹,始于元朝初期,是江西过年传统菜式,有着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其特色是香气浓郁,荤素搭配,羹浓味美。南昌人除夕会摆上整鱼,但不会吃,据说是让鱼听人说话将人们的愿望带给龙王爷。另外,大年初一吃素或者吃剩菜,这都是南昌人过年的风俗。
    八九十年代
    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增加了春节联欢晚会,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成了“新民俗”,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此非常重视。人们在同一时间看着相同的节目,品味着相同的欢乐,不同地方的人借此连接在一起。而看节目的同时,丰盛的年夜饭端了上来,物质大餐和精神大餐的重叠,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美好的记忆。当时的春晚,虽然没有现在的华丽,但让人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而《难忘今宵》几乎成为了后来每届春晚的结束曲,今年的春晚,它又再次在人们的耳边唱响。
      梅联华认为,其实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春晚。用南昌话说就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全家围坐在炭火旁,畅谈过去,祈福未来。老人给晚辈讲着以前的故事,传递着文化和亲情,而给每个晚辈的训诫教导,则指引着他们的人生。
    新世纪 
    走出家门到酒店吃年夜饭
      “如果说过年风俗中变化最大的,我认为是年夜饭。”梅联华说,春节最本质的涵义是“祈福、庆丰收”,人们从进入腊月就开始筹备,年味越来越浓,这一切在吃年夜饭时达到最高潮。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的开放性不同,中国的“年”是封闭的,它是以家庭亲属为单位的。
      梅联华对记者说,在其记忆中,以前父母对于年夜饭特别重视。“有个亲戚说来我家归还一个东西,父亲就说,我们家六点过年,晚了就不能来了,果然那个亲戚五点半就来了。六点一到,父亲郑重其事地关上了大门,隆重地开始过年。”
      今日,到酒店吃年夜饭已经成为不少南昌市民的选择,而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因为“年”是自家的,与别人“撞了年”是要倒霉的,来年一年都会不顺利。从在家吃到在外吃,吃年夜饭依然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物质的丰富,人们不用再像过去一样为年夜饭筹备很久,但年夜饭的分量依然没有减轻。
         梅联华不认为年味越来越淡,他说,在今天,过年有了不同的表现,例如每年一次的春运,表达了人们对于“回家过年”的深切期盼,也意味着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对未来的祈福依旧没有褪色。

分享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5276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