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者大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22 21:30:05 / 个人分类:字门徘徊

马者大

——从马路说起

 

张志春

 

1976年吧,曾以农民共青团员的身份上北山植树。山上的人将宽阔平坦之道叫汽路,而不是我们常叫的马路。问,说是汽车走的路。虽有与时俱进的味儿,总觉怪怪儿的不亲切。于是对马路一词关注起来。是呀,最初为什么叫马路呢?遂想起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问,中国人何以将人走的路不叫人路,而叫做马路?周恩来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啊。虽说化解了刁难与窘境,但也只能算特殊环境下的急智。解词释义,当然不能如此这般。

其实马路一词古已有之。《左传·昭公十二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有学者据此认为马路即因行马而名。《汉语大词典》亦是这一见解。释为:古指可供马驰行的大路。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

虽然一时不能找到更好的解释,但隐隐觉得人们叫马路并非仅指马所走的路,似乎别有寄托。于是在生活读书中别具只眼,注意和马相关的物件与词儿。比如家里几十年都用“马勺”,那短柄而状似炒锅的舀水勺,和一般勺比,此勺是几倍的大。而《汉语大词典》释为“形似马蹄的一种勺子”,属望文生义,想当然而已。而一种生活在溪流中的小型鱼,“马口鱼”,娇小漂亮,突出的特点就是口大。慢慢阅读与感悟,遂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古人一直就注意这个问题。我不过是将古人一再思考过的问题又拿出来罢了。

比如“马蜂”即大蜂。《尔雅·释虫》晋郭璞注:“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啖其子即马蜂。”比如“马大头”是一种大蜻蜓的别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蜻蛉》[集解]引“蜻蛉中一种最大,汴人呼为马大头是也。”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蜻蜓》:“蜻蜓一种最大者,京师呼为马大头。”比如“马船”就是大船,官船。明李东阳《马船行》:“面京马船大强屋,一舸能容三百斛。”再比如“马枣”就是大枣。章太炎《新方言·释言》:“今淮南、山东谓大枣为马枣。”等等。

看来,凡以马修饰形容之物,其形无不大过常物。由此便知马者大也。如此总结,并非今人发现,而是古已有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马蓼》:“凡物之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章太炎《新方言·释言》:“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汉语大词典》释“马”专设义项将这一点落在实处:“大”。

倘沿着马者大也的思维去理解,凡带马字的词汇便迎刃而解。马刀即大刀。马杆是盲人探路的大大长长的杆子。马匙是大汤匙。马灯是能经风雨的大灯。马蓟是大蓟。马桶,更是今人延用马者大也思维的幽默,那才是大而永远装不满的桶呢。

知其然者当知其所以然。天地人物,飞禽走兽,古人为何只拈出马以示其大呢?文献阙如,以待高明。却有文物似可支撑我的一种假说。一天,我去西安半坡博物馆,见那半坡先民驯服的动物马牛羊鸡犬猪的骨殖渐次罗列,惊愕不已。若连蚕算上,人类驯服动物的主要内容在此已大致完成。而这六畜之中,当属马最大,最为醒目。在先民的浑沌思维中,在历史的演进中,马这一意象似乎抽象出大的意念而积淀下来,成为人们形容他物(当然,马还可感受为快,便派生出马上、立马等词云云)。频率颇高的修饰语。倘以意逆志,沿着这种思路去理解去感悟,自然简洁明快:马路,大路也。

                                          


分享到:

TAG: 马者大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09-04-11 23:16:05
谢静得一的鼓励。看景不如听景,实情与你所想象的还差得远呢。
你远在中原,难得这里交流。还研究剪纸吗?希望能读到你的文字,看到你的设计。
静得一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静得一   /   2009-03-16 11:07:46
从张老师的文章中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得是明白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艺术精神,什么时候我才能把这种精神学到骨子里呀,什么时候才会获得真实有意义的快乐!
张老师加油!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