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原型•意义世界(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7-27 16:54:10 / 个人分类:饮食意象

称谓·原型·意义世界(下)

——饺子文化

 

张志春

 

 

到了元代,饺子又出现了扁食的新称谓。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

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通过和蒙古族师生的接触与咨询,知道这一词汇是出自蒙语的音译。

或许不无出自语言的陌生化而带来命名的新鲜感,但主要原因似乎比较隐晦而微妙。

随着时代的挪移,生活情境的变化,饺子的原型出现了变化。角先生成为女性自慰器之称。简称角、角儿或角子与饺子称谓相撞便隐隐有了敏感与尴尬。这在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狐惩淫》、《肉蒲团》都有记述。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刊行的《林兰香小说》记载了此物的制售情景:“京师有朱姓者,丰其躯干,美其须髯,设肆于东安门之外而货春药焉。其‘角先生’之制尤为工妙。闻买之者或老媪或幼尼,以钱之多寡分物之大小,以盒贮钱,置案头而去,俟主人措办毕,即自来取,不必更交一言也。”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六篇拟曲《昵谈》里有‘树胶生支’这一个字,是翻译原文抱朋这字的意义,虽然唐译芯刍尼律中有树胶生支的名称,但似乎不及角先生三字的通俗。”周作人在篇后附了长注,对此物在各国的名称与由来作了探讨,所引用的文献有Suidas辞典、唐义净译佛经、日本南方熊楠著《南方随笔》、蔼理斯著《性的心理研究》、勃洛赫著《现代的性生活》、列希忒著《古希腊的性生活》等,几乎可以当作一篇简短的“角先生小考”来看。陕西民间至今还有“去你娘的角”这一詈词。原以为是“脚”,现在看来并非这么简单。

出于忌讳与敏感,饺子的称谓便出现更名与变化的趋向。借助于蒙语的语言直译打破了这一窘境。于是扁食一词推衍开去绵延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画一个扁食语汇地理图的话,可以从陕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福建甚至可折转回陕南更大的范围。南方对这一称谓似乎隔膜,或许是饮食中较少饺子,即便有古来传承的馄饨之名;北京地区未流行扁食之名,似因为角子一词在这里另有读音而遮蔽淹没了敏感的意味。而关中似乎是个例外,一直没有这样的忌讳。甚至个别地方偶有称为扁食者,仍无妨整体坦然称呼角子。此地仍以传统称谓看待饺子,同时又以理性的新命名“煮馍”(并列的是蒸馍、烙馍,均以炮制模式的理性精神来命名)来应对。是以高台教化为据的关中地区淡隐了民歌便淡隐了某个群体的生命欲求?还是张载关学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体担当意识使这一方水土人特别理性化?或许这里对性征有更为原初的命名而失却对新命名的关注与敏感?而这些都需要文献的搜寻和田野作业的补证。

 

 

元明以来,饺子名称遍布北中国而渗透影响到南方。徐珂《清稗类钞·饮食·京师食

品》:“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我们知道它初名馄饨,中间不断演绎而名称纷繁,现在似乎以饺子这一命名笼罩全部。虽然我们知道民间还有自古传承而来的许多叫法。问题是,饺子的名称源渊何在?   

时下文字多以清人著述“寓意岁在交子”而论定饺子的命名起因。其实古人早就指出,这是元明以来的北方语音对中原语音的改变。明张自烈《正字通》云:“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小大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为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为饺儿。”清代方以智同意此种说法。他从说文溯源,在其《通雅饮食》中强调:“北人读角如矫,遂作饺饵”。

现代语言学家,旅日学者刘勋宁论及元明时期汉语语音的演变时说:“中原官话是老官

话,北方官话是新官话。如果说北方官话之前全国的趋向中心是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会给全国施加压力。……从元代开始,北京话正式开始了它影响汉语的历程,但这似乎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原官话的老话与北方官话长期较量,留下了诸多痕迹。例如宕江摄入声韵母,中原官话为uo/e型,北方官话为ao xiao,经过长期竞争,互有斩获。中原的学xuo战胜了北方的xiao,可是中原的药yue却败给了北方的yao”。张自烈提出北人读角如饺,方以智给予肯定。而刘勋定则从语音层次的文化冲突融合中,从学理中指出中原的“药”yue败给了北方的yao,这下我们就明白了,这一命名,是北方官话自元明以来强势于中原官话的一次语音挪移。饺(jiao)子是原名“角(jue)子”因读音变化的再写。再来看古代文献中,将这一食品写作“角子”“角儿”的不胜枚举:而在陕西地区的传承中,这一名称仍活跃在民众的生活中。关中一带方言仍将饺子称角儿。千阳一带叫散角儿,合阳一带也叫煮角子,澄城富平等地叫角,吃饺子就叫吃角;醴泉一带将蒸的大饺子叫角角儿。

可见,借助语言学家的学术研究,我们厘清了饺子这一命名的原型是元宝意象;它这一的命名源于中原官话(这在关中方言中仍活态保存)的角子;名称的沿袭也就意味着内容的沿袭,原型的转移,源与流的梳理便清晰可见。处于中原官话重要地位的陕西地区,在饺子文化创造与传承方面的地位信息,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

 

综上所述,饺子的称谓变迁背后,是其原型的变迁。从馄饨所彰示的崇高的开天辟地混沌世界,到牢丸所暗含庙堂之尊的大礼,再到角子、角儿呈现的恭喜发财的吉祥祝福,再因互感而过渡为新异的音译借词扁食,并经过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冲突互融,形成了通行于世的称谓:饺子。而对这一线索的探究与梳理,让我们恰也发现了饺子的意义世界。头天饺子的礼仪与民俗也都源于这里。这也是饺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一直处于高位的原因之所在。

 

注释

——————

    杨荫深.细说万物由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205

    20111114,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我的学生,文学院大四学生巩秋彤来教授工作室告诉我,他的家乡平阴县至今仍将饺子称为角子。

周星:饺子:民俗食品、礼仪食品与“国民食品”//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

1928年铅印本《辽阳县志》、1937年铅印本《海城县志》、1930年铅印本《台安县志》、1930年铅印本《桓仁县志》、1915年铅印本《铁岭县志》、1929年铅印本《开原县志》、1931年安东铅印本《安东县志》、1926年铅印本《双城县志》、1934年铅印本《梨树县志》等。

1944年新中国印书馆铅印本《宜川县志》

杨景震主编.陕西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5月,第141

刘永立编著.河南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11月,第254

20101010日,在宝鸡文理学院,曹斌教授说自己家乡,眉县的亲戚有人将饺子称为扁食。

刘勋宁.一个中原官话中曾经存在过的语音层次//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邢向东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90页;又,文中所论角子称谓之微妙与敏感,是2009年陪同刘勋宁教授参观关中民俗博物院时,受他的启发而梳理出来的。特此致谢!

 

 

                            (原载《唐都学刊》2013.3

 

 


分享到:

TAG: 称谓 饺子文化 原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