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八十年过年习俗回顾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2-22 08:54:28 / 个人分类:理论研究

  江西人八十年过年习俗回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杀鸡祭过大年

  货:  购年货目的去换财

年  饭:  开门祭关门祭摸年

年  话:  围火盆守岁关财门

年  乐:  万寿宫庙会

   注释:杀鸡祭祖:20、30年代的人过年是十分重视祭祀神灵的。家家户户都要杀鸡,用鸡血祭拜神灵和祖位,才能安心过大年;换财: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年货通常是自家做的食物,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上贴一片红纸,拜年时互相赠送,民间称之为“换财”互赠的年货有时都不会被拆开,有好玩者把里面的东西吃掉换上石块或沙粒,也没人发现开门祭关门祭摸年:开门祭、关门祭、摸年统称叫过“家年”。这一习俗还要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说起。那时修万里长城的民工,是从全国各地按每户劳动力为三抽一,或者是五抽二,被抽者由官府押解到修长城的地方,民工由于繁重的劳役,加上瘟疫流行及水土不服等原因,没等服役期满便暴尸于长城。活着的民工服役期满就可以回家,来时由官府押送,遇水乘船,速度倒也快,而役期满回家官府就不管了,民工结伴徒步行走,朝着家乡回归,路途遥遥,一边往回走,一边求生计,每到一处有的卖苦力,挣得一点钱再往前走一程;有的经商,从上站贩运少量的物质,到下一站出卖,挣几个饭钱糊口;也有的实在挣不到,只有讨饭,甚至偷窃来填饱肚子。这一走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赶回家过年。这样一来,到家的日子就有先后,凡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回到家里的民工,那天到达那天就过“家年”。那些挣到了钱的人,到家后家人轰轰烈烈备办酒席,开门祭祖、请客,鞭炮齐鸣,这叫做开门祭。有些人没挣到钱,但平安到家,也算万幸,家人团聚,关门辞客,关门祭祖,这叫关门祭。那些讨饭、偷窃回家的人,天亮不好意思进门,躲到天黑溜进门,关好门、做好饭、不点灯、不放爆竹不生张,一家人摸着吃饭,这就叫摸年火盆守岁:吃完年夜饭,会关上大门,老老少少一起围着火盆守岁;逛万寿宫庙会:过年的时候万寿宫会举办庙会,热闹非凡;逛万寿宫庙会可以说是江西人最喜欢的“年乐”之一。

 上世纪十年代: 兵慌马乱过大年

年  货:  给老人买顶瓜皮帽

  饭:  蒸年夜饭鱼不动筷

年  话:  老人双全儿孙满堂  

年  乐:  邻里串门相互拜年

    注释:瓜皮帽; 年代物资贫乏,几乎没有“年货”的概念,也谈不上乐趣。在当时,老人对儿女的唯一期盼是平安,儿女如果能给家中的老人买顶瓜皮帽,则算赶了时髦蒸年夜饭;过年吃的米饭用的是“一米两煮”的方式,先用大锅灶煮出来一锅米汤,再把米汤中的半生米捞出来用木饭桶蒸,蒸出来的饭粒粒分明,口感很硬爽鱼不动筷:有条件的家庭会在年桌上摆一道鱼,但不让人吃,寓意“年年有余”;那时人们的“年乐”、“年话无非是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拜年,人们的愿望也都是老人双全、儿孙满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 生产一线大年

年  货:  海生饼麻花是年货

  饭:  四盘加两碗讨口彩

年  话:  贫下中农翻身作主

年  乐:  最爱板凳龙蚌壳灯

注释:海生饼麻花:中国成立,贫下中农翻身做主人工人阶级生产一线过大年,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海生饼”、石头街的“麻花”成了南昌人最爱购置的年货;四盘加两碗:“四盘”分别是红烧鱼、炒青菜(寓意“清清白白”)、豆腐条烧鸡(条取意黄金条,鸡指代凤凰,取意“吉祥富贵”)和炒冬笋(又名“节节高”),“两碗”则是炒粉和炒年糕(谐音“年高”)观看板凳龙和蚌壳灯的表演也是当时人们最流行的娱乐。

 上世纪六十年代: 广阔天地过大年

年  货:  家里添个樟木箱

年  饭:  凭票供应鸡鸭鱼

年  话:  大人盼着孩子归

年  乐:  红红小鞭个放

   注释:樟木箱:六十年代正值“文革”特殊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临近过年知识青年返城,有条件的人都会为家里添置一个樟木箱作为“年货”。(樟木箱毛、皮、丝、麻等衣物以及字画书籍放入储存不会生虫);凭票供应:当时国家对商品一律实行凭票供应制度,过年时常见老百姓攥着各式票证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年轻人喜欢玩炮仗,红红一串的小鞭轮流点着放。

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年

年    货:商品是年货

年    饭:年货供应渐渐足

年    话:返城知青谈安置

    乐:改革开放乐呵呵

    注释:文革结束后,新奇的商品开始出现。快到除夕,沿街就能看到商贩们叫卖新奇的年货,例如:沙琪玛、饼干。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外新奇商品,时髦年货半导体收音机还有磁带录音机等等;餐桌上的年夜饭也变得更加丰富;家人间的交谈更多的是返城知青安置话题

 上世纪十年代: 看着晚过大年

年    货: 三大件快步来

年    饭: 不凭票证市场丰

年    话: 春联贴进单元楼

    乐: 文艺舞台百花放

    注释:进入80年代,过大年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起看“春晚”成了新年俗;人们在春节购置年货的可选择性提高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也成了年货里的“三大物件”;多年来需要凭票证购买物品的现状开始改变;“春联”也贴近了单元楼。

上世纪九十年代: 走出家门过大年

年    货: 年货购买B B机

年    饭: 年饭挪到酒楼吃

年    话: 春运高峰盼回家

    乐: 旅游过年成时尚

   注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过年买个BB机成了新“年货”,这个时期鸡鸭鱼肉逐渐成了“年货”里的配角,人们重视的年夜饭开始挪到酒店里吃,一些清淡果蔬最先被“清盘”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过年返乡是羁留异乡的游子最热切的期盼,开始有了“春运”一词那个年代的绿皮车和赶在节前返乡的打工仔成为春节期间一道特有风景线而春节出去旅游更是成了年俗中的“新潮”。

 零零后年代: 公家婆家轮

年    货:  鼠标一点年货来

年    饭:  舌尖品味年夜饭

年      修身养生谈健康

    乐  大妈舞场偷着乐

    注释:年夜饭是80后出生的人最头疼的事,一对小夫妻面对四个老人,每逢过大年只有选择公家婆家轮流过大年;零零年代是网络全面覆盖的新时代,电商网购的兴起形成了新的消费模式。购置年货也不再拘束于商场,“鼠标、指尖一点,年货就来到;如今的年夜饭更是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年话与年乐用南昌话来形容的就是“想恰犀利就恰犀利,想要犀利就有犀利(什么)”;年轻人在网络微信上抢红包,不少大妈在过大年期间选择在户外来上一场集体舞,更是让过大年的人们乐开了怀。

 

 

 

             


TAG: 江西人

沙野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沙野   /   2015-02-23 15:45:16
宝贵。收了。谢谢!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258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