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良】2012中国民族节庆的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17 19:32:14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尊敬的舒惠国书记、周明甫主任,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节庆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纽带。今天,各位嘉宾带着对中国节庆的共同关心,相聚一堂,开展学术研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节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非常高兴在这个全国性节庆交流的盛会上,汇报一下我们民族节庆专委会的工作,同时谈谈对我国民族节庆发展现状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2012年民族节庆专委会主要工作

  民族节庆专委会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下属的一个二级法人社团。2010年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到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包括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地方节庆组织负责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国民族节庆事业、节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点贡献。

  今年,民族节庆专委会作为我国民政部批准的唯一节庆类专业社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多次组织节庆专家实地考察、调研。

  2011年12月28日,“弘扬草原节庆文化,推动区域旅游经济”西乌珠穆沁民族节庆研讨会在内蒙古西乌旗召开.

  先后组团赴内蒙古西乌旗考察了“2011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赴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考察了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赴锡林格勒考察了夏季那达慕,赴内蒙古鄂尔多斯考察了乌审察汗苏力德,以及赴四川兴文考察了苗族山花节,赴山东淄博考察了山东黑牛节等,赴湖北秭归考察了端午节龙舟赛。这里要再次感谢几位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包括周明甫主任、黄忠彩司长、武翠英司长,文化部的李松、张刚主任,国家旅游局的邓宗德司长,都为我们的考察带过队。

  第二,举办“2012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活动。

  为扶持和打造一批民族节庆知名品牌,今年峰会前2个月,我们即启动了2012“中国优秀民族节庆”的评选,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地方节庆组织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评选活动收到300个节庆主办单位的报名申请资料。

  为做好评选活动,邀请了民俗、节庆、文化产业、旅游、传播等5个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以及国家民委、文化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权威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评选工作;还给每个参评节庆开设了专门网站子网站,并进行了网络投票,反响热烈。

  第三,坚持高标准编辑出版《中华民族节庆》杂志,并开始为优秀节庆出版专刊。

  我们今年利用杂志申请到国际标准期刊号的契机,进行了版面调整和品质提升,称为全球唯一正规出版的中文节庆月刊,得到了国际节庆协会的认可和推荐。

  我们在坚守专业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原则基础上,增加了“节庆旅游”和“节庆预报”两个栏目,扩充了栏目内容,美化了版面形式,严格筛选稿件,获得了广泛认可。

  杂志的品牌和影响力确立起来了,我们就开始为地方优秀节庆作专刊,集中宣传某一个节庆。目前我们刚刚编辑出版了《西乌珠穆沁》专刊,全面报道西乌珠穆沁旗的那达慕、冰雪嘉年华等节庆。

  第四,打造节庆领域门户网站“中华节庆网”,建设“节庆数据库”。

  将全国各地区举办的节庆全面地收集、整理、汇编,对于了解研究节日现象,对由此涉及的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等许多学科是有意义的。

  “中华节庆网”经过2年的打造,已经小有影响。Google评分已经5分,去年这个时候3.5分,目前Google的网站也只有9分,其他门户性网站才7分8分,我们实属不易。其用户认知率、媒体转载量、搜索引擎排名和收录量都有大幅提升,不管从信息量、点击量、影响力都是节庆行业的NO1。希望大家多利用我们提供好免费的传播服务。

  第五,组织编写《中国节庆文化丛书》

  由民族节庆专委会组织编写、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节庆文化丛书》。

  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深度挖掘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独特文化,集中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展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该套丛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的节庆整理文集,对中国发展旅游、打造地方品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丛书的选题已被列入“ 中国图书走出去‘十二五’重大选题计划”。

  丛书按节日举办的时间以传统农历历法归类编撰成春夏秋冬四辑,每辑10册,今年《春之节》10册已经出版,计划2013年将《夏之节》、《秋之节》共20册出版,2014年《冬之节》10册出版。其特色之在于,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立足于外宣读物,坚固民族分布,全面介绍中华传统节庆文化。

