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文化高位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11 22:59:25 / 个人分类:民俗新潮

步入文化高位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

——2012中国·余庆龙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志春

 

各位女士、先生、朋友们,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步入文化高位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我觉得,余庆在文化资源方面有三个亮点,经过努力可以逐渐步入文化高位。值得注意。

 

第一亮点是县名的文化资源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方这个美丽的县区。第一次听到余庆县的名字很惊奇。庞进先生前一段告诉我余庆县举行盛大的龙湖盛典,刚一听县名,我就想到,《周易》不是讲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中国古代第一幅春联不就是把余庆的名字镶嵌进去了吗?真是一种巧合。但这是美丽的巧合,祥瑞的巧合,绵延一千多年而饶有意蕴的巧合。一千多年前,后蜀主孟昶中国第一幅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来到余庆后,似乎也听到这里的官员和文化精英也谈到这个。但似乎是将它当作一种知识来谈。我觉得这里应有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对于成立五百多年的余庆县来说,两三千多年的《周易》和一千多年的首幅春联,就是它的文化资源。它以带有信仰质高位的文化典籍界定了余庆之名的丰厚蕴含,使之弥散着高尚、祥瑞、和谐、喜庆的氛围。不难想象,当地的民众,一旦想到余庆这个名字,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样的话语自然会泛上心头,而这样的联想对其意识和行为有着近乎本能的暗示与提醒,对思维和情感有着不思量自难忘的触动与提升。所以说我们应该珍重它,象国宝一样珍重它。或者适逢春节着意渲染,或者建构地标为人瞩目,……为它建造相应的展示平台,逐步形成一个不断散发精神潜能的文化空间。

   

 第二亮点是飞龙湖的文化资源

这里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飞龙湖营造了自然美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美化了环境,美化了生活。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乐园一般的景致。乐园就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地,是天堂,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天堂都是山水秀美的乐园。中国传统讲三山,讲湖心岛便是蓬莱,便是仙境。我们在这方面要大做文章。路上看到凡有洞口处便有民众烧香磕头,这正是龙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这也是一个县区以龙命名达百余处之多的一个文化氛围。路上还碰到三个小朋友,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我问他们去哪里,说飞龙湖;问干什么,说去烧香。看,同样是飞龙湖,我们干部可能考虑的是旅游开发,学者可能考虑的是文化传承,而我们的民众则是信仰,是精神皈依之处。

第二个层面,飞龙湖的命名蕴含着中国人的宏大抱负与拼搏精神。

飞龙湖的名字取得好,典出《周易》乾卦,它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首卦,其主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占据了文化高位。在周易乾卦的爻辞里,利见大人有两处,一是九二之位,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一是九五之位,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都是祥瑞之语,阳光之辞。但同样的利见大人,因位置不同,具体意蕴便不同。前者是下卦中位,展示自身的智慧与本领,有助于遇上欣赏自己的人。因为人有遇不遇之变。我们的湖好,有贵州第一大湖,亚洲第一高坝之称,但我们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不能埋没了,要有所作为,不能怀才不遇。而飞龙在天的利见大人,则是占据了文化高位,则要有大谋略,大作为,才能吸引才能召唤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投奔而来。这就是利见大人的意思。目光向上与目光向下,这就是利见大人的辩证思维,倘若一味目光向上,那就会走到上九的位置,进入亢龙有悔的境地。而近千米的长廊巨龙更是“现龙在田”,而它的气势和意趣自是飞舞在天。

第三层面,飞龙湖的命名吻合了我们县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尊龙为图腾的文化传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凝聚意象。

