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今对于龙的文化认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0-19 07:13:50 / 个人分类:花园散步

 

简论古今对龙形象的认同

 

张志春

 

龙作为一种非现实存在的神秘动物,或者说超自然意象,在中华文化和精神领域似乎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代更成为关注的重点。褒之者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贬之者说是专制帝王和皇权的象征。尽管总体上褒之者占主导地位,但贬之者并未因此消失,争议仍在持续。一个民族对于龙的认同与否,似应从三个社会群体层面来考察,一是帝王所代表的官方;二是社会精英;三是基层民众。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褒龙或者贬龙者,关于帝王对龙的认同似乎没有多大争议。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元明清的皇室成员,无一不自认为是真龙天子或龙胎问世。如《山海经》记载应龙助战黄帝;如《左传·昭公十七》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史记》以“祖龙”指秦始皇;《史记》记刘邦为龙与其母交而生;后世不少皇帝或诞生或即位都有龙这一意象伴陪,这方面文献资料很多,都为世人所熟知,恕不一一列举了。关键点在于,龙一旦成为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之后,除却种种神话传说的附会,与历史文献的庄严叙述,仍然需要生活情境的还原与烘托,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境才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核心载体。于是乎,可以想见,皇帝所临之情境物什都成为有龙一族:皇帝身体为龙体,颜面为龙颜,着装为龙袍,坐有龙椅,卧有龙床,行有龙辇龙舟,居有龙廷,怒有龙威,喜则龙颜大悦,后宫所孕为龙种,生下为龙子龙孙,甚至年号也要与龙挂上钩如龙飞、龙凤、龙升、龙兴等等……,虽然龙成为其专宠与垄断性的命名,但以天子为代表的皇族、朝廷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也绝非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那样森严对峙的一分为二,而是有着某种潜隐联系的合二而一。在传统的认知模式中,他们彼此更可能是以天子为大宗的宗法亲属关系,至今仍未消失民众叫天子为万岁爷的称呼,叫各级官员为父母官的称呼,便是这一心态的遗痕。据此或可以说,在天子拟龙的形象言说中,实际上也暗含着普通民众拟龙的潜在因素。而一般来说,贬龙者不会意识到也不会承认这一心理情态。

社会精英对龙的认同当然可以古今数千年方圆千万里地一个个地实证考察,比如他们的社会话语,他们的信仰表达等等。但简化来说,用传统知识分子所尊崇的处于文化源脉地位的十三经之首《易经》作为代表,足以显现传统社会精英对龙的认同程度。在《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载物”等等,强调性地提出一个“君子”的社会理想形象概念,而这是恰每一个社会精英都渴求通过努力达到的个人境界。处于提纲携领式的《乾卦》的爻辞中,是这样解读着卦象的: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与龙的称谓在这里可以彼此代换。潜龙、见龙、渊龙、飞龙、亢龙、群龙与君子比并而行,互相就是对方,如此互换的认知模式不可低估。须知这是传说中的伏羲画卦、文王演卦、周公作爻辞的几千年建构的文化元典,这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家共同尊崇的文化元典。它如此的言说,也是在暗示社会精英阶层——传统士人,虽然龙意象及其符号化或多或少为天子与皇家所垄断,虽然苏轼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被人诬称为隐刺皇帝:虽然胡中藻出试题“乾之爻不像龙说”被乾隆治以重罪……,但居于文化尊位的经典却明示凡可立志为君子且并非要谋取大位者,皆可为龙。显然,社会精英们均内心深处以龙自许自居。确乎这样,三国诸葛亮自号“卧龙”,并非乱世狂想,而是文化熏陶下的自我期许;“俊逸人中龙”的古代联语,并非仅仅文学修辞,而是弥漫在社会宽阔面的社会精英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对于前二者来说,普通民众对于龙认同的文献固然不多,但并非没有,也绝非不可考察。在国人的十二属相系统中,龙位居其一,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极为普通的民众中,无论男女老幼,至少有十二分之一的人,可以自豪地宣称属于龙的一族。那么十二生肖源于何时呢?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西周春秋时期,开始有了十二种动物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左传·僖公五年》有“龙尾伏辰”,以辰对龙。这都是以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的系统而成熟的样态。自此以后,十二生肖成为数千年来国人带有图腾遗痕的认知模式。与此同时,还可看到,自古而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鲤鱼跳龙门、攀龙附凤”等等的俗语与思维,使之相沿成为祝语,更成为普通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它足以说明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与龙有着强烈的认同,希望自己或子女入列龙族,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一员。另外,在服饰方面,明代允许新婚者可着官服之后,任何一个新娘子渐渐敢着凤冠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我们知道龙凤是相配的崇高意象。新郎官虽未着龙袍,但暗示意味已经足够。还有一个层面值得我们关注,如彝族、纳西族、蒙古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衣裳绣龙寄托自己的吉祥祝愿。他们在龙的意象建构中又衍生颇多蒙太奇创意,变化无穷,如水牛龙、蚕龙、蜈蚣龙、叶龙、鱼龙、蛇龙、飞龙、人头龙等。若非强烈的文化认同,哪会有如此恒久的坚持,如此多样的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中华民族,无论是天子或官方,还是社会精英与基层民众,自古以来都对龙意象有着普遍的认同意识。贬龙者一般只看到第一点,而褒龙者则三个层面都会注意到。如果从考古材料来看,我们还可以把尊崇龙的时空拓展到更远。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自古而今,龙是中国文化代表性的意象与符号,而且带有社会普世的文化心理积淀,其中奥义仍在延续。

                                      2012.10.5凌晨

 2013.10.12嘉峪关中华龙文化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论坛发表)

 

 


TAG: 古今 龙文化 认同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09-18 22:27:58
5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13-12-02 17:30:38
原帖由梁勇于2013-10-20 10:09:34发表
“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元明清的皇室成员,无一不自认为是真龙天子或龙胎问世。”——这是一句实在值得推敲的.

谢谢指正。将一个庞大的历史时空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出现了一眼看穿的粗疏和漏洞。
梁勇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梁勇   /   2013-10-20 10:09:34
“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元明清的皇室成员,无一不自认为是真龙天子或龙胎问世。”——这是一句实在值得推敲的说法。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