  我会与安徽人民出版社于8月30日在北京举办了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媒体到场,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与普遍认可。

  2012年8月30日,《中国节庆文化丛书》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

  第六,加强国际联络,申报“IFEA节庆奖”,组织出国节庆考察

  “IFEA年度奖”是由国际节庆协会(IFEA)主办的年度性国际节庆大奖,今年的评选结果将于9月22日第57届国际节庆协会年会上揭晓。每年的IFEA年会,都有来自世界五大洲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节庆组织参加,连续几届的参会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IFEA年度奖”的竞争很激烈,我国尽管每年举办上万个大型节庆活动,但获此殊荣的寥寥无几。国际节庆协会多次表示希望中国的节庆组织积极申报,提高申报材料的英文水平、表现力。为此,民族节庆研究专业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专家团队和翻译队伍,指导和协助参评节庆组织进行材料准备、翻译、印刷,希望中华民族节庆能在世界级的节庆评选活动中获得佳绩,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今年,国际节庆协会授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研究专业委员会负责中国区评选活动的组织、初评工作。而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与国际节庆协会充分协商,由去年10月第二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评出的38个“优秀民族节庆”,将代表中国直接入围“IFEA年度奖”候选名单。

  专委会近期收到国际节庆协会的祝贺函,拉萨雪顿节将受邀参加本月21日-23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世界节庆协会年会。

  同时,我会积极地与国际上五大洲的节庆组织、国际节庆协会分支结构保持联系,坚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加强节庆的国际交流。计划明年6月下旬,将组织一个节庆代表团赴加拿大考察多伦多国际龙舟节等节庆活动;还计划明年下半年,组织一个代表团,考察澳洲当地的节庆。

  第七,扩大理事会,提供节庆策划、传播等专业服务

  我们在2010年首届峰会上发起成立了“中华节庆联盟”,并在此基础上邀请一些大型节庆组织单位,组成了理事会。现有理事单位49家,常务理事4家。今年我们加大了与理事单位的联络力度,主动提供策划、专家考察、论证,到活动执行、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今年还将增加组团出访、人员培训的服务。在此,感谢各理事单位对专委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欢迎更多的节庆加盟我们的理事会。

  第八,组织节庆峰会、节庆文化论坛、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2012年2月17日,“民族节庆文化与传播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我们今年先后组织了包括本次峰会在内的各类论坛、专家研讨会、峰会、新闻发布会等共6场次。目前,我们已经聚合了全国在节庆、民俗、旅游、策划、传播五个方面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力争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委员会,同时推动我国关于民俗节庆的研究,为我国民族节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2012民族节庆发展现状

  (一)节庆总量稳中有降,中央的清理和规范工作初显成效

  去年4月5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随后,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清理、审核工作。一年过去了,全国共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项目6763个,其中保留项目4214个,撤销项目2549个,撤销率达37.7%,节约经费支出约12.2亿元。其中,浙江省撤销庆典研讨会论坛逾八成,湖南省清查节会半年节约逾千万,江西省瑞昌违规办龙虾节被严处,贵州省重拳治理取消庆典等活动62项,江苏省严审严控缩减超六成。

  这次清理活动促进了党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由此类活动过多过滥引发的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清理和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清理泛滥成灾的庆典、论坛,是一个专项行动,也应该是一个开始。既要有效整顿、清理,更要研究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地方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问题上去。去粗留精,去伪存真,摒弃鱼龙混杂、一哄而上的乱象,中国的节庆产业与节庆文化才会相得益彰,健康发展。

  (二)特色节庆不断涌现,差异化日趋明显

  今年,富于地方特色和创新的节庆不断涌现。大到西瓜节小到土豆节,五花八门的节庆,让人出乎意料。节庆正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发展。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濒临消失的独特民俗活动得以保护和发扬传播,并发展成为受人民喜爱的现代节庆活动。如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广西田阳县敢壮山举办,以祭祖、对歌、舞狮、抛绣球等活动纪念壮族始祖布洛陀。开发和弘扬布洛陀文化,是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务川仡佬族吃新节的长桌宴

