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服饰意象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16 08:22:57 / 个人分类:服饰世界

端阳服饰意象新

 

张志春

 

   说到端午服饰,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龙舟竞渡者那整齐而帅气的扮装。或许是破解恶月之邪而演绎为锣鼓喧天万众一心的水上驱傩活动;或许是作为龙的子孙 ,身着彩装扮演远古的民族图腾;或许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而荡舟寻觅忠魂;或许是振奋精神的遥远水军舟船训练的情景再现;或许是为那赴流救父的孝女施以援手的全力以赴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让我们心往神追。这在发生学意义上的起源诸说,以其原生意蕴、次生意蕴、再生意蕴构筑了端午节的文化世界。而这一表演类服饰,虽款式夸张多变,但色彩无一不是以中华民族自古认定的祥瑞红黄二色为主体色彩。端午服饰,特别是龙舟服饰让我们联想许多,感悟悠远,特别是生命的激越,历史的意味。

   如果说龙舟服饰着意于表演张扬的话,那么五毒衣则有着对灵魂渗透的神秘意蕴。或许五毒衣出现在端午节本身就有典型意味,成为发生学意义上恶月说的重要文化例证。所谓五毒,指人们心目中五种有毒或有害的动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一般多说是蝎子、蜈蚣、蛤蟆、蛇和壁虎。五毒图纹或刺绣于裹肚,或缀饰于背心,成为男女老幼或藏于内或显于外的护身符般的衣装。更有不少地方直接将小孩扮饰为老虎意象,穿虎纹衣裳,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取虎虎生威之意。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集合体。端午服饰,民间钟情,宫廷更是热衷。杜甫五律《端午日赐衣》便写出了皇宫端午节日服饰的新景象: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外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我们身临其境地想想,远在大唐宫禁之内,在一个充满期待的日子里,突然接受到馈赠之物,这些宫女们怎不漫卷衣袖、欣喜欲狂呢?崭新的宫衣原本天子名牌,而又节日初穿,细葛精致,绫罗飘逸,合体不必说,暑热时披挂在身,清爽无比,况又是最高人物所颁所赐;于是乎,衣的形式美感、衣的各种功能等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唯独那衣物的思想内涵令其反复体会,终身感恩。

   纵观古今,天子皇家自有供奉,朝臣宫女自有赏赐,而平民百姓的吃喝穿戴都在自己两只手上。他们的节日服饰虽有向上看齐的模拟性,但也有着礼不下庶人的宽松和自由。于是,端午节民间服饰便没了刚性的规定,更未坐实到具体款式、色彩、面料、图纹等,但约定俗成的是,每逢节日,人们还是要穿戴一新的,还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着装习惯。否则,老舍《端午》一诗怎么会有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的遗憾呢?再向前看,宋代诗人谢逸怎么会有病臂懒缠长命缕,破衣羞带赤灵符(《端午绝句二首》)意在言外的牢骚呢?

   与此同时,每逢端午,人们不仅插艾蒿、菖蒲于门庭,而且使之伴随人体,作为佩饰融入服饰境界。这方面的文献记述不少。陆游《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陈文靘《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王沂公端午贴子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清嘉录》记载: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亦云:妇女首簪榴花艾虎于髻。清人亦有诗句午日簪新艾,剪虎乍成形。《岁时杂记》记载,宋代端午节,人们在艾蒿上装上蜈蚣、蛇、草虫之类,及天师形相……”并将其插在头上。《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妇女也有端午节在头上簪五毒、五瑞花草习俗;而菖蒲根部可刻小人儿或小葫芦,若项链一般系在儿童的颈部。看来,这一系列贯通古今、覆盖官民的服饰意象是大有意味的。它颇似远古图腾同体的神圣行为,而增益生命的自信与从容。以艾叶草蒲为例,从实用层面来说,艾蒿和菖蒲都是有良好药用功能的夏季植物。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并且药性最好的时候;而从文化层面来说,这艾叶原本就列入古代儒学八宝图谱而成为服饰图纹的经典,其寓意祥瑞,避邪护生,因而穿越时空,深得喜爱。

   再次,端午代表性佩饰之一五彩绳。它覆盖面广而名称繁多,如长命缕、续命缕、长命索、避兵缯、朱索、避瘟绳、百岁索、百丝儿、长命丝等,因多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故又称五彩绳、五色丝。五色并举,聚为一束,这在中国文化格局中有着非常的意味。当传统的神话思维与五方崇拜结合起来时,五色与五方大帝、五兽等有了内在的关联;而在五德终始说的模式下,五色又与历史朝代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构筑成了一种意象纷繁的神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地人神并在,互渗互融,氛围确乎神圣庄严。

  五代花蕊夫人写《宫词》一诗记述了宫娥彩女用五彩绳点缀装饰的美景: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上层社会如此,民间亦千年传承根深蒂固。须知宫廷的时尚每每源自民间,而又将其提升,同时又成为时尚的策源地,诱以新一轮更大规模、更渗透灵魂的流行,久久传承便积淀为民族文化生命的DNA,成为更大范围更大族群不思量自难忘的集体记忆与服饰模式,千古不灭,历久若新。

   端午另一代表性饰物便是香包。每逢端午,城乡山野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多佩戴香包。浓浓的芳草、药香弥漫在空气中,这是端午特有的味道。这一民俗饰物也使端午成为了极具特色的可以闻到的节日。香包多以丝布缝制,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物,串以彩索,佩戴于身。它作为布制灵物,最初只有粽子形状,上面缠绕五彩线。后来,花样越来越多,色彩也诸多变化,形成了纷繁的意象世界。

   其实,不只五彩绳和香包,在佩饰方面还有女儿佩戴的石榴花呢。五月榴花照眼明,作为端午的应季植物,石榴花燃烧着人们对强壮生命力的呼唤和热爱。唐人万楚曾写到端午这一服饰景象:红裙姤杀石榴花。另根据刘侗等《帝京景物略》记载,端午时,明代北京城从初一到初五,家家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头插鲜红的石榴花。

端午的服饰习俗中,人们不只各美其美,而是美美与共,既自己穿戴趋利避害,又彼此馈赠以示祝福。自古而今,每逢端午,人们便走亲串友,或赠丝织手镯;或送纱罗衣裙;或以鞋袜、皮拖鞋、肚兜为礼;或以衣料、扇子相馈……看来,在彼此的你来我往间,在服装饰物的传情达意中,节日的氛围就此烘托起来,人际之间温馨的文化平台就此搭建起来,这是美美与共的互邀,这是亲情延续的凝聚。传统的款式与饰物强烈地彰显着这一节日的神圣与神秘,而衣饰本身的精美舒适又使得端午节本来作为恶月的恐怖一面在慢慢减退,人们光艳精巧的手工,相互间真诚的关心和祝福,使得年年如斯的生活不断滋生新意与温馨,我们在其中感受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于是,衣装饰物积淀为情致,升腾为温馨的气场,你我他受此滋润而身心舒坦,生活仿佛美化成天堂,天地人神俱在,谁能说这不是大地上的诗意栖居呢?

                    (原载《西安晚报》2012.6.17


TAG: 服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