我觉得飞龙湖的命名并非仅仅语出有典,贴切古意,更是将一处自然风光提升到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地。在我们现住居民中除汉族外,布依族、彝族、佤族、苗族、侗族、傣族等都尊龙为图腾。大家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种精神信仰不只是传统的集体记忆与典籍求索,不只是外在的服饰与纹身,更是活态生存于民众之中的文化生活,是流淌在血液中,渗透在灵魂里的东西,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我想,飞龙湖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我们不是政府花钱安排活动而是宏观地引导,让民众自已做主,进入这个平台,安排活动,将飞龙湖作为当地传统节日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玩龙灯,夺龙珠,赛龙舟,招龙仪式等,在这里建构一个文化空间,一种民俗展演的平台,那么久而久之,它自会融入我们尊龙的文化传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为人注目的闪光的地方。

如果让我为飞龙湖拟一联,我想是这样的四字短联:

腾云驾雾;

浴日泊天。

横披:飞龙湖

 

第三个亮点是龙意象造型的丰厚遗存。

我们知道,自周秦以降,龙越来越为天子皇家所垄断,龙的意象越来越趋向定型化,模式化,固定单一;而在民间,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龙的意象似乎恢复了它的原创性,民间性,自由性与民主性。它的形象可以自由地发展与变化,可以打破传统的藩篱而自主造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恰恰是这些民间的丰富多样的龙纹造型,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的创造性精神。这就值得珍重。

例如苗族服饰中的龙图纹造型是多样的,龙可以叠加牛头、凤头、蛇身、鱼身、鸟身、虫足甚至是草木花卉,甚至超越了《山海经》中的奇异造型。名称也有水牛龙、鱼龙、蚕龙、虾身龙、双头龙、蛇龙、飞龙、蜈蚣龙、人头龙、鸡头龙、蚕头飞龙、叶龙、盘龙、鱼尾龙和水龙等。常作为衣袖、衣边或银饰的装饰母题。不只动物,甚至每个男子都可转化为龙。苗族《祭龙歌》唱人死后“男人变成龙”等等。

事实上,在传统文献记录中,中国神话格局中的龙形象是丰富多样,并非是定于一尊的。如《竹书纪年》记载,属于伏羲氏系统的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降龙氏、土龙氏、赤龙氏、青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而古代《三才图绘》中也有“龙鱼”、“龙马”等新颖的意象构形。如果对照一下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龙意象造型谱系,就不难发现它们既吻合传统,又激活了龙意象自由的原创性。

当然这更多的是表现在服饰层面。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是皇权不下县,民间有着相对宽疏的活动空间;另方面,中国传统归属于礼制原则下的服制,是遵循礼不下庶人的界阈的,于是乎民间服装就有着无章可循同时也无章可责的宽松格局;加之这些少数民族历代所居之处多山岭阻隔、河汊交织,信息传递不便,官方意识形态不易覆盖与控制,便有着相对自由大胆运用龙纹的可能。不只是苗族,还有佤族的金绣龙衣,布依族佩戴饰以花卉的铜铸龙宝;哈尼族衣装绣以龙纹,傣族以龙纹文身等等;它们的意义与价值,不只在于新鲜别致的活态存在,形成点缀式新闻的文化氛围,而是以活化石般的珍贵存在,弥补了不同时间与空间残缺了的龙意象演进的缺环,将历史的细节还原于生活情景之中,建构并丰富着中国龙文化的造型谱系。在此文化圈的人们会感觉到它的神圣的意蕴与演变的历史,而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则看到它多重的可资开发的文化价值。

上述种种,可以看出,文化资源是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有志者事竟成。在余庆,我们祝福,我们期待着。

                            

  210286

                                    

 


TAG: 文化 资本 资源

去俗居——我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空里流霜   /   2012-09-12 19:57:59
我所在的济南市平阴县有个镇叫“洪范池镇”,简称“洪范”,最近借助古迹旅游发展地不错,这个名字后来在读《尚书》时看到源自上天赐给大禹的“洪范九畴”。可惜在家乡从未听过,肉食者鄙,大概没人知道吧。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12-08-16 08:28:35
好久不见,你的联语常能出新,不容易
辋川烟雨_徐熙彦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辋川烟雨   /   2012-08-13 17:39:41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