  这次获得“2012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荣誉称号的务川仡佬族吃新节,是仡佬族仅次于过年的大节,以采新、祭祀、吃新、民族文化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秉承了个性的民俗活动和保护传承仡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树立和宣传了“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品牌形象。还有呼伦贝尔莫旗斡包节,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代的祭斡包活动发展成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群众性活动,将斡包会纯朴、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现代人的欣赏标准,用心演绎,成为各位来宾进一步了解莫力达瓦和达斡尔民族的一个窗口。少数民族节庆的发展,起到了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各民族之间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作用。

  还有一些“节赛相结合”的节庆举办得很成功。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传媒、旅游、文化与环保集大成的盛会。海阳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将体育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包含了沙滩主题文化活动、沙滩体育活动、配套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力争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带动游客感受海韵阳光,体验激情时尚,共享“快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富春江运动节以“休闲浙江 运动富阳”为主题。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激活运动元素,彰显“运动”个性。积极创新运动休闲理念,融合多种休闲元素,实现体旅转型提升。促进国内外运动休闲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

  今年,以景区摄影为背景的摄影节正在悄然兴起,丰富了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喀纳斯金秋国际摄影节自2001年举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并成为国内最富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2004年,喀纳斯景区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成为全国八大摄影家创作基地之一。

  此外,传统节庆得以复兴,一些传统的习俗得以恢复。如今年端午节,湖北、广州、江苏等地有举办了盛大的龙舟比赛。在江西南昌市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许多市民在买菜的同时不忘选购几束艾叶和菖蒲,带回家挂在家门上或窗户上。

  (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数量不断攀升,呈现喜人局面

  节庆是一种文化记忆,我国一些起步很早的节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形象深入人心,逐渐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

  始创于1991年、迄今已举办22届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据第三方的统计,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同比增长5.04%;消费啤酒1180吨,同比增长80吨,再创历届啤酒节之最。来自世界五大洲 16个国家25个世界知名品牌的300多种啤酒产品入驻啤酒节。本届啤酒节除游客总数增加外,游客构成也悄然发生变化,本地游客占参节游客总数的57.1%,外地游客占参节游客总数的42.9%,比上届啤酒节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外地游客比重的增加,侧面印证了节日进一步走向成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1983年起至今举办第30届的洛阳牡丹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23.5%。本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签约117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007.3亿元,取得大项目增多、绿色新兴项目增多、五家世界500强企业首次投资洛阳的喜人成绩。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瑞典山特维克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众多知名企业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拉萨雪顿节

  拉萨雪顿节自1994年创办起,历经18年,今年节庆期间拉萨各宾馆入住率达100%。今年的雪顿节除传统的展佛、藏戏文艺汇演、传统体育竞技等活动外,还举办了藏戏大赛、中国藏地音乐高峰论坛、幸福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此次“幸福拉萨、文化雪顿”为主题的雪顿节、让各族各界的群众及游客充分享受到了藏文化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展示了幸福城市拉萨的独特魅力。

  这些节庆有着多年以来积攒的文化传统,有着全社会的影响,在人民心目中发展成为了城市的代名词,成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逐渐演变成集文艺汇演、旅游休闲、经贸招商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国内外知名的节庆盛会。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繁荣、体现社会主义幸福精神风貌。

  (四)地方节庆过多过滥、盲目跟风问题依然突出

  人们常用“像过节一样”形容美好日子,但时至今日,我们的日子“天天像过节”一样时,我们却懊恼地发现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近些年,某省已经进入“节会经济”爆发期。据统计,该省各地全年举办的大小节会活动有300多个,全省几乎“天天过节”。特别是九、十月份更是展会高峰。时下我们的“节”办得太多、太滥,多到让你眼花缭乱,滥到让你不辨东西,以至一看到有些“节”,恕我不敬,有种生厌的条件反射。

  现在生造、人造的节又年年都有翻新。有很有道理或有点道理的,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总之,办节也成了一种时尚。有许多的“节”,还硬是要与“文化”拉郎配对。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也不是要天天过节。有些所谓的“节”,说穿了是有些人贪图虚名、做表面文章搞新的形式主义而已。一些商业创意被冠上“节庆文化的标签”,包装成现代新世俗文化节,这些节日看似弘扬文化,实则是商业促销,难见深入持久的文化关怀,使得文化节走了味。

  三、对当前节庆发展态势的思考

  1.文化节:文化被当作了“羊头”,“狗肉”也没卖出好价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一些城市的执政者明白,文化节、艺术节办好了,可以快速塑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在城市文化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文化节、艺术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实实在在,可以成为文化的抓手。

  因此,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各类文化节、艺术节正在以方兴未艾之势在各地蓬勃兴起。网上随便搜索一下“文化节”,就可以找到上百万条的相关结果,网络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家具文化节、家居文化节、美国文化节、茶文化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等,再加上基本属于文化内容的旅游节、电影节、音乐节、狂欢节,乃至啤酒节、美食节等,真可谓丰富多彩、名目繁多。

  办文化节,需要找一个文化由头,这个文化由头既要有当地特色与文化内涵,又要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样搭出来的台才亮丽。富有文化传统的地方,由头好找;缺少文化传统的地方,要找到由头还真难。不好找也要硬找,许多地区便上演“拉郎配”,不管与弘扬优秀文化有没有关系,拉过来就办文化节。西北某个富得流油的城市,实在没什么文化资源,生生造出个“书法艺术节”,说是市民中书法爱好者比例全国领先;辽宁本溪积极筹办一个所谓的“财神文化艺术节”,不知财神爷跟艺术有何关系。去年沈阳为发展旅游,挖掘出个“清文化”,弄出个格格下嫁、皇家礼仪大游行,引来一片争议;还有四川的首届火锅文化节也弄出个“美女导餐”,不但引起很大的争议,还引得当地政府出面干预……这种片面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已有的文化节变成了所谓“促销时机”和“旅游项目”,文化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而且,以这些毫无生命力的文化搭台,又有谁会来唱戏?此种办节的短视做法,也使得绝大多数的文化节艺术节,成了短命节。

  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少城市在举办文化节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缺乏准确定位和长期规划,导致文化节昙花一现,成了无本之末,缺乏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城市举办艺术节的经验普遍不足,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计成本不管未来,行政操办铺张浪费,最后办不下去,无疾而终。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向国际国内的优秀同行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为节而节,把节本身办好,由此创造效益。比如,刚刚结束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就是将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和国际前沿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以提高本地知名度的方式创收,这也许是现在举办文化节的一个新的出路。国外办节城市几乎从没谈到招商引资,但却获益颇丰。他们大多是为节而节,把节本身办好就能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带动消费,促进就业。他们靠节日自身的门票、食宿、演出、电视转播、本地特色消费等长期收入获得持续的盈利。

  2.物产节:

  今年节庆市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各种物产节的出现。最近临近金秋时节,节庆新闻中出现了各种葡萄节、辣椒节、黑木耳节、蘑菇节、马铃薯节,数不胜数。有人统计过,自从有了盱眙龙虾节,全国在办龙虾节的不下10各地方;螃蟹节,全国也有十多个。有湖的地方,就有龙虾节、螃蟹节。江西瑞昌市,一个紧临长江、隔鄱阳湖上百里、只有13.8万人的小城,不产“鄱阳湖龙虾”,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地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结果想“造势”却“肇事”,200多人参加“万人龙虾宴”导致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惊动中央,紧急叫停,最后处分一批人。媒体戏称,“龙虾节”变成了“龙虾劫”。

  盱眙龙虾节

  现在,大江南北,真是大到西瓜、小到芝麻,下有果实,上有鲜花,无一不被造成了“节”。天上飞的天鹅,有“天鹅节”(三门峡市);水里游的龙虾、螃蟹,有龙虾节、螃蟹节;地上跑的“牛、羊、猪”,也都有了自己的“节”。这么看来,一是我们的国家不愧是地大物博;二是我们的国人真有“仁爱”之心,几乎所有动物,我们都让它有节过。

  说到给“花”过节,我在《中华民族节庆》杂志第5期的编辑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个情况,整期杂志几乎都在说“花”。春天里百花盛开,与各种烂漫春花竞相开放的,也有各种“花”的节庆活动。以往一些著名的节庆如:油菜花节、牡丹节等依然人气旺盛,与此相伴的是,各种跟风重复的现象。全国各地“盛开”的樱花节、桃花节、杜鹃花节、杏花节、梨花节,也都粉墨登场。似乎只要是朵花,仿佛就能造出个节。当时我通过百度分别搜索了一下各种花节,“桃花节”搜得595万条结果,“樱花节”搜得549万条,“油菜花节”搜得135万条,“杏花节”搜得的结果相对最少,但也有36万条。

  据报道,上海的金山,看见周围的区县纷纷办起了“樱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它别出心裁,干脆今年开办了一个“百花节”。当地领导说,单项的花节都已“名花有主”,那就争取一个“全能冠军”吧。

  那些天网上有个帖子,标题是《关于举办“狗尾巴花”节的补充通知》。尽管一看便知是网友的恶搞,但也写的像模像样,诸如市委市政府发文成立“狗尾办”、全市号召“以狗尾巴兴县”、“以狗尾巴扬名”等内容,似曾相识,令人深思。我们是应该提倡节庆市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但节庆乱象却可能让我们的游客“乱花迷人眼”,本应绽放一季的花节变成了“昙花一现”。

  3.旅游节

  我国旅游节庆正在全国各地闪亮登场,各地都把旅游节庆作为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改善社会环境的大事来抓。由于旅游节庆涉及面广及综合性的特点,几年以前,政府全面管理节庆大小事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被逐步提出并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然而,近期有学者对全国各地近十个地区的实地案例调查和对全国各地旅游节庆的资料分析发现,我国大多数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关于我国旅游节庆运作的理论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旅游节庆运作的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

  节日出游自古有之,也是一项很好的活动。我国有丰富的“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这些资源,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必将促进我国的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2年8月26日,第十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我关注到今年比较成功的典范——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它以展示日喀则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弘扬独具魅力的珠峰文化为宗旨。目前,在西藏、全国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吸引了各方宾朋前来观光。日喀则地区自然风光独特、人文资源丰富,有“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美誉,又是西藏民族文化的走廊。现已开发利用的旅游景区(点)达30多处,有2家国家4A级景区(点),分别是扎什伦布寺和珠峰旅游景区。旅游节是人文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像珠穆朗玛峰这样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的自然景观,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是无法去领略的,通过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这样一个活动平台,实现了很多人向往的事情。

  一提到哈尔滨,首先会想到冰雪节、啤酒节。实际上,哈尔滨还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2011年哈尔滨市确定了以松花江为纲,全面推进以湿地游、生态游为重点的夏季避暑游战略,围绕 “万倾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整体规划建设全新夏季旅游带,开发更多旅游线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推动了夏季休闲避暑旅游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已成为哈尔滨市新的城市名片。

  民族节庆文化产业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较高的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同时能够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我国有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的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是我们在推进节庆旅游时,更应该重视它的文化韵味和特色。

  4.民俗节

  民俗的传承是节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固定的节庆民俗活动已成为该节日的代表与符号,如除夕夜祭祖吃年夜饭,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端午节赛龙舟等等。但在现代社会,节日的过度商业化以使这些具有温馨回忆的民俗活动变了味,很多节日都简化为一个符号,用元宵代替元宵节,用粽子代替端午节,月饼代替中秋节等,将这些符号从其民俗背景与文化意义中抽离出来,注重经济开发,却忘了元宵、粽子、月饼是因为家人团聚一起吃才有过节的味道。在现在的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的简化或者商业化使得节日活动的内容越来越贫乏、空虚,节日越来越与平常的假期没有区别了。

  但节日的现状又岂止是其空壳化的危险。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等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

  市民选购中秋月饼

  仰望中秋时节的那一轮明月,他国之人怎能生出炎黄子孙那些悲与喜。全球化的今天,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而节日大概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

  我国现在已越来越重视传统民俗节日,并列入了法定假日。然而,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过节了。当节日活动变身成一次身心俱疲的旅行、一次减压的睡眠、一次疯狂的消费购物时,毫无疑问,节日的文化气息已日趋稀薄了。

  传统节庆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的,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很多古代的节庆习俗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以前很多传统节日离不开吃,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是因为我们古人在小农经济时代吃顿好的不容易。可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民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减肥、如何防止“三高”,害怕营养过剩。饺子、月饼、元宵、粽子已经给我们很难带来过节的期盼和愉悦,它的节日符号作用越来越失去光环。

  传统节日物质层面的功能正在逐渐脱节、退化,精神层面的功能就需要我们用心来挖掘。这次获得年度人物的有河北省文明办的白石主任,评委会表彰他,就是因为他所主导的河北重阳节、河北七夕情侣节都在全国带了个好头。河北七夕情侣节很好地将传统节日的含义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以“鹊桥相会”为背景举办万人相亲大会,分别在邢台、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举行大型七夕文化研讨、公祭牛郎织女、新婚典礼、上山观星、篝火晚会、青春舞会、戏曲晚会等活动,唤起了人民群众的七夕文化精神,使他们普遍树立了一种文化的自觉,特别是弘扬了传统的爱情忠贞、家庭和谐的精神,活跃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河北七夕情侣节的举办,是对传统节庆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认同。西方的情人节送玫瑰,东方的七夕节为何不寻找到一种节日符号,并将它发展成一些习俗呢?这是每一个节庆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现在讲传统节日的复兴,我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传统节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传统节庆文化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一是政府大力倡导,二是结合时代特征,更新、变换或重构每个节日的符号和象征,三是以人为本,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倡“用脚投票”,老百姓喜欢参加的活动就是好节目,我们就保留。这样,才能使传统节庆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节日因何而设?民族节庆专委会副秘书长张勃有一个观点,“节日源自人类生活的必需,人类以这种切割时间的方式,来追求有节奏的生活。”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时间看上去无始无终,而正因为有了节日,才打断了这种庸常生活的线性链条,有了节日和常日的区别。人们从跳出常规的生活中获得快乐与意义。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是某地区或某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自发而周期性举行的大型庆祝活动。

  希望我们节庆同行们谨记,“节日”是快乐,是愉悦;千万不能以为搞了节庆活动,就把“节”变成了“劫”和“劫难”,也不能搞成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结”。只要大家把握“给老百姓带来快乐、幸福”的宗旨,坚持创新,立足实际,就一定能办好我们每一个节庆。

  最后,祝愿我国节庆行业在新的历史阶段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远程下载
分享到:

TAG:

张勃的星空 引用 删除 张勃   /   2012-11-25 17:03:04
彭新良吧,我在题目前标着呢。
原帖由黄景春于2012-11-19 09:11:42发表
张老师,这个总结谁写的,那么有水平。
王鑫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caiseshamo0716   /   2012-11-19 19:31:05
感觉很受用,很具启发性
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黄景春   /   2012-11-19 09:11:42
张老师,这个总结谁写的,那么有水平。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